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马斯洛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托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实践路径
——基于马斯洛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理论
文/隋洁 赵明月 齐娜(青岛黄海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山东青岛..266427)摘要: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托育服务事业的重视,托育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的重要议题被提上日程。
但从目前来看存在托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未觉醒,发展动力不足;专业深度反思能力欠缺,缺乏专业自信以及托育机构环境缺乏人文关怀,忽略对教师精神世界的充盈等方面的状况。
基于此,研究从马斯洛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期望托育教师从树立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制定发展规划;培养专业反思能力,树立专业自信;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确立环境归属感三方面实现专业自主。
关键词:专业自主发展 托育教师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近些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
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等文件
的出台,教师依靠来自自上而下的各种外部力量获得的专
业成长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但是这种完全依赖外部帮助的
“被发展”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且弱化了
教师作为独立人格该有的专业尊严。
毋庸置疑,教师只有
依靠自主发展才能真正拥有专业自主权。
因此,在当前托
育服务深化改革发展背景下,托育教师在接受来自外部接
收专业培训的同时还需要树立自主发展意识和培养自主发
展能力,最终实现专业自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
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托育教师实现专业自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与支持,他认为自我实现者的动力主要是内在成长性动机,
能够自立、自制、超越文化和环境的束缚进行自主活动[1]。
一、“自我实现”需要的基本理论
马斯洛在1943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思想之后随
即在西方各国产生重大的影响。
该理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到
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
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到1954年,马
斯洛在其著作《动机与人格》中又把人的需要扩展到七个
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
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这本著
作中马斯洛着重对自我实现需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自我实现需要的内涵
马斯洛所构建的自我实现需要其实是一种人的自我发
挥和自我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实现
的倾向。
这种倾向可以说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
人,满足他所能满足的一切愿望[2]。
这个内涵主要包含两
个要点:(1)内发性:主要表现为个体在不需要太多外部
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下也会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动力,
能客观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发展条件并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
前进;(2)成就感:主要指个体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中通过
积极不断的努力享受到成功带来的积极情绪,这是在自我
实现需要中最重要的体验,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超越“个体”一般发展的终极理想
目标,它所呈现出来的绝非自我实现之后的完满结果更是
自我实现者人格本身的彰显。
马斯洛后来在其文章中系统
地阐述了自我实现者共同具有的15项人格特征:(1)能够
准确客观地洞察现实;(2)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3)
思想言行比较自然、坦率和纯真;(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
是以自我为中心;(5)具有超然独立的性格;(6)对自然
条件和文化环境的自主性;(7)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经
验总能保有新奇和欣赏的态度;(8)常有高峰体验;(9)
真切的社会感情;(10)具有深厚的人际关系;(11)主张
民主,尊重他人意见;(12)具有强烈道德感和分辨目的与
手段的能力;(13)具有哲理气质和高度的幽默感;(14)
富有创造力;(15)对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3]这15项精炼
却意蕴深刻的特征为教师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自我
审视标准。
从马斯洛对自我实现需要的内涵阐述和对自我实现者
共同拥有特征的高度总结可以看出,马斯洛更加主张从内
部因素出发激励人们不断向前发展,个体在内部驱动力的
推动作用下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拥有创造性。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自我实现途径的概括
自我实现需要作为个体需要层次最高级的形式,它的实现过程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马斯洛在其后来的文章《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中对自我实现的内容继续进行了更深入性地阐述,其中包括自我实现需要实现的8条途径,分别是:(1)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2)当我们面临选择时,要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缩的选择;(3)要聆听自己内在的冲动的呼唤;(4)要诚实,不要隐瞒;(5)要从小事做起,聆听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呼唤,有勇气面对和选择;(6)自我实现不仅是一种结局状态,而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7)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8)对方与心理进行识别,并有勇气放弃这种防御机制。
[4]马斯洛始终相信在良好条件下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的潜能的可能,这八条途径为教师实现自我需要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但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低等级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以后,更高级的需要的优势便会显现出来,而非只有全部实现低级的需要才有资格实现更高级的需要。
二、托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托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作为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内在需要的外部表现,在现实发展中受到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制约。
1.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未觉醒,发展动力不足
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是指教师为实现专业全面发展而积极主动不断地学习,自觉调整、完善自身的保教理念与实践活动。
教师是否具有自主发展意识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因素。
但是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托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还未觉醒[5],即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专业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内在驱动力是激励教师从事和热情投入专业发展的主观性因素。
自主性发展动力充足的教师往往拥有积极乐观地学习情绪,明确具体的发展规划,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学习精神,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专业精神。
但现实是由于教师过度依赖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外部培训使教师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性心理,大部分托育教师对自己发展规划和目标感到非常茫然,专业自主发展动力严重不足[6]。
2.专业深度反思能力欠缺,缺乏专业自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中对托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单纯的知识技能型要求已经被反思型教师所取代。
但是,面临新挑战,教师角色的转型也并非易事,“为什么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什么时候反思?”“反思后如何再实施?”等问题常常让教师感到困惑。
托育教师工作的繁杂性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有效的反思少之又少,而且半数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反思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7]还有不少教师为了反思而反思,反思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重视结果性反思缺乏过程性反思,在反思记录和交流的过程中侧重于对活动场域或者婴幼儿外显行为的现象描述而忽视从理论
层面进行深层次探究等问题,最终使得反思只是“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师反思成长速度缓慢。
反思能力是促进托育教师专业发展最根本的途径,但
是以上种种表现都足以说明托育教师专业反思能力的欠
缺,而专业能力的薄弱常常让教师难以树立专业自信。
3.专业自主发展环境缺乏人文关怀,忽略对精神世界
的充盈
虽然教师自主发展主要是个体内部因素起关键性作
用,但同时也绝对离不开教师所处环境的支持,托育环境
一般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精神)环境,其中人文环境对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谐融洽的人际
关系有助于教师形成强烈的环境归属感,从而树立更加坚
定的职业信念,激励他们满腔热血地投入教学工作中。
勒
温(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学认为要了解一个个体行为,
最好从其所处的群体入手,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一种群体
归属感。
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凝聚力、驱动
力和耗散力,推动了群体的演化发展,反过来,群体也作
用于每个个体。
有研究调查表明教师自主发展受到环境影
响的次序分别为:管理制度,精神体验,学习培训机会与
资源条件,而教师在托育机构的精神体验是不容乐观的[8]。
尤其缺少了人文关怀,教师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和自我怀
疑的不良情绪中,感受不到职业的乐趣,更无法激发专业
自主发展意识,实现不了专业自主发展。
三、基于“自我实现”需要托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
实践路径
1.树立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马斯洛在论述自我实现者共同拥有的人格特征中提到
自我实现者一般都具有较优秀的鉴赏能力和辨别力,对自
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知觉能力。
刘铁芳教授认为:
教师成长的核心与关键,乃在于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
即个体是否开始拥有了自己独到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
解与觉悟,并把这种觉悟渗透在自己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之
中,从而使得教师个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资源逐
渐摆脱外在的常规或者权威性认识,而转向个体自身,来
自个体对教育的真实悟知[9]。
因此,托育教师树立强烈的
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部需求,认清
自身发展条件和问题,并在认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初步
的职业发展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托育教师在每个发展阶段
都有不同的特征及专业发展路径,教师定位好自己所处的
专业发展阶段,结合自身优势与个性,制定具体可行的专
业发展规划,通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检验自
己阶段性发展成果,从而快速地提升专业发展,体验专业
成长的快乐。
总之,托育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是一个动态性的成
长过程,教师应该具有“自我更新”的信念并且根据实际
79
制定和调整专业发展,不断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2.培养专业反思能力,建立专业自信
终身教育思潮下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反思,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成长过程绝对离不开其反复深入性地反思活动。
教师专业反思能力不仅包括在意识上认识到反思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意义,也包括实践中有科学合理的反思方式和技巧。
因此,教师提升自身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从自身出发,寻找合适的反思方式。
比如,写反思日记;记录观察表,分析幼儿各方面行为;和同事进行沟通对话等;第二,从实践出发,总结反思策略。
托育教师是教学活动实践的主要组织者、研究者,只有依托实践性反思才能提高专业化,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计划—实践—反思—再计划—再实践—再反思……循环的研究方式,从而提高反思能力;第三,加强对话,分享反思结果。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反思记录与同事一起进行分享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检验自己反思优势与不足。
教师的专业自信主要来源于内部自信,主要表现在教师在面临各种教育教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能够抓住日常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善于总结反思,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以及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在面临社会、家长和同行之间的压力下,托育教师的专业自信的树立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但教师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学习,总结经验,善于反思,从而实现专业成长展现专业自信。
3.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确立环境归属感
教育的事业是“人”的事业,教育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丰富的过程,人的精神世界需要自己构建,不断丰富内心世界,实现自己人生追求。
托育教师应该主动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自我与他人的精神世界。
人际关系的发展对托育教师精神世界的构建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马斯洛在论述自我实现者共有的人格特征中特别说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作用。
他认为自我实现者比一般人具有更多的融洽、更崇高的爱以及更完美地认同[10]。
马斯洛强调七种之间的需要是相互重叠和依赖的,任何一级的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一级的需要出现而消失。
因此,人际关系看似是低层次等级需要范畴,实质上对自我实现者精神世界的构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托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受到来自同事、家长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托育机构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婴幼儿以及与其他同事之间都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
因此,托育教师应该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与婴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与家长保持积极的沟通配合,和同事相互信任与帮助,也要注意与托育机构周围环境的其他人进行交流,了解周围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在这样平衡和谐的氛围下教师才会产生强烈的环境归属感,拥有丰富的精神与心灵世界,从而更好地激发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体验到自身职业的幸福感与专业的内在价值。
总之,在当前托育服务深化改革发展时期,托育教师只有走向自主发展才能享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而由教师专业自主权带来的创造性才能赋予教师高尚的尊严和地位。
(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三孩生育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家庭式托育服务和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2SC0114)阶段性成果;2021年青岛黄海学院一般课题“三孩生育政策下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支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RW11)阶段性成果)
【参 考 文 献】
[1] [2][3][4][10]李强,汪洋.马斯洛[M].西安:陕西
师范大学出版,2017:50-57.
[5] 焦岩岩.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现状及原因分析—以长
春市十所幼儿园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6] 张亚妮.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D].西安:山西师范大学.
[7] 黄德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
[J].教育发展论坛,2013(05):8.
[8] 蔡迎旗,海鹰.自主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
实之需[J].学前教育研究,2016(03):34-40.
[9] 刘铁芳.后记:教育叙事与教师成长[A].刘铁芳.追
寻有意义的教育——教师职业人生叙事[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0.
(责任编辑:刘占行)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