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心 境 障 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目前发作符合30.1轻躁狂标准,以前 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 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30.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标准,以前 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 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目前发作符合30.3有 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 郁标准。 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目前发作符合32.1轻 抑郁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标准。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目前发作符合32.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 抑郁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标准。 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目前发作符合32.2无 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躁 狂标准。 【病例摘要诊断】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CCMD-3把持续性心境障碍分为环性心境障 碍和心境恶劣。
CCMD-3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l)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 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2)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2年,但 这2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 (4)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的直 接后果,也非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 加症状;此外,也须排除躁狂和抑郁发作,一旦符 合相应标准即诊断为其他类型情感障碍。

第四节 心境障碍和自杀


人们都渴望延长自己的生命,但自杀者却以本人的 意志加速自身的死亡。作为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 自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我国人民熟 知屈原投江的故事,至今我们还在以端午节纪念他。 目前,在我国自杀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和个人行 为,还是影响大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自杀是指由死者自己完成某种导致死亡的行动且自 杀者事先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是死亡。 抑郁症是造成自杀的一个最常见原因。有人估计, 在心境障碍的人群中自杀的终生危险性约为19%。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病程与预后
一、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 1982年,全国12个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 示,心境障碍的总患病率为0.76‰,时点患 病率为0.37‰。 国外报告,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在男性为 0.04‰-1.04‰,女性为0.08‰-1.6‰,女 性约为男性的2倍。与我国1982年时点患病 率0.37‰相比较,国外报告的结果明显高于 我国。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 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 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 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说明】本躁狂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 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 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 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说明】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 的诊断。
第一节 心境障碍的一般临床表现

心境障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发作特点, 原本功能良好的人在几周内(有时几天内) 便陷入了绝望或达到躁狂的顶峰,一旦周期 过去了,患者的功能就恢复正常或接近于正 常,虽然以后还可能再次发作。
一、抑郁状态(抑郁发作)的特点
(1) 抑郁心境 (2) 兴趣丧失 (3) 精力下降 (4) 自我评价低 (5) 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 (6) 自杀观念和行为 (7) 昼夜节律性变化 (8) 躯体症状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诊断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 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 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 为慢性。
一、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第六章 心 境 障 碍
Normal or abnormal?



两天之内,秀兰遭遇了双重打击:她在变态心理学的期中考试 中得了C;她发现她高中时的男朋友和别人订了婚。接下来的 一个星期是令人厌恶的。开始的几天,她很难从床上爬起来到 教室去正常的上课;晚上吃饭的时候,她会突然大哭起来,而 后便离开饭桌。错过一顿饭并没有什么,她并不感到饥饿。她 的将来看起来是如此的凄凉,因为她认为她不会被任何的临床 心理学机构接收,并且,她也不会再找到一个令她如此深爱的 人了。她把这两项失败归为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失败。 一两个星期后,事情开始好转起来。导师说因为所有人的 期中成绩都太低,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重写一篇论文来取代期中 考试的成绩。并且,秀兰发现她正期待着一个由室友安排的周 末约会。 她迅速恢复起来,生活的热情又回到了她的身上,食欲也回来 了。她想:“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是我基本上已经没事了, 并且,我想我可以找到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二、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 (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 的体验;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 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典型案例3】赵某,男,33岁,已婚。起病前他 和妻子过着平静而舒适的日子,一天早上,他对妻 子说自己浑身充满了精力和新颖的想法,自己以前 干邮差的工作简直是浪费自己的天才。当天晚上, 他睡得很少,大部分时间全神贯注地在办公桌上写 写划划。第二天,他跟平时一样出去了,但11点就 回来了。他告诉妻子,自己已经辞职,决定炒股, 并将所有积蓄取出买了股票,很快就会成为百万富 翁。说完这些,他又出去了,买了很多他认为有用 的东西。接诊时,他称自己从来没有如此开心过, 简直如同置身在天堂之中,自己浑身是劲,绝顶聪 明,能干许多工作,并且想出了许多计划。 【专栏1: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主要内容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又称情感性精 神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高涨或 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常伴 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往往有复发倾向, 间歇期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心境障碍 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性障碍和持 续性心境障碍。
悲伤与抑郁症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事出有因”。而抑郁症通常缺乏客观精 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 以解释;
二、 病程和预后
1、 起病 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躁狂症在春末夏初发 病较多,抑郁症则以秋冬发生较多,有些女 病人的发病则与月经周期有关。躁狂症的发 生年龄一般比抑郁症早,且女性发病年龄早 于男性。

2、 病程 心境障碍的病程呈发作性特点,有自愈倾向。 急性发作即使不经过治疗,70-85%可完全缓 解;其自然病程长短不一,抑郁症一般较长, 躁狂症则较短。 3、 预后 一般认为急症预后较好,这部分估计占85% 左右。约15%左右患者病程迁延不愈,处于 慢性或轻性心境障碍状态,残留少量症状, 社会功能不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有关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如下: 1、性别 发达国家女性比男性患心境障碍高l.5-3倍,但双相情感障碍 男女性患病率接近。 2.社会阶层 据西方同家调查,低社会阶层的人群比高社会阶层的人群患抑 郁症的危险高2倍,然而高社会阶层的人群患双相情感障碍似乎 较多。 3.生活事件 心境障碍患者发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这 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目前尚不能确定。 4.年龄 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重症抑郁发病的高峰年龄在女性为15- 19岁,男性为25-29岁,因此应当对青壮年抑郁予以相当的重视。 5.遗传 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中间心境障碍有较高的同病率,说明此症有 一定的遗传倾向。
二、躁狂状态(躁狂发作)的特点
(1) 心境高涨或易激惹 (2) 思维奔逸 (3) 精神运动性兴奋




【典型案例2】患者去年在成都打工,出现精神异常,表现话多, 兴奋,坐三轮车满城乱跑。一会儿说这个是她的男朋友,一会儿 又说那个是她的男朋友。睡眠减少,白天精力旺盛,持续2-3个 月。半月前因男友问题与母亲发生争吵,随后病情加重,表现兴 奋,话多,想啥说啥,自编歌曲自唱,好打扮,涂脂抹粉,手脚 都打上红指甲。白天经常去理发店吹头发,乱买衣服、食品等。 还向父母要钱,不给就乱骂父母;到处赊账,声称要去广州赚钱。 好去赶场,见人就熟,亲和异性。对母亲讲“耍了个大老板”, 请父母去看,其母去后,患者又在三轮车上不肯下车,声称找不 到钱就去广州自杀。近二天去撞车,去跳水都被人阻挡,家中无 法就将其送医院治疗。 患者意识清晰,衣着整齐,年貌相符,被动接触尚可,对时间、 地点、人物的定向基本正常。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正确认识,认 为自己没有病,不需要住院,是家人强迫的。表情轻松,愉快, 进病房就与其他病人攀谈,自编歌曲自咏自唱,吸引众人围观。 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好管闲事。主动与他人交换衣服穿。偶有 伤人行为。 患者无手术、外伤及抽搐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足月顺产,幼 年发育正常。初中毕业,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好交际,但小气。 家族中三代以内无精神病患者。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CCMD-3心境恶劣诊断标准

(1)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 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 (2)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3)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2年,在 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4)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 症)或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直接后果,也非精神分 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此外须排除 各型抑郁(包括慢性抑郁或环性情感障碍),一旦 符合相应的其他类型情感障碍标准,则应作出相应 的其他类型诊断;也须排除抑郁性人格障碍。




பைடு நூலகம்
正常的沮丧和临床上的障碍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不是本质上 的区别; 它们可以有相同的症状,且在情绪上和工作生活中也表现出相 似的问题; 一般人情绪变化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重新获 得心理平稳。而抑郁症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 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 许多与心境障碍有关的因素,包括过去的抑郁症史、心理的和 4 社会的因素,都可能预示正常的悲伤反应向病理的悲伤反应的


【典型案例 1】王某,女, 17 岁,未婚;因拒食、 生活不能自理而入院。据其父母介绍,王某过去一 向性格开朗、待人友好,将个人学习、生活安排得 井井有条,约在两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发生了 一些变化,她显得容易疲劳、不再开朗、懒于学习 过去几个星期里,患者对原先喜欢的体育和唱歌等 活动现在一点也不感兴趣,大部分时间卧床。当父 母问及时,患者否认自己出了问题,只是说自己有 点累,可能是感冒。父母努力想使她高兴起来,但 徒劳无功。接连几天患者拒绝洗澡、更衣和进食, 于是被送至医院。接诊时,患者情绪沮丧,回答问 题语声低微,时有哭泣。父母说,两个月来患者每 天凌晨 3 点醒来后,不能再入睡,而且体重明显下 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