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下册期末调研测试政治免费试卷(河南省周口市实验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说,青蒿素研究成功是集体攻关的成绩,为了实验药效,每个成员都曾以身试药,经历了艰难历程,由此获得的诺贝尔奖属于科研团队的每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她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我们要维护集体利益,反对个人利益
②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
③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④为了个人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③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屠呦呦的事迹启示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②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
故选C。
选择题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
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A. 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 法律来源于生活
C. 我们的一生既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D. 没有法律人类就无法生存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的认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和水,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告诉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C项说法正确;A、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不是材料说明的道理。
故选C。
选择题
未来网2016年10月14日电,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金××受贿案。
对被告人金××以受贿罪判处
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金××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这表明(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 违法行为必受刑罚处罚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法律的特征。
金××身为国家官员在违法乱纪时同样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项说法正确;A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B项错误;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c项错误。
故选D。
选择题
小森跟爸爸转到城里一所校风好的学校就读。
他爸爸惊喜地发现小森的粗话、脏话没了,见人有礼貌了,而且放学后主动帮爸爸做一些事。
小森这些变化说明( )
A. 良好的集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 良好的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生特长
C. 良好的集体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品格
D. 只有城里的学校才能培养好学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对集体作用的认识。
小森见人有礼貌了,也能主动帮家人做事情,小森这些变化说明了良好的集体有利于陶冶情操、培育品格,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B. 法律是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C. 法律同道德、纪律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D. 法律是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AD观点正确;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的约束
力,B项观点错误;道德、纪律是靠人们自觉遵守,不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观点错误。
故选AD。
选择题
“任性”是很火的一个网络用语,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缩写。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但在微博、微信、QQ等公共空间决不可“任性”。
这表明( )
A.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B. 公民要在法律允许和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C. 所有网络造谣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
D.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答案】ABD
【解析】
此题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微博、微信、QQ等公共空间决不可“任性”。
是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既要正确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
公民要在法律允许和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AB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并不是所有的网络造谣行为都是犯罪行为,有的还是一般
违法行为和违背道德的行为,C说法错误。
故选ABD。
选择题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了的机器。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对任何事都不要保持克制的态度
B. 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情绪需要调节
C. 学会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D. 消极情绪对人影响很大,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自控
【答案】BCD
【解析】
此题考查调控情绪。
根据教材知识,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情绪需要调节。
消极情绪对人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学会自控。
调控调控情绪可采用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等,BCD符合题意,我们要学会克制,冷静处理问题,A说法错误。
故选BCD。
选择题
初中学生小王经常出人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有时还旷课、与人打架,老师多次对他进行耐心教育,他反而指责老师干涉了他的自由。
对此你的看法是( )
A. 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王的合法权利
B. 小王的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禁止的
C. 老师的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D. 小王应该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答案】BCD
【解析】
此题考查学校保护、法律等相关知识。
题文中初中生小王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有时还旷课、与人打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禁止的,B正确;老师多次对他进行耐心教育,老师的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小王应该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指责老师干涉他自由的做法是错误的,CD正确;老师没有侵犯小王的合法权利,A错误。
故选BCD。
辨析题
有人认为,法律是用来惩处、制裁违法犯罪的,只要我们不违法,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这种说法错误的。
法体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法律息息
相关。
法律规定了我们应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为我们评到,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战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统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解析】
此题考查对法律的认识。
此题是评析类试题,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对材料中观点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具体分析。
题文观点错误,理由从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的规范作用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可组织为:这种说法错误的。
法体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规定了我们应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战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统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分析说明题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
一位借款经营的店主,一个客人遗忘的装有6万多元的皮包,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真没想到,这么多钱还能原封不动地回来”,失主回忆道。
他抱着侥幸心理回到那家面馆,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皮包好端端地放在面馆货架上。
店主核对信息后,把皮包归还给他。
6万多元现金,相当于全家人辛苦经营面馆一年的收入,更何况家里还有借款。
“那是客人的东西,我们哪能动!”店主这样说,“自己挣的钱花得才踏实,不是我们的钱,可不能拿。
”
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来面馆吃面,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心怀感激的失主、朴实的面馆老板、蜂拥而至的顾客……
(1)请简要分析这个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
(2)材料中店主的言行体现了“止于至善”的什么要求?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结合材料,谈谈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答案】(1)诚信、友善。
(2)“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3)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吸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
(1)此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本题既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
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个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友善。
(2)此题考查对“止于至善”的认识。
本题既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
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店主的言行体现了“止于至善”中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3)此题考查我们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属于教材识记类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分析说明题
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罗韶媛在班级管理中最成
功的经验就是:在班里打造学生“小名片”和建立班级“小法庭”。
“为了让班里所有学生的能力都能在班级日常事务中得到锻炼,我采取了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申报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罗韶媛说。
当她正苦恼于如何让学生牢记自己申报的“角色”和“职责”时,她想到了职场人常用的名片。
于是她在班里大力推行了“小名片”制度,让同学们将小名片贴在课桌的左上角位置。
罗韶媛在网上搜集了大量关于法庭的相关资料,并在班里开设了班级小法庭。
如果学生之间出现了矛盾,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提前写一个简短的申诉书,申诉书通过后,会在某一节班会课上开启小法庭处理申诉内容。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班级管理中打造学生“小名片”,罗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2)建立班级“小法庭”需要我们具有什么精神?对这种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
(3)为实现集体的愿景和目标,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案】(1)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2)“自治”精神。
民主制订规则是为了体现集体成员建设集体的意愿,自觉遵守规则是为了形成相对稳定的秩序。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
这种“自治”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努
力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等等。
【解析】
(1)此题考查对班级建设的认识。
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
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在班级管理中打造学生“小名片”,罗老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2)此题考查对“自治”精神的认识。
属于教材识记类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建立班级“小法庭”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
这种“自治”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此题考查为集体建设提建议。
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为实现集体的愿景和目标,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努力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等等。
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最美村官”雷洋洲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了农村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拆迁,在全村163户中,他第一个拆了自己家
的房子。
他说:“做人德为先,做事民为先,我是村支书就该这样做。
” 材料二:进入新年级,学习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在一些班级,有的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个别班干部和课代表对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雷洋洲的言行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答案】(1)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我们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2)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②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我们应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的成长的快乐。
【解析】
(1)此题考查责任与角色的关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材料信息,雷洋洲的言行说明了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我们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2)此题考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属于识记类知识的考查。
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
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②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我们应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的成长的快乐。
综合探究题
小林参加某机构主办的征文大赛,参赛作品获一等奖。
后来,小林发现征文大赛主办方不经他同意,便把他的获奖征文卖给某少儿杂志社出版。
为此小林很生气,想在网上抵毁该主办方和出版社。
小林的妈妈劝阻他说:“未成年人受我国法律特别保护,咱们最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在父母的帮助下,小林如愿依法讨回了公道。
(1)小林妈妈的话(划线部分)对我们有何启示?
(2)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3)你知道我国专门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吗?请写出来。
【答案】(1)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
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3)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解析】
(1)此题考查学法用法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所学知识,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据此组织答案: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此题考查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的原因。
属于教材识记内容。
根据教材可知,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未成年人的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3)此题考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
根据课本知识得知,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