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最新】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绯.红(fēi)舵.手(duò)蜗.行(wō)广袤.无垠(mào)
B.干瘪.(biě)翡.翠(fěi)笑涡.(wō)器宇轩.昂(xuān)C.簇.新(cù)纤.绳(xiàn)飞窜.(cuān)含辛茹.苦(rú)
D.捷报
..(jié)阎.罗(yán)蠢.笨(chǔn)呕.心沥血(ǒu)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诓骗豢养作揖形销骨立
B.褴褛汲取濡养娇揉造作
C.端祥赃物嗤笑根深蒂固
D.游弋恣睢坍蹋前仆后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
....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
....的精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5、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存。
(反语)
C.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
(排比)
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对偶)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⑤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A.④③②⑤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③①④② D.④⑤②③①
7、古诗文默写填空。
(十句当中任选其中的五句)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2)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下见小潭,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8)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抒发作者无限怅惘心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4)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
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
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列文本,完成问题。
陪我一起心疼这个人间
①门前矮矮的土墙上爬满了阳光,细细的风轻抚着墙头上那些碎碎的花朵。
一群蹒跚的鸭子正快乐地经过,鸭群后面跟着一个小小的女孩。
她停下来,坐在墙上,身畔簇拥着花儿,鸭子们也停下来,在墙角下三三两两地低语。
夏天扑落下来,拥抱着这个宁静的村落。
②这是我在看一个大学生发来的文章时,心里勾勒出来的一幅画面。
遥远而亲切的场景,一个赶着鸭群的小女孩在时光深处走来,带着她身边那些盛开的花儿。
仿佛只是刹那间,她便走过了那么长的岁月,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可是在她的心里,那堵开满阳光的土墙,一直温暖地站在那儿,站成永不褪色的回忆。
③那个时候的她,其实是孤单的。
父母都去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守着成长的光阴。
每天除了上学,她都会坐在门前的矮墙上,并没有一遍遍地幻想,而是真实地想念着爸爸妈妈。
闲暇的时候,她都会赶着院里的那群鸭,去村外的河边,她带着一个厚厚的本子,坐在草地上看。
回来的时候,鸭子们在墙下聊天,她坐在墙头上,笔尖蘸着阳光,在本子上一笔一画地写字。
④我问她:“你那时都写的什么呢?日记吗?”
⑤她说:“写信。
写给爸爸妈妈的,却从没寄出过的信。
”
⑥她每天都要在本子上,和爸爸妈妈说上几句话。
有一次,一只鸭子第一次生蛋,她很高兴,便在信里说,她把那个蛋画上了记号,以后腌了,等爸爸妈妈回来吃。
后来,鸭子下蛋的越来越多,她便把所有的第一只蛋都留了起来,然后和奶奶学着腌在坛子里。
她说很心疼父母在外干活,那种心疼是一种真实的疼痛,所以她把最好的鸭蛋留了下来。
可是时间久了,看着那些鸭子生蛋生得勤,她竟是又开始心疼起鸭子来了。
⑦她告诉我:“那时候真是很矛盾的心疼呢!想着鸭子多下蛋就可以多卖钱,然后父母在外面就可以少干点儿活了。
可是却又心疼那些鸭子,怕它们累到,想想那时,我心疼的事还真多!”
⑧那该是怎样一颗柔软的心,能在心疼与心疼之间有了最初的迷茫。
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她看许多东西许多事物,总能找出可以心疼的地方。
所以一直以来,她的心都带着悲悯。
在县里读高中时,她竟是觉得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因为一直为心疼的情绪侵扰着,她怕看不到人间的美好。
后来,她和班上的语文老师倾述,老师听完她的困惑,想了想,说:“别怕看不到人间的美好,因为心疼本身就是一种美好!你可以去关心去改变你心疼的东西,想法加上行动,就不会觉
得是困扰了!”
⑨心疼本身就是一种美好,多美好的话!她开始行动,在一颗柔软的心的支撑下,心疼着,关心着,改变着。
上了大学以后,她还因此闹出过尴尬的事。
有个男生,似乎很不开心,眼中那抹淡淡的怅惘让她很是心疼。
于是她便去改变,改变的结果,就是那个男生爱上了她。
这是她始料未及的,而且开始时竟是没看出来,直到她觉得男生已经快乐了,在她想离开的时候,男生便表白了。
她有些懵懂,怎么就会爱呢?她便说:“我是因为心疼你,才和你一起,让你变得快乐。
”男生问:“你不爱我,怎么会心疼我呢?”她想了想,说:“心疼就是一种爱啊,不过和你想的爱不一样!”
⑩心疼就是一种爱。
心疼这个世界,就是爱这个人间。
她让我批改的文章就是《陪我一起心疼这个人间》,她多想让人陪她一起心疼这个人间啊!只有心还知道疼的时候,才会有着最美好的感受。
当心上起了茧,不疼,便也不美好了。
她希望有人陪着一起心疼这个人间。
那么,我也是。
(选自2018年1月2日“江山文学网”)1.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女孩心疼了人间的哪些事。
2.第①段开头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3.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她坐在墙头上,笔尖蘸着
..阳光,在本子上一笔一画地写字。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可是在她的心里,那堵开满阳光的土墙,一直温暖地站在那儿,站成永不褪色的回忆。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4.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享福与吃苦
①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
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
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
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
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
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
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支持的。
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
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
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
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
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
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
”清朝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
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
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
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
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
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
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
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
“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
”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选文有删改)1.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3.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四、写作题(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以“唱给的赞歌”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胡居仁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③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
C
A
D
C
C
D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报君黄金台上意(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征蓬出汉塞(5)燕然未勒归无计(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水尤清冽(8)能谤讥于市朝(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二
1.睡觉只,只是曾经到,靠近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3.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闲人”只不过是作者的自我解嘲罢了
4.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
三
1.①心疼父母在外干活累;②心疼鸭子下蛋勤会累;③上大学时,心疼一个男生生活得不开心。
2.这是一处景物描写,描写了小村庄的美丽、祥和、宁静,烘托了小女孩的自由快乐的心情,为下文写她内心善良作铺垫。
3.(1)蘸着”本是“用物沾染液体”的意思,这里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阳光照耀下的宁静美好。
(2)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土墙人
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对那堵土墙印象深刻。
4.只有心还知道疼的时候,才会有着最美好的感受。
当心上起了茧,不疼,便也不美好了。
一个人,只有在保持心地善良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果他的心变硬了,不再善良了,就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了。
1.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或答:(1)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
(2)我们要崇尚吃苦精神
2.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
再分析吃苦的意义。
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危害。
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3.(1)举例论证。
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
(2)道理(引用)论证。
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
(3)对比论证。
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4.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法家。
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
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言之有理即可)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