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隋炀帝的相似与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与隋炀帝的相似与不同
如果有人说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想似的地方,那这个人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隋炀帝是个亡国之君,他一生荒淫奢侈,葬送了曾经十分强大的大隋王朝;而唐太宗却是位英明君主,他励精图治,最终开创了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
这样的两个人怎么可能相似呢?
然而如果我们不只是局限在这些“盖棺论定”的评语上,而是把目光放得更为宽远一些,去看一下他们的出身、他们的地位以及他们自身的一些特点和曾经的一些经历,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他们两人确实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从他们的出身来看,杨广与李世民都是世家子弟。
杨广的祖父杨忠与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都是北朝时代北周朝廷中的功臣,后来他们又都随着他们的父亲这一代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后成为了显贵的王子,并进而成为他们的强大王朝的第二代君主。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谁也不比谁更尊贵,尽管杨、李两家在开创帝业方面还是有先有后的。
其次,就他们本人来说,杨广与李世民还都是文学修养很深的人。
他们都有很多诗作传世。
诗以言志,从他们的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才华与帝王气魄来看,杨广也一点不输与李世民,例如杨广在《白马篇》中曾这样写道“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短短二十个字,却充分展示了睥睨恢宏的王者之气。
再者,青年时代的杨广与李世民都曾辅助他们各自的父亲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前面提到过,在公元589的时候,年仅20岁的杨广就以大隋朝行军元帅的名义,率领着50万隋军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了长江天堑,平定了江南,完成了隋朝江山
的一统。
而李世民也大约是在20岁左右协助其父在太原起兵,挥军进入长安。
其后,李世民更是多次亲领大军平定了国内的各路农民起义军与割据各地的大小军阀,最终完成了唐朝的江山一统。
另外,面对边缰异族侵扰,杨广与李世民都曾积极反击,有时候甚至还亲自带兵出征。
如杨广继他父亲杨坚之后继续同突厥作战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最后迫使突厥的启民可汗入朝拜见。
为了抗击吐谷浑的入侵,杨广还曾亲自出巡陇右与吐谷浑军队作战,他从临津关渡黄河,大败吐谷浑并追击其国王伏允直到今天的青海、河西走廊一带。
杨广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到达过西北最远地区的中国皇帝。
而李世民自便桥会盟喝退突厥人后,更是多次反击突厥等异族的入侵,维护了边疆的安定与国家的统一。
杨广杀掉了自己的兄弟巩固了皇位,后来据说沉迷美色。
李世民杀了一奶同胞李建成、李元吉,夺取了皇位,见李元吉的老婆挺漂亮就收归己有。
杀了堂弟李瑗,见人家小老婆挺漂亮也一样收归己有。
后来要给太子李治多找些女人,李治拒绝了。
太宗就觉得李治太懦弱了,于是竟然决定因此废太子李治。
看来太宗真是认为英雄就得好色,不好色就是狗熊。
历史上皇帝想废太子的原因非常多,就因为这样一个理由差点废了太子的。
李世民恐怕是独一份的。
但很不幸,长孙无忌阻止了他。
(见《通鉴》)
此种所为,与隋炀帝所谓的好色实在是近于翻版。
两人之间,大约是半斤对八两。
真难说谁比谁高明一些。
李世民能当皇帝,与炀帝能当皇帝的原因差不多。
都是因为太子势力太大,对老皇帝权力构成威胁。
于是老皇帝就有意无意默许、纵
容他们夺太子之位。
他们都很好的把握住了机会!
按皇权时代的政治常识,既然立了太子。
就应该杜绝其余儿子窥视皇权的野心,甚至还得削弱其余皇子的势力。
否则?就只意味着皇权内部的血争。
隋文帝、唐高祖都犯这种低级的政治错误。
既然立了太子,却默许纵容别的儿子扩大势力争夺太子之位。
大家真以为这都是无意在犯的错误吗?
这两个老皇帝,都不过是在玩一种危险的平衡罢了!(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巩固、加强皇室力量)当然了,都也玩得不太漂亮。
相对而言,唐高祖玩得更失败。
这样的结果竟然是兄弟相残,自己被逼退了皇位。
唐太宗与隋炀帝他们两人的确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可是这两个在很多方面都相像的帝王后来却分别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并且最终取得了不同的结果。
隋炀帝杨广失败了,于是他的人生传记只能由自己的敌人去写,一个成为了遭受世人唾骂的亡国之君。
唐太宗胜利了,成为了后世人人敬仰的英明君主。
于是他的人生传记可以由自己来写了。
于是一个成了伟大的像神,一个下作的像小鬼。
但真的是这样吗?
整个隋王朝,朝野遍布众多豪门贵族。
隋文帝一心想去除,并且因此大开杀戒,却也没有真正清除多少。
因为东西两魏的、南朝诸多豪门势力根深蒂固,绝非几次政治屠杀可以解决的。
隋末几大势力集团。
杨玄感、李渊、王世充、宇文化及、李密、罗艺、李轨、薛举、梁师都、萧铳、沈法兴、、、等等都有着深刻的豪门势力支持。
如果没有些豪门势力趁火打劫,所谓的农民起义,恐怕也实在不足以危及隋王朝的天下。
唐初天下大乱,豪门、农民起义互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旧豪门势力大部分被清洗出了政治舞台,平民出身的才智之士越来越多的涌
入政治舞台。
而隋初是一种政变的改朝换代,豪门势力很少被清洗出去,相反隋文帝为巩固自己帝位需要扩大这些豪门的既然得利益。
整个南北朝大约都是这种情形,所以王朝更替频繁。
因为众多豪门纵横开合,统治者是难以保证政权稳定的!这是唐可以比较长久,而隋被迅速推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隋初豪门势力太大,他们的存在削弱了皇权。
因为唐王朝豪门势力相对赢弱。
这样唐王朝皇权相对比较强大。
只是后来灭亡了,那些造隋炀帝反的人愿意把隋的灭亡归于天下百姓的反对。
实际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最初的农民起义并不大,后来杨玄感(隋旧贵族)振臂一呼。
于是隋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农民起义遂一发不可收拾。
面对开始反叛的下层民众,那些豪门贵族、各级官僚呢?他们不但不积极镇压,相反是趁乱一同反叛!于是各地官僚、贵族一同动手,隋朝马上土崩瓦解了。
让我们看看隋末农民起义的真正实力!最大三股农民义势力不外是瓦岗军、窦建德、杜伏威的军队。
瓦岗军到灭亡为止,也没有走出中原一步。
最后竟然钝兵于洛阳城下,进退失据被王世充(隋官僚)打得一蹶不振了。
后来王世充和李世民(两个都是隋的贵族和高级官僚势力)彼此苦战了近一年,窦建德想来捡个现成便宜,却没有想到竟然被打得全军覆灭了。
杜公威也是被李孝恭、李靖(全是隋的旧官僚、旧贵族)率军打得彻底大败。
这几股农民起兴盛也是基于隋上层统治集团四分五裂的基础上。
而在这种背景下,与隋旧官僚贵族集团都无法对抗。
如果隋内部不四分五裂,那能轮得着这些农民起义势力兴起呢?
事实上,隋末真正逐鹿中原的主角是隋统治集团内部的官僚与贵族势力(刘武周、薛举、李轨、李渊、罗艺、梁师都、王世充、宇文氏、萧铣、沈法兴)。
农民起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他们的兴起也是在隋末统治集团内部四分五裂的基础上。
如果失去这种背景,他们根本恐怕早就被剿灭了。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差别!与其说他们个人素质的差别。
还不如说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隋炀帝时人口近九百万户。
唐有人
口二三百万户。
这意味着什么呢?以当时的生产力,隋王朝因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要远比唐初时要大的多。
而由土地引发的社会的矛盾,从来是农业文明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换句话说:隋朝时期引发农民起义的机会远比唐朝时大。
我们知道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黄河长江流域耕地数量是一定的,他能养育的人口是一定的。
而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一个惯例就是,当人口达到近千万户时,就逐渐开始由盛转衰了。
原因大约就在此吧!因为土地相对人口而言,开始显得太少了。
由土地引的社会矛盾逐渐就会无可抑制。
唐初不过是二百万户人口,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
实在是地广人稀极了,农民将很容易的拥有土地。
中央政府也可以很容易掌握大量的土地,可以很容易的给予农民足够的土地。
这样农民求生存容易,地主阶级自然难以兼并土地。
可是当人中达到七八百万户后。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实在人多地少,农民拥有土地就难了。
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渐渐变得微乎其微了,很难再给无土地农民以足够耕地了。
这样农民求生存困难,地主阶级可以趁机大肆兼并土地。
这也是隋初与唐初不同的原因!相对而言,隋初的阶级矛盾难以缓和。
而唐初的阶级矛盾容易缓和。
这是杨广当皇帝几年就弄得天下大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人口相对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近于太到极限了!而唐初,则远没有这种危机!
隋初人口有八百多万户,唐初只有两百多万户(李世民死时也不过三百万户)还意味着什么呢?还意味着隋时国力雄厚,而唐初则多少虚弱的厉害。
隋炀帝奢侈,李世民简朴,和这实在有关系吧!
其实皇帝都一个德性,谁不奢侈呢?唐太宗的简朴只是与隋炀帝相比罢了。
李世民一个劲的修宫殿,虽然苦谏的人很多。
但李世民就是不听。
后来又重修洛阳宫殿,人们更是苦谏。
但李世民虽然对这种劝谏表示了赞扬,但仍厚着脸皮修洛阳的宫殿。
而且李世民修洛阳的宫殿,多少有些比隋炀帝更荒唐。
因为他兴兵进了洛阳,说这宫殿是奢侈与暴政的产物,于是一把火烧了。
后来却又一个劲的重修。
这叫什么事?!
说到好大喜功吧!两个人谁不追求万国来朝的局面。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大家都做到了。
至于说到损兵折将。
两个人都是一意孤行远征高丽,结果呢?都是没打赢,败兴而回!隋炀帝不恤民力,唐太宗非常爱民?这大约也是唐初御用文人吹嘘罢了!看看通鉴里的纪录吧!李世民当皇帝二十多年后,仍然有许多人为了逃避摇役不惜自毁手足,当然了据说这是隋的陋习。
唐太宗严令禁止这种行为。
并说以后谁还敢这样,严惩不贷、而且徭役造服不误!
伟大的唐太宗当皇帝二十多年后,许多人为了逃避徭役竟然不惜损伤手足。
而太宗的态度竟是:“刁民敢如此逃避自己的义务,我们一定要严惩不贷!(详见通鉴唐纪)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柳宗元先生说苛政比毒蛇还可怕。
李世民先生的统治下,让人感觉到苛政比手足残废还可怕!当然了,后世许多人喜欢闭着眼睛说,李世民先生统治统治下就如天堂一般美好!
其实隋炀帝与唐太宗非常相似。
他们的不同,只是客观背景不同罢了。
泪痕无意否定唐太宗的伟大,更无意称颂炀帝的伟大。
只是人们喜欢抛开历史背景评说历史人物。
泪痕感于此才作这种文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