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栽插漏插问题的探析和对策
机插秧漏插问题探析与对策

漏 插 7个 方 面 原 因进 行 分 析 并 提 出解 决 的办 法 。
1 营 养 土 选 择 不 当 、 很 多 农 民 为 图 省 事 ,就 近 选 用 沙 壤 土 作 为 营
不做试 验 , 旦 稻种发 芽率 出现问题 , 然秧 一 虽
盘 上 密 密 的 撒 上 了 种 子 , 出 苗 后 疏 密 不 均 , 苗 但 缺 的地 方 , 秧 爪 无 秧 可 取 , 成 漏 插 。 取 造
2 营 养 土 厚 度 太 薄 、 秧 盘 里 的 底 土 不 能 太 少 ,深 度 25 m的 软 盘 , .e
度 明 显 小 于 苗 厢 宽 度 ,秧 版 与 苗 厢 边 框 之 间 就 会 出现很 大间 隙 , 秧 爪取秧 到该 间隙位 置时 , 无 取 就
秧 可取 , 成漏插 。而且这 种漏 插很有规 律 , 每 造 即 隔 一 定 的距 离 就 漏 插 同样 穴 数 , 插 十分 严 重 。 漏
科技之窗 ・ 科普推广
潘森林
金 丽萍
安徽省 太湖县农机局
取 秧 爪 单 次 抓 取 的 面 积 中没 有 秧 苗 , 致 漏 插 。 导 而
近 年 来 ,安 徽 省 太 湖 县 水 稻 栽 插 机 械 化 得 到
较 快 发 展 , 插 秧 技 术 很 受 农 民欢 迎 。 是 在 推 广 机 但
整 ;. 厂家寻求技 术服务 。 3向 7 秧 盘 边 缘 播 种 不 足 、
差 , 到 高 温 天 气 , 有 不 慎 就 会 出 现 缺 水 死 苗 的 遇 稍
现 象 。秧 苗 死 了 , 生 漏 插 。 产
有 人为 了不浪费 种子 , 把种子 撒到地 上 , 怕 结
果造成秧 盘边缘 播种不 足 ,当取秧爪 取到该 边缘
简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简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插秧机的数量和水田面积显著增长。
江淮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主要农作物的种类非常多,水稻的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但是水稻的种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的程度较低,因而生产效率不高。
随着水稻机械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非常关键。
本文对水稻育插秧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1 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1播种量大。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户依据自身经验作为播种的标准,常用的播种量在每盘250-300g之间,超出规范1倍以上。
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秧苗密植,其茎干直径非常小,难以培育出壮苗;江淮地区多雨水,在遇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的情况下,由于密植导致通风不畅,霉菌滋生,大面积的秧苗腐烂;由于播种量过大,秧苗移栽之后会徒增很多无效穗,付出的努力与收获之间极度不均衡,增加了额外的种植负担。
1.1.2育苗后期的水管理问题。
很多的水稻秧田中没有开挖秧沟,在后期由于水管理不善导致秧块在晴天出现干裂和龟缩,而下雨的时候由于湿度过大提秧过程中容易断裂。
在天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秧块的干湿程度较好,后续插秧的质量也较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会遇上阴雨天,秧块的湿度非常大,对插秧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还有少数情况下可能遇上极端的晴热天气,没有秧沟用于出水,导致秧块没有水分的涵养出现龟缩,后期插秧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还存在水稻田每穴栽插的秧苗数量过多以及漏插率较高的问题。
1.2 育插秧机技术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插秧机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实现正常的工作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秧苗必须采用带土移植方式才能够进行操作,要求秧苗至少在15-20天以上,叶龄在3.5-4.5天之间,株高在12-17cm之间。
浅谈机械化育插秧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机械化育插秧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机械化育插秧是农业种植机械化的重要一环。
然而,实际应用中,机械化育插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技术、设备、成本等问题,需要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
下面是对机械化育插秧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浅谈:
1. 技术问题
机械化育插秧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如育秧机、插秧机、发电机组,农机化程度不高的农户可能存在技术难以上手的问题。
解决办法是加强机具的培训,普及技术知识,提高机手的操作技能。
2. 设备问题
机械化育插秧设备需要采用高性能、高效率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解决办法是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成本问题
机械化育插秧对于农户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成本高昂可能会影响农户的投资积极性和经营效益。
解决办法是政府引导,通过提供补贴、贷款、激励政策等方式鼓励农户采用机械化育插秧,从而减轻农户的负担和压力。
4. 适用场景问题
机械化育插秧可能无法适应所有作物和土壤类型。
例如,设备对于超高、超短、超密、不平整的田地无法正常工作,对于植树等苗圃等地也无法适用。
解决办法是推广多功能机械化操作技术和设备,为不同类型的作物和地形提供多样化的机械化育插秧方案。
综上所述,机械化育插秧的问题主要涉及技术、设备、成本和适用场景等方面,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以充分发挥机械化育插秧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ZAIPEIYUZHONG
种植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 梅
(云南省楚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楚雄 675000)
摘 要 社会不断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各类新技术的发展,为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 础。最近几年,水稻的育插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研究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总结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对策
成本要明显低于人工育插秧,插秧机的劳动效率很高,人工 育插秧技术的积极性,导致这项技术不能顺利的推广。
育插秧需要几天才可以完成的劳动量,插秧机在 1 d 内就可 3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对策
以完成。总之,机械化的育插秧可以降低投入,最大限度地 3.1 改进插秧机的技术 目前,插秧机对高 13 ~ 17 cm、
可以插秧 1.07 hm2,并且只需要两三个人来操作。而采用人 稻种植户接受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必然会存在很大困难,
工育插秧,两三个人每天最多仅可插秧 0.13 hm2 [1]。由此可见,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3]。
采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劳动效率明显比人工育插秧要高。 2.3 缺乏跟进,技术保障薄弱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
统人工的水稻育插秧模式,人们不再需要弯腰来进行水稻的 的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对水稻种植户进行多次的培训、
育插秧,这可以说是水稻育插秧模式的一种跨越式发展。水 也可以为其进行操作练习和操作程序的讲解、也可以到村子
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解放出劳力, 为水稻种植户提供现场的技术指导。但是由于水稻种植户对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பைடு நூலகம்
・ 2 6 7 ・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中存在 的问题 与解决对策
耿 凤 山
( 黑龙 江省 桦 川 县 新 城镇 彻 胜 村 , 黑龙 江 桦 川 1 5 4 3 2 3 )
摘 要: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 术 目前在水稻种植 中应 用的越 来越广泛 , 本 文就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 术中存在 的几种 常见 问题 以及其相 关 的解决对策进行 了简要 的分析论述 , 供广大水稻 种植 户参考。
关键词 : 水稻 ; 机械化 ; 插 秧 技 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农作 物栽 培技术 , 不仅省工 是保持 田块 的平 整 , 使高低差最多不超过 3 c m。在秧块较干或 田间 省时还会提高农作物 的产量。 要使这种插秧技术能够顺利 的在插秧 水层较浅时会产生勾秧的现象 。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栽植叉极易与秧 工作中进行 , 现将在其使用过程 中出现 的几种常见 问题及相关解决 根缠绕在一起进而产生勾秧 、 倒苗 的现象 。对此 的解决对策是对秧 对策做出以下分析 。 块浇水或对 田块灌水。同时观察是否有漏插的情况 , 若有 , 应及时将 1 床 土 选 择 取秧 口的异物清除 , 即可解决该问题。 在育苗 阶段对于床土的选择是 十分关键的。 其中肥沃疏松 的菜 4 机器产 生故 障的原 因与解决对 策 插秧 机产 生故 障的原 因有很 多 , 在平时 的使用操作 之前一定要 园地以及耕作熟化 的旱地等都 可以作为床土。 对于土壤的要求是保 证其中没有 杂草及病菌即可。 要 注意不可用重黏土及 沙土等作为床 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 。故障的原因分别有 以下几点。一是 出现 土, 取土时也不可以选择 荒草地或 当季喷施过除草剂 的田块 。在加 浮苗现象 。 如果是 因为插秧的深度不够 , 将插秧 的深度调深即可。 如 工过程 中对 于每 1 0 0千克的床土要与 5 0 0克壮 秧剂进行均匀 的搅 果 是因为表土过硬 , 可适 当将插秧 的速度减慢 , 然后将手扶插 秧机 拌, 同时要确保床土的含水量在 1 5 %左右 。 的把手 向下加压 。 二是在插秧过程 中出现插植臂停止的现象并伴随 2 育 秧 异常的响声 。 通常是 因为取苗 口被 异物夹住 , 将其清除 即可。 或是秧 在插秧前一定要先将 育秧 工作做好 , 因为只有育 出合格的秧苗 针出现 问题 , 对其维修或更换 即可解决 问题 。三是 出现插植叉带 回 才会使 机械化插秧工作顺 利的开展 。 由于在进行机械化插秧方式时 秧 苗的情况 。观察是 否由于插植叉 的动作不规范 、 变形或是插植叉 要使用插秧机 , 而 因为其特殊 的性质 与构造 , 所 以在秧苗 的选 择上 与秧针间隙过大而产生此类情 况 , 若是, 对其进行 重新校正 即可解 变形导致 , 可对其进 应采用 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 在育秧时要尽量做到均 决 。四是出现倒苗现象 。如果是 因为秧针磨损 、 匀、 适量的播种并保持软盘土层的厚度要均匀 同时控制好秧苗湿度 行校正或更换 。 若是插植叉 动作不规范 、 变形而导致 , 可重新对其进 与苗龄 等一 系列 问题。 行 校正 。 如橡胶导板有伸缩不 良、 变形的现象要及时更换。 五是发生 是要做到壮秧 , 确保秧苗 良好的长势且保持均匀的间距 。在 穴株数过多 的现象。如果育苗时播种量大要适 当调小取苗量 。如果 通常情 况下对 于杂交稻秧苗可采用 1 . 0 — 1 . 5株 / c mz ,对于常规稻可 是秧针 的穴株数调节 问题 , 对其重新进行调整即可 。六是 出现绝株 采用 1 . 5 - 3 . 0株 / c m 。 的情况 。如果取苗 口夹有土或秧根要及 时清除 。如果是 因为取苗 口 二 是保 持均匀的播种密度 。对 于杂交稻 的播种 密度要控 制在 调整不 良要对其进行重新调整 。 如果秧针产生磨 损或变形要及时更 8 0 一 l O O g / 盘, 而对于常规稻 的播 种密度要控制在 1 2 0 — 1 5 0 盘。其 换或校正 。如果是秧针 的插秧穴株数调节不 良对其重新调整 即可 。 中双膜 育秧 杂交稻 的播种 密度要控制在 5 0 0 — 7 0 0 g m ,对于常规稻 七是产生穴株数不均的情况 。如果秧苗滑动不 良 , 要将压苗器放开 的播种 密度要控 制在 7 5 0 — 9 5 0  ̄ m 。在撒播种子时 ,一定要保 持平 并在苗箱 中浇水。观察送苗辊上是否缠有秧根 , 若有要及时将其清 均, 同时不能在边角 留出一部分空 白。 除。八是出现各行秧苗减小量不均的现象 。如果是取苗 口调整不 良 三是将软盘育秧的厚度控制在盘内秧土不 高过盘边为宜 。 对于 或是秧针的插秧株数调节不均 的原 因 , 重新对其调整即可 。九是产 由于秧针 的穴株数调节不 良要对其重新 双膜育秧土块的厚度应保持在 2 . 0 — 2 . 5 c m之间 , 当秧土过厚 时 , 会有 生秧针碰到取苗 口的情况 。 空穴的现象产生 。 调整 。 如果秧针变形因及时对其校正或更换 。 检查插植曲柄 、 摇动曲 四是将秧块的含水量保持在 4 0 %左右 。 如果过干或过湿都会产 柄 的紧 固螺母是否有松动 的现象 , 若是 , 要将其重新 紧固。 观察苗箱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钦州市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广阔,而水稻机械化插秧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环节。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过程中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对农民的劳动条件和生产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易出现的问题1. 机械故障在水稻机械化插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故障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转,零部件的损耗和磨损会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
机械故障会严重影响插秧的顺利进行,延误生产时间,增加维修成本。
2. 插秧不均匀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机械化插秧时会出现插秧不均匀的情况。
这不仅会导致田间水稻生长的不均匀,同时也会影响到水稻的最终产量和质量。
3. 土壤质量不良由于钦州市部分地区土壤质量不佳,土壤中可能存在各种杂质和根系较难生长的情况。
这些问题会给水稻机械化插秧带来一定的困难,水稻插秧不顺畅,影响正常插秧效果。
4. 技术操作不到位水稻机械化插秧是一个技术活,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但是实际生产中,一些操作人员可能缺乏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导致技术操作不到位,影响了插秧效果。
二、对策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为了避免机械故障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影响,需要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工作。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润滑和更换磨损零部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 提高操作技术钦州市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知识,以及插秧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 优化土壤质量钦州市可以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这样可以为机械化插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插秧难度。
4.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对插秧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明确操作规范和程序要求,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确保插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水稻插秧机是一种用于水稻田插秧的农业机械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取代传统的人工插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插秧机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与任何新技术一样,水稻插秧机在推广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就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试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技术水平和性能问题1.1 技术水平不够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水稻插秧机虽然在设计上已经很先进,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插秧效率不高、插秧不均匀、适应性较差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效果,制约了其推广应用。
1.2 性能不稳定由于水稻插秧机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机械工作负荷,所以其性能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些水稻插秧机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的情况,需要进行维护和修理,给农民带来了不便。
对策:提高技术水平和性能稳定性要解决水稻插秧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水平和性能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水稻插秧机生产企业和研发团队的技术支持力度,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改进产品设计,提高技术水平和性能稳定性。
还需建立健全水稻插秧机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得维护和技术支持。
二、成本和经济效益问题2.1 价格昂贵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水稻插秧机价格比较昂贵,超出了一般小农户的承受能力。
农民普遍认为,购买一台水稻插秧机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并且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
2.2 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一些地区的水稻种植规模较小,农民使用水稻插秧机的成本可能会超过传统的人工插秧,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
这就迫使农民依然选择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限制了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应用。
对策: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水稻插秧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成本和经济效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政府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降低水稻插秧机的购买成本;二是建立健全的水稻插秧机租赁机制,降低农民使用水稻插秧机的成本;三是加大对水稻插秧机的经济效益研究和宣传力度,帮助农民从长远角度认识和评估水稻插秧机的经济效益,增强其使用的信心。
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建议研究

一、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技术问题传统的手插秧要求秧苗秧龄长,秧苗带蘖,秧苗壮,秧苗较高,杂交稻要求每穴插1株~2株。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主流做法是软盘或双膜田泥浆育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密度育秧秧龄不长,秧苗偏弱,成苗率低,插后返青慢。
1、秧苗间距离和密度不合理水稻在插秧时秧苗之间的距离应当控制为15cm~17cm,1m2种植区域秧苗穴坑数量应当在20个~25个之间,这样才能够保证秧苗之间不会出现养分争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但是利用机械插秧后会导致秧苗之间存在距离过大、密度过小的问题,通过机械插秧秧苗之间的距离普遍在17cm~ 21.5cm之间,每1平方种植区域秧苗穴坑数量在15个~18个之间。
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水稻的最终产量。
而引起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插秧机参数设计不合理,水稻种植农户将出厂参数作为水稻插秧的标准参数,在后期未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
2、存在遗漏插秧的现象插秧率是保障水稻亩产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先保障插秧率合格才能够提升机械化种植的效益,而在水稻机械插秧过程中经常存在遗漏插秧的问题,这使得插秧率受到了影响。
通过对部分地区水稻种植户的机械插秧进行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机械插秧漏插率已经达到3%左右,每隔两米到三米之间就会有一个穴位漏差,部分地区的落差率已经高达7%,给水稻的插秧质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会影响到后期水稻的整体产量,给种植农户的经济利益造成损伤。
3、水稻播种不匀称目前多数我国平均插秧播种量在每盘70g,每盘播种粒数大约为4500,秧盘面积为1600cm,由此可以得出种子粒数的标准应当为3个/cm。
如果使用工厂代育秧播种流水线,硬盘播种量每盘50g到60g之间,机播应当为每穴1株~3株之间。
然而实际的机械插秧过程中难以保持播种的均匀性,导致部分穴坑内穴苗的数量仅仅为要求的50%,使得秧苗穴位之间出现了个体差异大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后期水稻的发育以及这种产量。
机插秧漏插原因与解决办法

由此 可 见 秧 盘 的 底 土 厚 度 不
,
能小 于 2
2 5
.
c m
,
营养 土 总 厚 度应 在
c m
。
3 播 种 前 不 做发 芽试 验
.
不 做发芽试 验
,
一
,
旦 稻种发芽
率 出现 问题 虽 然 秧 盘 上 密 密 地 撒
上 了种子
,
但 出苗 后 疏 密 不 均 缺
,
,
苗 的地 方 取 秧 爪 无 秧 可 取 造 成
天 气 稍 有 不 慎 就 会 出现 缺 水 死 苗 的现 象 也 会导致漏 插
, ,
单 次 抓 取 的 块 秧 中没 有 秧 苗 导 致 漏 插 而 且 这 种 漏 插 没
, ,
。
有 明显 的规 律
。
只 要 适 当加 大播 种 量 就 可 以 了
。
2 0 10
年第 1 期
使用维修 i 机务园地
1
m m
;
起 落方 轴 应 平 直 轴 向 位 移 不 得 超 过 4
,
一
曲柄 与
方轴 不 得 变 形 或 有 裂 纹 ;伸缩 杆 长 度 应
于同
一
致 所 有 夹板 应 位
,
,
适 并及 时进行 调 整
,
。
水平 面 上 ;检 查 排 种 机 构 发 现 失 灵 的 拨 叉 应 修 复
,
-
( 5 ) 准 确 计 算 划 印器 长 度 由 于 驾 驶 员
2%
, 。
一
,
般应低于
候 秧块 的宽度 明显 小 于 苗箱 宽度 秧 块 与苗箱边 框 之 间
水稻机插漏插问题的探析和对策

、
选用沙壤土作营养土
办法就是一定要购买宽度符合要求 的软盘进行育秧。
六 、 爪 不在 同一 平 面 , 秧 量 不 一致 秧 取
沙壤土的特性 是粘性差 , 容易松散。用这种土作营养
土 , 从 三个 方 面 造 成 漏插 : 会 I 苗盘 根 不 结 实 。 . 秧
原因主要是插植臂等工作部件调整不 当。 解决 的办法
4 声音反 常。拖拉机工作时 出现不正常 的敲击声 、 、 放
炮声以及异常的杂声。
5 气味反常。排气管排出燃烧不完全发出的油味或磨 、
擦片烧焦 的气味等。
不做试验 , 一旦稻种发 芽率出现 问题 , 虽然秧盘上 密
密的撒上 了种子 , 出苗后疏密不均 , 但 缺苗 的地方 , 取秧 爪 无秧可取 , 造成漏插 。 因此播种前一定要做发芽试验 , 根据 发芽率大小 , 当增减播种量 , 适 问题 即可解决。
近年来 , 在大力 推广水稻机械化栽 插实践 中, 我们发 现漏插是一个 比较突出的问题 , 如果不解决 , 势必严重影 响 机插秧的推广步伐。笔者近年来一直投身在机插秧推广第
一
线, 通过总结实践 , 归纳漏插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
即每隔一定 的距离就漏插同样穴数 , 漏插十分严重 。解决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采用毯状 秧苗 。 具有 密度高 、 秧 龄短等特 性 , 秧 田及 肥 水 利 用 率 偿 服 务 、 组织专业技术 比武等培训形式 , 充 分 调 动 农 机 手 工 作 积 高。 机插秧可大幅节约耕地 . 一般 手 工 栽 植 秧 本 比为 1 : 8 , 节 约耕 极 性 . 切 实 增 强农 机 队伍 的实 际工 作 能 力
了人 T 手 插 , 平均增 幅为 7 %
1 5厘 米 .茎 粗 2 . 0— 2 . 2毫 米 .而 实 际 达 到 上述 标 准 的只 占 6 0 —
7 0 %。主 要 原 因 : 秧 田期 管 理 不 善 , 防病 不 及 时 , 炼 苗 时 温度 掌握 不住 . 发 生 了青 、 立枯病 , 插秧 时 与健 苗 产 生 严 重 的个 体 间 差 异 。 ( 五) 插秧 期 偏 晚 , 秧 龄期 过长 。盘 锦 地 区每 年 机 插 秧 应 该 从
( 四) 节 约生 产 成 本 。机 插 秧 和 抛 秧 均 是 采 用 塑 料 软 盘 育秧 ,
秧. 机插 秧每亩约需 2 0盘秧 , 抛 秧每亩约需 6 0盘 秧 。 因此 , 机 插 秧与抛秧相 比 每亩节省秧盘 4 0盘 。
两种秧盘面积基本相等 . 抛秧 为单蔸育秧 、 机 插 秧 为 密 集 整 盘 育 壮 秧 片 四 边 整 齐 , 可与机插秧 相配套 。同时可进行育苗机械化 ,
地 的 效 果 十 分 明 显
( 二) 推行硬盘育苗技术 . 提 高 毯 状 秧 苗 规 格 化 。机 插 秧 需 要 规 格 化 很 高 的毯 状 秧 片 . 硬盘不变型 , 可起 到 模 具 作 用 。 育 出 的毯 次性完成装 土播种 等程序 . 装土厚 薄一致 。 播 种均匀 。 育 出 的 ( 三) 做好分期播种 . 不 插 超 龄 秧 。 要 根据 插 秧 期 来 确 定 播 种
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机水利农业与技术2018, V ol.38, No.1287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李杰1蒋秀芝2(1.吉林省磐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吉林吉林 132300;2.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吉林市分校,吉林吉林 132000)摘 要: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进程,水稻机械化插秧具有一定优点,但现实田间操作中,由于机插育苗质量不过关、机手操作不熟练、经营粗放等造成插秧质量下降,甚至无法进行机插。
本文主要针对机械化插秧育苗和插秧机田间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水稻;机插;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80水稻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水稻插秧深度浅、插秧深度一致、行穴距均匀一致,达到定苗定穴,促进水稻早分蘖、低阶位分蘖,具有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和节本增效的优点。
在现实生产操作过程中,人为地造成水稻插秧质量下降,影响了水稻后期单产与品质。
做好机械插秧,保证插秧质量,主要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育苗问题1.1 秧苗播种密度一般备精选种子25~30kg/hm2,秧盘350~400盘/hm2。
备好的种子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d,提高种子芽势和芽率。
盐水选种,加入杀菌剂进行种子消毒,防治水稻恶苗病,注意杀菌剂消毒必须保证0℃以上积温要大于等于100℃以上,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恶苗病菌交叉感染。
种子催芽,80%左右破胸时晾芽以备播种。
1.2 苗床制作苗床一定要细,必须松土1cm厚,然后把播完的苗盘压倒表土中,床面应达到“实、平、光、直”的要求,生产操作时由于农户做床粗放,播种后出苗不起、缺苗严重,后期无法机械插秧。
同时做床后要在育苗前1~2d 浇透水,保证土壤中毛细管上下水分相通,避免育苗时种子没有出齐苗就发生苗干的现象,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1.3 秧盘规格与底土厚度水稻机械插秧纸盘厚度一般为2.5~3cm,如果纸盘厚度过浅,小于2cm,插秧时易造成倒秧、甚至漂秧现象。
水稻机插秧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探究

现代农机XIANDAINONGJI水稻机插秧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探究唐 勤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保障水稻的产量,提高粮食种植经济效益,还能够节省人力和水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针对水稻机插秧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水稻是我国基本的农作物之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保障水稻的产量,提高粮食种植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人,还能够节省人力和水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现阶段国内的水稻插秧技术发展并不完善,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水稻机插秧常见的技术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
1 水稻机插秧中常见的技术问题1.1 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有农机推广机构,但是并没有高效地开展水稻机的推广工作,也没有对插秧机的推广制定比较科学、合理的计划,从而使相关部门的插秧机推广工作进展困难,收效甚微。
同时,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机推广部门进行水稻插秧机推广时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进而无法提高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使插秧机的推广工作难以有实质性的发展。
除此之外,基层政府没有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提起足够的重视,结果造成了相关人员管理制度的缺乏,人员安排工作不合理等现象的发生。
1.2 农民操作水稻机的方法不当当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农村里推广时,大部分的农民不能完全、正确的掌握水稻机的操作方法,尤其是按照插秧机作业要求的毯状秧苗育秧方法难以掌握,并且他们对插秧机的认识与了解还处于初期阶段,从而无法意识到水稻机插秧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作用。
农民在操作插秧机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行走路线弯曲、取苗数量调整不当等情况,缺少专业的水稻机的使用培训。
另外,有些农民的水稻种植地相对分散并且规模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开展大型的机械化种植工作。
1.3 种植土壤缺水或水量过多水稻的种植土壤一旦缺水,不仅会阻碍插秧机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机械作业的效率,还会出现漏插或少插的现象。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钦州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广西东南沿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在农业生产中,水稻是钦州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而水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在种植水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插秧操作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机械化插秧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就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机械化插秧问题分析1. 土壤条件影响钦州市的土壤主要是粘土壤、黄壤等,土壤质地不同会影响机械化插秧的效果。
粘土壤干硬难耕,机械化插秧容易出现堵塞、卡机等问题;黄壤则易产生泥浆和泥结,影响插秧的稳定性。
这些土壤条件对机械化插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机械设备问题机械化插秧的设备主要包括插秧机、拖拉机等,这些设备的使用状态直接影响了插秧效果。
插秧机磨损严重会导致插秧不准确、插深不一等问题;拖拉机动力不足会导致插秧速度慢,影响插秧效率等。
3. 插秧技术不熟练机械化插秧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如果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就会出现插秧不匀、插深不一、插秧间距不一致等问题。
4. 天气条件影响天气条件对机械化插秧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下雨天土地湿润,机械化插秧容易出现卡机、泥浆等问题;大风天气会影响插秧的准确性等。
1. 选用适合的机械设备针对钦州市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插秧机和拖拉机。
插秧机要具备自动清理、自动翻转和适应不同土壤条件的功能;拖拉机要具备足够的动力和稳定性。
2.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对插秧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机械设备维护意识,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做好土壤准备工作根据土壤条件,提前做好土地的松土、施肥、蓄水等准备工作,保证土地平整、湿润,减少机械化插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根据天气实施灵活调整根据气象预报,避开恶劣天气,合理调整插秧工作时间,减少天气条件对机械化插秧的影响。
5. 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插秧机和拖拉机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插秧效果。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成为农民进行水稻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实际实践中,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器故障、机械伤害、配件不合适、机器渗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水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机器故障机器故障是水稻机械化插秧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机器无法启动、设备损坏或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机器维护不当或使用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需要做好以下对策:1. 对机器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保持机器的正常运作状态。
2. 对机器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加强售后服务,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二、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机器的旋转部件会产生强大的旋转力,可能会将周围的人和物体卷入其中而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机器也可能会产生高压水流,对人体造成危害。
需要做好以下对策:1. 购买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的机器设备,并进行相关安全测试和认证。
2. 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并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和警示线等安全管理措施。
3. 机器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耳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具。
三、配件不合适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设备采用的各种配件也会对插秧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插秧机的配重不合适或松动,就会影响插秧效果。
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配件,并确保配件符合机器设备的规格要求。
2. 对配件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配件安装的质量和精度。
3. 对配件储存条件和使用环境进行严格管理,避免配件变形或受潮。
四、机器渗漏机器渗漏是水稻机械化插秧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如果机器渗漏严重,将会影响插秧效果和机器寿命。
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购买质量可靠的机器设备,确保机器的密封性和表面光滑度。
2. 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问题。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钦州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水稻种植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也开始逐渐应用于农田生产中。
在机械化插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插秧效果和产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机械故障机械化插秧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运转容易出现故障,导致插秧效果不佳。
常见的机械故障包括磨损严重、堵塞、断裂等问题。
对策:首先要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加强润滑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机械故障。
配备备用零件,以便及时更换,减少因故障影响插秧工作的时间。
二、土壤条件不适宜部分地块土壤条件复杂,如土壤干硬、湿滑等情况,影响机械化插秧的正常进行。
对策:在选择地块时,应优先选择土壤条件适宜的地块进行插秧作业,避免选择土壤条件复杂的地块。
如果条件允许,可通过土壤改良等方式改善土壤条件,以提高机械化插秧效果。
三、人员操作不当机械化插秧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若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经验或不熟练,可能会导致插秧不均匀、插秧深浅不一等问题。
对策: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经验,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机械化插秧设备。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确保插秧作业过程中能够做到插秧均匀、深浅一致。
四、天气因素影响天气因素也会影响机械化插秧过程,如遇到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导致插秧设备无法正常进行作业。
对策: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插秧作业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机械化插秧作业。
对于突发恶劣天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减少天气因素对机械化插秧作业的影响。
五、设备适应性差部分机械化插秧设备的适应性差,可能无法适应不同地块的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的不同需求,从而影响机械化插秧效果。
对策: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机械化插秧设备,尽量避免使用适应性差的设备。
加强对机械化插秧设备的技术改进和升级,提高其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地块和水稻品种的机械化插秧需求。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水稻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水稻机械化插秧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流。
机械化插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插秧不匀、机械故障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探讨钦州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插秧不匀在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过程中,由于地形起伏、土壤湿度等原因,机械插秧往往会出现插秧不匀的情况。
这会导致部分地块插秧密度过大,部分地块插秧密度过小,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部分地块产量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地块准备工作,尽量保持地块的平整。
在机械化插秧之前,应该对地块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平整,确保土壤的平整度和湿度均匀性,减少插秧不匀的情况。
2. 调整机械插秧设备的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机械插秧设备的参数,使得插秧密度更加均匀,减少插秧不匀的情况。
3. 加强监管和管理。
在机械化插秧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插秧的监管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插秧不匀的情况,确保插秧密度的均匀性。
二、机械故障在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往往会出现故障,影响了插秧的效率和质量。
机械故障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生产的效益。
1.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易损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
农民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素质,及时发现并排除机械故障。
3. 购买质量过硬的机械设备。
在购买机械设备的时候,应该选择质量过硬的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
三、水稻育苗不良在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插秧之后,水稻苗的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
这会导致水稻的生长势头较弱,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1. 控制插秧的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插秧的时间,避免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插秧。
对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建议探讨

对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建议探讨作者:王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8期我国水稻插秧应坚持以机械化作业中的技术短板为导向,只有从机械插秧短板环节入手,精准发力,才能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提高技术水平,更多地贴上了“机械现代化”的标签,增强农机技术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水稻机械插秧的现实意义在水稻种植业中采用机械化插秧可缩短人工的劳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更多的插秧亩数,提高了水稻种植的劳动生产率,机械化作业还节约了种植成本。
由于插秧不用人工手拔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
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稻田插秧,为种植户提供了栽苗服务,通过统一的育苗活动,提高了种植密度,进而提升了稻田的利用率,完善了集中化管理,有利于实现水稻种植稳产高产。
二、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一)秧苗距离较大,密度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插秧的标准穴距为15cm,但是目前水稻机械插秧的穴距却在17-21.5cm之间;规范的穴数应在20-25穴/m2,而当前的种植穴数却在15-18穴/m2。
这样的机械插秧方式直接导致秧苗距离过大、密度小,自然影响最终的亩产量。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种植户单纯地认为设备在出厂时已经是按照标准设置好的,不懂得如何调试插秧机的各项参数。
(二)漏插现象严重,降低插秧质量只有在保证插秧率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机械化种植的亩产量。
然而当前我国水稻机械插秧的漏插率高达3%以上,每间隔2-3米就会漏插1个穴位,经过现场查看,部分地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漏种率甚至达到了7%以上,严重降低了插秧的质量。
(三)播种不匀称,个体之间差异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插秧播种量在100-120g/盘,通过计算得出每盘播种的粒数在4500左右,进而推导出秧盘的面积为1600cm2左右,即每平方厘米的种子粒数在3个左右。
通常情况下,水稻插秧机每排秧爪抓秧宽度为1.8cm。
插秧机的使用技术及漏插的原因与对策

插秧机的使用技术及漏插的原因与对策摘要针对农民使用插秧机时易出现漏插的现状,介绍插秧机的使用技术,分析漏插秧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插秧机;使用技术;漏插秧;原因;对策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我国水稻主产区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实施面积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很多技术农民还没有掌握,常造成漏插问题。
1插秧机的使用技术1.1精整大田,做到田块平整、田面干净耕耙后的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3cm,插秧后达到寸水棵棵到。
耕耙后的田面应无杂草、无浮渣。
田泥块上烂下实,插秧机作业时不陷机、不颤泥。
1.2秧苗准备在育好壮秧的田面上,用锋利的刀按58cm×28cm的规格切成盘状。
注意装入插秧机秧箱的苗盘底部土的湿度,以用手指能稍微按进去为宜。
若太干,秧苗散落,易浮秧;若太湿,秧苗移送量过大,每穴株数超标。
1.3插秧机准备插秧机使用前,应检查添加发动机中的汽油和机油,各齿轮箱中的机油、齿轮油,各转动摩擦部位加注黄油,紧固各连接处的螺母、插销等。
1.4做好技术调整(1)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3~1.7cm,当间隙不对时,稍微松开导轨调节手柄,左右高速导轨,并使左右的间隙相同。
(2)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不对时,应松开苗秧支架和苗箱移动滑杆的紧固螺栓。
通过左右移动苗箱进行调整,并使左右两端的间隙一致。
(3)调整好穴距(株距)。
穴距调节手柄放在中间位置,穴距应控制在120~140mm。
(4)根据农艺生产要求,插秧机栽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可通过改变插深调节手柄位置来调节,往上为浅,往下则深。
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插深。
(5)水稻品种不同,每穴秧苗株数也不同,一般每穴5株左右。
可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从而改变机插时每穴株数。
1.5掌握操作技术,精心驾驶机手要根据添加秧苗和机械进出的方便性,选择进出田间作业的路线。
在插秧作业时,一是插秧机要保持匀速前进;二是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况,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粘土,要及时停机清理,以防影响插秧质量;三是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必须把插秧机苗箱移到最左或右侧,以保证插秧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械化栽插漏插问题的探析和对策
作者:王思富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简介了水稻机械化栽插、漏插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漏插
近年来,在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栽插实践中,我们发现漏插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势必严重影响机插秧的推广步伐。
作者一直投身在机插秧推广第一线,总结实践,归纳漏插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选用沙壤土作营养土。
沙壤土的特性是粘性差,容易松散。
用这种土作营养土,会从三个方面造成漏插:1.秧苗盘根不结实;2.当从秧盘里卷起秧版时,秧版容易断裂或掉块;3.当秧版浸水时(插秧时一般都要把秧版在田里沾一点水再放到插秧机上)容易分化。
此三种情况都使取秧爪抓不住苗或无苗可抓,造成漏插。
因此营养土要选黏壤土为宜,如此,该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二是营养土的厚度不够,太薄。
秧盘里的底土不能太少,深度2.5cm的软盘,底土最少要有
2cm,撒籽盖土后,土面要与秧盘上口平齐。
在实际生产中,有人为了少备土,底土加盖籽土厚度总共不到2cm,再加上苗期管理中浇水要流失一部分营养土,结果造成秧根盘土厚度只有1.5cm。
这样的秧版放到插秧机上,由于结实度不够,就会拱弯起来,使纵向送秧齿轮失去作用而不送秧,形成取秧爪空抓,造成漏插。
另外,由于营养土的厚度太小,使它的蓄水保湿能力变得很差,遇到高温天气,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缺水死苗的现象。
秧苗死了,产生漏插。
由此可见,盘土的总厚度(底土厚度2cm)一定要有2.5cm
三是播种密度过小。
以杂交水稻为例,有人为了节省成本,一味的强调减少播种量,结果密度达不到要求,即取秧爪单次抓取的面积中没有秧苗,导致漏插。
而且这种漏插无论在单行反映上,还是在行与行之间比较上都没有很明显的规律。
解决该问题很简单,只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就可
以了。
杂交稻每亩以1.0kg为宜。
四是播种前不做发芽试验。
不做试验,一旦稻种发芽率出现问题,虽然秧盘上密密的撒上了种子,但出苗后疏密不均,缺苗的地方,取秧爪无秧可取,造成漏插。
因此播种前一定要做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大小,适当增减播种量,问题即可解决。
五是秧盘尺寸不规格。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秧盘尺寸大小不一,有的宽度只有27.5cm,有的甚至更小。
用这种秧盘育出的秧版窄,放置到插秧机上的时候,秧版的宽度明显小于苗厢宽度,秧版与苗厢边框之间就会出现很大间隙,取秧爪取秧到该间隙位置时,就无秧可取,造成漏插。
而且这种漏插很有规律,即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漏插同样穴数,漏插十分严重。
解决办法就是一定要购买宽度符合要求的软盘进行育秧。
六是取秧爪不在同一平面,取秧量不一致。
原因主要是插植臂等工作部件调整不当。
解决的办法:1.对照说明书自行调整;2.求助当地农机推广部门,由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代为调整;3.向厂家寻求技术服务。
七是秧盘边缘播种不足。
有人为了不浪费种子,怕把种子撒到地上,结果造成秧盘边缘播种不足,当取秧爪取到该边缘时造成漏插。
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好办法,即用四块木板做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罩到秧盘上,然后再撒种就行了,这样,就不会把种子撒到地上,而且还能提高播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