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茶花》课堂教学实录和反思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
张岩
一、欣赏山茶花,整体感知文本。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
生:没见过.
师:其实它可是你们的老朋友了,只是你们不认识它.(出示校园里的山茶花图片)我们一进校门它就在路边左侧的花园边。

在这百花凋零的冬季,它迎着寒风孤单地绽放。

现在你们认识它了,一起叫出它的名字——山——茶——花
(教师板书课题)
[入境——启动学生的情智欲读《山茶》先识花,让学生从身边的物生出亲近感,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情境,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的情感,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愉悦的读书热情.]
师:山茶花是人们喜爱的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古往今来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山茶也情有独钟,请大家读读我们熟悉的宋朝诗人陆游赞美茶花的诗句。

(出示“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 ”)
(学生试着读“孰如君?”中赞美的语气。


[赞美山茶的诗句很多,在此处选择这句用反问语气赞美山茶诗句,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反问的作用,看似无意,却是为后面的文本学习埋下匠心的伏笔]
师:一位叫李华岚的作家也爱山茶花,写下一篇优美的散文“山茶花”,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式朗读课文,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

(教师请多名学生朗读全文,评点)
师:我们刚才流利朗读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句子是作者直接写出他对山茶的喜爱,拿出笔来在这些句子下做记号。

[感悟——生成学生的情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中形成的情感,使他们提高迁移运用能力,来推动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品赏,在品赏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发展升华。

初读课文,通过各中朗读方式,诱发情智,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自己寻找作者对山茶喜爱的句子中感知内容,并初步把这些内容分类,在感知中能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
师:下面请同学来回答,回答时请你说清是哪一段的哪一句,大声读出来。

生1:第一段“真是美极了”和第二段最后四个字“真叫绝”。

生2:我要说的是第三段最后一句,“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生3:山茶花骨朵,好一股特别劲!(学生读得不流利)
师:请你再读一遍,让我们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对山茶的赞美。

生4: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呀……
生5:那粉红的呢,仿佛织女用白云和朝霞织成的轻纱。

师:其实这一段有一句话把对白色和粉色山茶赞美都包括在内了,是哪句?
生(齐)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呀,美呀!
生:我找的是第六段的这一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
生6:我觉得这一句不是赞美山茶的句子,因为赞美一般用感叹号和句号,可是这一句用的是问号.
师:其他同学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这是在赞美山茶,不过用了反问句。

更深刻表达作者喜欢山茶花。

[前面的伏笔让这里的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对反问句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师:那你能将这句话换一种肯定的语气说,意思不变吗?
生1: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不能不美。

生2: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真美!
生3: 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处的花就是美!
[趁势扩展,通过给反问句变换说法的方式,巩固反问句作用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专门的语言训练时空来发展学生语文技能。

]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吧。

生: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老师把大家找到的赞美山茶的句子显示在屏幕上,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用这些句子分别赞美山茶的哪些方面?联系上下文看看。

生1:“真是美极了”是在赞美山茶的颜色。

(板书:花色美)
生2:“真叫绝”也是在赞美山茶的颜色。

师:你真会读书。

生3:“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是在赞美山茶花的骨朵。

(板书:花骨朵美)
生4:我认为“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是在赞美山茶花的形状,因为这句话的前面一句就在说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

(板书:花形美)
生5:“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也是在赞美花色。

师:认为这句话在赞美花色的同学,请你也像那位同学一样,将第三段默读一遍,再说说你的理由。

生4:这一段先写了三种颜色的山茶,后写的是花形,所以我现在觉得这句话是赞美山茶的颜色,也在赞美山茶的形状美。

师::无论是认为这句话在赞美山茶的颜色还是赞美山茶的花形,老师认为都是有道理的。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在阅读时有自己的理解、认识,我尊重大家意见。

[我先预想“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这句是在赞美山茶的花形,学生的对
文本的不同解读让我对自己预设及时进行调整,使这一过程得以完善。

我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意见、观点,乃至错误的回答都应是完善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过程的推进必须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语文课堂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的气息。

学生的发言也让我体会到他们思维的火花在如何闪耀,他们在感悟中启迪智慧,深化情感
的体验。

]
二、品读文本,感受山茶花的美。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脉络,下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到茶园去看看,漫步在茶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那是怎样的景色?请大家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书后指名读课文)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要说“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同学们,你
们从第二自然段,看到一幅怎样的画?
[与其说把语言读成画面,毋宁说把语文读成了言语.]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指名读)
师:我好象看到山上开满白色、紫色、粉色、红色、墨色的的山茶,还有好多种颜色的山茶花开得很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满园都是五彩缤纷的山茶花,看得我眼花缭乱。

(请学生板书五彩缤纷)
师:想看看吗,让我们一块看看这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的山茶。

(看山茶图片,说出山茶的颜色,反复读句子)
师:你们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山茶花,请你哪些成语来赞美花的颜色多。

生:五颜六色
生:五光十色
生:五彩斑斓
生:绚丽多彩
……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富有画面性。

汉语是充满诗意的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鲜明的形象,教师可以用一、两段形象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场景;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显现画面,增加教学的情境性;也可以像我这样,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想象,把学生带入那如诗如画的场景,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让学生把沉寂文字活化,使其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让学生在诗一般的意境中慢慢地感悟美,发现美,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激和对生命的热爱.]
师: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下面请大家再读读书上句子。

“绝”在字典中有三种注释,课文中是哪一种?
(点击“绝”在字典的四种解释,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种。


生:我选择“一定,无论如何”。

师:听老师读读“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一定、无论如何”。

(老师的话没说完,这位同学急得直摆手)你愿意改变吗,老师给你一次机会,还降低难度,去掉一个错误的答案,你来试试。

生:是“精湛、少有的意思”
师:能及时改正错误,我们将掌声送给他。

山茶花绝哪里?
(看画面)
生:不仅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也颜色不同。

师:“绝”用的多好呀,老师看看大家能不能读出山茶花花色的绝。

(请多名学生练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想和你们一块读。

(师生合作)
我漫步茶园,举目四望,那漫山遍野的山茶真是——有——一真是五彩缤纷,不仅如此,一株树上有—————,一朵花上甚至也———那真叫——(绝)[从字典释义中比较、选择;联系上下文体会;结合生活实际去感受,怎样让学生感知语言体会语言,这“绝”字的学习过程是个绝好的例子。

]
师:是呀,满园绚丽多彩的山茶看得我——(眼花缭乱),连连叫——(绝),待作者停在一株白茶花前,(出示画面)不由感叹道“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呀!——(学生读完)山茶花的白像什么?
生:白色山茶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师:为什么将山茶的白比作“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请大家看看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的情景。

谈谈你的感受。

(播放一段视频)
生:我觉得山茶花很白。

生:那可以用“洁白”或“雪白”。

生:我觉得白得晶莹。

生:我认为山茶的白和瀑布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透亮。

师:“透亮”用得好,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反复练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师:是呀,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一样沁人心脾。

你仿佛能闻到它的香味。

那粉红的呢,怎样奇异?请大家读描写粉红色山茶的句子。

(点机画面,白云和红霞染成粉红的画面,分男女生读相关句子。

)
师:作者展开大胆的、奇特的想象,他想象粉色的是————(学生背下来)(出示填空,生自由完成后齐读)
师生合:师那粉红的呢是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日)的白云在(天机上)织成的轻纱。

怎么能不美呢?哪位同学愿意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为什么把“轻纱”读的很轻?
生:我觉得粉色山茶太美了,我怕读重了把美景破坏了。

师:就象这位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感受,还有哪些同学愿意试试。

生:(先读句子)我带着柔和和陶醉的情感读的。

师:请大家带着轻柔、陶醉、遐想,带着你们的真实的情感去读读这句话。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练读)
师:白色山茶的晶莹、粉色山茶的轻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墨茶”初一听这名字,你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它可是茶花中的极品,它又是怎样美,老师找遍了各网站,也没找到,好在作者亲眼目睹了它的芳容,并为我们作了细致的描写,请一位同学读读句子。

(显示画面)
师:说说作者看到的墨茶是什么样的?
生:仿佛一湾碧绿的清潭。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碧绿。

生:我从“清潭”读出颜色很绿,没有别的颜色混合。

是很深的潭水的绿。

师:你仿佛看到了绿汪汪,没有一点杂色的清潭,绿得深沉
生:绿色上还带着光,很惊喜。

生;带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读。

师:如果说白色山茶让我们觉得晶莹、粉色让我们感受到轻柔,那仿佛一汪带着波光和阳光的、碧绿的清潭般的如同丽日千尺深潭的墨茶是那样深沉,那样令人神往,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练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墨茶在阳光下对我们微笑,谁能让墨茶的笑容更灿烂一点?
学生分组读句子。

师:我们再来看看写白色和粉色山茶的句子(出示三个比喻句,)满园的山茶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作者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句,白色、绿色和粉色的山茶的模样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真是让人流年忘返。

再把这三个比喻句读一读。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练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成了一代代学子不懈的追求,时代变迁,读书地位始终不变。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呼声日高,读被推上语文教学的“首席”。

我认为朗读是体会的重要途径,朗读也是表达的方式。

这里老师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用心去感悟“晶莹中的透亮、感觉白云红霞中的轻盈、体会墨茶深潭中的神秘;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感受到山茶的美。

书声朗朗,是情智的抒发,议论纷纷是情智的倾诉.]
师: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在描写不同颜色山茶花时也用了比喻的手法,不过在这些诗句中可没有“仿佛”“是”“像”等词语提示你,下面你们猜猜以下三句诗各描写的是什么颜色的山茶?简单说说怎么猜出来的,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出示画面
美人初睡起,含笑隔窗纱。

南国有嘉树,花若赤玉杯。

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生:“美人初睡起,含笑隔窗纱”是写白色山茶,因为白色是透亮的,所以是“窗纱”。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反驳。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美人初睡起”美人的脸蛋应该是粉嘟嘟的。

师:大家同意谁的意见?
(生齐第二种意见)
生:“南国有嘉树,花若赤玉杯”说的是墨茶。

因为玉杯一般是深绿色。

师:很有主见,能联系生活实际,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这句诗写的是红色的山茶,因为诗中说花若赤玉杯,赤表示红色。

生: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那火红的山茶仿佛红玉杯。

生:“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赞美的是白色的山茶花。

因为“玉树琼花”一般写写雪后景色,花上盖满洁白的雪叫“琼花”。

(教室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交流——发展学生的情智。

语文学习要让学生注意对文本的理解,也要关注学生超越文本的阅读感受。

三首古诗的补充,是对教材的延伸和拓展,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感悟力和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此环节高潮迭起,正是情智的迸发。

]
师:看来真应了古人的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今天很幸运,看到许多颜色的山茶图片,能不能像诗人和作者一样,用打比方的方式模仿课文的方式为大家赞美一种颜色的山茶。

(学生看山茶的图片)
生:那金色的呢?仿佛太阳的光芒一样灿烂。

生:山茶的红是怎样的红,像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

生:那黄色的山茶仿佛是天上的无数颗星星挂在枝头晶莹透亮。

生:山茶的紫是怎样的紫啊!像水晶一样光芒四射。

生:瞧,那朵山茶与众不同,他白里透红,像小姑娘的脸蛋。

[表达——展现情智学生经历了由仿到创作的过程,在这一迁移中,学生提高了自己语感的运用能力。

情感一旦被激发,想象的翅膀迅速展开,教师应该抓住想象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得到提升:红的如火、如霞;绿的如玉如潭;紫的如晶;白的如琼;金的如阳;黄的如星,还有如孩子的脸……孩子们的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在这里由山茶花的美开始扩展到他们眼前的世界,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完美的表现,课堂上闪烁和迸发出灵动的火花。

]师:作者一朵朵地看,一边看,一边比较,他惊讶地发现山茶花不仅花色美,而且花形也很美。

读第二段中写花形的句子。

山茶花有哪些花形,大家可要记住,呆会我可要你看着画面,说出是什么花形的。

(学生继续读相关的句子)
(出示画面让学生判断花形)
师:这么多花形,请你用一个成语说说。

生:千姿百态
生:形态各异
生:多姿多彩
……
[教师要不失时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随文学习的修辞知识,是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在实践中理解关键句子,给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来恰当表达的机会,达到进一步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目的。

]
]
师生合作朗读:山茶花有——有——有——真是千姿百态,大小疏密——,——师:满园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山茶深深地、清晰地印在作者,也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即使闭上眼睛,你也会——(学生背书上的句子)
师:我们来试着背诵课文前三段,为了更好记住课文,老师和大家先来理清脉络.课文第二自然段开始,作者刚一看到山茶花时,不由说____,接着作者具体写了
山茶化的花色———花形———的美,作者被此情此景陶醉,又一次发出这样的
赞叹_____
(在优美音乐声中读、背课文1-3段。


[如果说前面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去体验、感悟,这里的朗读旨在带着学生跃出文本。

记得徐世荣先生曾说过:“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本,朗读是走出文本;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赋给作品以生命……”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不是讲解、不是讲授、不是分析说明,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次情感的体验,甚至是一回回生命的涅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