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词汇分析及教学研究--以《发展汉语·高级阅读Ⅰ》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民俗文化词汇分析及教学研究——以《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为例
硕士研究生:焦璐雁
指导教师:刘静教授
学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所在学院:文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二〇一八年六月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Lexical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search of Folk Culture:a case study of"developing Chinese Advanced Reading"
Candidate:JIAOLUYAN
Supervisor:LIU JING Professor
Major: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College: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April,2018
民俗文化词汇分析及教学研究
——以《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为例
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学习汉语。

能够很好的进行交际是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标。

本文根据教材《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对汉语的民俗文化词汇进行统计分析。

对汉语水平高级班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对于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的掌握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是绪论。

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现状、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选题是考虑到语言与文化是互相影响的关系,博大精深的汉语充满了文化背景,这些背景所蕴含出来的汉语民俗词汇可能会影响到高级班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

本文用了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教材《发展汉语》中民俗文化词汇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民俗文化词汇对留学生的重要意义,并对留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中的民俗文化词汇分为八类,分别为传统节日民俗、生辰祭祀与信仰民俗、日常生活与休闲娱乐民俗、语言文字民俗、艺术民俗、建筑民俗、美食民俗、体育民俗。

第三章主要是根据留学生对《发展汉语》中民俗文化词汇的学习情况做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结果的统计分析,问卷为高级班。

首先对于问卷调查的对象、设计的题型和题目的内容对问卷调查做出了具体的介绍,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

最后对高级班的留学生民俗文化词汇习得偏误进行了总结。

第四章主要针对民俗文化词汇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教材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进行了分析。

教材方面主要是民俗文化词汇类别分布不均衡、词汇实用性不强及教材注释空缺的情况。

学生畏难情绪强烈,依赖英文辅助,缺乏生活体验,没有科学的词汇记忆方法。

教师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教学方式单一及教学材料不够直观等。

第五章根据汉语课堂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教材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

教材方面在选取汉语民俗文化词汇需要注重系统性与科学性及编写注释的科学性。

学生需要多参加课文活动,克服畏难情绪,并掌握科学的记忆词汇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故事教学、对比教学的方式,丰富教学材料,提升汉语课堂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汉语民俗文化词汇;高级班汉语学习者;教学建议
Lexical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search of Folk Culture:a case study of"developing Chinese Advanced Reading"
ABSTRACT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and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beginning to learn Chinese.It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learning a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ell.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folk culture vocabulary according to the textbook"Chinese advanced reading I>".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analyze the problems,and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teaching suggestions,the students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students'mastery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vocabulary.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ason of selecting the topic,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The topic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and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language is full of cultural background.The Chinese folklore vocabulary contained in these backgrounds may affect the Chinese learning effect of foreign students in advanced classes.In this paper,questionnaire survey,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he second chapter defines the vocabulary of folklore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folk culture vocabulary to students, and divides the vocabulary of folk culture into eight categories,which are traditional festival folk custom,birthday sacrifice and belief folklore,daily life and leisure entertainment,folk custom,folk custom,folk custom,folk custom,folk custom and folk custom.
The third chapt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overseas students to"develop Chinese"in the study of folklore culture vocabulary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for the advanced class.First of all,for the survey object,the design of the title and 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to make a specific introduction to the survey,and the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Finall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rrors in th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of foreign students'folklore culture.
Chapter fou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olk culture vocabulary in clas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aterials,students and teachers.In the teaching material,the distribution of folk culture vocabulary is not balanced,the vocabulary is not practical and the annotation is vacant.Students have a strong fear of difficulties,rely on English assistance,lack of life experience,and lack of scientific vocabulary memory methods. Teachers lack unified teaching standards,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re not intuitive enough.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class,the fifth chapter puts forward teaching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aterials,students and teachers.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material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ystematicness and scientificalness in selecting Chinese folklore cultural vocabulary and make notes scientific.Students need to participate in text activitie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master scientific vocabulary memorization methods.Teachers can adopt story teaching,contrast teaching methods, enrich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Chinese class.
Key words:Chinese folk culture vocabulary;advanced Chinese learners;teaching ideas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一绪论 (1)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三)语料来源 (4)
(四)研究方法 (4)
二《发展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的基本情况 (5)
(一)民俗文化词汇的界定 (5)
(二)民俗文化词汇对留学生的重要意义 (6)
1.增强学习兴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6)
2.正确理解文化意义,提升汉语学习水平 (7)
(三)《发展汉语》中民俗文化词汇的概述 (7)
三《发展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的学习情况 (11)
(一)问卷调查的对象 (11)
(二)问卷调查的题型和设计 (1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四《发展汉语》民俗文化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20)
(一)教材方面 (20)
1.教材收录的民俗文化词汇类别分布不均衡 (20)
2.收录的民俗文化词汇实用性不强,种类不足 (20)
3.教材注释空缺 (21)
(二)学生方面 (22)
1.畏难情绪强烈 (22)
2.依赖英文辅助,缺乏生活体验 (22)
3.记忆词汇的方式单一,不够科学 (23)
(三)教师方面 (23)
1.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目前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 (23)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少重视 (24)
3.教学材料不够直观 (24)
五汉语民俗文化词汇教学建议 (26)
(一)教材方面 (26)
1.民俗文化词汇选取的系统性 (26)
2.民俗文化词汇选取的实用性 (26)
3.注释编写的科学性 (27)
(二)学生方面 (27)
1.参加课外文化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27)
2.参加汉语角,克服畏难情绪 (28)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9)
(三)教师方面 (29)
1.故事教学 (29)
2.对比教学 (30)
3.丰富教学材料 (31)
六结语 (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一 (36)
附录二 (44)
致谢 (48)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联系紧密。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也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桥梁,由于语言的存在,人们才能进行交流,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都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在汉语习得过程中,文化中对于习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民俗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仍然处于一个空白的阶段。

本文对对外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的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本文对对外汉语教材《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中的民俗文化词汇的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一些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情况,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教学建议。

这些不足之处从整体上可能会对学生学习汉语造成一些困扰,因此,呼吁重视民俗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出一份力。

(二)研究现状
1.汉语文化词汇的研究
赵明(2009)在《汉语文化词语界定研究述评》从语言材料中归纳出三种代表性的观点:“文化意义说”、“文化内容说”、“文化附加义说”,“文化意义说”认为,词语在理性意义之外所附加的感情色彩、语体风格色彩以及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是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并不存在或有所不同,一般无法与外族语对译,这类词是“文化词”。

常敬宇(2009)先生在其专著《汉语词汇与文化》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词语:“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毛明远(2004)在《汉语文化词语释义问题》指出文化词汇的定义。

文化词语就是义位中包含民族文化语义成分的词语。

语言与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汉语中很多词语含有丰富的文化意义,是汉语学习的难点。

解海江(2012)在《汉语文化词语释义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文化词语就是义位中包含民族文化语义成分的词语,包括不对应词、背景词、文化伴随意义词。

不同语言中基义相对应的词语,其民族文化语义的差异主要是通过对比发现的。

张高翔(2003)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指出,文化词语特指那些
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直接从字面上了解其含义,文化词是具有固定文化附加意义的词语。

他指出关于文化词语的界定,文化词语是负荷文化意义的词语。

从广义的文化定义来看,语言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文化的含义,都是大写“C”文化的组成部分。

他从相对于词语直观的字面意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意义的附加性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文化词语进行了界定,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特指那些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直接从字面上了解其含义,具有固定的文化附加意义的词语。


词汇是一个语言的基础,对社会文化的反应极为敏感,接受文化的影响也极为充分和突出。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某种语言的词汇就意味着接受一种文化,接受一套概念和价值”。

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有不少词语负荷了文化意义,缺少该民族的文化体验就会给理解带来障碍,我们称这种词为“文化词语”。

因此,在对外汉语文化词语教学中应当注重文化的导入,而这就涉及文化词语的界定和分类问题。

2.民俗文化词汇的研究
对于国俗词的概念,学界的观点比较统一。

高燕(2008)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指出:“一种语言中反映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物质文化的词语就是国俗词语,这是一种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现象。

”。

刘晓娟(2003)、梅立崇(1993)与高燕的观点类似。

那么汉语的民俗词汇就是可以用来反应汉族文化的代表,它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中产生与发展。

在《民俗文化学发凡》这本书中,钟敬文(1992)中指出:“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

”钟敬文指出,物质民俗文化的定义是指,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具体产品,主要是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直观可见的、有形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实体性文化传承。

物质民俗文化作为可感知的、具体实在的文化事物,是整个民俗文化大系统的基础。

柳成栋(2012)在《浅谈黑龙江民俗文化》中指出:“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对于汉语民俗文化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词汇却是处在一个空白的位置。

把汉语民俗文化词汇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研究。

比如,那些汉语民俗文化词汇应该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哪些,如何去引入这些汉语民俗文化词汇,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虽然很多学者一直强调需要把汉语民俗文化词汇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去,但是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这方面仍然是一个空缺的地位。

而且对外
汉语的教材上,很多注释一般都是一对一的翻译过来,这样就会让留学生觉得汉语和英语是可以一对一互相转化的,比如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翻译成英语可能就是“两只小鸟在唱歌”的意思。

这样不但没有体现出汉语的美,而且也无法体现出汉语的文化价值所在。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并没有给汉语民俗文化词汇进行筛选和分类,导致汉语课堂在这一块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

3.《发展汉语》的研究
常嘉蓉(2016)在《浅析〈发展汉语〉教材编写的文化传播》中,总结了《发展汉语》这本书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

(1)这本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编写的全面性、实用性、适度性和时代性。

编写的全面性体现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2》中涉及的文化因素一共有6处,包含节日节气、名胜古迹、饮食生活、政治制度等13类文化因素,只有宗教文化、隐私禁忌等敏感部分未涉及。

由此可见,《发展汉语》系列教材在文化方面的编写很全面,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汉语。

教材编写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2》中的文化因素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因此这本书对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来说具有实用性。

这本教材编写的适度性,主要体现在它对于语言和文化编排的比较合理,不偏不倚,达到了更好的文化传递的目的。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本教材在文化因素的选择上比较适度,有利于文化更好的传递。

这本教材编写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这本书里具有时代性的因素。

不仅可以帮助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而且了解实时文化,体验不同文化的感觉,具有现实意义。

(2)这本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忽略了文化多样性、对于语言文化差异预估不足、中外文化对比环节薄弱不具有双文化交际意识。

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2》所涉及了156处文化因素,有地理知识、名胜古迹、名人轶事、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少数民族文化很少提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涉及到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如果留学生不能学习到中国的多民族的文化,也是无法更好的认识中国。

语言文化差异预估不足主要体现在这本教材的翻译情况,比如《发展汉语·中级综合2》对一些词汇的翻译过于生硬,如第八课《燕子买房记》中,“好歹”被翻译成了“mishap”,即灾祸、不幸事故、晦气。

于是,许多学生就对“他生病了,你好歹去看一下”这样的表述产生了疑惑。

这样的翻译,没有很好的把中国文化的内涵体现出来,导致很多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中外文化对比环节薄弱不具有双文化交际意识主要体现在,在教学中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不能一味的排斥异国文化,也不能一味的崇尚异国文化。

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然而,范媛媛和石潇在HSK四级大纲词
汇与初级综合教材词汇对—以《发展汉语初级综合》(第二版)为例,指出《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一)》(第二版)中,HSK四级大纲词汇表中有481个词汇无法在这本教材中找到。

指出这本教材并没有很好的与HSK4级考试融合起来,而且与生活相关的词汇,体现出来的也很少。

综上,《发展汉语》的教材对于文化因素的探索不多,这样不利于学生去适应中国的文化,无法很好的处理本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可能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而且对于一些文化词汇,我们可以在日常口语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联想猜词,学生在课后不一定会把课堂学到的文化词汇进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与学生们日常息息相关的词汇进行补充,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

(三)语料来源
本文所涉及的民俗类文化词汇均来源于教材《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以及四川外国语大学留学生部的高级阅读班的汉语学习者的相关语料。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选择一所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通过问卷了解民俗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2.归纳法
总结汉语文化词汇的特点,进行分类,并重点研究《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民俗文化词汇的概述。

3.统计分析法
统计出教材中出现的民俗文化词汇,研究其分布规律,以此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探究,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二《发展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的基本情况
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的文化词汇种类也众多。

《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涉及的文化词汇的分类有:餐饮美食、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古籍遗产、人文建筑、神话传说、成语谚语等,本文重点研究民俗文化词汇。

在本篇论文里,笔者对留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进行统计,把《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中的汉语民俗文化词汇作为讨论对象,这些民俗文化词汇往往含有比表面上更深刻的意思,需要从文化背景上进行分析。

比如春联等词语,仅从表面看,很难掌握它真正的意思。

如果使用不正确可能还会造成一些误解,这样不但会导致留学生的日常交际受到困扰,而且也不利于他们汉语水平的提升。

《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由罗青松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册书共15课,每篇课文有4个小文章。

课文的素材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而且也与生活结合紧密,不仅拓宽留学生的汉语视角,还能让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本书在课文的旁用注释对比较难的词汇进行了解释,有英文解释和汉语解释。

(一)民俗文化词汇的界定
王端在(200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语言与民俗解说》中指出“‘民俗’简单的说就是民间风俗习惯,社会长久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的总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民间生活,文化模式”①。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从某个角度来说,学习语言代表着接受一种文化和价值理念。

一个民族的词汇代表着它背后的文化意义,若是缺少对文化背景的理解,那么对于词语的意思就很难理解到位。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适当注入一些文化的血液,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涉及到了有关民俗文化词汇的界定。

柳成栋(2012)在《浅谈黑龙江民俗文化》中指出,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②钟敬文(1992)在《民俗文化学发凡》中指出:“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

”他指出“物质民俗文化”是指社会物质生产
①王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语言与民俗解说》,《文化学刊》2008年第3期
②柳成栋:《浅谈黑龙江民俗文化》,《黑龙江出版社》2012年第12期
活动及其具体产品,主要是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直观可见的、有形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实体性文化传承物质民俗文化作为可感知的、具体实在的文化事物,是整个民俗文化大系统的基础。


从以上学者们对于民俗和民俗文化词汇的定义来看,民俗文化是一种围绕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所衍生出来的,世代相传保留下来的一种文化。

它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礼仪、风俗和观念,是一个国家文化里最鲜明的部分,它属于人民大众。

对于民俗词汇的概念,学界的观点比较统一。

高燕(2008)认为,一种语言中反映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物质文化的词语就是国俗词语,这是一种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现象。

国俗词语在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因此也称为“非等值词语”。

②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梅立崇(1993),刘晓娟(2003)。

那么汉语的国俗词语就是反映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在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

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比较全面,比较权威,也比较认同。

目前学术界对于民俗文化词汇的界定大都围绕着“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文化礼仪和流传下来的有关风俗的生活习惯和风尚及信仰”来展开。

(二)民俗文化词汇对留学生的重要意义
1.增强学习兴趣,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民俗文化词汇是文化的根基和核心,它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中国民俗方面的礼仪、语言、艺术都是精华,可以带来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他们学习兴趣。

汉语的文化和词汇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通过分析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含义,不仅可以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而且增强了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程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传授民俗词汇背后的文化含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留学生学好汉语极其重要。

民俗文化词汇代表着中国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及风俗习惯,如果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兴趣,发现了学习的有趣之处,这样不但有利于拓宽留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可以增强记忆能力,学好民俗文化词汇后,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理解汉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留学生既了解了民俗文化词汇的意思,也了解了词汇背后的文化意义,然后正确地学会运用,这样才是真正掌握好了这个词汇。

正确了解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词汇的意思,而且还可以在特定场合使用这些词汇。

汉语民俗文化词汇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体现了人们的价值
①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②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观和世界观还有人生观,因此,学好汉语民俗文化词汇,就是学会了一种思维模式,这样可以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正确理解文化意义,提升汉语学习水平
民俗文化词汇是学习汉语的基础,正确理解民俗文化词汇的文化内涵,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会有更加实际的帮助。

民俗文化词汇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一种价值观和信仰以及思维方式的,想要学好汉语,正确理解民俗文化词汇的意义就十分必要。

对于留学生来说,初来中国往往不会对民俗文化词汇有特别的理解,因此学习民俗文化词汇可以让他们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汉语的根本所在。

汉语中有着大量的民俗文化背景,它们与语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很多民俗文化词汇都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留学生来说,对民俗文化词汇有一个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它们的意思,对于他们的汉语学习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语言学教授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萨皮尔,2009)①词汇通过汉语来研究其文化意义,首先要研究词汇。

词汇是一个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介绍并进行概括的结果。

词汇是语言的桥梁,民俗文化词汇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想要学好汉语必须正确理解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的深刻意义,学好了基础,才能明白大众人民生活里最基本最富有特色的部分。

中国文化汇集了丰富的内涵,汉语民俗文化词汇种类丰富多样,只有理解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思,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词汇的意思,这样可以帮助留学生才能更好地学好汉语。

比如“九牛二虎之力”这种带有中国风味的民俗文化词汇,表面看是九头牛两只老虎的力量,如果翻译到英文里的话,就无法很好的对应这个词汇正确的意思。

中国民俗文化词汇的美感,就无法很好的用英文表达出来,而且还会让留学生造成一些误解。

因此,掌握民俗文化词汇的正确意思,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

(三)《发展汉语》中民俗文化词汇的概述
《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中出现的民俗文化文化词汇一共有57处,以下是笔者从这本教材里选取的民俗文化词汇。

《发展汉语•高级阅读I》民俗文化词汇如下分类:
①萨皮尔:《语言论》,商务出版社,198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