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泽娜姑软籽石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会泽娜姑软籽石榴
作者:李德金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2期
李德金
(会泽县娜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会泽 654207)
摘要:根据会泽娜姑石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石榴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
会泽娜姑优质石榴,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关键词:石榴;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会泽盐水石榴是一个地方名特优水果,会泽栽培石榴在《东川府志、水物志》中有记载,
清末编纂的《云南地志》中有“东川之石榴……皆特产”记载,故会泽石榴百年前就已名冠全省。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会泽石榴就通过外贸远销港澳,共销售529.46t,最高售价达430
美元/t,外销时称之为“云南水蜜石榴”,被消费者誉为“神石榴”,售价高于国内同类产品,是一项发展创汇的水果。

因其色、形并美,果品优质曾获省内和国内多项大奖,1993年和1994年获省优质水果证书,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中国昆明“科交会”金奖。

目前,该产业已成为娜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1 会泽娜姑石榴发展现状
娜姑种植盐水石榴种植主要从20世纪“七五”期间开始规模化种植,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把海拔1 600m左右的盐水河谷一带,以盐水村委会为中心、辐射带动发基卡、炉房、牛泥塘、干海子四个村委会建设为万亩商品石榴生产基地。

会泽县石榴生产受基础设施
滞后、管理粗放、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发展迟缓。

突尼斯软籽石榴引种试验的成功,促进会
泽娜姑石榴的发展,该品种于1986年从突尼斯引入我国,2001年12月10日通过河南省林业
厅林木良种审定。

2004年11月由会泽县娜姑镇农科站从河南省农科院将其引入,在娜姑镇干
热河谷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定植当年开花、当年结果,4年进入盛果期的良
好效果。

2015年种植面积达0.08万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90%,年产量1 000余t,年产值2
000余万元左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滞后、运输困难
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脆弱,沟渠不配套,灌溉条件差,设施简陋,靠雨养果,抗御自然灾害
能力弱。

产地与镇之间公路为乡村无等级路面,承运能力小,给运输带来困难。

2.2 管理粗放、科技应用低
果农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和经验,管理比较粗放,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有些
果农采取“有果收、无果丢、只收果、不管树”的放任态度,因而导致树势早衰,树形紊乱,
病虫严重,果小产低,质劣效微。

再加之果农的自身素质和经济基础不一样,一些先进的实用
技术和新品种难以推广,直接影响盐水石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3 市场占有份额少、果农品牌意识不强
盐水石榴走入市场,靠的是果农在当地市场销售,简单交易,缺少相应的合作组织及中介组织,多数果品以原材料的形式拿到市场上销售,没有进行精包装,没有统一标牌销售。

没有固定的营销网络,果农面对市场,很难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适应市场的需求,信息滞后影响果品外销。

2.4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缺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短;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果农增收空间狭小。

3 发展对策
3.1 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后劲
积极争取《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立项,强化项目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石榴种植区良好的交通网络及水利网络。

对基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主要矛盾,加大投入改善和完善基地生产条件,实施中,一是依靠基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加大改造力度;二是与实施的各种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以改土治水、培肥地力、改善交通条件为主。

3.2 大力普及和推广实用技术
大力引进和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培训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带动性,灵活性地进行培训,使石榴生产区,达到户均有一名科技明白人,并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在重点村、组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果农,使他们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3.3 保品牌、创精品,实施品牌战略
以“娜姑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依托,再竖“盐水石榴”品牌,利用盐水石榴品质优势和享有的知名度,通过技术创新和利用各级鉴评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方式扩大影响,对果品进行分级精包装,实行标牌销售,进一步提高盐水石榴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4 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土地合理流转
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和引进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加工企业,把以家庭为主的分散经营的果园集中起来,引导土地合理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承包经营果园,实行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使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变成整体性。

3.5 建立营销机制
1)建立健全石榴营销机制,在相应部门建立营销机制,实行企业管理,制定章程,按章运行,实行订单生产、合同销售,从生产收购、销售等环节做好服务工作。

同时,要大力发展个体营销大户进行多形式、多渠道销售。

2)开拓石榴销售市场。

主动寻求市场,多方了解信息,掌握市场行情,并与一些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工厂家联系,建立趋于稳定的营销关系。

同时与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衔接,推广销售石榴苗,优化售前、售后服务工作,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3)创建品牌,制定商品质量标准,提高包装质量的包装档次,加强质量检测监测工作,真正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实现优质优价。

4)建立信息服务机构,搞好石榴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以及发布工作,指导市场营销,全方位服务于石榴产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尤秉德.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及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2] 劳秀荣.果树施肥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