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常用放大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电压加到基极,从集电极获得稳定的输
出电流,称为恒流源。电路如图所示:
由GF= io/ ui 得io= GF·ui,因ui恒定,同 时GF ≈1/ Re也恒定,故io恒定。 C、稳定放大倍数Au:
uo=ic·RL´=ib·RL´ (RL´ =RC∥RL) AF=uo/ui= ic·RL´/ui = GF·RL´≈ RL´/ Re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
ΔA/A=40%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 ΔA/A=5.7%
3、减小非线性失真。
4、展宽放大器的通频带。
5、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 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电流负反馈增加输出电阻。见 书本59页表3-2. 6、反馈回路中电阻值不宜过大,避免产生热噪声。
馈,若不存在为电压反馈。
3、应用: 例2:判别下列反馈类型。
分析:(a)由于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所以为 并联反馈;若将输出端短路时,反馈信号将不存在,所以是电压
反馈;此反馈为负反馈(如图所示)。故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b)由于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引入,所以为串联 反馈;若将输出端短路时,反馈信号将不存在,所以是电压反馈
串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 入回路以串联形式
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不同节点引入
串联负反馈增加 输入电阻
2
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 入回路以并联形式
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
并联负反馈减小 输入电阻
直流反馈
3 交流反馈
反馈信号为直流信号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 反馈信号为交流信号 交流通路中存在反馈
三、差分放大器(differential amplifier) 1、电路结构:
如图所示:电路结构是对称的,电路中两个晶体管的特性一致,对称
的元件也相同。信号电压由两个基极输入,放大后的输出电压由两管的
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引入,反馈信号和 输入信号是以电压的形式进行比较。
②电压、电流反馈判定: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为输出电压,反馈信号大小与电路的输出
电压成正比。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为输出电流,反馈信号大小与电路的输出
电流成正比。 判别时也可采用使电路输出端短路,若反馈仍存在则为电流反
2、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例3-1 某一放大器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1000。若由于环境温 度的影响,使A下降为600。若引入负反馈,反馈F=0.01,试比 较引入负反馈前后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
解 A=1000时 A=A/(1+FA)=1000/(1+1000Χ0.01)=90.91
A=600时 A=A/(1+FA)=600/(1+600Χ0.01)=85.71
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同时极性相同,为串联负反馈; 若将输出端短路,反馈不存在,故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③特性: A、稳定放大倍数AF
ui=uo+ube=uo+rbeib uo=ie Re´=(+1)ibRe´ (Re´ =Re∥RL) AF=uo/ui=(+1)Re´/[rbe+(+1)Re´]≈1 由此可见电路放大倍数略小于1,但其非常稳定,输出电压总 是跟随输入电压变化,故称为跟随器(follower)。 此电路不能放大电压,但能够放大电流和功率。 B、对Ri、Ro的影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Ro减小,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Ri增大 。
riU Iii Ibrb e IbIcR'Erb e(1)R'E
3、电压并联负反馈 ①电路:如图所示。
②原理: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节
点,同时极性相反,为并联负反 馈;若将输出端短路,反馈不存 在,故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③特性: A、稳定放大倍数AF
负反馈使信号源提供的电流ii被反馈电阻分了一部 分,基极电流ib实际减小,输出电压减小,故使放大 倍数减小,但更稳定。
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判别方法和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反馈类型
定义
判别方法
对放大电路性能影响
电压反馈 反馈与信输号出从电输压出成电正压比取样,将负载短路,反馈信号消失 1
电流反馈 反馈与信输号出从电输流出成电正流比取样,将负载短路,反馈信号仍存在
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 电压,减小输出电阻
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 电流,增加输出电阻
3、减小主要措施 ①利用非线性元件进行温度补偿
利用温度对非线性元件(如半导体二极管、热敏电阻)的影响来抵 消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所产生的漂移。 ②采用差动式放大电路
利用两只型号、特性相同的晶体管进行温度补偿。 二、直流放大器的级间耦合 1、直接耦合:把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接到后一级的输入端。 2、直接耦合的形式 ①把前级的集电极直接连到后级的基极 电路:如图所示。
第二节 负反馈放大器
一、反馈(feedback)的基本概念 1、概念:
指将系统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 的方式送回到输入端,并对输入和输出造成一定影响的过程。 2、分类: ①按照反馈极性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A、正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电路净输入信号增加,从而使放大电 路的输出信号比没有反馈时增大。 B、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电路净输入信号减少,从而使放大电 路的输出信号比没有反馈时减小。 ②按信号类型可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A、直流反馈:反馈信号为直流量。 B、交流反馈:反馈信号为交流量。
第三章 生物医学常用放大器 第一节 生物医学信号的特点
一、生物电信号的基本特征
1、产生:心电、脑电、肌电 2、生物电信号特征 ①频率特性:频率在0~几千Hz。 ②幅值特性:信号弱 ③噪声强。干扰信号 ④信号源输出阻抗高
二、生物放大器的特点
针对生物电信号的特点,医学生物放大器应具备如下基本特点: ①有精确而稳定的放大倍数。反馈 ②放大器前级应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 ③高共模抑制比。 ④低噪声的场效应管。 ⑤低漂移。放大器的频率和幅值与生物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很接近。 ⑥适当的通频带。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③正负反馈判别 采用“瞬时极性法”: 在放大器输入端假设输入信号在某一瞬时对地的极性为正或
三、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降低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负反馈放大器开环(无反馈) 放大倍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XO/Xd
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为反馈 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F=Xf/XO
引入负反馈后的净输入信号为
Xd=Xi-Xf
故
Af=XO/(Xi-Xf)
负反馈放大器(有反馈)闭环放大倍数为
Af=XO/Xi=A/(1+FA)
;此反馈为负反馈(如图所示)。故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三、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电路 1、电流串联负反馈 ①电路:如图所示。
②原理: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
点,同时极性相同,为串联负反馈 ;若将输出端短路,反馈仍存在, 故为电流串联负反馈。
③特性:该类电路通常是用来从 给定的信号电压ui获得较大的输出 电流io. A、转移跨导:GF= io/ ui
二、负反馈的基本类型 1、类型
根据反馈定义,反馈取样的对象可以是电压,也可以是电流, 而反馈信号引回到输入端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 因而反馈有四种类型: ①电压串联反馈 ②电压并联反馈 ③电流串联反馈 ④电流并联反馈 2、反馈类型的判别 ① 串联、并联反馈判定:
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反馈信号和输 入信号是以电流的形式进行比较。
使放大倍数减小,
弱
并联反馈:在同一节点的输入信号和反 改善放大电路性能
馈信号瞬时极性相反
第三节 直流放大器
生物医学信号是低频信号,所以直流放大器得到广泛应用。由于 直流放大器用于放大直流信号或变化缓慢的电信号,产生了直流放 大器所特有的问题,即级间耦合和零点漂移。 一、零点漂移: 1、概念:
在直流放大器中,各级之间采用直接耦合,所以在放大器中任一 点的直流电位改变都会改变输出端电压的变化。当输入信号电压为 零时,输出电压应为零或保持某一稳定值。
负(+或-),然后根据放大器各级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端信号间 的相位关系(同相或反相),标出电路各点的瞬时极性,再得 到反馈端信号的极性,最后通过比较反馈端与输入端信号的极 性来判断电路的净输入信号是加强还是减弱。
其具体判别法为: 当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不在同一节点 引入时,若两瞬时极
性相同,则为负反馈,若两极性相反,则为正反馈。 当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同一节点 引入时,若两瞬时极性
把PNP型晶体管和NPN型晶体 管交替使用。电路如图所示:
特点:各晶体管有适当工作点, 信号传输无损失,应用较多。 3、直流耦合的优缺点 ①在直接耦合下前后放大电路直接 相连,可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也 可以反映信号直流电平的变化,也 可放大交流信号,低频特性好。 ②由于无电容,便于集成。 ③前后级静态工作点不独立,相互 影响。
直流负反馈稳定 静态工作点
交流负反馈改善 放大电路性能
正反馈 4
负反馈
串联反馈:在不同节点的输入信号和反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加 馈信号瞬时极性相反
使放大倍数增加,
强
并联反馈:在同一节点的输入信号和反 电路工作可能不稳定
馈信号瞬时极性相同
串联反馈:在不同节点的输入信号和反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 馈信号瞬时极性相同
io=ic=ib ui=ube+uF=rbeib+(ic+ib)Re= rbeib+(+1)ibRe GF= io/ ui = /[rbe+(+1)Re]≈1/ Re 无反馈时: ui=ube = rbeib , G0= /rbe>GF 负反馈使GF减小,但使其更稳定。
B、恒流源: 电流串联负反馈常应用到直流,把一个
相同,则为正反馈,若两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例:判断下列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分析:(a)在放大器输入端假设输入信号在某一瞬时对地的极 性为“+”,由于信号从反相输入端输入,则输出端信号对地极 性为“-”,经过反馈电阻Rf得到的反馈信号极性为“-”,如图 所示。因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引入,两信号极性相 反,所以为正反馈。 (b)在放大器输入端假设输入信号在某一瞬时对地的极性为“ +”,由于信号从同向输入端输入,则输出端信号对地极性为“ +”,经过反馈电阻Rf得到的反馈信号极性为“+”,如图所示。 因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引入,两信号极性相同,所 以为负反馈。
(GF= io/ ui、io=ic)
无反馈时:Au= ·RL´/rbe>> AF 负反馈使AF减小,但使其稳定。 D、对Ri、Ro的影响: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Ro增大,串联负 反馈使输入电阻Ri增大。
ri rbe(1)RE
2、电压串联负反馈 ①电路:如图所示:(射极跟随器,源极跟随器)
②原理: 射极跟随器和源极跟随器的原理相似,以射极跟随器为例。反
特点:A、元件少,结构简单。 B、为保证晶体管正常工作,后级 的基极电势被抬高,级数增多,电 路不能正常工作。 C、射极电阻Re逐级增大,电流负 反馈加深,放大倍数逐渐减少。
②辅助电源法 电路:如图所示。 特点:A、利用R1、R2和辅助
电源的作用,使各级有适当的 工作点。
B、信号经过R1、R2分压传输 有损失。 ③互补管交替使用
B、对Ri、Ro的影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Ro减小,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Ri减
小。 4、电流并联负反馈
①电阻RE2和RF是联系输入和 输出的公共支路,因此电路中 有反馈支路,有反馈存在.
②反馈类型:
假设输出电压短路,T2的射极电流仍存在,故是电流反馈.从反馈支路 输入端的连接方式看,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故属并 联反馈.用瞬时极性判断可知,由于反馈电流的存在,使净输入信号减 小,电路是负反馈.所以电路是电流并联负反馈.
在实际电路中,由于温度变化,元件老化等原因,使得当输入 信号电压为零时,直流放大器输出端电压有缓慢变化,这种现象称 为零点漂移(温漂)。 2、产生原因 ①电阻变化(老化) (可采用高精度电阻并经防老化处理) ②电源电压波动 (采用高稳定度的直流稳压电源) ③晶体管参数随温度变化(主要原因)
环境温度变化,晶体管的参数改变,电路工作状态发生改变。
出电流,称为恒流源。电路如图所示:
由GF= io/ ui 得io= GF·ui,因ui恒定,同 时GF ≈1/ Re也恒定,故io恒定。 C、稳定放大倍数Au:
uo=ic·RL´=ib·RL´ (RL´ =RC∥RL) AF=uo/ui= ic·RL´/ui = GF·RL´≈ RL´/ Re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
ΔA/A=40%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 ΔA/A=5.7%
3、减小非线性失真。
4、展宽放大器的通频带。
5、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 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电流负反馈增加输出电阻。见 书本59页表3-2. 6、反馈回路中电阻值不宜过大,避免产生热噪声。
馈,若不存在为电压反馈。
3、应用: 例2:判别下列反馈类型。
分析:(a)由于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所以为 并联反馈;若将输出端短路时,反馈信号将不存在,所以是电压
反馈;此反馈为负反馈(如图所示)。故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b)由于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引入,所以为串联 反馈;若将输出端短路时,反馈信号将不存在,所以是电压反馈
串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 入回路以串联形式
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不同节点引入
串联负反馈增加 输入电阻
2
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 入回路以并联形式
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
并联负反馈减小 输入电阻
直流反馈
3 交流反馈
反馈信号为直流信号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 反馈信号为交流信号 交流通路中存在反馈
三、差分放大器(differential amplifier) 1、电路结构:
如图所示:电路结构是对称的,电路中两个晶体管的特性一致,对称
的元件也相同。信号电压由两个基极输入,放大后的输出电压由两管的
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引入,反馈信号和 输入信号是以电压的形式进行比较。
②电压、电流反馈判定: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为输出电压,反馈信号大小与电路的输出
电压成正比。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为输出电流,反馈信号大小与电路的输出
电流成正比。 判别时也可采用使电路输出端短路,若反馈仍存在则为电流反
2、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例3-1 某一放大器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1000。若由于环境温 度的影响,使A下降为600。若引入负反馈,反馈F=0.01,试比 较引入负反馈前后电压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
解 A=1000时 A=A/(1+FA)=1000/(1+1000Χ0.01)=90.91
A=600时 A=A/(1+FA)=600/(1+600Χ0.01)=85.71
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同时极性相同,为串联负反馈; 若将输出端短路,反馈不存在,故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③特性: A、稳定放大倍数AF
ui=uo+ube=uo+rbeib uo=ie Re´=(+1)ibRe´ (Re´ =Re∥RL) AF=uo/ui=(+1)Re´/[rbe+(+1)Re´]≈1 由此可见电路放大倍数略小于1,但其非常稳定,输出电压总 是跟随输入电压变化,故称为跟随器(follower)。 此电路不能放大电压,但能够放大电流和功率。 B、对Ri、Ro的影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Ro减小,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Ri增大 。
riU Iii Ibrb e IbIcR'Erb e(1)R'E
3、电压并联负反馈 ①电路:如图所示。
②原理: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节
点,同时极性相反,为并联负反 馈;若将输出端短路,反馈不存 在,故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③特性: A、稳定放大倍数AF
负反馈使信号源提供的电流ii被反馈电阻分了一部 分,基极电流ib实际减小,输出电压减小,故使放大 倍数减小,但更稳定。
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判别方法和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反馈类型
定义
判别方法
对放大电路性能影响
电压反馈 反馈与信输号出从电输压出成电正压比取样,将负载短路,反馈信号消失 1
电流反馈 反馈与信输号出从电输流出成电正流比取样,将负载短路,反馈信号仍存在
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 电压,减小输出电阻
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 电流,增加输出电阻
3、减小主要措施 ①利用非线性元件进行温度补偿
利用温度对非线性元件(如半导体二极管、热敏电阻)的影响来抵 消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所产生的漂移。 ②采用差动式放大电路
利用两只型号、特性相同的晶体管进行温度补偿。 二、直流放大器的级间耦合 1、直接耦合:把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接到后一级的输入端。 2、直接耦合的形式 ①把前级的集电极直接连到后级的基极 电路:如图所示。
第二节 负反馈放大器
一、反馈(feedback)的基本概念 1、概念:
指将系统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 的方式送回到输入端,并对输入和输出造成一定影响的过程。 2、分类: ①按照反馈极性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A、正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电路净输入信号增加,从而使放大电 路的输出信号比没有反馈时增大。 B、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电路净输入信号减少,从而使放大电 路的输出信号比没有反馈时减小。 ②按信号类型可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A、直流反馈:反馈信号为直流量。 B、交流反馈:反馈信号为交流量。
第三章 生物医学常用放大器 第一节 生物医学信号的特点
一、生物电信号的基本特征
1、产生:心电、脑电、肌电 2、生物电信号特征 ①频率特性:频率在0~几千Hz。 ②幅值特性:信号弱 ③噪声强。干扰信号 ④信号源输出阻抗高
二、生物放大器的特点
针对生物电信号的特点,医学生物放大器应具备如下基本特点: ①有精确而稳定的放大倍数。反馈 ②放大器前级应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 ③高共模抑制比。 ④低噪声的场效应管。 ⑤低漂移。放大器的频率和幅值与生物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很接近。 ⑥适当的通频带。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③正负反馈判别 采用“瞬时极性法”: 在放大器输入端假设输入信号在某一瞬时对地的极性为正或
三、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降低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负反馈放大器开环(无反馈) 放大倍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XO/Xd
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为反馈 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F=Xf/XO
引入负反馈后的净输入信号为
Xd=Xi-Xf
故
Af=XO/(Xi-Xf)
负反馈放大器(有反馈)闭环放大倍数为
Af=XO/Xi=A/(1+FA)
;此反馈为负反馈(如图所示)。故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三、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电路 1、电流串联负反馈 ①电路:如图所示。
②原理: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不在同一节
点,同时极性相同,为串联负反馈 ;若将输出端短路,反馈仍存在, 故为电流串联负反馈。
③特性:该类电路通常是用来从 给定的信号电压ui获得较大的输出 电流io. A、转移跨导:GF= io/ ui
二、负反馈的基本类型 1、类型
根据反馈定义,反馈取样的对象可以是电压,也可以是电流, 而反馈信号引回到输入端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 因而反馈有四种类型: ①电压串联反馈 ②电压并联反馈 ③电流串联反馈 ④电流并联反馈 2、反馈类型的判别 ① 串联、并联反馈判定:
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反馈信号和输 入信号是以电流的形式进行比较。
使放大倍数减小,
弱
并联反馈:在同一节点的输入信号和反 改善放大电路性能
馈信号瞬时极性相反
第三节 直流放大器
生物医学信号是低频信号,所以直流放大器得到广泛应用。由于 直流放大器用于放大直流信号或变化缓慢的电信号,产生了直流放 大器所特有的问题,即级间耦合和零点漂移。 一、零点漂移: 1、概念:
在直流放大器中,各级之间采用直接耦合,所以在放大器中任一 点的直流电位改变都会改变输出端电压的变化。当输入信号电压为 零时,输出电压应为零或保持某一稳定值。
负(+或-),然后根据放大器各级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端信号间 的相位关系(同相或反相),标出电路各点的瞬时极性,再得 到反馈端信号的极性,最后通过比较反馈端与输入端信号的极 性来判断电路的净输入信号是加强还是减弱。
其具体判别法为: 当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不在同一节点 引入时,若两瞬时极
性相同,则为负反馈,若两极性相反,则为正反馈。 当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同一节点 引入时,若两瞬时极性
把PNP型晶体管和NPN型晶体 管交替使用。电路如图所示:
特点:各晶体管有适当工作点, 信号传输无损失,应用较多。 3、直流耦合的优缺点 ①在直接耦合下前后放大电路直接 相连,可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也 可以反映信号直流电平的变化,也 可放大交流信号,低频特性好。 ②由于无电容,便于集成。 ③前后级静态工作点不独立,相互 影响。
直流负反馈稳定 静态工作点
交流负反馈改善 放大电路性能
正反馈 4
负反馈
串联反馈:在不同节点的输入信号和反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加 馈信号瞬时极性相反
使放大倍数增加,
强
并联反馈:在同一节点的输入信号和反 电路工作可能不稳定
馈信号瞬时极性相同
串联反馈:在不同节点的输入信号和反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 馈信号瞬时极性相同
io=ic=ib ui=ube+uF=rbeib+(ic+ib)Re= rbeib+(+1)ibRe GF= io/ ui = /[rbe+(+1)Re]≈1/ Re 无反馈时: ui=ube = rbeib , G0= /rbe>GF 负反馈使GF减小,但使其更稳定。
B、恒流源: 电流串联负反馈常应用到直流,把一个
相同,则为正反馈,若两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例:判断下列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分析:(a)在放大器输入端假设输入信号在某一瞬时对地的极 性为“+”,由于信号从反相输入端输入,则输出端信号对地极 性为“-”,经过反馈电阻Rf得到的反馈信号极性为“-”,如图 所示。因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引入,两信号极性相 反,所以为正反馈。 (b)在放大器输入端假设输入信号在某一瞬时对地的极性为“ +”,由于信号从同向输入端输入,则输出端信号对地极性为“ +”,经过反馈电阻Rf得到的反馈信号极性为“+”,如图所示。 因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不在同一节点引入,两信号极性相同,所 以为负反馈。
(GF= io/ ui、io=ic)
无反馈时:Au= ·RL´/rbe>> AF 负反馈使AF减小,但使其稳定。 D、对Ri、Ro的影响: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Ro增大,串联负 反馈使输入电阻Ri增大。
ri rbe(1)RE
2、电压串联负反馈 ①电路:如图所示:(射极跟随器,源极跟随器)
②原理: 射极跟随器和源极跟随器的原理相似,以射极跟随器为例。反
特点:A、元件少,结构简单。 B、为保证晶体管正常工作,后级 的基极电势被抬高,级数增多,电 路不能正常工作。 C、射极电阻Re逐级增大,电流负 反馈加深,放大倍数逐渐减少。
②辅助电源法 电路:如图所示。 特点:A、利用R1、R2和辅助
电源的作用,使各级有适当的 工作点。
B、信号经过R1、R2分压传输 有损失。 ③互补管交替使用
B、对Ri、Ro的影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Ro减小,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Ri减
小。 4、电流并联负反馈
①电阻RE2和RF是联系输入和 输出的公共支路,因此电路中 有反馈支路,有反馈存在.
②反馈类型:
假设输出电压短路,T2的射极电流仍存在,故是电流反馈.从反馈支路 输入端的连接方式看,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故属并 联反馈.用瞬时极性判断可知,由于反馈电流的存在,使净输入信号减 小,电路是负反馈.所以电路是电流并联负反馈.
在实际电路中,由于温度变化,元件老化等原因,使得当输入 信号电压为零时,直流放大器输出端电压有缓慢变化,这种现象称 为零点漂移(温漂)。 2、产生原因 ①电阻变化(老化) (可采用高精度电阻并经防老化处理) ②电源电压波动 (采用高稳定度的直流稳压电源) ③晶体管参数随温度变化(主要原因)
环境温度变化,晶体管的参数改变,电路工作状态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