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务员面试模拟试卷14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公务员面试模拟试卷14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问答
1.请问你对“有些人看起来像朋友但做不了朋友,有些人看起来不像朋友但却是真正的朋友”这句话怎么看?
正确答案:(1)这句话说得对,它告诉我们如何鉴别朋友。
朋友是“看”不出来的,或者说,表象是不可靠的,要把握实质。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经过考验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2)从这句话里我更体会到了如何对待朋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朋友之间贵在精神心灵的交流和沟通,而不是物质上的互相满足,否则最多也只是俗称的酒肉朋友,不交也罢。
“忠言逆耳”,真正的朋友要指出互相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当进入社会之后,人际关系更加微妙复杂,各种利益关系会让人们之间有太多的隔阂。
一方面,要擦亮眼睛,分清哪些是假朋友;一方面,要真诚地对待别人,做别人的真朋友。
涉及知识点:综合分析类
2.网络上经常出现谩骂造谣现象,某大学将不准在网上谩骂造谣写入学生守则,引起一片争论,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正确答案:最近,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又一次无意巾把白己推上了媒体关注的风口浪尖,针对现在网络语占“很恶俗,很不文明”的现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许校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且声明,北大将率先把“网上不骂人”写入学生守则。
网络谩骂,被当作是一种发泄方式,是网络语言恶俗化日益严重的内因,网络的隐秘性又给网络谩骂者提供了很好的心理保障,是网络谩骂的外因,内外因加起来,似乎使网络谩骂现象越来越严重。
其实不然,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出来的世界,但每个网名的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真人,论坛的每一个帖子的背后,也有一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网络谩骂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用负法律责任,但对自己的网络语言承担起道德责任,应该是每一个成熟网民应该有的觉悟,净化网络语言,使网络环境更加文明,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撇开网络留占区原本就有相关的“规定”不谈,不能骂人是小学生都知道的行为规范,如今北大却要将之写进校规,岂非自曝其短,给人北大师生都毫无自律之感?一方面,禁止网上骂人具有一定的道德引导作用,把它作为校规加以明确,有正面和积极的用意,出发点是好的;另一方面,任何一条规定的出台,都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与其硬邦邦地去写不准骂人的规定,还不如坐下来和同学们商量该怎么办。
在网络时代,只有依靠广大网民的自我约束才能真正管理好网络,宜疏不宜堵。
3.格言:有些人看一切都是有缺陷的。
其实说明他自己本身就有缺陷。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有些人看一切都是有缺陷的,其实说明他自己本身就是有缺陷。
这句话表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缺陷的,但是不能只用批判的眼光去寻找缺陷和看待缺陷,只看到缺陷而看不到对立面即优点的人,其本身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存在缺陷的。
“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当我们作为个体去认识世界的时候,难免会发现人和物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其进行否定;我们更要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美的一面。
所有人和事物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完美的地方,用欣赏要的心态去看待人和事的优点。
在具体的生活工作中,我们更要以欣赏的心态多去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用狭隘的心态和挑剔的眼光去对待他人和工作。
作为公务员,首先要用一颗快乐之心去面对同事和工作,这样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其次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多去发掘同事的闪光点,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最后,还要有一颗自省之心,找出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4.要你带领3个人在3天内到16家保险公司调查他们的违规行为,你会怎么办?
正确答案:准备:第一,将3个人做好分工,并对16家保险公司分组;第二,制定调查方案,包括确定调查的方式、目标、内容、形式等,报领导批准;第三,落实好人、财、物。
实施:根据调查方案具体实施,通过明察暗访,有重点地进行调查。
总结:就调查工作的情况做好总结,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5.如果让你向总理提一个问题,你会提什么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
正确答案:(1)我要提的问题是:总理读大学时候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2)具体原因是:从思想的角度而言,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观、价值观的迷失;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而言,很多大学生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希望聆听总理的教诲,提升人生境界。
(3)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服务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