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目标: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学习重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实验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二、自主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新课引入: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喜欢,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
(出示真实照相机和模型)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
教师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
片。

(二)想想做做
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教师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三)投影仪
学生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简单介绍其构造。

演示:请看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黑板,头向学生,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前证实。

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四)放大镜
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三.想想议议
1、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2、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3、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形成书面总结
五.当堂达标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