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23秋
期末试题库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2.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是指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价值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具有主观性,因此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
A.正确
B.错误
4.
5.
6.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劳动生产率成()比。

A.正,正
B.正,反
C.反,反
D.反,正
7.
8.
9.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的历史过程。

()
A.正确10.把资本进一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B.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C.表明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D.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1.生产力的状况是指()。

A.生产力的水平
B.生产力的性质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生产力的结构
12.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人民的观点
B.实践观点
C.物质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13.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长期性是由()决定的。

A.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仍具有容纳的空间
C.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
D.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
14.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是()。

A.价值
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
D.经济价值
15.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人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第2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历史思维能力具体体现为()。

A.以史为鉴
B.知古鉴今
C.历史主义眼光
D.以史为本
2.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有()。

A.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B.阻碍技术的进步
C.导致两极分化
D.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以下关于经济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B.与经济基础相比较,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
C.在实践中,经济体制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D.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恰当,对生产力发展起到根本的决定性作用。

4.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即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
A.正确
B.错误
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
6.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B.跨国公司的发展
C.贸易自由主义的深化
D.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7.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政治上层建筑
B.观念上层建筑
C.意识形态
D.政治法律思想
8.在生物进化中,旧物种的基本性状在新物种中表现为返祖现象,这是()。

A.必然转化为偶然
B.偶然转化为必然
C.现实转化为可能9.下列观点中正确反映了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是()。

A.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它的基础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雇佣劳动
D.社会化大生产
11.
12.决定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点是()。

A.社会历史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合规律性
13.对民族与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

A.文化理念
B.理想信念
C.道德价值
D.心价值观
14.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
A.正确
B.错误
15.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意义有()。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ABC
2.参考答案:BCD
3.参考答案:B
6.参考答案:B
9.参考答案:B
10.参考答案:AB
11.参考答案:AB
12.参考答案:B
13.参考答案:D
14.参考答案:C
15.参考答案:A
第2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ABCD
2.参考答案:ABCD
3.参考答案:ABC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ABC
6.参考答案:ACD
7.参考答案:A 9.参考答案:BD
10.参考答案:AC
12.参考答案:C
13.参考答案:D
14.参考答案:B
15.参考答案: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