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的IO引脚电平以及驱动电流设置的影响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PGA的IO引脚电平以及驱动电流设置的影响问题
FPGA IO驱动能⼒设置对设计的影响
FPGA有各种逻辑电平输出标准信号,包括1.2V1.8V以及3.3V理论上⽽⾔可以通过改变IO输出电平的设置改变输出,但实际上并不能因此达到要求,需要改变电路板⼦上的跳线帽才能修改该电平,此外修改IO的驱动电流或者IO输出电平,能够达到改变驱动波形的输出。

最近调试⼀个FPGA设计,其实也是⽼的设计,以前已经调试通了,这次只是有⼀些⼩的更新。

但是在调试的过程中发现虽然⼤的功能上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设计的可靠性⼤打折扣,经常在负荷⽐较⼤的时候就down掉了。

苦苦调试未果,因为实在是发现不了有什么问题了。

本⽂来源于,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后来⽤逻辑分析仪查看IO⼝上的波形发现,原本应该是⼲净的数据波形的IO上,出现了很多⽑刺。

如图1所⽰。

图1中上⾯波形是期望的波形,⽽下⾯的波形是实际从逻辑分析仪中看到的波形。

由于波形不⼲净从⽽导致判别电路产⽣误判,导致电路失效。

分析了⼀下,可能是IO的驱动能⼒不够导致线上的电平不能马上到达期望的波形,从⽽产⽣抖动。

⼜仔细看了下以前的设计,发现原来的设计中IO的驱动能⼒设置为24mA,⽽新的设计中没有相关设置,采⽤的是默认的12mA。

尝试改了驱动能⼒,再次Implementate设计、上机试验、OK。

看来以后的设计中还是需要注意下IO的驱动能⼒啊。

后注:后来⽤⽰波器看了⼀下IO上的波形,当驱动能⼒为12mA时的近端波形如图2所⽰:
从图2波形可以看到:
在上升沿和下降沿的中间由于信号的反射导致电平在阈值附近震荡,从⽽出现了前⾯在逻辑分析仪中看到的波形。

后⼜看了下将驱动能⼒设为24mA时的近端波形,如图3所⽰:
图3中可以看到反射虽然依然存在,但位置有所变动,已经离开了中间的敏感区域,从⽽可以在逻辑分析仪中得到⼲净的波形。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设计会受到IO驱动能⼒的影响。

想要彻底的消除近端反射,同时保证在远端可以信号的信号质量,⽬前还没想到什么办法,看来只有修改设计,避免设计在向外Drive总线时,同时直接检测IO上的波形。

关于上述问题的解析:
图2中现象为:轨道塌陷。

原因是:由于低电平到⾼电平的转换过程,电源需要⼀定的时钟反应,如果转换速度超过了电源的反应时间,会导致输出引脚处在低电平到⾼电平转换过程中出现充电不⾜的现象,即图2中现象——电平由低到⾼转换过程中包含两次充电过程。

问题分析:出现图2现象的问题归根于电平由低到⾼转换过程电源能⼒不⾜未能及时供给电流,解决问题的⽅法也应该从电源、电流⼊⼿。

解决⽅法:提⾼电源及时供给能⼒可以采⽤在芯⽚电源引脚周围加⼊较⼤电容储能,如FPGA电源引脚周边加⼊100u、68u的⼤电容解决上述问题。

当然,可以采⽤直接提⾼IO引脚输出电流也是⼀种⽅法,可以⼀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图2问题。

PS:上述作者认为的信号反射问题,在图中表现并不明显,图2及图3中可以认为是串扰或者其它⼲扰导致的波动。

反射现象是电平转换时波形幅度从⼤到⼩逐渐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