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选修Ⅵ 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选修Ⅵ环境保护
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
45分钟50分
1.(2012·福建文综,40C)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
说明其原因。

(6分)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4分)
解析第(1)题,北方地区冬季温度低,需要取暖,因而产生的煤灰等不可回收无机物比重大;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产生的菜叶等不可回收有机物比重大。

第(2)题.从占用空间,污染水源、大气,危害人体健康等角度分析。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2.(2011·福建文综,40C)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6分)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区沉降深度和沉降面积均有较大的增加,因此沉降总面积在扩大,沉降深度在增加。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规模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大,而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地下水开采过度,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第(2)题,防治地面沉降应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及恢复地下水的水位。

控制地下水开采的措施包括合理开采、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用水量等,恢复地下水的水位即要增大地下水的来源,可进行人工回灌、增加植被覆盖、加大地表水的下渗等。

答案(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3.(201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读“欧洲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分析甲水域最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5分)
(2)乙处为巴黎盆地,分析其冬季更易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

(5分)
解析第(1)题,该海域较为封闭,沿岸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污染物排放量大,最容易产生赤潮。

第(2)题,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与人口、城市等角度分析。

答案(1)出现的环境问题:赤潮。

原因:甲流域沿岸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污水排放多;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甲海域狭长较封闭,海水与外海交换少,易产生富营养化作用,导致赤潮。

(2)冬季时受西风影响大,气温低,湿度大,易产生大雾;盆地地形,大气不
易扩散;巴黎人口多,大气尘埃量大,吸湿作用强;有塞纳河流经,水汽多。

4.结合下图,分析宁夏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及成因。

(回答两种即可)(10分)
解析宁夏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在进行分析时要结合宁夏农业生产的具体活动。

答案土地荒漠化——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产生。

水土流失——宁夏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植被的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

水资源短缺——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农
业灌溉,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土地盐碱化——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致使盐分在地表集聚。

5.(2014·海口调研)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6分)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
影响?(4分)
解析第(1)题,A为武夷山山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

B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止水污染等。

第(2)题,A地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扩大,同时会影响河口处的渔业资源。

答案(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理由:位于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

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
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