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超临界机组的综述new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机组主要结构形式
(1)炉型 大型超临界煤粉锅炉的整体布置主要 采用 Π 型布置和塔式布置,也有 T 型布置 方式。
锅炉布置型式 (a)Π形布置;(b)无水平烟道Π形;(c)双折焰角Π形;(d)箱形布置 (e)塔形布置;(f)半塔形布置
Π 形布置 Π 形布置的主要优点是: (1)锅炉的排烟口在下部,因此,转动机械和笨重 设备,如送风机,引风机及除尘器都可布置在地 面上,可以减轻厂房和锅炉构架的负载。 (2)锅炉及厂房的高度较低。 (3)在水平烟道中可以采用支吊方式比较简单的悬 吊式受热面。
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综述
一、超临界机组的优越性 二、超临界锅炉的技术特点 三、超临界锅炉机组运行 四、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发展概况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定义
水的临界压力:22.12 MPa, 临界温度:374.15 ℃ • 常规的亚临界机组: 16.7MPa,温度为 538/538℃ • 超临界机组:一般主汽压力24MPa及以上,主汽和 再热汽温度540-560℃ • 超超临界机组:一般主汽压力28MPa及以上或主
苏尔寿型
拉姆辛型
本生型
本生型直流锅炉发源于德国,早期本生型锅炉的 炉膛蒸发受热面管子是多次上升垂直管屏,用中间混 合联箱与不受热的下降管互相串联。 通用压力型锅炉(UP炉)是拔柏葛公司在本生炉 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炉型,所谓通用压力型锅炉是 指无论亚临界或超临界参数,均可采用的炉型。UP炉 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全焊膜式水冷壁,工质一次或二次 上升,连接管多次混合,每个回路焓增较小,并有较 高的质量流速,可保持水冷壁可靠的冷却。采用内螺 纹管以防止蒸发段产生膜态沸腾。对于UP炉来说一般 用于大型超临界压力直流炉,以确保水冷壁管内的质 量流速。
8 6 4 2 0 10 15 20 25 30 35 40 主蒸汽压力,MPa
•常规的亚临界机组发电效率为 38%左右; •常规超临界机组的效率为40%左 右; •目前燃煤机组效率最高为47%( 海水冷却)。 •欧洲计划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 将发电效率提高到52~55% 。
连线
超 超)临界机组的可靠性
对于墙式对冲燃烧方式Π型锅炉要易于解决, 其炉膛截面可布置为长方形,则炉膛出口也会 高度降低呈长方形。 对四角燃烧方式,采用塔式布置,则前述问题 也不存在。 另一个方案是切向燃烧仍用Π型布置,采取一 种不带双面水冷壁的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使炉膛为长方形,而且改变了炉 膛出口烟气能量的分布。
汽和再热汽温度580℃以上
一、超临界机组的优越性
经济性
可靠性 环保特性
超(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
蒸汽参数与效率的关系 10
热效率提高,%
530/538 538/538 566/538 566/566 538/552/566(两级再热) 538/552/566 566/566/566 593/566/566 650/593/593
考虑到我国地区及电网的差异及条件,常规 超临界(24.2MPa/566 ℃/566 ℃ )600MW机组, 以及6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更能适应我国 广大内陆地区的低背压条件、适用于国内各个 电网条件,适用于现有的设备运输条件,并可 与1000MW等级容量机组形成系列化。 600MW 等级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将成为 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机组。
1.30GW超临界机组创造过连续安全运行607天的 记录。 日本 早期的超临界机组可用率大多数在99%以上。 德国机组的可靠性数据 表明,机组可靠性与可用率 与参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国华能石洞口二厂两台600MW超临界机组投运 后第二年可用系数可达到90.8%和93.97%。
目前超临界机组的可用率与亚临界机组相当。
美国初期 蒸汽参数过高,当时冶金工业 难以提供满足 31MPa,621/566/566℃的合理钢材,投运后事故 频繁,可靠性、可用率低,后降低参数运行,取得了 比较满意的业绩。
原苏联在发展超临界机组的初期,因缺少经验和选用 参数过高,使其可靠性低。 经改进和完善,超临界机 组的可用率与亚临界机组差别不大。 1980年美国公布的71台超临界机组和27台亚临界机 组运行统计数据表明,两类机组可用率已没有差别。
在无双面水冷壁的单炉膛双切向燃烧锅炉中, 如果正确选择切圆的旋向,将两个相对独立燃 烧系统的对流热偏差与整体单一火焰辐射系统 的辐射热偏差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补偿,则炉膛 出口区域总的烟气热偏差将有可能大大降低。 如果是采用双炉膛双切圆的布置方式,则 两个炉膛的辐射场也是独立的,不可能取得辐 射与对流偏差互补的效果,其结果只相当于锅 炉容量减小一半,热偏差略有下降。可见,双 切圆燃烧锅炉取消双面水冷壁不仅仅是为了简 化制造工艺,更重要的是应从消除热偏差的性 能设计来考虑。
( 4 )在尾部垂直下降烟道中,受热面易布置成 逆流传热方式,强化对流传热。 ( 5 )下降烟道中,气流向下流动,吹灰容易并 有自吹灰作用。 (6)尾部受热面检修方便。 ( 7 )锅炉本身以及锅炉和汽轮机之间的连接管 道都不太长。
但这种型式也有缺点,主要有: (1)占地面积大。 (2)由于有水平烟道,使锅炉构架复杂,而且不能 充分利用其所有空间来布置受热面。 (3)烟气在炉内流动要经两次转弯,造成烟气在炉 内的速度场、温度场和飞灰浓度场不均匀,影响 传热效果,并导致对流受热面局部飞灰磨损严重。 (4)大容量锅炉中,在尾部烟道中要布置足够的尾 部受热面有困难,特别是在燃用低发热值的劣质 煤时更显得突出。
6
6 5
6
8 4
5
7 5
6
8 5
31
37 27
8
6 9 9
液化
其他清洁技术
二、超临界机组的技术特点
容量 参数 结构 炉型 燃烧方式 水冷壁型式
1.容量
从技术可行性、设计制造模式、国外业绩 及与国外合作问题、技术经济等问题考虑,超 临界锅炉选择 1000MW及以下容量都是可行的。 一般采用 1000MW和 600MW两个容量等级。 1000MW 等级超超临界机组方案具有效率 高、单位千瓦投资省、人员少、维护费用低及 同容量电厂建设周期短,建筑用地少等综合优 点,同时也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符合电 网对机组容量的需求,将成为反映我国电力工 业技术水平的代表性机组。
切向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的发展趋势
锅炉向超大容量发展,仍采用单火球 Π 型炉, 则要求炉膛出口高度增大,这样除了炉膛出口后 的左、右侧存在烟气能量不平衡外,上、下方向 也会出现同样问题,另外过高的管屏内外圈管吸 热量差异加大,外圈管受热行程长,则易过热。 尤其对超超临界参数,主汽及再热汽温将会高达 580 ℃ ~ 600℃,即便选用新型奥氏体钢,也还 是须考虑管屏下部迎火管段的超温问题。
W 型火焰燃烧方式对难燃的贫煤 及无烟煤在燃烧稳定性上优于四角 和墙式燃烧方式, 其下炉膛的截面 积偏大,且四周敷设卫燃带,可使 煤粉火焰具有较高温度,而又不易 冲墙,减少结渣的危险;但是,由 于炉膛截面积大,形状复杂,锅炉 本体造价大致要增加 15 %~ 25 %。 另外,形成和控制 W 型火焰使充满整 个炉膛,要求成熟的设计经验和较 高的运行水平。
Γ 形布置 Γ 形布置实质上是 Π 形布置的一种改进,只 是取消了 Π 形布置中的水平烟道,其他则大致相 同。布置紧凑,可以节省钢材,而且占地面积小; 但尾部受热内的检修不方便。大容量锅炉如果采 用管式空气预热器时,因为不便支吊,而且尾部 烟道高度不够,就不宜采用这种布置。但如果采 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时,则采用这种布置型式比 较适宜。 如果要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为解决尾部受 热内布置不下的困难,也可将尾部烟道对称地分 成左右两个,形成T形布置 。
但这种方案也有如下缺点: l)锅炉本体高度很高,过热器、省煤器、再热器等 对流受热面都布置在很高位置,连接的汽水管道 较长。 2)空气预热器、送风机、引风机及除尘器等笨重设 备都布置在锅炉顶部,加重了锅炉构架和厂房的 负载,因而使造价增大。 3)安装及检修均较复杂。
半塔形布置
锅炉整体布置型式的选择
塔形布置 塔形布置方案,下部为炉膛,对流烟道就布 置在炉膛上方,锅炉本体形成一个塔形,它的优 点如下: (1)占地面积小。 (2)取消了不宜布置受热面的转弯室,烟气流动方 向一直向上不变,可以大大减轻对流受热面的局 部磨损,因此,对燃用多灰分燃料特别有利。 (3)锅炉本身有自身通风作用,烟气流动阻力也较 小。 (4)对流受热面可以全部水平布置,在炉 膛的辐射受热面的结构型式上相继采用螺旋型 上升管圈。管圈自炉膛底部沿炉膛四周盘旋上 升至炉膛折焰角处,炉膛上部管屏改变为垂直 上升管屏,以利于管子穿墙及悬吊结构的布置。 螺旋管圈除进出口联箱外,中间不设置混合联 箱,这种管圈的优点是热偏差小,且因无中间 混合联箱,不会产生混合物的不均匀分配的问 题,因此可做成全焊接的膜式水冷壁管圈,这 是本生型锅炉的一大改革。
超(超)临界机组的特点
运行效率高,可靠性好,环保指标先进 可复合滑压或纯滑压运行,调峰性能好
超(超)临界机组最佳适用条件:

大容量:≥600MW 燃料价格较高时,技术经济性能更佳;
9 8 余热锅炉 e 4 汽轮机
燃烧室
3
发电机 G ~
压 气 机 1
2 燃气 轮机 G ~ 发电机 给水 加热器 水泵 7 5
超临界机组锅炉有如下五种燃烧方式与锅炉布置 型式搭配可适应: 四角单切圆Π 式布置; 四角单切圆塔式布置; 单炉膛双切圆Π 型布置; 墙式对冲塔式布置; 墙式对冲Π 型布置。
(4)水冷壁管圈型式
早期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形式:
本生型 : 蒸发受热面型式为多次垂直上升管屏 苏尔寿型: 蒸发受热面型式为多行程迂回管屏 拉姆辛型: 蒸发受热面型式为水平围绕管屏
2.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
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比亚临界机组的高 2 %~ 3 %左右,而超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比常 规超临界机组的高4%左右。 在超超临界机组参数范围的条件下主蒸汽压 力提高1MPa,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3%~ 0.15%; 主蒸汽温度每提高 10℃,机组的热耗 率就可下降 0.25%~ 0.3O %;再热蒸汽温度每 提高 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 0.15 %~ 0.20%;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增加再热次数, 采用二次再热,则其热耗率可较采用一次再热 的机组下降正1.4%~1.6%。
节能 8 7 5 8 9 8
运行 10 9 9 6 9 6
投资 10 9 8 5 7 6
成熟 10 10 9 8 10 8
总和 45 43 40 36 42 38
顺次 1 2 4 7 3 5
型煤 洗选煤 CFBC PFBC
超(超)临界机组 IGCC 气化 CMW 燃料转化
注:10 分为满分
流化床
8
8 8
由于T型布置蒸汽系统复杂,钢材耗 量大,我国发展超超临界锅炉一般在Π 型布置和塔式布置中选择。根据具体电 厂、燃煤条件、投资费用、运行可靠性 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技术经济 比较选定。另外,锅炉布置型式与燃烧 方式有一定关系,两者应合理搭配。
(3)燃烧方式
煤粉的燃烧方式,主要有四角(六角,八 角)切向燃烧方式,墙式燃烧方式(前墙燃烧 和对冲燃烧)和 W 型火焰燃烧方式(也称拱式 燃烧)三种。 由于切向燃烧中四角火焰的相互支持,一、 二次风的混合便于控制等特点,其煤种适应性 更强。四角切向燃烧Π型炉在应用中最为突出 的问题是炉膛出口的水平烟道左右侧的烟温偏 差大,以及某些锅炉局部过、再热器超温爆管 和左、右侧主蒸汽及再热蒸汽温差甚大。
旋流式燃烧器前后墙对冲布置和直流式燃 烧器切向布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上部炉膛宽 度方向上的烟气温度和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使 过热蒸汽温度偏差较小,并可降低整个过热器 和再热器的金属最高点温度。 墙式对冲燃烧方式以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 度。这种调节方式较四角燃烧方式炉多以摆动 燃烧器的在垂直方向角度的方式要有效,运行 中再热器可不投减温水,使循环热效率不会因 喷入减温水而降低。
10
凝汽器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原理(基本形式)
颗粒控制 537~815℃ 815~925℃

燃烧器 空气 980~1092℃

气 化 炉
半焦
增压 流化床
蒸汽轮机
燃气轮机 煤 脱硫剂
增压流化床系统示意图
IGCC结构原理图
各种煤清洁利用方式相对评分比较表
利用方式
原煤加工
环保 7 8 9 9 7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