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荐的幼教随笔大全【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得推荐的幼教随笔大全【五
篇】
1.值得推荐的幼教随笔大全篇一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胆小、怕生、言语不多的小朋友,个性是小班的孩子。

我们班的元元就属于这一类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表现渴望和增大他们的胆量。

我们通常利用空闲时间,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上来念儿歌、背故事、唱歌等。

但是每次让他上来表演节目,总是怯怯生生的,而且说话声音都很小。

他内向的个性使其在活动中也不敢言语,而且一向担当听众的主角,所以家长都十分着急要求我们想点办法。

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改善这样孩子的状况,让她们多一份自信。

幼儿园是一个很好的群众教养环境,具有十分强的教育功能,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应对群众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直接应对大群众,会使孩子产生极大压力,有可能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要彻底改变他们需要一个过程。

在我教育胆怯孩子之时,我会在他们最初介入群众活动的过程中,给她们一个缓冲的时候,不直接强迫和要求她们,而是先让他们有个对活动的适应过程,这样他们就不会产生怯懦的心里;比如在玩“找友”时,我会多去找他们几次,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她们,用亲切的语言与其交流,用温暖的手握住他们,这样让其多一份胆量,少一份对他的惧怕;孩子与孩子是最真诚的交往,而且更能改变一切,我会充分利用这个关系来帮忙她们。

当在玩“娃娃家”时,我会叫几个比较活跃的小朋友与她们一组,构成一个强带弱的阵势,让能说会道的孩子们
带动他门,多与他们交流、游戏,并让他们充当主角,发挥其主导地位。

虽然这只是一些小计策,但是本期下来,确实她俩的这种性格改变了很多,而且说话声音也大了,家长很感激。

也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对待他们我们要更加有耐心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当然这些也离不开家长与我们的配合。

2.值得推荐的幼教随笔大全篇二
一次,组织幼儿做提问游戏。

为了使孩子们对活动感兴趣,我做了三朵小红花,准备奖给提问最多的小朋友。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提问题:"为什么太阳是圆形的""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花朵有各种颜色""为什么……"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从孩子们的小脑瓜里冒出来。

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们评出三名提问题最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是利利,文文,杰杰,其实这三个孩子并不是提问最多的,但平时在小朋友们心目中是"好孩子",所以小朋友们就选了他们。

而那些踊跃提问,但平时比较淘气的孩子却没被提名。

作为教师,我也明白奖牌给这三位小朋友,有点不公平,但为了不压抑孩子们的热情,不伤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奖牌挂在了这三位小朋友的脖子上。

谁知,第二天早上,青青小同学拿来了几块奖牌,对我说:"老师,昨日您的奖牌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我和妈妈做了几块奖牌,您把它奖给小朋友吧!"我接过奖牌,连忙感谢青青小朋友。

能够想象的到,青青提了那么多问题而没有得到奖牌,该有多沮丧啊!同时,我更感谢这位细心的妈妈,她及时地补偿了孩子在那里没能得到的表扬和鼓励。

关于青青小朋友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没有人喜欢天天被人批评和训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

一个孩
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用心的、善意的期盼和鼓励的氛围中,对于他的错误和缺点给予原谅和激励式的纠正,而不是被批评和指责,那么他就会在肯定中不断使自己的言行向期盼的方向发展,不断取得进步。

同理,如果老师对孩子处处看着不顺眼,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无意中就会把他的小缺点看作大缺点,小题大做,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

孩子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会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道,厌恶自己,因而与老师发生情绪上的对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

它常提醒我及时给每一个孩子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得到赞许。

3.值得推荐的幼教随笔大全篇三
朋友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美丽的事业是什么吗?最美丽的事业是我们的幼教事业。

幼教事业是花的事业,是果的事业,我愿做一片绿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幼教——这美丽的事业。

小时侯,我曾有过很多很多的梦,想当解放军、想当音乐家、相当教师。

在我心目中,我崇拜解放军,那飒飒英姿,矫健而豪迈的气魄多么威武多么神气。

我羡慕音乐家,音乐能唤起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我敬仰教师,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给人以智慧与力量,引导人们走向知识的海洋。

中学毕业时,我考取了幼儿师范学校,刚从有幼师毕业的我充满幻想,满怀激情的跨进了幼儿园,迎接我的是一双双发亮的眼睛。

我微笑着走进孩子门的中间,带着他们唱歌、跳舞、讲故事,成了一个快乐的“孩子王”。

我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注于这份美丽的事业,看着孩子门蹦蹦跳跳的活泼身影,听着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我完全望了自己,不知不觉的容入到那纯真无暇的世界。

在孩子们的中
间我感到了愉悦感到了幸福,心中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可是慢慢的情绪开始低落,热情开始消失。

此时,恰逢教师节,我收到了孩子精心制作的贺卡,从这些精美的贺卡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眼神,领会到了孩子们真心的期盼。

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年进花甲的老人,原本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他们却放弃了这些清闲的日子,继续为幼教事业奔波、劳碌,他们的心是如此的年轻如此的富有激情。

想想自己这么年轻就失去了对工作的激情。

想到这里,我摆脱了犹豫、找回了自信,重染了热情。

慢慢的我深深的体会到当教师的快乐。

其中有一件小事,拉进了我和孩子的距离,使我觉得应该在这片纯真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将我心中的爱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一天中午,我给孩子们梳完辫子,正准备走,恰巧头上的皮筋断开了,头发像瀑布一样飘下来。

我正准备拿起梳子梳理一下,一群孩子拥过来说:“老师,你每天给我梳头很辛苦的,今日让我们给你梳吧!”我生怕孩子们把我的头发弄脏、弄乱,可是想想难得孩子们这么有心又这么亲近我。

于是,我就平心静气任由他们摆布我的头发。

孩子们竟然边给我梳头边说:“老师,我给你梳高辫子”。

另一些孩子说:“老师,我给你梳低辫子”。

孩子们叫着笑着一双双小手再我头上抚摸着,这是在给我梳辫子吗?“不!”这是孩子的心已经和我的心联合在一起了,当时的我感到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欢乐。

我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的欢乐、幸福之中。

一个孩子悄悄的对着我的耳朵说:“老师,你真好,下次我还给你梳头。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的心能不热呼呼的吗?此时此刻,我深深的体验到当教师的快乐。

我越来越感到幼教事业是非常美丽的,而这美丽,是我和孩子们在心灵交融中体验到的。

花的事业是美丽的,果的事业也是美丽的,假如,没有绿叶的衬托。

还会这么美丽吗?我愿做一片绿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最美丽的花朵——孩子们。

在大多数成人眼里,那些说话温文尔雅,性格文静老实,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很听话”、“很懂事”、“很顺眼”、“很讨人喜欢”的乖孩子。

殊不知这一“乖”字,压抑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的自由发展。

我们班上有几位“乖”孩子,遇事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一味驯服,从不表达与老师不一样得意见、想法。

说句心里话,老师们、家长们都喜欢“乖”孩子,但从教育的角度想,我更期望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让他自由发展、不受压抑。

此刻许多孩子怯懦而谦卑,习惯理解指令,缺乏冒险、坚强、泼辣、勇敢的素质,就应说和传统的教育思想“不能干这,不能干那”有很大关系。

我们不能总以大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

对孩子应当宽容些,允许他们淘气些、顽皮些,鼓励他们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为在某些淘气顽皮的背后,往往闪烁着智慧的星光。

有一次,班里平时比较淘气的几位小朋友在厕所好长时间没有出来。

我走进去一看,原先几个小朋友围在地上看蚂蚁,嘴里还不听得说着:“你看小蚂蚁排着队爬”“让我看看它们有几条腿”,我听着他们的议论,觉的很有意思,他们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善于探索,喜欢冒险,老师要保护孩子的这天真好奇的个性,保护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这是随机教育的时期。

于是,我蹲下来告诉孩子们天可能要下雨,小蚂蚁正忙着搬家,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

我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蚂蚁并把它们画出来。

孩子的淘气不是件坏事,关键是怎样对淘气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当初老师是一句呵斥的话,也许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现行的STEM教育思潮,强调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操作,积极尝试等学习方式开拓幼儿的思维,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从小班开始,尝试了一个个的STEM项目,并建立了亲密的师幼关系。

去年5月份,孩子们提出要制作一件衣服,这听起来是一件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孩子们热情的推动下,我们实施了STEM项目“我型我秀”,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有的问题是作为老师的我也感到盲然的,没想到孩子们就自己想办法,一遍遍尝试,甚至“要求”老师上网寻找资料帮助他们。

渐渐地,家长们也参与其中,为孩子寻找各种工具和材料,历时一个月,两件衣服终于完成,孩子们兴奋地穿起自己制作的新衣不愿意脱,在学期末的项目汇报中,看着孩子们自信、大方地介绍自己的成果,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看着他们的项目展示,我相信,这不止是一次小小的汇报,“付出终有回报”的种子已经深深埋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作为幼儿教师,从小班带着孩子们做项目,到中班和孩子们一起做项目,再到大班,孩子们有计划、有目的的独立完成一个项目,我深深理解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帮助儿童进行知识与理论的构建。

教师作为脚手架搭建者,介入的起点应该是基于对儿童的观察,一定要将自己的预设抛开,相信即便是年幼的幼儿也有能力开展足够复杂有深度并且具有富有潜力与可能性的活动。

时刻告诉自己,相信儿童,他们拥有无限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