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三联全国一卷语文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网2020年3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新课标I卷)
语文·全解全析
【解析】A项,“以《成都》为代表的民谣,讲述都市生活,充满着地域风情”曲解文意,把个体的特征变为共同的特征。
B项,“则是纯粹地讲身边的都市”曲解文意,原文是“我国的民谣没有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讲的都是自己身边尤其是都市的生活”。
C项,“中国民谣”偷换概念,原文是“都市民谣多以……生动图景”。
2.【答案】C
【解析】C项,“因为它代表了都市民谣的最高水平”无中生有。
3.【答案】B
【解析】B项,选项以偏概全,提高民谣水平,除了“从教育、制作、营销等方面对音乐产业链进行升级”,还有其他因素。
4.【答案】D
【解析】D项,因果倒置,“高票房”应该是“冲击奥斯卡奖”的原因之一。
5.【答案】A
【解析】“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和增速2014—2016年基本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基本呈下降趋势”错误,单从增速看,不具有这种趋势,2014—2015年下降,2015—2016年上升,2016—2017年下降,2017—2018年上升。
6.【答案】①影片制作上,要原创不要跟风,要有恒心、耐力,拿出足够优质的作品,
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支撑形成一个可以良性长久发展的市场;②加强票房预见性,加强
衍生品的开发,打造电影完整的生态链;③不盲目跟风,通过触动现代人的心盘活老传统。
(每点2分)
【解析】答题时不要抛离原文,根据原文的内容谈看法。
此文材料一主要从影片的制作谈票房,材料三和材料四主要谈衍生品的开发,材料三重点谈应该开发衍生品,材料四重点谈应该如何开发,由此可从这三个角度进行概括,概括时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一是要原创不要跟风,二是要有恒心、耐力,拿出足够优质的作品”“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支撑形成一个可以良性长久发展的市场”“目前,国内电影行业的票房预见性还很欠缺……‘衍生品及版权开发’已经是一部电影的完整生态链的一部分”“老传统盘活的关键是触动现代人的心,
跟风式的产品只能是昙花一现”等。
7.【答案】D
【解析】D项,“羞愧”的原因分析不当,根据文章的内容,“如此”应该指上文中的“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的,唯恐沾上了它”,从这个角度分析,应是看到自己对“清名”的态度和徐阿婆的差距,而感到羞愧。
8.【答案】①从内容看,“清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线索,文中的还小米和还救助款两个事件均围绕“清名”展开;②从人物形象看,主人公徐阿婆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清名”;③从主题看,通过塑造徐阿婆这一形象,表达人应该追求“清名”这一主题。
(每点2分)
【解析】答题时注意从题目和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以及主旨和情感表达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从结构看,注意“清名”和文章的内容、线索的关系;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注意分析标题和人物形象的关系;从文章主旨的角度看,注意分析标题和表达主旨的关系。
9.【答案】①通过人物对话可以加快行文的节奏,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对话塑造了徐阿婆这一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③通过人物的对话表达了“我”的看法和情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每点2分)
【解析】答题时主要从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
从情节的角度看,对话可以省去中间许多相关的叙述,加快文章的节奏,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内容的角度看,对话是文中人物的语言,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看,用对话式语言便于表达人物的情感,同时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或可信度等。
10.【答案】D
【解析】“令史以下”是“课试”的对象,中间不要断开,排除B、C两项;“决疑处事”是“不能”的内容,中间不要断开,排除A、C两项。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D项,“文帝”“是皇帝的庙号”有误,“文帝”是谥号。
12.【答案】A
【解析】A项,“可见荀勖的文章胜过十万大军”错误,这只是文帝的看法。
13.【答案】(1)孙佑不接纳安阳侯,确实应受到责罚。
然而事情有轻重,用刑不能根据喜怒决定。
(“纳”“诚”“宜”“逆顺”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荀勖长期掌管机要大事,有才气,能推测到国君隐微的想法,不触犯国君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地位俸禄。
(“机密”“微”“迕”“全”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翻译语句时要注意其关键词的意思:(1)纳,接纳;诚,确实;宜,应该;逆顺,轻与重。
(2)机密,机要大事;微,隐藏的;迕,违背;全,保全。
14.【答案】D
【解析】D项,“情感相似”错误,此诗表达的是对秋的爱,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而《登高》表达的是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15.【答案】此联运用比兴的手法写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2分)马和雕的形象和作者翘首四望的形象相合;(2分)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
(2分)
【解析】答题时注意抓住诗句中的内容、手法和表达的情感,首先翻译诗句,然后根据通过写马和雕进而写作者,确定比兴的手法,最后根据诗歌的尾联分析情感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每空1分,句中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注意“汗”“凌”“太”的写法,不要漏写“兮”。
17.【答案】A
【解析】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
流行:广泛传布;盛行。
吟咏: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
吟味:吟诵玩味。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聚拢:聚集。
聚敛:用重税等搜刮(民财),收集(物品)。
18.【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前后的衔接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前文是“周家折揲(叠)扇铺,陈家画团扇铺”,强调“专卖”,前文的陈述对象是“折扇”,排除B、D两项;根据文意,“折叠扇有专卖店”说明“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并且和后文“不过当时并没有在全国广泛流行开来”中的转折词“不过”衔接紧密,排除A项。
19.【答案】B
【解析】原文的句子共有两处错误,第一处,结构混乱,“在明代中期以后才广泛流行开来”和“是明代中期以后才广泛流行开来的”句式杂糅。
第二处,“扇形”就是“折扇”搭配不当。
综合各项内容,不难发现B项修改正确。
20.【答案】①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系统)②人一旦中毒③往往存活于无氧或
氧气稀少的状态下(每处2分)
【解析】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注意上下文的提示,根据前文“神经毒性”,可知①处填写“主
要作用于神经末梢”之类的句子;根据后文“就会恶心、呕吐”,可知②处填写“人一旦中毒”之类的句子;根据前文“肉毒毒素有厌氧的特点”,可知③处应填写“往往存活于氧气稀少的状态下”之类的句子。
21.【答案】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人类历史上确定的第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2分)此前的6种冠状病毒的传染均和野生动物有关,(2分)所以,不要再吃野味了。
(1分)【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语段的重心是结尾句“不要再吃野味”,由此倒推,不吃野生动物的原因是以前发现的6种冠状病毒均和野生动物有关;语段的前半部分介绍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情况,以及治疗上的现状。
考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22.【立意指津】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限制性和开放性。
从材料的限制性看,注意材料要求的文章是征文,征文的主题是“知识改变命运”,因此要围绕“知识”和“命运”的关系写作。
从材料的开放性看,注意分析材料的指向,从第一段看,200万年薪,会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从最后一段看,知识可能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然后从第二段分析如何学习知识。
注意抓住材料中的重点句子“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打游戏的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但如果要成功,得各方面都很强才行。
其中包括执行力、意志力、思想和视野、学习能力等”,还要注意第三段中的“我的理想就是能够在企业界作出更多技术创新和突破,推动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计算机行业技术的发展”,谈知识创新才能改变命运的问题。
总之扣住材料围绕“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中心立意行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