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上学期Unit-1b(新编20191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a. 1 Para. 2
1. Chinese record
2. The first edition of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
Para. 3 Para. 4 Para. 5 Para. 6
3. Records from the world of sports
世界上最小的电动小汽车,这辆可以通过 无线电遥控的小汽车长度只有25毫米。
;cosplay:/
;
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 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 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 ,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9.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3分) 答:? 10.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1.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 一句,写出你的疑问。(3分)? 答:? 12.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9.(3分) 示例1:先是暖色调,再是冷色调。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暖;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 示例2:冷色调。因为这个故事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战争消逝了,年轻的生命死亡了,美丽的野蔷薇凋零了,老人与青年的友情无以为继,给人以悲凉的感觉。 示例3:暖色调。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温暖感人。虽然战争最终不可避免 ,但战场却在遥远的北方,战争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友谊,让人觉得温暖。 10.(3分)示例:下棋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两人相处的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两人将会经受真实战争的考验;棋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答 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11.(3分)示例1:选①,阳光总是照在头顶上就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示例2:选②,从上下文看,应该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成“那个地方”?或,这一句删去也通顺,为什么非要说“也有冬天”? 示例3:选③,两国交战,他们作为士兵,为什 么不是敌人呢?? 示例4:选④,为什么战争是在“很远的地方进行”,而不是在他们所处的边境? 12.(4分)示例: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故事的线索,野蔷薇催生并见证了两人的友谊,始终伴随着情节的展开(2分,环境、线索各1分);野蔷薇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 象征:它无人培植却茂盛生长,如同边界线上两人的友情,自然产生,真诚相守;不管人间如何利益纷争,它都带着芬芳与生机应时而发,反衬出人类争斗的愚蠢与丑陋;野蔷薇最终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让人痛惜,引人深思(2分,象征写 法、具体分析各1分)。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2017·曲靖市中考)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 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 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 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 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 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 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 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 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 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20.选文采用了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爱花、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3分) :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选花(或悟花)变花( 或学花) 21.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3分)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答: 答题示例:“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1 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1分)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一种难言的美丽。(1分) 2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3分) 赏析: 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以花喻人、花像眼 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1分) 23.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答题示例:过渡段,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2分) 24.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3分) 答: 答题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1分)作者珍爱人间 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1分)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 界看”。(1分)(言之有理即可) 想起那年读书时(2017·青岛市中考)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 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 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 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 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 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 会捡到一张大大
Unit1 Reading(第一课时)
the heaviest cake in the world
重45.7千克,直径1.35米,厚度15厘米, 烧烤时间花了一个半小时。
the dog with the largest ears
世界上耳朵最大的狗——达到29.2厘米
the smallest electrically operated motor car
Sir Hugh Beaver
1. Who was Sir Hugh Beaver?
2.When was the first edition of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published?
Match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
He first wanted to settle an argument about the fastest bird in Europe. After talking to his friends, he concluded that a book which answered such questions might popular.
4. Record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5. How to set a record?
6. Why are people so interested id Sir Hugh Beaver come up with the idea for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