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
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
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①③
D.全部
解析:①应该是根据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
和非金属元素,而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
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是不准确的,如元素原子最
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一般为金属元素,但 H 和 He 例外,
解析:A 项中的物质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故 A 正确;臭氧属于单质;氧化物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含氧酸、 碱等,故 B、C 错误;碳酸氢钠属于盐,氢氧化钠属于碱, 故 D 错误。
答案: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 属于酸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就是酸 D.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解析:二氧化氮不是酸,A 错误;碱性氧化物都是金 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是酸性氧化物,B 正确;小苏打(NaHCO3)中含有氢元素,
3.初中化学学习过的酸有 HCl、 H2SO4、H3PO4;若 以电离 H+的个数,将酸又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若以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与非含氧酸。
4.初中化学学习过的碱有 NaOH、Ca(OH)2 等;列举 出它们三条化学通性,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答案:(1)能与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Ca(OH)2===CaCO3↓+H2O (2)能与酸发生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3)能与盐发生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和
丁
:
2CuO
+
C
高温 =====
2Cu
+
CO2
↑
;
甲
和
丁
:
C
+
O2=点==燃==CO2,丁―→乙:2C+O2=点==燃==2CO。D 中丁无
自主学习 一、常见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1.常见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 类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 含义
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举例
树状分 类法
含义 举例
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
分类的分类法
单质非金金属属单单质质
物质纯净物
酸 碱 化合物盐 氧化物
于盐。
答案:B
要点一 简单分类法的应用 问题 1:请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列举出代表物。 答案: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问题 2:如何正确区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答案:根据反应的形式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化学 分解反应 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小于 4 的一般为非金属元素,但 Sn、
Pb 等例外,错误。②硅、硫、铜、铁在常温下为固态,
而氮气为气态,正确。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正确。④根据酸分子 在水溶液中能够解离出来的 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和三元酸等,而不能简单地根据酸分子中含有几个 氢原子,将酸划分为几元酸,例如 H3PO3 是二元酸, CH3COOH 是一元酸,错误。⑤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 物是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划分的,而不是根据组成元素划分 的,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
— Na2O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
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①③④⑤⑥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③⑤
解析:纯碱是 Na2CO3,属于盐,A 项错误;石灰水
是混合物,B 项错误;液态氧是纯净物,D 项错误。
答案:C
要点二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 1: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都有哪些通性? 答案:(1)金属单质(以 Fe 为例)。
(2)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金刚石和石 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二者混合属于混合物。
3.关于氧化物的分类仅是依据氧化物的性质进行分类 的,并不能把所有的氧化物都包含在内。如“Na2O2”这种氧 化物就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4.正确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
A+B===C C===A+B AB+C===A+CB AB+CD===AD+CB
[例 1]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知识常用的方法。下列分 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 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 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 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 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⑤根 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
元素以外含第二种元素的种类(非金属、金属),后者强调 的是跟碱、酸反应的性质(只生成盐和水),学生易受常见 的例子干扰误认为非金属氧化物就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 属氧化物就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几元酸”与“几个氢原子”概念混淆,前者强 调的是酸分子能解离出的 H+的数目,后者强调的是酸分 子中含有 H 原子的数目,学生常误以为酸分子中含几个 氢原子即为几元酸。
(2)上述转化关系是共性。但学习时还要关注特殊性。 例:金属+酸===盐+氢气。但铜与盐酸就不反应。
[例 2]右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
示要求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但小苏打属于酸式盐而不是酸,C 错误;凡是能与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一定 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 是酸性氧化物,但却是金属 氧化物,D 错误。
答案:B
4.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H2O
B.CaCO3
C.Al2O3
D.CO2
解析:H2O、Al2O3、CO2 都属于氧合物;CaCO3 属
若要掌握好本部分内容,建议学生记忆一些常见物 质的例子,有助于理解判断,例如氧化物分类的判断:
项目
酸性氧化物
碱性 氧化
物
两性 氧化
物
不成盐 氧化物
过氧 化物
非金属 CO2、SO2、SO3、 —
—
N2O3、N2O5
金属氧 化物
Mn2O7、CrO3
Na2O、 Al2O3
CuO
CO、 NO、 NO2
H2O2
(2)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是酸 性氧化物。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氢氧化钙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属于碱,属于 树状分类法。( ) (2)树状分类法是唯一能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 ) (3)经分析,某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一定 是纯净物。( )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CrO3 等是酸性氧化物,Al2O3 是两性氧化物,错误。⑥将盐按组成成分划分为硫酸盐、 碳酸盐、钾盐和铵盐,与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无关,错误。
答案:A
解题归纳 考生常因对物质分类的标准界定不清晰而出错。例 如:(1)常将“纯净物、混合物”与“单质、化合物”的 概念混淆,前者强调是由几种物质组成,后者强调的是一 种物质中含有几种元素,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 能是混合物(如 O2、O3)。 (2)常将“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 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混淆,前者强调的是物质除氧
CaCO3+2HCl===CaCl2+H2O+CO2↑代表的是盐 和酸的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 代表的是碱和酸 的反应。
易错提醒 1.单一分类法是根据物质的某一性质或某一相似性 来分类的,提供信息内容较少,范围(概念外延)大。如: 盐中的钠盐。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两个认识误区。 (1)误认为由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是 混合物。冰和水的状态不同,但它们的成分都是水,所 以冰水“混合物”其实是纯净物。
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当学完某一具体反应后,应该掌 握的是一类反应。
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 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2Ca+O2===2CaO,化合反应; ②CaO+H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CO2===CaCO3,化合反应; ④Ca(OH)2+CO2===CaCO3↓+H2O,复分解反应; ⑤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反应; ⑥CaCO3+2HCl===CaCl2+CO2↑+H2O,复分解 反应。 以上 CaO+H2O===Ca(OH)2 代表的是碱性氧化物与 水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代表的是碱与酸 性氧化物的反应。
+碱性氧化物→盐+H2O +盐→新盐+新酸
(3)碱的通性。
+酸碱指示剂→遇石蕊变蓝或遇酚酞变红 碱+ +酸酸性→氧盐化+物H2→O 盐+H2O
+盐→新盐+新碱
(4)盐的通性。
盐++碱酸→→新新盐盐++新新碱酸 +盐→新盐+新盐
(5)氧化物的通性。 氧化物酸碱性性氧氧化化物物→→+ +++H碱酸H2→O2→O→盐→盐含+碱+氧HH2酸O2O 3.五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6)Na2O2 是碱性氧化物。( )
答案:(1)× (2)× (3)× (4)√ (5)× (6)×
2.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 确的是( )
A.P2O5、SO3、CO2 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臭氧、HCl、熟石灰都属于化合物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 是氧化物 D.硫酸、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 碱、盐和氧化物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 1 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及对常见 物质进行分类。2.感受分类法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 用。
知识衔接 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 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2.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物 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 物可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 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 应、复反解反应;按得氧失氧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混合物
2.意义。 交叉分类法有利于我们对具体物质性质的全面了 解。 树状分类法有利于我们形成知识框架并全面掌握一 类物质的通性。
二、分类法的应用 1.物质的分类。
2.五类物质的通性。
(1)金属的通性。
+O2→金属氧化物 金属+酸→盐+H2
+盐→盐+新金属
(2)酸的通性。
+酸碱指示剂→遇石蕊变红 酸+ +活 碱→ 泼盐 金+ 属→ H2盐O +H2
(2)氧化物(以 CO2、CaO)为例。
(3)酸(以稀盐酸为例)。
(4)碱[以 Ca(OH)2 为例]。 (5)盐(以 Na2CO3 为例)。
问题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哪些转化
关系?
答案:
或
(1)上述转化关系并非无所不含,如以下一些反应不 能体现:H2、CO、C 还原 CuO 或 Fe2O3,CuSO4+ 5H2O===CuSO4·5H2O 等。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2SO4
解析:A 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
反应,B 中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之间也不能反应,故
A、B 不符合题意。C 中反应依次为甲和乙:2CO+
O2=点==燃==2CO2;乙和丙:CO+CuO==△===Cu+CO2;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