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伟大——记“感动吉林”2013年度十大人物季洪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中的伟大——记“感动吉林”2013年度十大人物季洪友
作者:邓黛于海涛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6期
邓黛于海涛
“ 一颗红心,满腔赤诚,半世纪植林,造百万绿洲献国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耄耋之年,心怀博爱,六十载义工,扫一方净土暖人心,爱之大者,善泽众生。

季洪友,以党员之身
行楷模之事,他用毕生经历告诉世人,博爱天下,行者无疆!”
这是“感动吉林”2013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写给季洪友老人的颁奖辞。

随着音乐和掌声,82岁的季洪友慢慢走上了领奖台。

他,一头白发,身材瘦弱,背部微驼。

他,穿着一套旧式绿警服,看上去却很合体,胸前十几枚奖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他,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那双眼睛里却透着善良、和蔼和慈祥的目光。

1966 年,季洪友到监狱系统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他先后做过小队长、货物员和总务股长,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干得十分出色,满满一箱子的荣誉证书、奖状和奖章就是
对他工作成绩的评价。

热心照顾孤寡老人,爱心感动身边人
1966 年冬的一天,季洪友下班时,看到路边有一家房子非常破旧,进屋一看,一位老太太独自照顾瘫痪老伴儿,屋子里很寒冷,墙面都结霜了。

“老人家,以后别犯愁了,你家的事我
都包了。

”看见风烛残年的两位老人家无依无靠的困境,季洪友落泪了。

随后,他回家和妻子
李凤英将自家炉子拆下来,又装了一袋煤,用自行车推着给老人家送去。

之后,季洪友又张罗
给老人家修房子。

从1966 年到1970 年,季洪友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他们,直到两位老人去世。

40 多年来,季洪友共照顾了14 位孤寡老人,并为7 位老人养老送终。

1996 年秋,季洪友患病住院。

躺在病床上,他心中最牵挂的是宫喜林老两口,他担心上次送的粮食可能吃完了,老人可能正饿着肚子呢。

他瞒着医生和家人,偷偷跑出医院,为老人买
了一袋面送去。

当他路过一条小水沟时,由于身体极度虚弱,一脚没踩稳,摔倒在水沟里,即
将愈合的伤口被撑破了,鲜血顺着伤口流了出来,季洪友疼得几乎晕过去。

他强忍巨痛,挣扎
着硬是挪到老人家,把宫喜林老两口吓了一跳,赶忙问:“你这是咋的了?”当他们了解到事
情的原委后,感动得老泪纵横,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季洪友反倒安慰他们说:“你们岁数大了,需要人照顾,我身体还行,不用担心。


住在更夫房子中的石玉臣老人身患重病,孤苦无依。

季洪友得知后,来到他家,发现老人
无法站立,只能仰面躺在木板床上,臀部已被磨破,让人不忍心看。

季洪友立即顶着五、六级
的大风,骑自行车往返几十里,给老人买来海绵垫子。

从此以后,季洪友经常过来为老人看病
抓药、买米买菜、挑水送柴,并将老人该换洗的衣服、被褥拿回家洗干净再送回去。

石玉臣老
人逢人便夸:“要不是老季,我还活不到今天呢,老季可是个大好人呀!”
长年义务修路护路,只为百姓通行方便
镇赉县四方坨子有不少路段年久失修,坎坷泥泞,季洪友不声不响地自费买来工具,挖土、搬石,填坑修补,哪里的路段不好,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义务修路,他一干就是几十年。

从三门召至四方坨子的路上,人们能经常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一锹一锹往坑洼处填土。

过路的司机常常会停下车,招呼道:“老季,下雨了,我用车把你拉回家吧!”季洪友向司机摆摆手,接着干。

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严寒酷暑,老季义务护路始终不间断,四方坨子的每条路几乎都留下了他滴滴汗水。

来往此地的司机们都认得他,沿途相遇,定会鸣笛向他致敬,这已成为司机们不成文的规矩了。

亲人们不理解他的做法,担心他的身体,却拗不过他的倔强。

老伴儿总唠叨他:“你岁数一把了,身子骨又不好,别去了,四方坨子就你一个傻子。

”季洪友听到这话,就动情地说:“傻不傻我不管,车离不开路,路总要有人去修。

”老伴唠叨得多了,他干脆不去理会,只顾闷头干活。

退休之前他是“兼职”修路,1995年退休后,就成了“专职”义务护路人,每天都给自己订出修路计划,不吃不喝也要完成。

他花钱买了一辆手推车,每天推着车沿路巡查,遇到车辙就平,遇到深沟就填。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小路直了,大路平了。

坚持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
在白城市镇赉县四方坨子,有一条河,叫呼尔达河。

在河岸边,有一大片树,这是季洪友老人一棵棵种下的。

40 年来,季洪友义务植树20 多公顷4 万多棵,价值100 多万元。

“生活过好了,得感谢共产党,不能忘本。

”季洪友说。

每年春天,只要有可利用的时间,季洪友就扛着铁锹、带着水桶去植树。

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土还未完全解冻,一锹挖下去,硬邦邦,直冒凉气,他只好挖一层,化一层,再挖一层,再化一层,一个坑需挖四、五次才能把树栽下。

镇赉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嫩江江畔,气候寒冷,植树不易成活。

为提高幼树成活率,季洪友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种树要领:深挖、浅栽、根伸直,然后扶正踩结实。

这样就能使幼树飞沙埋不住,大风刮不倒。

季洪友岁数一天天大了,又动过2 次大手术,身体很瘦。

临退休那年春天,他起早贪黑地抢在植树期内把备下的树苗全部种完后,身上酸痛得像散了架子似的,受过伤的腿怎么也伸不直,走起路来一颠一跛。

住在外地的女儿回娘家,看到父亲愈加苍老的身形,心疼得说什么也不让他住在这儿了,动员父亲到自己家去生活。

季洪友舍不下那些需要照管的树,虽经再三动员,就是不走。

女儿说:“爸,您这一辈子得了那么多的荣誉,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也该歇歇了。

”季洪友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种树是为国家、为集体,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只要胳膊腿儿能动,我就要做下去。


退休以后,老季的时间更充裕了,一向热爱种树的他,决心在造林上要大干一番,选定呼尔达河畔一片撂荒地,建起了一个苗圃。

现在,老人种下的树已经长高,一棵棵饱含着季洪友心血的树枝繁叶茂,挺拔耸立。

不嫌脏和累,义务清掏厕所30余年四方坨子分布着大大小小10 余个公共厕所。

从1975 年开始,季洪友就承担起义务清掏厕所的任务。

近30 年来,无论风霜雨雪,酷暑严寒,他从未间断过。

30 年前的一天,因清洁工被调走,一时没有人来接替厕所清掏这项工作,没多久,便池堵塞,粪便横流,臭气熏天,行人捂着鼻子匆匆而过,附近的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

季洪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费买来锹、镐、粪桶等清掏工具,默不作声地当上了义务清洁工。

每隔四、五天,他就要将这10 多个公共厕所清掏一遍,一年四季,始终坚持。

他身穿破旧工作服,脚蹬黑胶靴,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不停地提粪勺、拎粪桶、挥锹舞镐,奋力清掏粪便。

上班前干不完,就在晚上下班后接着干。

由于天黑,厕所里又无照明设施,影响清掏正常进行,他就买来蜡烛点燃照明。

每个厕所墙壁的窗洞上,都清楚地留下了被烛焰熏黑的痕迹。

夏天,他用粪勺掏,粪汤一扬,臭气扑鼻;冬天,他用镐刨,钎子捅,粪渣飞溅,弄得他满身满脸都是。

每清掏一遍,少则两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时间久了,身上就带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有人劝他说:“别自找苦吃了,回家清闲清闲吧!”但老季却面带笑容地回答:“为了大伙干净,我吃点苦算不了啥!”
有一年夏季的一天夜里,季洪友高烧达40 度,正在床上昏睡,天空突降暴雨,轰隆隆的雷声把他惊醒,他猛然想到,车站附近的公共厕所如果不马上掏,第二天定会粪水满地。

他抓起工具披上雨衣,踉踉跄跄往外走,老伴和孩子们发现后,说啥也不让他去。

老季等家人睡着后,就偷偷来到厕所。

由于天黑路滑,加上体力不支,他一不小心滑进了粪池,脸上、身上全是粪便,还呛了口粪水,他到雨中冲洗一下就又掏了起来,足足掏了二、三百桶。

回到家后,病情加重,无力地瘫倒在地上……事后,孩子们哭着对他说:“爸,您这是图的啥呀!求求您别干了,要干,我们替您去干。

”“图啥?就图为大家。

谁都离不开吃喝拉撒,谁都希望有个干净的环境,脏了我一人,干净千万人,我愿为大家创造这样的环境。


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崇高而朴实的情怀。

责任编辑/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