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市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语文试卷
1.填写同音字。
牪(1)xiāo良( )美景九( )云外刀( )般
牪(2)páo长( )马褂( )哮( )地
牪(3)jùn严( )( )工( )俏
牪(4)bì铜墙铁( )完( )归赵( )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牪A.稍.(sāo)微幽.(yōu)雅衣襟.(jìn)过渡.(dū)
牪B.弹.(dán)琴裁.(cái)判熄.(xī)灭揭.(jié)露
牪C.蹦.(bèng)跳滥.(làn)用日寇.(kòu)爆.(bào)发
牪D.纯.(chún)熟瘦削.(xuē)投掷.(zhèng)毡.(zhàn)帽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牪A.诀别晦暗气充斗牛苦心孤诣
牪B.烦躁藉贯变幻多姿相形见绌
牪C.馈赠饶恕骇人听闻穷困缭倒
牪D.赃款凌驾无与伦比诚惶诚恐
4.依次选择修辞手法,正确的选项是()。
牪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_____牪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______
牪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________
牪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__________牪A.拟人、拟人、设问、比喻B.比喻、拟人、疑问、拟人
牪C.比喻、比喻、疑问、比喻D.拟人、比喻、设问、拟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牪A.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牪B.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牪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牪D.今年夏天的常熟深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季节。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牪A.“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般人看排球比赛,往往把自己的热情,全部倾注在“一锤定音”的攻球手上。
牪B.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牪C.改革三十年来,四川的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牪D.糟了!糟了!月亮掉进井里啦!
7.文化积累。
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牪A.醉酒戏嫦娥----猪八戒----《西游记》B.智取生辰纲----鲁智深----《水浒
传》
牪C.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D.远航慧因国----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8.重新排列句子,把它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牪①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牪②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牪③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牪④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牪⑤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静静地流过。
牪⑥小溪的一边是果园。
秋天,硕果累累。
牪A.⑥⑤②④①③B.③⑤①④②⑥
牪C.⑤③④⑥①②D.⑤③⑥④②①
9.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牪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牪、这句话中反复出现“________”一词,强调了夕阳下的金字塔及周围景象颜色的美丽。
(2)牪、请你仿照句子,描写雪后的美丽世界。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用学过的古诗文、名言警句填空。
(1)牪、“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李贺的《马诗》中,诗句“何当
_______,快走___________”饱含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____________在《石灰吟》中,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人清白、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我还读过这样的咏物诗《__________》。
(2)牪、“春”一直以来是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唐代的韩愈看到京城的春雨和绿草,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对于悄然无声、默默奉献的春雨,杜甫则发出了“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的赞叹;而王观则在“若到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寄托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3)牪、中秋佳节,遥望天上的月亮,唐朝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让我们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牪、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有句古话说得好:“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牪、“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
(6)牪、《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畅游名著,书香醉人。
牪(1)填一填。
回顾汤姆·索亚的成长经历,照样子填写人物特点或相关故事情节,完成
“汤姆·索亚成长阶梯”思维导图。
牪
牪(2)如果你能进入《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世界,你愿意跟随汤姆·索亚一起历险吗?请根据书中的历险情节与自身特点,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2.文言文阅读。
牪濠梁观鱼
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①梁②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③其本④。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牪【注释】①濠:水名。
②梁:桥梁。
③循:遵循,顺着。
④本:原来。
12、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牪(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___________
牪(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固: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牪(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___________
牪(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濠梁观鱼》)___________
15、庄子为什么能看到鱼的快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牪“我们该怎么吃饭”的主题阅读
牪材料一:主食不可偏废
牪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
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牪材料二:相关的调查
牪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的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
换句话说,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牪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
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
孩子肚了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质量。
牪③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要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
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牪④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
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
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
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感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
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就会被破坏,影响身体健康。
牪1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牪(1)目前,由于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致使大多数人群引起了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 )
牪(2)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不吃主食。
( )
牪(3)在我国,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已是件非常紧迫的事。
( )
牪17、对于中小学生,早餐、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不足会直接引发()的现象。
牪A.反应迟钝B.血糖水平低C.记忆力下降D.影响到学习质量
牪18、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19、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
请结合以上材料对这类同学进行规劝。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牪老家有棵香椿树
牪魏然森
牪①祖母在老家的院子里栽下了一棵香椿树。
院子里已经有很多的树了,最大的那棵老柿树树冠几乎遮满了整个院子。
那些幼小的树就都被欺下去,很难长大。
祖母偏又栽下了这样一棵香椿树,左邻右舍的人嘲笑说栽了也白栽。
祖父脾气暴躁,发着火要拔了它。
牪②据说那时我刚出生不久,祖母抱着我一次次地护着那棵香椿树,说孩子生下来哪个不小?哪个周围没有比他们高的大人?他们个顶个的不是都长大了吗?那棵幼小的香椿树在祖母的呵护下活下来了。
它见不到阳光,也没有能力与大树们争夺太多的养分,三四年过去了,它还像当初栽下去时一样细矮。
牪③有一年夏天,一场暴风雨折断了那棵老柿树的几根侧枝,整座院子一下子明亮起来了。
于是、小树们就疯了一样争相成长,长得最快的就是那棵香椿树,只三五年,它就蹿起了三四米高。
香椿树长起来了,春天里发出的嫩芽也多了,于是它就成了我们家的摇钱树。
头茬的嫩芽发出来、祖父会让父亲掐了拿到集上去卖;第二茬的嫩芽发出来,祖父还要父亲掐了拿到集上去卖;第三茬的嫩芽发出来,祖父不让卖了,却掐下来自家腌着吃。
但是香椿树依然顽强地长着、到我要结婚的时候,它果然就像当初祖母期望的那样长大成材了。
牪④六年前的初秋、祖父去世了,老家的院子里就只剩下祖母孤零零地守着几间老房子和那棵香椿树。
每到香椿树发芽的时候,祖母就盼我回家吃她做的香椿芽炒鸡蛋。
她最喜欢看我和四叔就着香椿芽炒鸡蛋喝酒,说那个时候会想起很多往事:想起父亲的早年去世,想起几十年来她与祖父把我养育成人的种种不易……因为想起了这些,她就对眼下的日子
很满足,不只因为眼下可以吃饱饭了,更因为我没辜负她和祖父的期望闯出了农村,成了会写文章的作家。
她说,在我们家不得济的时候,谁会想到我们老魏家会出来个有出息的孩子呢?就像当初没有人相信这棵香椿树能长大一样。
牪⑤今年春天,因为忙着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我忘记了香椿树发芽的时日。
有一天,四叔送来了鲜嫩的香椿芽和几十个山鸡蛋。
四叔说祖母正病着,却不让告诉我,让我尽管好好写文章。
我的泪水控制不住地往外流、扔下正写着的稿子,跟四叔一起回了老家。
牪⑥祖母坐在香椿树下,面容干瘦,白发枯乱。
香椿树依然那样茂盛挺拔,可祖母却显出了从未有过的苍老。
我走到祖母身边轻轻跪下去,叫一声奶奶就控制不住哭起来了,我的心被深深的内疚戳痛着。
可祖母却慈祥地笑着,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哭什么呀,我没事。
”然后给我擦了泪问道:“你吃椿芽炒鸡蛋了吗?”我说不出话,只点点头。
牪⑦这天夜里,我和四叔谈了好久,我知道院子里的那棵香椿树祖父活着时把它分给四叔了,现在四叔要盖房子,他会不会想把香椿树锯倒做门窗呢?我要做做他的工作,希望他不要打香椿树的主意,永远把它保留在老家的院子里。
牪20、谈谈文章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0、文中的“我”和香椿树共同成长,请在文中找出能印证这一点的三句话。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2、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3、“我”为什么希望把香椿树永远保留在老家的院子里?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4、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牪__________________
15.妙笔生花
牪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
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牪请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真情实感。
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宵霄削袍咆刨峻竣俊壁璧避
牪【详解】考查同音字。
牪(1)良宵美景,夜晚宜人,景色美好。
牪九霄云外的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
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牪刀削,用刀削。
牪(2)长袍马褂是一种男性服饰,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
牪咆哮,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牪刨地:扒土。
牪咆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áo xiào。
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
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牪(3)严峻,意思是严厉、严肃,严重。
牪竣工,工程完成。
牪俊俏,相貌好看。
牪(4)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牪完璧归赵,一般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牪避雨:躲雨。
2.C
解析:C
牪【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牪A 错误。
稍微,拼音:shāo wēi,意思是表示数量少或程度不深。
衣襟,拼音:yī jīn,意思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过渡,读音为guò dù,释义为横越江河;指事情或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牪B 错误。
弹琴,拼音: tán qín。
揭露,读音为jiē lù,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牪C 正确。
牪D 错误。
投掷,拼音:tóu zhì。
毡帽,拼音:zhān mào,毡制的帽子。
3.D
解析:D
牪【详解】此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
牪A.气充斗牛——气冲斗牛
牪B.藉贯——籍贯
牪C.穷困缭倒——穷困潦倒
4.D
解析:D
牪【详解】略
5.C
解析:C
牪【解析】略
6.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提示语在前,“说”后面加冒号。
提示语在中间,“说”后加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加句号。
牪A选项中,通读句子发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引用全句,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牪B选项中,登岳阳楼是一个诗歌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牪C选项中,“改革三十年来,四川的经济快速发展”句子已经结束,破折号改为句号。
7.B
解析:B
牪【详解】略
8.D
解析:D
牪【详解】略
9.金色雪悄然无声地停了,各种各样的树上都开满了银白的花朵。
那落了叶的树木上,挂着毛茸茸的银条儿,像白色的珊瑚。
冬夏常青的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如一朵朵白玉雕成的棉桃一样晶莹发亮。
几只麻雀在树枝上叫个不停,它们可能是在赞美雪景吧!
牪【点睛】1.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和理解能力,注意题目要求。
牪阅读句子可知,句子反复出现,且强调了夕阳下的金字塔及周围景象颜色的美丽的词语是“金色”。
(2)牪、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牪仔细观察可知,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上这种修辞描写出雪后的世界即可,答案不唯一。
10.金络脑踏清秋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莫把无时当有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牪【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牪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牪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牪咏物诗还有罗隐的《蜂》,王冕的《墨梅》等。
(2)牪、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牪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牪、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牪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牪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
(4)牪、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
牪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5)牪、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默写。
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摘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6)牪、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默写能力。
牪原段: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1.(1)①正义②山洞自救
牪(2)愿意。
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经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也想经历有趣的事情。
牪【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牪(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牪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人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他具有正义的性格特点。
牪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牪(2)本题考查性试题。
牪选择“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可以,只要联系书中历险情节和自身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12.12、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
1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14、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15、做任何事情应该心甘情愿地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做事的快乐,享受自得其乐的过程才是我们做事情的真谛。
牪【解析】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牪根据译文可知,短文写了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
13、本题考查对加点字的理解。
牪(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安:疑问代
词,怎么,哪里。
牪(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的意思是: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牪(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出自于《学弈》,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意思: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牪(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中: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完备。
意思: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1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牪结合译文,可知庄子看到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觉得鱼快乐。
从中体会到了做任何事情应该心甘情愿地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做事的快乐,享受自得其乐的过程才是我们做事情的真谛。
牪【点睛】参考译文:
牪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
13.B
解析:牪16、 × × √
牪17、B
牪18、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用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膳食结构的理念的迫切性。
牪19、同学,你知道吗?作为主食的饭不够,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而且,常吃零食会使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就会缺少食欲,最终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牪【解析】
牪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牪(1)结合文中“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 可知,说法错误。
牪(2)结合文中“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可知,说法错误。
牪(3)结合文中“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可知,说法正确。
牪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牪结合文本中“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
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
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
”可知,早餐、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不足会直接引发血糖水平低这一现象。
故选B。
牪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牪画线句子“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
”可知,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把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的摄入量介绍得非常清楚,明了,从而突出要树立平膳食结构的迫切性。
牪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牪结合题干要求,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来规劝,言之有理即可。
牪如:同学们,请不要再在午餐和晚餐时吃零食了,在主食的摄入量不够时,会引发血糖低的现象,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质量的。
14.牪20、①开篇点题,写院中的香椿树。
②总领全文,交代了院中香椿树艰难的成长环境,说明香椿树成长不易。
牪20、①祖母抱着我一次次地护着那棵香椿树。
②到我要结婚的时候,它果然就像当初祖母期望的那样长大成材了。
③谁会想到我们老魏家会出来个有出息的孩子呢?就像当初没有人相信这棵香椿树能长大一样。
牪22、这句话将香椿树的茂盛与祖母的衰老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祖母衰老的悲痛之情。
牪23、①香椿树见证了“我”的成长,在它的身上:“我”能找到许多往日的回忆。
②香椿树是祖母亲手栽的,看到香椿树就像看到祖母一样。
③香椿树是故乡的象征,是“我”的精神家园。
牪24、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牪【分析】
牪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本段主要是围绕香椿树以及它的生长环境展开来写的。
所以主要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写出院中的香椿树以及点明了它生长环境的不容易。
牪2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表明“我”和香椿树共同成长的句子有,首先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据说那时我刚出生不久,祖母抱着我一次次地护着那棵香椿树”,还有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但是香椿树依然顽强地长着、到我要结婚的时候,它果然就像当初祖母期望的那样长大成材了。
”,还有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她说,在我们家不得济的时候,谁会想到我们老魏家会出来个有出息的孩子呢?就像当初没有人相信这棵香椿树能长大一样。
”都能看出“我”和香椿树共同成长。
牪22、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划线句“祖母坐在香椿树下,面容干瘦,白发枯乱。
香椿树依然那样茂盛挺拔,可祖母却显出了从未有过的苍老。
”中既写出了香椿树的茂盛挺拔,又写出了祖母的衰老,是一组对比,也突出了我看到祖母的衰老日益悲痛的心情。
牪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根据我的成长历程,可以得出“我”是和香椿树共同成长,香椿也见证了很多我的成长,所以在香椿树的身上,我找到了许多往日的回忆。
从文章开头也写到,香椿树是祖母亲手种植的,因此看到了香椿树就像看到了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