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年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教师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如尊上(对方父母) 、泰山(妻父)等。
以下称谓属于尊称的是()
A.下官 B.布衣 C.仁兄 D.晚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是尊称,而“下官、布衣、晚生”显然均不属于尊称,称兄特别是仁兄是古代中国常见的一种尊敬的称呼,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等
2.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
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
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
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
这些表明当时()
A.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D.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可知自古以来我国统治者均是对海洋有足够的重视的,特别是秦始皇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更能证明秦始皇对海洋的确是有所关注的,其他三个选项均是不合事实的,而且也都和材料的主旨无关,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对海洋的关注
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4.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当时中国不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也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并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仍然缓慢,但是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可知当时中国经济总量却是远超欧美各国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梭伦的诗歌:“我使许多流落外邦的雅典人返回他们为神所保佑的祖国……对那些留在家乡遭受奴役之耻,在主人面前总是因害怕而发抖的人,我也使他们获得了自由。
”取得以上效果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
①推行财产等级制度②颁布“解负令”
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④实行陶片放逐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实行陶片放逐法是直到伯利克里时期才有的改革措施,而推行财产等级制度、颁布“解负令”、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均是梭伦改革的具体的措施,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的措施
6.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
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
这一官员的做法()
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的确是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是后来的十二铜表法,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不是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也带有明显的阶级属性,不可能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民的法律意识
7.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
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A.美国独立战争英国革命法国革命
B.英国革命中国革命法国革命
C.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对英、美、法等国政治体制特点的考查,英国的政治体制是重自由而轻平等的,例如工业资产阶级直到议会改革之后才获得选举权,法国的政治体制突出的就是平等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美国的政治体制所突出的就是权利的制约与均衡,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中美法的革命
8.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
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
”引文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美国照搬了英国、法国的民主模式 B.美国的民主突出了民权
C.政治妥协对实现民主的重要性 D.主张继续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意在强调政治妥协对实现民主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并未照搬了英国、法国的民主模式,.美国的民主突出了均衡而非民权,主张妥协而不主张继续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政治妥协
9.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
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主义,促进历史进步的是()
①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②1905年同盟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一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
④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④两项均是强调侵略扩张,均是导致历史倒退的民族主义,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自决所追求的均是民族的独立、民族的自决,才是促进历史进步的民族主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族主义等
10.“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体其实是非常繁琐的,强化了对历史事件先后顺序的考查,鸦片战争——天朝惊梦、洋务运动——自强梦碎、辛亥革命——专制梦醒、开国大典——建国梦成、改革开放——富强梦启航,找准对应的历史事件才是解决好此题的关键所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梦”
11. 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
”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既提到了“殷实之家”又提到了贫寒之民,这个差距其实是由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而造成的,这也是材料所要表明的主旨,另外,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并未被实行,天国政权也未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
12.“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
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
’”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京议
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指的是此次议和其实是由远在西安的慈禧所决定的,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导致慈禧太后逃跑到西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
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属于顽固派,抵制西方的文明,②属于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也是抵制西方的文明,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③④⑤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思想以及文化,与近代化理念是完全吻合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的主题•近代化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史事
14.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材料体现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所以这些“事实”只能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15. 学会运用历史推断的方法判断历史事件的结果是学习历史基本方法。
下列论断与对应结果符合史实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选项A 中不是土地改革而是土地革命,选项B的论断和结果是自相矛盾的,选项C的论断是井岗山斗争而结果却是国民革命,选项D的论断和结果才是完全吻合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等
16. 北平部分国民党员于1931年9月19日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派系之见,共赴国难”。
这说明:( )
A.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 B.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31年
9月19日国民党内部尚未未发生分化,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更尚未被接受,国共内战正在继续,“请息内争,共抗外敌”、“立泯派系之见,共赴国难”均是从侧面强调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共赴国难
,
17.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是指西安事变,敌后战场尚未成为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节节败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全国性抗战局面也就开始形成,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18.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
”据此,毛泽东旨在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是强调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和配合,不是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材料的主旨是在论述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关系而不是强调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19.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
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依据你所学史实判
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最可能的原因是()
A. 第一国际的瓦解
B. 马、恩革命运动的实践
C. 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D. 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20.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
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
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
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A.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全球化史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是在强调全球化史观,是在从整个世界、整个全球的角度来学习历史事件,所以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全球化史观编写教材,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史学研究•史学观点•全球化史观
21.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
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
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
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
文中杜鲁门“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的表述暗指哪一国家()
A. 德国
B. 中国
C. 苏联
D. 英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反映的是美国对苏联的冷战,所以文中杜鲁门“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的表述只能暗指苏联,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
22. 列宁著名的演说《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该演说发表的背景是()
A.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放弃了和平夺权的幻想
B. 罗曼诺夫王朝即将被推翻
C. 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 俄国与同盟国签署和约退出战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四月提纲》就是强调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意在强调两个政权是不能并存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人民而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该演说发表的背景就是由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23. 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
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
这肯定了中国的(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分权制衡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论述政党与政党的关系,是在考查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而中国的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政治协商制度
24.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只适合民族自治区,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只适合特别行政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才是共同的政治理念,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特别行政区等
25.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谈判的确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统一后国共两党也要继续合作,国民党的确不是以地方性代表参谈,而是平等的谈判,但是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是不平等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统一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第26题14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6分)
2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6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
(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答案】26.(14分)
(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异同点: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2)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
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