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心得体会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的范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
腹泻或便秘,伴有腹痛腹胀及大便性状的异常,多数病程较长,症状反复,难以
治愈,以泄泻为主者,西医治疗轻者多采用肠道微生物及吸附剂治疗,但有时效
果不佳,重者采用抑制胃肠蠕动治疗,但有引起肠梗阻及腹痛口干等副作用。


者近几年来治疗此病数例,观察效果较好,且无西药腹痛口干等副作用。

故在此
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心得体会,现挑选其中1例典型病例,谈谈我的辨证思路。

病例回顾:张某,男,38岁,于2017.04.10日初诊,自诉有腹泻腹痛病史
30余年,自小即有慢性腹泻腹痛不适,腹痛腹泻无规律,在正常饮食情况下亦有
腹泻不适,在进食辛辣生冷坚硬等食物情况下,症状加重,多数情况为先有腹痛,腹痛以脐周为主,多数性质为绞痛,痛必泄泻,有大便急迫感,大便多不成形,
有时夹有未消化食物,大多都有粘液,无脓血,大便气味无腥臭,幼时症状较重,在夜间凌晨时无诱因下即出现腹痛难忍不适,痛醒,并出现腹泻不适,泻后痛减。

当地医生多以慢性肠炎治疗,给予诺氟沙星,思密达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入大学后,去医院看诊,医生先后给予参苓白术散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腹痛
腹泻不适次数姣之前减少,但每日仍有腹痛腹泻,且在晨间表现明显。

在晨间,
多数在进食食物后半小时内即出现腹痛肠鸣泄泻不适,有时腹泻数次才好转,日
间腹泻好转。

曾多次就诊,并行肠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初诊时患者自诉晨间腹泻较重,日间在进食生冷及辛辣食物后,必有腹痛腹泻,
且症状较重,有时腹泻数十次,在进食稍多情况下或正常饮食情况下,亦出现腹
泻不适,但腹痛较轻,大便性状多为先干后稀,便后肛门有不适感及大便未尽感。

腹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平时有怕冷症状,双手不温。

每日腹痛腹泻,情志不畅。

体检:神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65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腹水征(-),双下肢不肿。

舌红苔白腻脉滑。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初诊拟诊:泄泻脾肾阳虚证。

拟方补中益气汤,痛泻
要方,四神丸加减制丸服用,5月后复诊,腹泻腹痛畏寒不适明显好转,但每日
仍有腹泻1次,且出现在下午,性状较之前粘稠,为糊样,舌红苔白腻中部稍黄
脉滑。

诊断:泄泻寒热错杂证遂改乌梅丸加减制丸服用。

再服5月,症状明显
好转,偶有腹痛腹泻不适。

辨证思路及用药:患者初诊,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年幼时即出现凌晨腹
痛腹泻不适,大便清稀,此乃先天不足,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运化不及,
脾胃升降失常,脾不升清,故泄泻,凌晨时正是阴寒极盛阳气萌发之际,肾阳不足,阳虚内寒肠道寒气极盛,寒主收引凝滞,此时气血瘀滞,故患者腹痛难忍。

年幼时先天肾阳亏虚未得到及时纠正,成年后故患者仍存在肾阳不足之证,故仍
存在晨间腹痛腹泻不适,成年后,医生给予参苓白术散等药治疗,补益脾胃,故
脾胃运化功能较之前稍好转,但因先天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阳,故仍存在脾阳
亏虚之证,故在进食稍多情况下即出现腹泻腹痛不适,此乃运化不及,肠道清浊
不分,气机不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

腹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均提示肠
道阴寒内盛。

平时怕冷,双手不温也提示阳气不足,不能温煦。

患者病久,情志
抑郁不畅,故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气疏泄太过,横逆犯脾,影响脾胃运化升降,亦可出现腹痛腹泻不适,此所谓痛责之肝,泻责之脾。

故综上分析其病机为脾肾
阳虚,运化不及兼有肝脾不和,肝强脾弱,故治宜补肾助阳,泻肝补脾祛湿,涩
肠止泻。

处方:白术15g,补骨脂30g,五味子10g,甘草6g,薏苡仁15g,当归10g,茯苓10g,党参20g,桔梗10g,柴胡10g,木香10g,陈皮15g,防风10g,诃子10g,吴茱萸10g,肉桂6g,郁金10g,附片10g,黄芪30g,丹参10g,肉
豆蔻10g,白芍30g。

初诊后患者服药5月后症状明显好转,但仍有腹痛腹泻不适,考虑仍有脾肾亏虚的存在,且舌苔中部稍黄,考虑有胃肠郁热的存在,结合
患者病史,考虑病久,肠道寒热错杂,故寒热同治,温清涩补。

拟方:木香10g,黄连6g,附片10g,乌梅10g,党参15g,干姜10g,甘草6g,当归10g,桂枝
10g,黄柏10g,细辛3g,柴胡10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5g。

讨论:初诊方中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肉豆蔻为四神丸,取其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功,为此方中主要方药,其中重用辛苦而温之补骨脂,取其补肾助阳,温脾止泻,最善补命门之火散寒邪,为治肾虚五更泄泻,壮火益土之要药,正中
该患者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病机。

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以助补骨脂之用。

吴茱萸辛热温中散寒,消除阴霾之气可治腹痛。

五味子收敛固涩以止泻而治标。

方中黄芪,白术,陈皮,党参,柴胡,当归,甘草,乃补中益气汤的主要组成,
针对患者有时腹泻不止达数十次的情况,此乃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所致,故宜补脾益气,升阳举陷,其中重用黄芪,取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党参,白术,甘草甘温补中,健脾益气以助运化,陈皮理气和胃,调理气机,恢
复脾升胃降之正常功能,则清浊可分而泄泻可止。

柴胡助黄芪之升举之功效。


能生血,气虚日久可致血虚,故用当归补血。

方中陈皮,白术,白芍,防风为痛
泻要方的组成,白术甘苦而温,补脾燥湿以扶土虚,白芍酸寒,养血柔肝,缓急
止痛,陈皮辛苦而温,醒脾和胃,理气燥湿,助脾胃运化,防风专入肝脾,舒脾
升阳,助白术以祛湿止泻,又散肝郁。

白芍,防风补肝之虚泻肝之实,符合肝体
阴而用阳的病机。

针对患者泄泻清稀,此乃运化不及,湿邪下注所致,故加用薏
苡仁,茯苓以增强健脾祛湿止泻之功。

患者常有便后未尽感,此为里急后重,此
乃肠道有湿邪滞留,肠道气机不利所致,故用木香调整大肠气机,则后重自除。

方中桔梗载药上行,可助陈皮恢复中焦脾胃之气机有助止泻。

患者腹部有冷感,
喜温喜按,平时有怕冷症状,双手不温,表明患者腹内阴寒较甚,故加用肉桂,
附片温阳散寒止痛。

患者久泻,故加用诃子助五味子涩肠止泻以治标。

患者久病
肝气郁结,故加用郁金以助防风疏肝解郁。

久病入络,故加用丹参活血化瘀。


方以温补脾肾为主,同时祛湿止泻,疏肝健脾,温阳散寒止痛,则腹痛腹泻可止。

患者在初诊服药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腹痛腹泻好转,但仍有腹痛腹泻不适,且
舌红苔白腻中部稍黄脉滑,结合患者病史,考虑为久病腹泻,脾肾亏虚,肠道寒
热错杂,以虚寒为主,正合乌梅丸的病机,故用乌梅丸温清涩补。

方中干姜,附片,细辛,桂枝温补脾肾,振奋中阳,乌梅酸收固肠以止泻,黄连,黄柏清肠化湿,厚肠止泻,党参,当归补气和血以扶正,并加用木香调理肠胃气机,柴胡,
白芍,白术,茯苓调和肝脾。

寒热同治,以温补脾肾散寒为主,兼清胃肠郁热,
同时调理胃肠气机,调和肝脾,则痛泻可止。

纵观本病治疗过程,以温补脾肾散
寒为主,兼顾祛湿涩肠止泻,调和肝脾,清化胃肠郁热,而痛泻可止。

故在肠易
激腹泻型的治疗过程中,要重视补益脾肾,而不能仅仅补益脾胃,因为肾主二便,脾胃的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推动,此即古人所讲,补脾不若补肾之理。

肠易激患者
病程长,在脾气亏虚的基础上,多有肾阳的亏虚,故应重视补肾助阳散寒在治疗
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程长肠道气机不利,在胃肠虚寒的同
时多有郁热的存在,故也应重视清理胃肠郁热以增强治疗效果。

肝主疏泄,与脾
胃密切相关,肝疏泄正常,则能助脾胃运化,疏泄异常,则不能助脾胃正常运化,
且有横逆犯脾之弊,肠易激患者病程长,且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多有肝气郁结的存在,故亦应重视调理肝脾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总之治疗本病应重视调理肝脾肾三脏,尤其需要重视补肾,同时结合患者其他症状,而相应采取对症治法。

肠易激患者病程多较长,故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过程亦需较长时间,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