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阐述了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层建筑基本特点及安全现状,对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进行了研究,高层建筑防火监督中遇到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监督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监督;对策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筑的高度一度攀升,节约了大量城市用地,增添了不少城市的繁华与美丽。
高层建筑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功能分割、空间较小、人员密集,进行人员蔬散与组织施救难度较大,因此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搞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重点在消防监督。
严格有效的防火监督,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燃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概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充分利用空间优势,节约土地占用,是城市建筑的重
要形式之一,这一点在发达的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
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间高度高。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可以看出空间高差大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高层建筑少则几十层,多则可达百余层,给人有横空出世的感觉。
二是内部结构庞杂。
高层建筑将平面功能向空间延伸,许多功能必须在空间上得到拓展;而且有的高层建筑为了追求外形的美观与艺术性,高层建筑的外部形态、内部建筑结构、整体功能结构都十分复杂。
比如:高层建筑必须配备自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人员物品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等,这些都使得高层建筑的结构变得十分繁杂。
三是人员集聚。
由于高层建筑属于立体化发展,建筑楼层高、建筑容量大,人员相对集中,而且高层建筑人员一直处于流动之中,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四是用电设备、设施多。
高层建筑既有为维护建筑自身运行而必备的设备,如:电梯、水泵、空调、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而且还有建筑中人员为生活、办公所配置的各类生活电器、办公设备等,导致高层建筑用电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增大了用电消防安全的压力。
3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形势分析
随着各级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对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消防安全形势得到很大改观。
但是纵观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火灾事故,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就会造成重大伤亡,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以2010年11月15日发生的大火为例,当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
高层住宅脚手架忽然起火,58人死,多人失踪。
可见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极大的。
3.1 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独特的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火势的快速蔓延。
特别是对于一些室内物品众多、装饰家具、书籍资料堆放过多的高层建筑,可燃因素较多,一旦遇到明火,极易引发火灾,而且火势会迅速扩大。
而且火势蔓延的速度与高层建筑空间高度呈正比关系。
这种局面,会给消防救援等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一面,消防救援的时间更短,难度会大大增加。
3.2 人员容易受二次伤害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高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高层建筑这种复杂的结构,导致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使人员处于极度恐慌之中,高层建筑有限的平面环境,很容易出现盲目逃生的现象,而导致人员拥挤和踩踏。
由于高层建筑特殊的结构,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引发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会在高层形成大量浓烟,使大部分人会因缺氧而失去生命。
同时,由于现代高层建筑大多倾向于使用全封闭装饰模式,一旦发生火灾,玻璃等装饰材料会因高温而产生爆炸,会增加人员的二次受伤害的概率。
3.3 火灾救援难度大
高层建筑空间布局复杂、内外部结构繁杂,建筑垂直落差大,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消防救援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烟雾中摸清高层建筑的结构,会大大增加救援的难度。
高层建筑发
生火灾事故时,建筑内的电源将会被切断,一些往返于高层间的电梯将失去作用,人员的疏散仅仅依靠消防通道和室外消防云梯进行疏散,人员体力消耗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救援的效果。
3.4 发生火灾概率大
由于高层建筑把大量的人员、物资集中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高层建筑内拥有不计其数的电器设备,综合功率高,电力线路结构复杂,维护保养难度大,容易产生老化现象,一旦遇到短断等现象,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对一些高层建筑内设置有实验室、图书室、物料供应中心等部门的,由于拥有数量庞大的可燃物,且堆放密度大,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高层建筑人员相对集中,而且人员数量巨大,人员来源复杂、流动性大,人员管控难大,由于人员吸烟等因素极易引发火灾发生。
4 高层建筑防火监督中遇到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防火安全监督工作实践中,感到高层建筑具有其特殊性,防火监督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搞好防火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
高层建筑防火监督中的矛盾与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防火监督意识淡薄
当前,许多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一些业主的防火责任心不强,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对职工进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
由于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认为防火监督是多此一举,不但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还要牵扯自己的精力,导致业主对防火监督产生一种自然的抵触情绪,为开展防火监督人为制造了障碍。
4.2 资料不全监督困难
一些单位领导,特别是建筑设计人员不重视建筑防火设计,而且由于相关设计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建筑消防设施设计不配套,加之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间紧,设计周期短,设计人员只图简便,而各专业设计人员不相互配合协商,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缺图、漏图以及设计图纸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极个别的建筑工程仅凭几张设计草图就进行施工。
这些情况,导致消防设施图纸资料信息不健全,给防火监督带来诸多困难,往往使得防火监督无从下手,不但增加了防火监督的工作成本,而且会造成极大消防安全隐患。
4.3 源头监督关把不严
部分防水监督管理人员对消防设施建设验收工作重视度不够,验收工作主要依赖于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站检验,很大程度上防火监督人员的验收是履行一下手续。
事实上,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站只对现有消防设施进行检测,至于建筑防火、建筑消防设施的整改情况、室内装饰等就不在其检验范围,检验的范围十分有限。
还有的消防监督人员不严格按程序、规范等把好建审、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关,使防火监督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高层建筑防火监督的实效。
4.4 施工过程缺乏监督
有些防火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全程参与到具体的施工中,施工安装单位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会在监督不力的地方采取压缩成本,甚至会偷工减料,造成一些消防设施虽然存在,但标准和实际功能都大打折扣。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技术指导,一些施工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认真对各种消防标准和规范进行认真研究,一知半解,导致施工组织粗放,不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操作,容易导致消防设施不能达到设计标准。
特别是对于一些再次分包的施工项目,各分包施工单位相互缺乏必要的“交底”,导致工作不衔接,甚至出现断层,造成消防设施故障,导致一些设施无法投入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消防设施的安全和效能的发挥。
5 新形势下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对策
搞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加强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维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防火监督,始终做到严格监督、严格管理,防患于未然,确保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5.1 严把消防设计关口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建筑的各种功能要求,认真考虑防火安全,做好防火设计。
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gb50045~19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严格执行《消防法》及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
设计单位的各级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负责,凡不符合设计防火规范的工程设计,不得上报审批或交付使用。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应当突出: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合理划分防火分区;
安全疏散路线简明直接;尽量做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陈设的不燃化或难燃化,控制可燃物的存放数量,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做好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要的水压;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及联动控制
功能。
5.2 强化施工防火监督
凡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防火构造、技术措施和消防措施等,必须严格按照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
对防火结构的保护层、设置于吊顶或管井内防火分隔物、以及暗敷的消防电源线路等,必须认真做好施工和监督检查记录。
施工中,如因材料、设备等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变更设计时,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共同协商,采取相应的变更措施。
建立专门的工程项目中期检查班子,巡回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服务,为工程竣工验收创造条件。
成立专职稽查组织,负责违章工程项目的查处,保证本地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
同时提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消防工作的重视,保证消防设施到位。
5.3 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监督
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设备一般都有定期的维修检查制度,包括结构安全、设备更新等,对于消防设施,更应定期检查维修,因为消防设施都在发生火灾时发挥作用,平时不用易暴露问题,然
而一旦需要其发挥作用时失灵,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特别是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防排烟设备、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泵和消火栓、消防控制室和仪表设备等,都应该有严格的检查制度,设专人定期测试检查,凡失灵损坏的要及时维修、更换,确保完整好用,并建立档案记录每次检查情况。
以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成辉,黄莉.浅析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4).
[2]汪伟. 大型商住楼的火灾危险性及消防监管对策[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7).
[3]王学谦,刘万臣主编.建筑防火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孙蔚. 推进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09) .
[5]王学军,马曙光,吴希晖,刘东锋.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与《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有关问题的探讨[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s1).
[6]谢红星.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施的设置[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2).
作者简介:
施华杰,男,福建晋江,1984年1月6日,十二级助理工程师,防火监督专业,厦门市公安消防支队翔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