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知识总结与复习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论初步
一、光电效应现象
⑴定义:物质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⑵光电子和光电流:光电效应中释放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
⑶规律: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不能发
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在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电流的强度成正比。

⑷光电管:利用光电效应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动作非常迅速灵敏。

1下列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金属每个电子要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能量足够大时,就能溢出金属。

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所需做得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D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同。

2 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紫光频率大于锌板的极限频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紫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B 用红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D使验电器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
3在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
A 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
C 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b
D 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是b流向a
二光子
⑴定义:光在空间传播过程中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

⑵光子的能量:每个光子的能量E=hv。

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v为光子的频率。

三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⑴存在极限频率:Vo=W∕h。

⑵瞬时性:光照射在金属上时,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不需要积累,吸收能量;立刻增大动能,并逸出表面成为光电子。

⑶入射光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入射到金属表面上单位面积的总能量。

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

4 某种单色光的频率为v,用它照射某种金属时,在逸出的光电子中动能最大值为Ek,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和极限频率分别为()
A hv - Ek、v-Ek/h
B Ek-hv v+ Ek/h
C hv-Ek v-h/Ek
D Ek-hv v-h/Ek
5 电子从金属逸出时需要做的功是1.326×10∧15J,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多少?
6用某种单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
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
C 单位时间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
D 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7 某金属在一束黄光照射下,正好有光电子逸出,下面正确的是()
A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初动能将不变。

B 用一束更大强度的红代替黄光,光电流将增大。

C 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光电流将增大。

D 用强度较弱的紫光代替黄光,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⑴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⑵光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光子说。

⑶所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这里的波不能看做宏观概念的波,而是一种概率波,这里的粒子也不是红光爱恋中的粒子。

1下列各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是()
A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B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
C 泊松亮斑和光电效应
D 光的反射和光电效应
2 下列关于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子与电子是同一种粒子
C 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光的波长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D光子说和粒子说是相互对立、互不联系的两种学说。

五玻尔的原子模型
⑴玻尔假说:
①轨道量子化:原子核外电子的可能轨道是某些分立的数值。

②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与轨道量子化对应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

③跃迁假说:原子只能从一种能级向另一种能级跃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

⑵能级
①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级称为院子的能级。

②氢原子的能级图
③基态:在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走基态,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

④激发态:原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激发态,电子在离核较远的位置运动。

1下列各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是()
A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B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
C 泊松亮斑和光电效应
D 光的反射和光电效应
2 下列关于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子与电子是同一种粒子
C 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光的波长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D光子说和粒子说是相互对立、互不联系的两种学说。

1 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使它从能量为E1的基态跃迁能量为E3的激发态上,则该电磁波的频率从为多少?
2 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用10.2ev 的光子照射
B 用11ev 的光子照射
C 用10.2ev 的电子碰撞
D 用12ev 的电子碰撞
3 氢原子的能量可用E=E1/n*2表示,E1=-13.6ev ,某个氢原子由n=4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
A 能放出5种能量不同的光子
B 能放出6种能量不同的光子
C 其光子的最大能量是12.75ev ,最小能量为0.66ev
D 其光子的最大能量是13.6ev ,最小能量为0.85ev 4 用能量为12.3ev 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光子照射后,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能跃迁到n=2的激发态上去 B 原子能跃迁到n=3的激发态上去
C 原子能跃迁到n=4的激发态上去
D 原子不能跃迁到其它激发态
5按照波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1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F 的光,以h 为普朗克常量,c 为真空中光速,则E1为多少?
第二节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1)光电效应: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2)光电子: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释放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3)光电流: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释放出的光电子在外电路中运动形成的电流叫做光电流。

(二)光电效应的规律(斯托列托夫)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又叫红限,以γ0表示),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频率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212
m mv )跟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从光开始照射,到释放出光电子,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小于3×10-9s 。

(4)当发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光电子数跟入射光的频率无关,跟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三)光子说(爱因斯坦)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

每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写作为
E hv =或 c
E h λ=
式中 v ——光的频率; λ——光的波长; C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h ——普朗克恒量,等于6.63×10-34J ·S 。

(四)实验和应用
(1)如图13-10所示,紫外线(或弧光灯的弧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表面洁净的锌板,使锌板释放电子,从而使锌板、验电器带正电、验电器的指针发生偏转。

(2)光电管。

如图13-11所示,光电管是光电效应在技术上的一种应用。

它可以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五)光的本性的认识
(1)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

17世纪的两种对立学说:牛顿的微粒说——光是实物粒子 惠更斯的波动说——光是机械波
19世纪的两种学说:麦克斯韦(理论上)、赫兹(实验证实)——光是电磁波、光的波动理论。

爱因斯坦(光子说)、密立根(实验证实)——光是光子、光具有粒子性。

(2)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两种相互矛盾的性质在光子身上得到了统一。

光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来的是波动性。

而当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少量光子表现出来的是粒子性。

[疑难分析]
1.金属中的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从光开始照射,到释放出光电子的过程非常快,所需时间非常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后,立即离开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如果这个电子吸引一个光子的能量后不能逸出成为光电子,那么这一能量就迅速耗散到整个金属板中,所以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而不能把几个光子的能量积累起来。

2.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当光照射金属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首先应克服原子核对它束缚,才可以离开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

电子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引力所做的功,叫做逸出功。

不同的金属的逸出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极限频率也是不同的。

逸出功W 和极限频率的关系写作:
0W hv =或0W v h = 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的。

金属表面的电子从入射光中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hv 时(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不是光子与电子发生碰撞),一部分用于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做的逸出功W ,另一部分转换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12m hv mv W =+ 或 212
m mv hv W =- 由此公式可以看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是线性关系,而不是成正比。

如图13-12所示。

其中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就是这种材料的极限频率,而此直线的斜率就是普朗克恒量,OB 长度表示材料的逸出功。

4.光强的正确概念以及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光强的关系。

光强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入射到单位面积上光子的总能量。

若用n 表示每秒钟射到每平方米上的光子数,每个光子
的能量为hv ,则光强可写作: E 光强=n ·hv(J/s ·m 2)
由公式可以看出光强是由光的频率和光子的发射率两个因素决定的,对同一色光来说,光强相等时,光子数当然相等,光强不等时,也就是说光子数不同。

对不同色光来说,尽管他们的光强相等,但由于频率不同,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同,单位时间入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也就不同。

并且和频率成反比关系。

由下面关系可以看出:
因为 E 1=E 2 n 1hv 1=n 2hv 2 所以 n 1:n 2=v 2:v 1
某单色光使某一金属逸出光电子,是因为大量光子射到金属表布时,所谓“万箭齐发、一箭中的”,按统计规律,金属表面的电子能吸收光子的能量而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的光子数成正比。

若使这一单色光的强度增大一倍,由于其频率不变,发射的光子数也就增大一倍,那么逸出的光电子数也必然增多一倍。

从这个意义上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光电子数跟入射光频率无关,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5.光波和机械波的比较。

机械波:其频率由振源决定,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由媒质的物理性质决定,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当机械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波速改变波长也相应改变,即 v f λ=
光波:其频率决定于光源,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均为c=3.00×108
m/s 。

但是光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仅与媒质的性质有关,而且与光的频率有关。

在同一媒质中,频率越高的光,传播的速度越小。

[例题解析]
1.某金属在一束绿光照射下,正好有电子逸出,在下述情况下逸出电子的多少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会发生什么变化?
(1)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2)用一束强度更大的红光代替绿光;
(3)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绿光
解:题目说正好有电子逸出,就是说绿光的频率正好等于这金属的极限频率。

即v 绿=v 0
(1)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就意味着单位时间入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增大,而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变,因此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不变,而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多。

(2)虽然红光的强度更大,这仅仅意味着单位时间入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增加得更多,但是每个红光的光子频率小于绿光的频率,也就是小于这一金属的极限频率,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而无兴电子逸出。

(3)紫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绿光光子的能量,这两束光的强度相同,意味着单位时间入射到单位面积上紫光的光子数小于绿光的光子数,因此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而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2.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把某种金属板连在验电器上。

第一次用弧光灯直接照射金属板,验电器的指针就开了一个角度。

第二次,在弧光灯和金属板之间,插入一块普通玻璃板,再用弧光灯照射,验电器的指针不开。

由此可以判定,使金属板产生光电效应的是弧光中的
(A )无线电波成分 (B )红外光成分 (C )可见光成分 (D )紫外光成分
解:用弧光灯照射金属板,金属板产生光电效尖,放出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和金属相连也带正电,开一个角度。

可见光能透过普通的玻璃板而紫外线却不能通过,在实验中弧光灯和金属板间插入普通玻璃后便不产生光电效应,说明可见光的频率小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

因而我们可以判定:第一次产生光电效应的是弧光中比可见光频率高的光。

无线电波和红外光的频率均小于可见光的频率,而紫外光的频率高于可见光的频率,故而只能选 (D )。

3.垂直照射地面时,地面上1m2接收到的可见光功率为1.4×103W 。

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取λ=5.0×10-7m,则每秒
钟每平方厘米的地面上接收到的可见光的光子数是多少?
解:1m 2=1×104cm 2
可见光的功率P 乘上照射时间t 即为可见光的能量,而此能量就是N 个光子的能量的聚合。

故得 4110c Pt N h λ
⨯=g 故 37
43481.4101 5.01010 6.6310 3.0010
N --⨯⨯⨯⨯=⨯⨯⨯⨯ ≈3.5×1017(个) 4.图13-13为一光电管的工作电路。

指出图中直流电源的极性,并说明理由。

设使此光电管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大波长为λ,则能使此光电管工作的入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多少?
解:电源a 为正极,b 为负极。

因为K 极(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才能作为发射光电子的阴极。

波长最大,即频率最小。

能使光电管工作的入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 c
E hv h λ==
5.功率为25W 的白炽灯泡,发光时有5%的电能转化为光能,试估算这只灯泡正常发光时,每秒钟释放的可见光的光子数目的数量级为多少?
解:当电流通过白炽灯泡的灯丝,灯丝温度升高由发红而到白炽,把电能转化为能,升高温度,从而放出热量;同时,灯丝白炽发光,把电能转化为光能释放光电子,且仅占总能量的5%。

可见光是由频率不同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组成,在估算中取其中的频率中间值,即为黄光的频率
v=5×1014Hz
总电能为P ·t,而光能为P ·t ·η
故 P ·t ·η=N ·h ·v
得3414
2515%6.6310510P t N h v η-⨯⨯==⨯⨯⨯g g g =3.8×1018(个)
每秒钟释放的可见光的光子数目的数量级为1018个。

6.根据光电管的工作原理,设计“光电计数装置”,用于统计进入展览会的参观者人数,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解:工作原理示意图见图13-14。

简单电路图见图13-15。

[知识拓宽]
(一)德布罗意波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下大胆推想,“波粒共存的观念可以推广到所有粒子”。

从而提出假设,一切微观实物粒了和光子一样都有波粒二象性。

对于运动的粒子性质用能量E 和动量P 来表征,至于波的性质则用频率v 和波长λ来描述。

德布罗意指出:质量为m 和速度为v 的运动粒子的波长λ等于普朗克恒量h 跟粒子动量mv 的比,这个关系叫德布罗意公式,即 h mv
λ= 当时,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精密的仪器观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非常短的波长。

后来科学家们设计用晶体做光栅,从而观察到电子射线通过晶体(铝箔)的衍射图样,也同样观察到质子、中子、原子、分子射线的衍射图样(如图13-16(a)所示),并计算出它们的波长符合德布罗意公式。

这就证明了一切运动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于是人们把这种波叫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二)物质波是一种几率波
光的波粒二象性让我们认识到原是电磁波的光具有粒子性;物质波又让我们明确原来认为是粒子的电子、原子、分子也具有波动性,但是这种物质波既不是机械波也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几率波。

机械波是周期性的振动在媒质的传播;电磁波是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的传播;而物质是表明大量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几率波,按统计规律,也就是说物质波在某一地方的强度跟在该处找到它所代表的粒子的几率成正比。

电子射线通过晶体光栅的几率示意图如图13-16(b)所示。

电子、质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和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基本的区别的,光子没有静质量,而电子、质子、原子等都有静质量;光子运动的速度在真空中永远是c ,而电子、质子等都可以有低于光速c 的各种运动速度。

例如:已知电子的电量是1.6×10-19C,质量是0.91×10-30kg ,经过200V 电势差加速,加速后电子波的波长为多大?
解:经过电场加速后电子获得的动能: 191 1.6102002
k E mv eU J -===⨯⨯ =3.2×10-17J 电子的速度为 17
63022 3.2108.410/0.9110
k E v m s m -⨯⨯===⨯⨯ 由德布罗意公式电子波的波长为 34
113066.63108.7100.91108.410
h m mv λ---⨯==≈⨯⨯⨯⨯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可见光中,哪种色光的光子能量最大? ( )
(A )红光 (B )紫光 (C )蓝光 (D )黄光
2.爱因斯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的能量为( )
(A )hv(h 为普朗克恒量,v 为光的频率) (B )1Ev
(C )6.63×10-34J (D )0.1WeV
3.光子的能量 ( )
(A )跟它的波长成正比 (B )跟光的速度成正比。

(C )跟它的频率成正比 (D )跟光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关于光束的强度、光束的能量及光子的能量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
(A )光强增大,光束能量也增大,光子能量也增大
(B )光强减弱,光束能量也减弱,光子能量不变
(C)光的波长越长,光束能量也越大,光子能量也越大
(D)光的波长越短,光束能量也越大,光子能量也越小
5.光电效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入射光强度大于某一极限强度(B)入射光波长大于某一极限波长
(C)入射光时间大于某一极限时间(D)入射光频率大于某一极限频率
6.关于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正确说法是()
(A)是从金属飞出的光电子所具有的
(B)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所具有的
(C)是从金属飞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都是最大初动能
(D)用同一强度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金属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
7.用相同强度、相同频率的两束紫外线分别照射两种不同金属表面,产生光电效应时,其中不正确说法是()
(A)两束光的光子能量相同(B)在单位时间里逸出的电子数相同
(C)两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相同(D)从两金属表面几乎同时逸出光电子
8.当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如果该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最低值时,则()
(A)没有电子逸出(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
(C)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减少(D)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初动能都减少
9.用单色光照射某一金属表面产生光电效应,第一次光线垂直入射金属表面,第二次光线倾斜入射金属表面,两次照射中,单位时间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相比较()
(A)第一次多于第二次(B)第一次少于第二次(C)两次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0.用频率为v1的单色光照金属A,用频率为v2的单色光照金属B,都产生了光电子,且从A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从B逸出的最大初动能,则: ( )
(A)v1一定大于v2(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D)上述都有可能
11.某光电管的阴极用金属钠做成,当用蓝光或紫光照射时,都有光电流产生。

如果用相同强度的蓝光或紫光照射时,它们产生的光电流(最大值)分别为I1,I2:I1和I2的大小相比较是()
(A)I1<I2(B)I1=I2 (C)I1>I2(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2.下列说确的是()
(A)光子就像宏观现象中的微粒(B)光子说否定了光的电磁说
(C)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双缝干涉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13.光的波动说无法解释的现象是()
(A)光的衍射(B)光电效应(C)光的色散(D)光的干涉
14.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频率越高,越易显示出其粒子性(B)一个光子既是粒子又是一种波
(C)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D)在光的干涉条纹中,明条纹是光子到达机会多的地方
15.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物理意义是()
(A)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相互矛盾,不能统一的
(B)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都是相同的
(C)由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我们无法只用其中一种性质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
(D)大量光子只能显示出波动性,少数光子只能显示出粒子性
二、填空题
1.在照射下,金属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2.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爱因斯坦提出,在空间传播光不是连续的,而是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它的能量等于。

3.光电效应的规律是说:在单位时间里从极板K发射出的光电子数跟成正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无关,只随着而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必须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于这个的光,无论如何,照射多长,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4.用紫光照射锌,由于紫光的波长于锌的波长,因此光电效应;如果用一凸透镜将紫光会聚后射到锌上,则发生光电效应。

(λ紫=4×10-7m,λ0锌=3.82×10-7m)
5.波长是0.001μm的伦琴射线的光子能量为 J;波长是0.5μm的绿光的光子能量为 J。

6.在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测得数据绘出E km-v的函数图象,如图13-17所示,则图线的tga= ,横坐
标上的截距表示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 ,纵轴上截距的绝对值表示金属 的大小。

若换用其他金属做同样的实验,测绘得到的图线将与之 ,但纵、横截距都 ,说明各金属的极限频率v 0和逸出功W 不相同。

7.两束平行单色光甲和乙,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如科13-18所示。

入射角i 甲=i 乙,折射角γ甲>γ乙,则两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 甲 v 乙,在水中的波长是λ甲 2h mv r n π
=g λ乙;频率是v 甲 v 乙;光子的能量是E 甲 E 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D);
6.(B);
7.(C);
8.(B);
9.(C); 10.(D); 11.(C); 12.(D);
13.(B); 14.(B); 15.(C)
二、填空题 1.光,释放电子; 2.一份一份,光子,hv ;
3.入射光的强度,入射光的强度,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低,极限频率,光强,时间;
4.大于,极限,不能产生,仍不能;
5.1.99×10-16J ,3.98×10-19J ;
6.普朗克恒量h ,极限频率v 0,逸出功W ,平行,不同;
7.大于,大于,小于,小于
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装在原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上的锌板时,发生了光电效应,这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验电器的金属箔带正电
B .有电子从锌板上飞出来
C .有正离子从锌板上飞出来
D .锌板吸收空气中的正离子
2.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
B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C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
D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
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需要增大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速度,可采用哪种方法?[ ]
A .增加光照时间
B .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C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D .增大入射光频率
4.介质中某光子的能量是E ,波长是λ,则此介质的折射率是[ ]
A .λE/h
B .λE/ch
C .ch/λE
D .h/λE
5.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速度为c ,普朗克常量h ,现让光以入射角i 由真空射入水中,折射角为r ,则[ ]
A .r >i
D .每个光子在水中能量为hc/λ
6.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中,波动说仅能解释的一条规律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