造斜段水平段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造斜段、水平段技术要求
1、造斜段
(1)因侧钻点位于177.8mm套管鞋以下8米,考虑φ177.8mm套管对磁性测量仪器的影响及石碳系泥岩地层可钻性差,侧钻造斜难度大,所以要求井队现场操作人员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密
切配合,确保侧钻工作顺利完成。

(2)钻水泥塞至造斜点井深5383m,开始侧钻造斜作业,侧钻中要求控时钻进,开始的前3m钻时应控制在10cm/20分以内,然后根据侧钻效果逐步提高钻时,待井口返出岩屑全部为地层
钻屑时,再按设计钻井参数钻进。

(3)侧钻时,应保持每0.5米捞1包岩屑,清洗干净,排放好,以对比分析侧钻效果。

(4)侧钻造斜刚开始时,造斜率将受到影响,且该段设计造斜率高,应依据设计造斜率,优选造斜钻具,确保实钻与设计轨迹的吻合性。

(5)该段造斜率高,钻柱摩阻力大,钻压的施加与传递困难,全造斜段采用柔性倒装钻具组合,并随着造斜井段的增加,不断地补充造斜井眼内的斜坡钻杆长度,使加重钻杆始终处于直井段的套管内,以减少钻柱摩阻,保证钻压的有效传递。

(6)造斜率高,曲率变化大,钻具在井眼内弯曲易产生疲劳破坏,要求全井选用1级S135钻柱(钻杆、加重钻杆和18°斜坡钻杆),造斜前要求对全井钻具探伤,且应对钻具进行抗弯强度计算,以免造成井下事故。

(7)由于造斜率高,钻具在井眼内难以使用转盘转动,井眼净化和螺杆钻具的有效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钻进中,应定时大范围活动钻具,及进行短提作业,同时提高钻井液的护壁性和润滑性。

(8)测量采用YST或RSS有线随钻测量系统,以保证在高曲率井眼中,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

(9)螺杆钻具下井前应在井口作好试运转工作,确认正常后入井。

(10)螺杆钻具入井,严禁划眼和悬空处理泥浆,遇阻时,上下活动钻具,转动弯角方向,轻压下放。

(11)由于钻具弯角大,下钻时,应控制下放速度,特别是进入裸眼井段后,应严格控制下放速度,严禁猛刹猛放,以免造成钻具与仪器的损坏。

2、水平井段
(1)水平井段钻进采用小度数弯外壳马达配PDC钻头的钻井方式,以解决水平段稳斜及钻水平段较长时钻压传递困难问题;施工中,采用MWD跟踪监测,通过滑动、转动方式的结合应用,达到消除岩屑床和稳平钻进的目的。

(2)钻进中,每钻进30m-50m短提一次,充分洗井1~2周,以及时清除井底岩屑。

(3)钻进中钻柱的摩阻逐渐增大,加之井深、钻具尺寸小,应加强对每套入井钻具的摩阻、扭矩计算分析,及时调整钻井参数,确保钻压的有效传递。

(6)从钻井液和工程两方面入手,及时清除井底岩屑。

泥浆应具有良好的悬浮性、流变性和润滑性。

(7)小尺寸钻柱,循环压耗大,泵压高,与携岩需要的大排量相矛盾,起钻时应充分洗井,避免出现岩屑沉淀卡钻。

(8)及时作好待钻井眼轨迹的预测,严格控制井眼轨迹的变化范围,确保实钻井眼轨迹在地质要求的靶区内运行。

(9)作好水平段钻进中钻头的优选,选用PDC钻头配合螺杆钻具,以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钻井速度,避免键槽卡钻的发生。

(10)依据兰德马克和摩尔软件分析计算结果及国内外采用同类技术钻短半径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的技术现状和井下发生钻具事故与水平段延伸长度的关系,实钻中水平段延伸长度以实际钻进的井下具体情况来确定。

(11)奥陶系储层溶洞、裂缝较为发育,钻井中易出现井漏、井涌、井喷等,因此应严格控制钻井液密度及泵压、排量等钻井参数,发生井漏后,转为欠平衡钻进。

(12)钻进中,若出现大的溶洞性或裂缝性漏失,并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时,应考虑就此完钻,以免造成井下复杂。

3、通井钻具
(1)每钻进30米-50米起钻接通井钻具通井一次。

(2)通井时严格按一冲、二通、三划眼的操作规程进行。

(3)通井时如果遇组,不要硬砸硬压,防止钻具事故或井壁出台阶或新眼。

(4)通井到底后大排量循环泥浆2周确保井下正常后起钻。

二、井下复杂情况预防及处理
1、降低摩阻措施
(1)钻进时增加钻井液的润滑性,减小钻柱刚度,简化钻具组合。

(2)井眼曲率应平滑过渡,避免出现井眼曲率的突变。

2、防键槽卡钻措施
(1)尽量减少起下钻次数,以降低钻柱拉磨井壁的程度。

(2)避免井眼曲率变化过大。

(3)认真记录每次起下钻阻卡位置,结合测斜资料综合分析形成键槽的可能性,及时制定出针对性措施,提前处理。

(4)尽量减少钻具组合的变换次数及钻柱的刚性。

(5)若发生键槽卡钻,则应向下活动钻具,使随钻震击器向下震击,以震击解卡。

(6)倒划眼上提钻具解卡。

3、钻具事故
(1)全井选用1级S135 钻柱(钻杆、加重钻杆和18°斜坡钻杆)。

(2) 要求开钻前对全井钻具进行探伤,以后定期进行钻具探伤,防止有伤钻具入井。

(3) 做好钻柱的摩阻、扭矩计算及强度校核。

(4) 定期倒换钻具位置(改变钻具的受力)。

(5)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溜钻、不顿钻。

(6) 钻进中注意泵压变化,发现泵压下降,立即停钻检查,若地面查不出原因,应立即提钻检查钻具。

(7)如发生钻具事故,应根据落鱼的情况,下入合适的打捞工具。

对于鱼头规则,管壁较厚的可采用公锥打捞,鱼头不规则,可采用卡瓦打捞筒打捞。

4、井眼净化
(1)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短程提下钻、钻具旋转洗井和分段洗井等作业。

(2)改善钻井液性能,钻井液应保持良好的悬浮性和携岩能力。

(3)进入大斜度段后,视井眼净化状况,必要时打入一定量的泥浆稠塞,清除井底岩屑。

(4)泥浆排量满足设计要求。

(5)如发生沉砂卡钻,应尽量建立循环,先小排量循环,然后逐步增大排量,同时调整泥浆性能,活动钻具解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