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裆裤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裆裤的故事
展开全文
01
在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少小时候没有没穿过开裆裤的。
所谓开裆裤,形制和正常裤子一样,不一样的,就是没有裤裆,换个说法,专门把裤裆去掉了。
目的是干什么呢?
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拉屎拉尿无度,不能控制,为了方便擦洗擦换,干脆设置成没有裤裆的。
没有裤裆,就叫开裆裤。
不像现在的孩子,从小穿纸尿裤,穿一个换一个,换了就扔垃圾
箱了。
过去用不起纸尿裤,关键是也没有。
都是用尿片,北方话叫褯子(音借),就是用旧衣服破布片做成的尿片。
这些尿片,是不舍得扔的,是要洗干净循环利用的。
不像现在的女青年,据说流行开裆裤。
不过,我没见过,八戒说他见过。
网图,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银角大王穿的光腚裤。
02
有个故事是这说的:
在山东诸城巴山村,有户人家,新娶了媳妇,一年后有了孩子。
家里没有婆婆,媳妇自己带不了孩子,就让自己娘家的妹妹,也就是男人的小姨子来帮着带孩子。
小姨子也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在姐夫眼里,也是花朵一样。
北方习俗,小孩子穿开裆裤,刚学会扶着饭桌走路,常常是走到哪里,拉到哪里。
大人正端着碗吃饭呢,小孩子站着就拉了。
大人常常是闻到了异味,才发现孩子又拉裤子了。
农村人,也不讲究,赶紧擦吧擦吧,也不洗手,接着端起饭碗,接着吃饭。
小孩子金贵,尿尿都是童子尿,煮鸡蛋吃都能滋阴壮阳。
有的人家,养了狗。
一般大人吃饭的时候,狗就围着桌子转,大人随便扔块骨头,对狗来说,就是一顿难得的美餐。
如果小朋友拉粑粑了,大人干脆直接唤狗过来,狗也不嫌弃,直接伸舌头就冲着小孩胖乎乎的屁股舔,说不定狗心里会感到庆幸:今天这好运气,不仅吃到了骨头,吃屎还能吃上热乎的。
舔干净了,大人继续端碗吃饭,小孩子继续扶桌子学走路。
农家光景,其乐融融。
话说这家人家,也养了狗,也有孩子,也有小姨子。
小孩子也刚学会扶桌子学走路。
这一天,一家人正吃饭,孩子拉粑粑了。
姐夫就对小姨子说:妹子,去唤狗唻。
狗今天不知道怎么没来等吃热乎的。
小姨子放下碗,去院子里唤狗,唤来唤去,唤到了麦秸垛。
看见两只狗在行苟且之事。
原来狗有比吃热乎的有更重要的事在做。
各位看官,你们要知道,狗一旦行苟且之事,入了港,没有半个小时50分钟的,是分不开的。
打也分不开。
据说狗那个有倒刺,必须等那个消了肿,才能出来。
所以北方有句骂人的话,说某人光收人家的钱,从来不拿出来发钱,叫属狗逼的,mlgbd,只进不出。
小姨子看看,觉得一时半会儿分不开,没办法,就回去了。
姐夫看看小姨子一个人回来的,狗没来。
就问:
妹子,狗唻?
小姨子觉得不好说,憋红了脸,吭哧半天,憋出来一句:
姐夫,那狗,那狗,正忙着来。
八戒给我打电话,我问他忙不忙,他从来不敢说自己正忙呢。
都是小心翼翼地问:
师父,啥事,您说。
03
八戒说他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裤子,穿开裆裤一直穿到18岁。
家贫不能怨父母。
八戒家里穷,不是因为家里人好吃懒做,八戒家风好到远近闻名,巴山著名的马大善人,说的就是八戒的爷爷。
八戒的爸爸马木匠,更是勤奋老实。
奈何在那个时代,再勤奋也不行。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马木匠又是著名的孝顺,没办法,不能苦老人,只能苦孩子。
可怜的八戒,都成半大小伙子了,还不得不穿开裆裤背着书包,唱着小呀嘛小二郎,背着叔包上学堂在街上晃荡。
八戒后来回忆起来,痛说家史,常常痛哭流涕。
他说穿开裆裤最害怕冬天,北风萧萧,雪花飘飘,一剪寒梅,独立风中。
人家冻得脸蛋疼,八戒冻得蛋皮疼。
以至于他刚到青岛那几年,不能去海边站立,海风一吹,八戒就捂裤裆。
不像现在,住海边的大别墅,海风潇潇,腿毛飘飘,两条火腿,傲立海边。
孩子大了,也不能老穿开裆裤啊。
没办法,马木匠把自己的羊皮袄,给八戒改了一件羊皮裙,穿上暖和多了。
就像悟空的虎皮裙一样。
再后来,八戒要去巴山镇上上中学,再穿开裆裤,八戒愿意,校长老师不愿意。
校长老师愿意,人家女学生也不愿意啊。
女学生愿意,女学生的家长也不愿意啊。
没办法,学校食堂的大姨,把自己的一件穿旧了的油渍麻花的工作服,给八戒改了一条白短裤。
.........
现在想来,一件开裆裤,斑斑血泪史啊。
不过,穿开裆裤也不是没有好处。
八戒回忆说,最起码夏天凉快。
凉风嗖嗖,通风换气,自下而上,直冲心脾。
所以,八戒一直奇怪,为什么不让男人穿裙子?
他后来发迹了,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移民英格兰苏格兰,除了喜欢穿巴布瑞格子衣服,还醉心男人可以穿裙子。
04
八戒怕狗,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被舔屁股烙下的心理阴影。
八戒的儿子马蛋蛋特别羡慕矿老板王英俊家养的金毛。
马蛋蛋也想拥有一只金毛,八戒解决不同意。
.........
嗨,故事编不下去了。
先打住,明天想好了再继续编。
05
今天是2022年5月20日,农历四月二十日。
明天就是小满节气了。
关于小满节气,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小麦灌浆。
小时候在北方农村,这是日常生活场景。
点击《接纳是最好的温柔》《朝花夕拾I去年今日》《朝花夕拾I 前年今日》
昨夜雨过门前,打落花红几瓣。
世事皆有安排,人生当知小满。
06
昨天看到了十三邀许知远对话钟叔河。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十三邀预告
我不能成为一个信徒|十三邀×锺叔河
第一个链接里面,有个音频,是90多岁的钟叔河老先生用湖南长沙话朗诵何其芳的《预言》。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
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
又似乎遗忘
看得我眼热,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
因为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何其芳的诗,特别是他早期的诗歌散文。
特别是他的这首《预言》、《脚步》、《秋天》《赠人》、《花环》,等等等等。
所以,大学四年快要结束的时候,要写毕业论文,我选择的题目就是《何其芳早期诗歌散文艺术研究》。
我的指导老师是诗人吕家乡先生,我去过他家里几次,听他讲怎么写好何其芳。
毕业后,我还给他写过信。
某一年同学聚会,邀请了他,我给他敬酒,还问他记不记得我。
他说记得。
所以,昨天我专门搜了一下,吕先生出生于1933年,江苏沛县人。
网上还有视频。
遥祝吕先生健康长寿。
钟叔河先生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那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可以用伟大两个字,当得起。
07
昨天还看了一席上的一个视频,其实是在听。
黄晓丹老师讲杜甫。
在一个晦暗不明的时代,如何找到生活下去的热情?
在晦暗不明的时代里,当那个安稳世界的许诺失效了的时候,每个人的感觉是不是不一样的?他们是不是经历了同样的绝望?或者说,是不是有一些人有另外的心理力量,可以来面对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世界?
这段话,之于当下,更具意义。
所以,昨天看完这段视频,正好和上海的读者朋友@大熊叮当和花花小熊在微信上聊了几句:
黄晓丹老师的讲述,真的很好。
我此前虽然知道杜甫好,杜甫诗的人民性。
但总是亲近不起来。
听完这个视频,突然觉得和杜甫一下子亲近了起来。
想起来有一
年去成都,专门去杜甫草堂的情景。
也许,人到中年,身处离乱之世,身处苦难之中,才特别容易理解杜甫。
莫思身外无穷事,切近生前有限杯。
就是不要闲他妈扯淡,瞎几把操心宏大叙事,大旗党你妈的大毛二毛的事情,先操心你团菜吧。
相对如梦寐,夜阑更秉烛。
为什么啊,疫情三年,如果能再相见,岂不是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啊!
真好。
汪曾祺说:我喜欢那些善良且成熟的人,他们学会了缄默与体谅,且愿意对生活中那些小小的错误与无知报以善意。
他们和聪明的年轻人不同,年轻的人们容易因为别人的无知而产生优越感,且喜欢刻薄。
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善良且晚熟的中年人。
尽管蒋兆和照着自己的照片,把杜甫画得一脸褶子,满脸沧桑。
鲁迅可以说刻薄的话,你见过杜甫讲刻薄的话吗?
不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