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 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汇报预习
1.自主学习生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移舟泊烟渚.。
()宿.建德江。
()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移舟泊.烟渚。
()②路转溪桥忽见.。
()
③日暮客.愁新。
()④明月别枝
..惊鹊。
()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课文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描绘了建德江时分恬静清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淡淡的。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它的作者是代词人 ,是从、和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学习任务三:精读《宿建德江》,感受愁绪之深。
1.自由读《宿建德江》,想象画面: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诗中哪个字最能打动我们、感染我们?说说你的感受。
学习任务四:精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感受喜悦之情。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题有两部分,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想象画面,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简单做批注。
3.小组合作,探究词景。
思考: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4.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
1.zhǔ sù què chán
2. ①停船靠岸②同“现”,出现。
③指诗人孟浩然④横斜的树枝
学习任务二:
1.唐孟浩然日暮羁旅之思
2.词南宋辛弃疾视觉、听觉和嗅觉
学习任务三:
1.移舟泊烟渚——(诗人所做)天色将晚,烟雾迷蒙,诗人无奈夜宿:
日暮客愁新——(诗人所思) 诗人满腹愁绪,无心入眠: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所见)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2.“愁”字最能打动我们。
联系创作背景,以及自己孤身一人离开父母时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孟浩然的羁旅之苦:“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从“客”字体会出是一种思乡之愁。
学习任务六:精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感受喜悦之情。
1.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
第二部分“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从题目中我知道了诗人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2.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柄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忽然出现在眼前。
3.看到的:明月、惊鹊、星、雨、茅店
闻到的:稻花香
听到的:蝉鸣、说丰年,蛙声
我想到了:(1)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想到了丰收时的情景,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让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体会到天气忽变,诗人一开始可能挺着急的,他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庙树林的旁边,走过小溪,忽然就看到了,心里又多了一分欣喜。
4.(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