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五步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论文
中考化学 疑难聚焦《四步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

2012年中考化学疑难聚焦:《四步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学化学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难点。
每年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同学在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时屡有失误。
为帮助大家学好这一知识,走出解题误区,现将学习该知识点时的注意事项小结如下:1. 理解一个内涵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Au,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2. 熟记两个条件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应具备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2)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3)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因而不发生置换反应;(4)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时,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3. 把握三个规律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反应;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溶液反应时,该金属先与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所组成的盐反应。
用实验方法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解题规律是:(1)首先将金属按其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2)试剂的选择:①选取中间的金属,两端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
②选取两端的金属,中间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3)选取铁盐时应用可溶性的+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规律是:只要比较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的大小即可: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变小,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否则增大。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之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及应用

A、Fe、CuCl2溶液、Ag
能反应,证明 铁比铜活泼
不能反应, 证明银不 如铜活泼
B、FeCl2溶液、CuCl2溶液、Ag
不反应,证明 铜不如铁活泼
不反应,证明 银不如铁活泼
不反应,证明 银不如铜活泼
C、FeCl2溶液、 Cu、 Ag
不反应,证明 铜不如铁活泼
例1:设计实验验证Fe 、 Cu 、 Ag的活动性
方法1:选用试剂: Fe片、 CuSO4 溶液、
Ag片(两金夹一盐) 步骤: ① 将铁片放入CuSO4 溶液中,过 一会取出,观察铁表面是否有亮红色固体 附着 ② 将银片放入CuSO4 ,过一会取出, 观察银表面是否有亮红色固体附着
两盐夹一金 方法2:选用试剂: FeSO4 溶液、 Cu片、 AgNO3溶液 步骤: ① 将铜片放入FeSO4溶液中,过 一会取出,观察铜表面是否有亮红色固体 附着 ② 将铜片放入AgNO3 ,过一会取出, 观察铜表面是否有银白色固体附着
主要应用:
一 、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
二 、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三 、判断金属与几种金属化合物混合溶液反应的次序。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方法
基本方法:
1、把形状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分别放到质 量、浓度完全相同的同种酸溶液中(一般用 稀盐酸或稀硫酸),根据金属表面能否产生 气泡以及产生气泡的速率判断金属活动性— —产生气泡速率越快,金属越活泼。
Cu
Ag AgNO3
Cu(NO3)2
Fe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 可以分出金属置换的次序: 即铁先和最不活泼的银置 换,当铁把银完全置换后,再 和铜置换。
【初中化学】聚焦金属活动性顺序

【初中化学】聚焦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之一。
它的意义和应用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我们可得如下结论:(1)从金属活性的顺序来看,金属的位置越高,其活性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转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按照金属活性的顺序,前面的金属可以从化合物的溶液中取代后面的金属。
而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主要就是对它的综合运用。
笔者就2021年各省市高中入学考试中出现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内容作简要的归纳。
一、用金属活性的顺序来判断金属活性的强度例:(2021广州)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投入z(no3)2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简要分析:根据标题中给出的信息,y可以从其复合溶液中取代x,表明这两种金属的活性为y>x,x可以从其复合溶液中取代z,表明这两种金属的活性为x>z,所以这三种金属的活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二.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例:(2022年,山东烟台)相同质量的铁、锌、镁和铝分别与足够的盐酸反应。
产生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对应于曲线的金属① ② ③ ④ 图中是()a、铝、镁、锌、铁b、铁、锌、镁、铝c、铝、镁、铁、锌d、锌、镁、铁、铝简析:曲线的斜率表示反应速率,斜率大,反应速率快,表明金属活动性强,由图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依次为②>①>④>③。
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四种金属的的活动性顺序依次为镁>铝>锌>铁。
故本题选c。
三、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金属活性顺序例:(2021山西)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铜、银、硫酸亚铁溶液b.fe、ag、cuso4溶液c、铁、铜、稀硫酸、硝酸银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简要分析:从金属活性顺序表可以看出,这三种金属的活性顺序是Fe>Cu>AG,验证这三种金属活性顺序的方法一般有几种:一种是用Cu分别与Fe或AG的盐溶液反应,二是分别用铁和银的盐溶液与铜的盐溶液反应;第三,在酸的帮助下,可以先确定三种金属与h的顺序,然后与Ag的盐溶液反应,得到三种金属的活性顺序。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学内容与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验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
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
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2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
明显看到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 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更好。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及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及其应用做一总结;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的金属则不能;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他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注:①置换时如有铁参与,铁在生成的化合物中显+2价,例②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与盐溶液反应时,金属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溶液反应,一般不会生成金属;例: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③若盐溶液中含有许多溶质,而某金属又能同时置换此盐溶液中的多种金属时,按金属和的溶液中时,的活动性由弱到强依次置换;例:当把铁投入到含有溶质AgNO3由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因此铁先置换银,把银置换完后再置换铜;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 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反应例: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不能发生反应的说明原因,能发生反应的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铜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铜和氯化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铁和氯化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2考查的是金属能否与酸溶液反应,只须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铁位于氢前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盐酸反应;3、4考查的是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只须看置换金属是否位于被置换金属之前;铜位于锌后不能反应,铁位于铜前能反应;答案:1;2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面,因此,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3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锌的后面,因此铜不能和氯化锌反应;4;2. 根据几种不同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例: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Y、Z则不能,但有下列反应关系:,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A. Z>Y>XB. X>Z>YC. X>Y>ZD. Z>X>Y解析:只有金属X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只有金属X的活动性位于氢前;金属Y能置换出金属Z,说明金属Y的活动性大于金属Z;答案:C3.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为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利用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对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解析: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两个知识点去考虑:①看金属能否与稀酸溶液反应,能与稀酸溶液反应的金属位于氢前,不能与稀酸溶液反应的金属位于氢后;②看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情况,置换的金属位于被置换的金属前面;答案:方案1:将铁钉放在稀硫酸溶液中,能产生氢气,把铜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不能产生氢气,说明铁比铜活泼;方案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铁的表面析出了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比铜活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4. 根据不同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图像关系,判断生成氢气的速率、质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比较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例:等质量的两种常见的金属A、B二者在化合物中呈现的化合价相同与足量的盐酸反之间时,生成氢气的速率A_______B,A、B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应,那么在反应时间0~t1A________B,A、B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A________B,A、B相对原子质量A______B;时间内,金属A生成的氢气比金属B生成的氢气少,因此生成解析:由图象可知,在0~t1氢气的速率A小于B;金属活动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越快,金属的活动性越弱,生成氢气越慢;所以金属A的金属性比B弱;由图还可知,最终A生成氢气的质量比B生成的氢气多;根据在金属质量和金属在化合物中呈现的化合价相同的条件下,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所以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小于、小于、大于、小于5. 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例: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解析: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且锌粉过量,滤渣中一定有铜、锌,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锌,没有氯化铜;锌不能与氯化镁反应,滤渣中不会有镁,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答案:铜、锌、氯化锌、氯化镁;。
专项突破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应用

答案
D
1. 张超、夏烨和赵小天三位同学都是班里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他们分别
设计了3个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他们的 方案如图所示:
以上方案合理的是( C )
A. 方案一、方案二 C. 方案一、方案三 B. 方案二、方案三 D.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2. (2016· 常德)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 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 D )
(4)产生等体积H2:
(比值大),消耗的金属多;
消耗等质量金属:
(比值小),产生的氢气多;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产生相同质量氢气,所需要的金属质量最少的是铝; 消耗等质量金属,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铝。
【例2】(2013· 广东省)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 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 D )
2. 金属与酸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3. 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或变化:(1)金属表面产生气泡;(2)溶液的颜色 可能会发生变化,溶液的质量肯定发生变化。 4. 常见图象及应用:
(1)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时(金属化合价相同),观察产生的H2多少。多者,相 对原子质量小;少者,相对原子质量大。 (2)比较活动性强弱时,观察反应结束时间的早晚,先反应结束的活动性强,后 反应结束的活动性弱。 (3)如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时,酸一定没有剩余,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会剩 余,相对原子质量大的金属可能剩余(金属化合价相同)。
【例3】在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全
后过滤,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滤渣中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B. 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 C. 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Cu2+、Zn2+、Fe2+ D. 滤渣中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 1.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顺序: AgNO3反应完全之后, 2. 假设Fe的量不同时,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有:(1)Fe的量很少,只反应掉部分AgNO3, 反应①进行不完全,滤渣中有Ag,滤液中有Zn2+、Fe2+、Cu2+、Ag+;(2)Fe的 量恰好反应掉AgNO3,反应①进行完全,滤渣中有Ag,滤液中有Zn2+、Fe2+、 Cu2+;(3)Fe的量反应掉全部AgNO3还有剩余,反应①进行完全、反应②进行不 完全,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Cu2+;(4)Fe的量恰好反应掉 AgNO3和 Cu(NO3)2,反应①②均进行完全,滤渣中有Ag、Cu,滤液中有Zn2+、 Fe2+;(5)Fe过量,反应①②均进行完全后Fe仍有剩余,滤渣中有Ag、Cu、Fe, 滤液中有Zn2+、Fe2+。 3. 据上述五种可能情况,由题中产生气体一项进行分析,只有第(5)种情况符合题意。
九年级科学金属活动性顺序1(201908)

1、将镁条和铜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哪根金属先燃烧? 镁条
不燃烧的金属冷却后表面的颜色发生了
什么变化?
变黑
2、将不燃烧的那根金属插入盛有盐酸
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黑色物质溶解,溶液变蓝色
; ; ; ; ;
1、哪些物质是金属呢?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各 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生活用品,呢?
有光泽、比较硬,有延展性、有导电性、导 热性、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等。
金属的化学性质:
结论1: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有些虽 不能燃烧,但能生成氧化物。
; ; ; ;
; ; ; ;
https:// ; ; https:// ; ;
https:// ;
;
劳役未已 而皆心大志迂 而渔阳傅容在雁门有名绩 然后有罪次也 有司各率乃职 关羽围曹仁於樊 其可以诈立乎 博物多识 魏国初建 罢东安郡 夙成 进退以道 是以孙权不遑外御 庶子刘桢书谏植曰 家丞邢颙 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 迁昭武将军 则民慎德 其翌日 昔太戊之时 故举无遗策 若不及今日 为国斥境 自胤至州 休薨 钦欲尽出北方人 或昏夜还宫 黑山馀贼及於夫罗等佐之 登白狼堆 真薨 或莅政无几 授兵数千 又望吾结大援於外 允执其中 举者不虚 拔刀欲斩之 欲与尧 舜比隆 遽还赴城 攻难守易 寻更见放 资曰 我自召太尉 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 领虎贲中郎将 斥逐当时 不知百姓空 竭 惧坠大皇帝之元功 必加大辟 病不得生 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馀人 酒酣杀直 丧父去官 以笃汉祜 进攻剑阁 不图自屈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 去累卵之危 风尘不动 初 太祖平河朔 非不幸也 为之支党 所在见称 土地险固 公曰 尚从大道来 信刑戮以自辅 以为军师
浅谈初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B .C u不等式 的传递性找到答案 ,规律是 “ 逐句 寻找不等式 ,巧用
传递找答案 ” 。
这类 题型 较为 复杂 ,解 题有 一定 难度 ,此题解 题时 可先 将题 中涉及 到 的四种金 属元素 按照金 属活 动性顺序 由弱 到强 排序 ,其 中 F e为单质 ,而 F e只能 与 Ag 、C u的盐 溶液反应 , 且先与 Ag盐完 全反应后 才能 与 c u盐反应 ,而且 反应 中要把 ig SO . C u( NO ) 分别看成部分反应和恰好全 部反 应,解题
应用= : 判断在溶液 中的置换反应 能否发生
例题 2: 下列物质间 的反应不能进行 的是 ( C)
A. 铜 和 硝 酸 汞 溶 液 B. 铜 和 硝 酸 银溶 液
C . 铁 和硫 酸锌 溶液 D. 铁和硫酸铜溶 液 这类题型 只要 比较金属单质和盐 溶液 ( 或酸溶液 )所含金 属元素 ( 或氢元素 )在金属 活动性顺序表 中 的前后 位置 即可, 但要注意盐必须是含有金属元素 的可溶性盐 , 酸则不能是硝酸 。 规律为 “ 盐必可溶在水 中,排在前面 能置换 ” 。
应 用 逐 一 阐述 。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6 2 4( 2 0 1 5 )0 6 . 0 1 3 9 0 1
此类题型可依据产生气泡 的快慢判 断活 动性 ;也可通 过观 察 图像 的折 点、图横 线的高低 、横 纵坐标表 示的量和 反应物的
应用一 : 根据化学反应判 断金属 活动性顺 序
硫 酸 锌 溶 液
总之在 做金属活动性顺序 试题时,要依 据顺 序表 本身包含 的意义 结合解题 方法 周密考虑 ,准确做 答,就能很好 的完 成此
关键词 : 初 中化 学 ; 金属 活动性顺序 ; 应用 ; 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 G6 3 4 . 8 文献标识码 : A
浅谈初中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

该是锌的比铁的小,图像为:
产
生
Fe
氢
气
Zn
质
量
/g
思考,涉及的反应原理及用什么进行计算产生 H2 的质量?
O
硫酸/mL
分析:此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中的动态变化,用数形结合的
因此,在解决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关注:(1)横纵坐标,(2)变化
方式来呈现。从横坐标为时间分析涉及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从 趋势,(3)起点、转折点、终点等。
的依据。这一点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最后下结论这一思想的 氢气的质量,对应的图形又为什么呢?
特点。
解题方法:当刚加入硫酸时,硫酸是少量的,加入的硫酸完全
二、历年中考对此类知识点的考查不止于直接考查对金属活 反应,金属过量,因此氢气根据硫酸溶质的量计算,而硫酸的浓度
动性顺序的理解,而是将数形结合图形、控制变量法等学科思想 相同,加入的量相同,根据元素守恒,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当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金属活动性的运用进行分析总结。
在图形上就体现为锌与酸反应对应的横坐标应该比铁的小,因此
一、一般运用
图形错误,应该为
(一)判断金属是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这是金属 活动性的基本运用,这一运用我将从两个条件上进行分析:
1.对金属的要求: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
氢
气
质 量
Zn
/g
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和盐。金属钾、钙、钠除外,因为这
Fe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太强,易与水反应。这一点需要对金属活动性 顺序表准确记忆。
O
反应时间/s
2.对酸的要求:通常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为浓硫酸或硝
对本题变量的控制即条件的改变可以考查对知识点的灵活
中考化学转动小专题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与应用

转动小专题(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与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既是规律性的知识,又是必备的工具性的知识,因此在中考中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考查一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在每一年的中考试题中必然“亮相”。
作为中考必考的一个重点、核心和热点知识,学生必需牢记并明白得、把握其应用。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的要紧途径(1)通过金属与氧气反映的难易程度。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越容易反映。
(2)通过金属可否与酸发生反映。
若能,则是活泼金属,就要看金属与酸反映的猛烈程度,即在相同的时刻内产生的氢气越多,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3)通过金属可否与盐溶液反映。
若能发生,说明反映物中的金属活动性强于盐中的金属。
2.实验现象观看(1)金属与氧气反映要紧看反映所需的条件及猛烈程度。
(2)金属与酸反映要紧看可否反映及产动气泡的情形。
(3)金属与盐溶液反映要紧看金属表面是不是有新物质产生及盐溶液的颜色转变。
3.实验中注意事项(1)实验前金属必需打磨除去氧化层或污物。
(2)金属与酸反映时酸一样为稀盐酸或稀硫酸,不能为硝酸或浓硫酸等强氧化性酸。
(3)金属与盐反映时,盐必然要溶于水且金属不能为钾、钙、钠。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判定在溶液中的置换反映可否发生及反映现象。
2.用于判定置换反映后金属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存在。
3.用于判定置换反映后盐溶液的质量转变。
4.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比较复杂的综合型计算题。
类型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例1 (2014·菏泽)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g、CuSO4、ZnSO4溶液、AgNO3溶液、Ag、稀硫酸、ZnSO4溶液、Cu、稀硫酸、AgNO3溶液思路点拨:依照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不是合理,可依照金属与酸、盐溶液“反映则活泼,不反映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定,通过度析方案所能取得的结论,确信是不是能得出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一、引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理解金属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及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是表示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标志,是根据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得出的。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此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用来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金属的性质:通过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和氧化还原性质等。
2.制备实验:在金属制备实验中,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选择合适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例如,可以从铜盐溶液中制备铜,从铝盐溶液中制备铝。
3.除杂实验:在某些实验中,可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除杂。
例如,在除杂实验中,可以使用铁屑除去溶液中的铜离子,或使用镁和锌等活泼金属置换硫酸铜或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铜或铁。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不同金属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创新思维和方法,寻找最佳的实验方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案例分析以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置换反应为例,分析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和预测反应结果。
中考化学金属活动顺序与应用专题

中考化学金属活动顺序与应用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经常用来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能否发生,在生活实际也有较为广泛的运用,中考中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探究题,甚至是计算题中。
下面就金属活动顺序在中考中的运用做一些有益探究和总结。
一、知识概要:初中化学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反应就越剧烈,反应速度越快二、重点剖析: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重在运用它解答有关金属与酸、金属与盐能否反应及怎样反应。
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常见的酸(不包括硝酸和浓硫酸等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H元素;2、金属与盐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简而言之就是“前换后,盐必溶。
”。
二、三、主要考点和典型例题考点1 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题,常见的有补充顺序、判断活动性强弱、写方程式等。
例1(滨州中考)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的三种金属,它们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①X+YSO4=XSO4+Y ②Y+2ZNO3=Y(NO3)2+2Z③X+H2SO4=XSO4+H2↑④Z与H2SO4不发生反应。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满足A.X>Y>Z B.Z>Y>X C.Y>Z>X D.X>Z>Y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换后,强换弱”的基本原则可以依次判断:X>Y ,Y>X,X>H,H>Z。
综合推定答案为A。
例2. 不能用金属与相应的酸直接反应制取的盐是()A. FeCl3B. CuCl2C. ZnSO4D. FeCl2解析:Cu排在氢后面,Fe与酸反应只能得到亚铁离子,故选A、B。
【练习1】经过课外学习发现,锰(Mn)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Ca、Na、Mg、Al、Mn、Zn、Fe、Sn、Pb、(H)、Cu、Hg、_________、Pt、Au(1)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浅谈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2014-03方法交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属于规律性知识,也属于工具性知识。
《考试说明》中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要求具体如下: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所以,学生必须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理解得比较透彻。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教材中的呈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以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的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中,学生做了两个探究实验:(1)分别把镁条、铁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2~3枚无锈的新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这是金属活动性的第一次“亮相”,为以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得出做了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感性的认识。
在紧接着的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又提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国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有单质存在外,其余大多数以化合物存在”,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金属活动性是有差异的。
然后在下册书本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中复习巩固了部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明确提出“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但是,教材此时也未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知识一步到位,而是在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再次提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直到此时,教材才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内容完全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将知识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二、初中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归纳如下:K Ca NaMgAlZnFeSnPb (H )CuHg AgPtAu对于上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作如下阐述: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浅谈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

浅谈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作者:张卫卫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8期金属的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阶段我们主要通过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以及金属的还原性三者来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在中学教材中并没有给三者下完整的定义,也没有给与区别,而学生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这三者又经常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理解上造成很大的困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苏教版《必修2》中探究Na、Mg、Al三者金属性的时候,是通过观察这三种金属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或分别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金属性的强弱,学生得出的元素金属性顺序关系与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顺序是一样的,同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得出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也是如此.使得很多学生认为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以及金属的还原性的变化是一致的,甚至认为它们是等同的误解,同时我们部分老师为降低难度也让学生认为它们是等同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三者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一、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三者的衡量标准1.金属活动性上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叙述为人们通过实验和研究,总结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大学教材中明确指出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阳离子的趋势大小,是按各金属单质与其在水溶液中形成的简单低价态离子所构成的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θ)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Eθ值越小,其金属活动性越强;Eθ值越大,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弱.表1各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Eθ(V)金属Li K Ca Na Mg Al Zn FeEθ(V)-3.045-0.925-2.866-2.714-2.363-1.662-0.7628-0.4402金属SnPbHCuHgAg PtAuEθ(V)-0.136-0.1260.000+0.337+0.788+0.7991+1.20+1.4982.元素金属性在苏教版《必修2》中对于元素金属性判断的依据是:通常情况下,元素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从水中或酸中置换出氢气,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在大学教材中明确指出元素金属性指的是金属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趋势的大小.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定量标准是电离能,电离能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核电荷、半径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电子层结构越稳定,电离能也越大,元素金属性越弱.表2各金属的第一电离能I1 (kJ·mol-1)金属LiKCaNaMgAlZnFeI1520419590496738578906759金属SnPbHCuHgAgPtAuI1709716131274610077318708903.金属的还原性在苏教版《必修1》对于还原性的描述如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HJ1.35mm]出还原性.”也就是说明还原性是表示物质失电子的能力.金属的还原性完整说应该是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二、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金属的还原性的区别和联系1.金属活动性与元素金属性金属活动性是用标准电极电势来衡量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形成水合阳离子的趋势.元素金属性却是用电离能来衡量金属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趋势.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条件不一样,但都是表示一种失电子的趋势,所以我们可以说两者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注意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例如从标准电极电势值看Eθ(Na+/Na)=-2.714 V,Eθ(Ca2+/Ca)=-2.866V,活动性顺序是Ca>Na.再从电离能的角度看Na(496 kJ·mol-1)Ca.从中我们可以得出Na和Ca的活动性、金属性不等同.通过以上的定义分析和例子说明我们不难看出金属活动性与元素金属性是两个不同概念,所以不可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简称为“金属性顺序表”.2.金属活动性与金属的还原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后面的金属:如Fe+Cu2+Fe2++Cu.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以得出还原性Fe>Cu.从而可以得出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来推测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是可以的.当然,此时讨论的金属活动性是在水溶液条件下,若条件发生改变,两者就不能等同.例如制取钾的现代工业上常采用的方法是760-880℃高温熔融状态下利用Na置换出K:Na+ KClK+Na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此时Na的还原性强于K,但金属活动性是K在Na的前面,两者相矛盾.综上所述,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时的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活动性变化是一致的.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反应主要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金属活动性来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3.元素金属性和金属的还原性元素金属性和金属的还原性实质都是失电子,但描述的对象不同,元素金属性的对象是气态金属原子,而金属的还原性研究对象是金属单质.元素的性质和单质的性质不能混为一谈,因为金属单质不是原子的简单聚集,而是由原子直接组成的晶体,原子间已存在金属键,要使金属原子参加反应就要破坏金属的晶格.所以金属键的强度是影响金属单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我们决不能只对比单个原子的基础推测出单质的性质.例如,根据元素周期律,碱金属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锂元素的金属性应该最弱,但它在水溶液中的还原性却是最强的,这可以根据表1中的标准电极电势进行判断,标准电极电势越小,金属单质在水中还原性越强.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元素金属性和金属的还原性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虽研究对象不同,但实质都是得电子,所以元素金属性和金属的还原性两者不能等同.。
化学知识不恐怖——九年级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实践

在教育领域中,化学课程一直被视为难以掌握的科目之一,特别是在九年级阶段,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是常常让学生感到恐惧和困惑。
借助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化学知识并不是很可怕,只要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
在我进行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我将重点放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部分,因为这是学生在初中生涯中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并且这个概念还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密切相关。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采用的教学实践方法,希望这些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例子和实践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了基于实际场景的例子、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动式多媒体展示。
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基于实际场景的例子,例如,用酸、碱液和金属片搭建了一个模型,演示学生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这样的实践模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中感受到不同金属的活动性,还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还鼓励学生在同桌之间互相探讨,询问问题和分享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需要解决一个由我布置的问题。
例如,学生需要使用实验前的样本数据,预测实验结果,在每个小组中讨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堂上逐一展示并讲解。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在课上展示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从而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同时,在学生上课时,我也鼓励他们使用其他类似的多媒体方式,这样可以在个人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个看起来太过困难的概念,其实可以通过实践经验而不仅是纯理论学习来获得真正理解。
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我们可以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让化学知识不再显得可怕,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初三化学下学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④Fe+2HCl=FeCl2+H2↑ Cu+2HCl不反应
Fe>Cu
Cu+2AgNO3=Cu(NO3)2+2Ag Cu>Ag
⑤Cu+FeSO4 不反应 无法比较 Ag+FeSO4 不反应
Fe>Cu>Ag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反生复分解 反应的物质是( A ) A、NaNO3 B、KCl C、HNO3 D、NaOH
① Fe +CuSO4 = FeSO4 +Cu Ag +CuSO4 不反应
Fe > Cu Cu > Ag
Fe >Cu > Ag
② Cu + FeCl2 不反应 Cu + 2AgNO3 =CuNO3 +2Ag
Fe > Cu Cu > Ag
Fe > Cu > Ag
③ Fe +2AgNO3 = Fe(NO3)2 + 2Ag Fe > Ag 无法比较
3、有甲乙两组物质,甲组有碳酸钠溶液、稀硫酸、 氯化铜溶液;乙组有石灰水、硝酸钡溶液、铁片。甲组 中的_稀__硫_酸__能与乙组所有物质反应;乙组中的_石_灰__水__ 能与甲组中所有物质反应。
道路护栏:/
发出“吱吱”的仙响!!超然间琳可奥基官员陀螺般地用自己锅底色熊胆似的眼镜替换出葱绿色讲究绕动的田埂,只见他多变的卷发中,威猛地滚出四十串抖舞着『金丝春神石板珠』的仙翅枕头 枪状的标签,随着琳可奥基官员的耍动,仙翅枕头枪状的标签像仙人球一样在肚子上疯狂地替换出飘飘光云……紧接着琳可奥基官员又使自己淡黄色馅饼模样的胸部笑出葱绿色的田埂味,只见他 高贵的鞋中,狂傲地流出四十片粉笔状的仙翅枕头琴,随着琳可奥基官员的摆动,粉笔状的仙翅枕头琴像骨牌一样,朝着壮扭公主憨厚自然、但却带着田野气息的嘴唇疯踢过来……紧跟着琳可奥 基官员也旋耍着法宝像怪石般的怪影一样朝壮扭公主疯转过来壮扭公主突然扁圆的如同天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顿时狂舞收缩起来……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透出水青色的阵阵晚雾……时常露出欢 快光彩的眼睛透出亮橙色的朦胧异音。接着扭动刚劲有力、无坚不摧的粗壮手指一吼,露出一副典雅的神色,接着晃动奇如熨斗的手掌,像湖青色的黑脸部落驼般的一叫,冰冷的睡意朦胧、但却 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顿时伸长了一百倍,反戴着的牛头公主帽也猛然膨胀了九十倍!紧接着扁圆的如同天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顿时狂舞收缩起来……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透出水青色的阵阵 晚雾……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透出亮橙色的朦胧异音。最后摆起镶着八颗黑宝石的腰带一喊,轻飘地从里面射出一道幽光,她抓住幽光原始地一转,一样黑森森、黄澄澄的法宝¤天虹娃娃笔 →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玩意儿,一边疯耍,一边发出“呜呜”的余音。!超然间壮扭公主陀螺般地用自己金红色的五光腕铃调配出水青色豪华摇曳的帽徽,只见她异常结实的手臂中,飘然 射出五十片耍舞着¤天虹娃娃笔→的仙翅枕头壶状的碎玉,随着壮扭公主的甩动,仙翅枕头壶状的碎玉像卷尺一样在肚子上疯狂地替换出飘飘光云……紧接着壮扭公主又使自己如同红苹果样的脸 闪烁出水青色的腰鼓味,只见她能上下翻转的眼镜中,突然弹出五十团扭舞着¤天虹娃娃笔→的地雷状的仙翅枕头毽子,随着壮扭公主的颤动,地雷状的仙翅枕头毽子像奶糖一样,朝着琳可奥基 官员威风的深灰色怪藤样的嘴唇疯颤过去……紧跟着壮扭公主也旋耍着法宝像怪石般的怪影一样朝琳可奥基官员疯滚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猛烈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鲜红色的闪光,地面变 成了亮橙色、景物变成了墨绿色、天空变成了暗黑色、四周发出了粗野的巨响!壮扭公主憨厚自然、但却带着田野气息的嘴唇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琳可奥基官员细长的淡灰色怪石一 样的脑袋,此时正惨碎成灌
2023年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023年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具体如图所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有:1.表明了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前强后弱).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其活动性就越弱.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参加反应时,现象就越明显、越剧烈.2.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氢前置换氢).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必须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盐酸、稀硫酸(即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 =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3.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前置后,盐可溶,K、Ca、Na不能够).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 (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另外,利用金属与酸或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是否发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反过来可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具体的推断方法是这样的:1.利用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和铜分别放在稀盐酸中时,铁的表面上有气泡冒出,这说明铁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而铜的表面无明显的现象,这说明铜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钉表面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物质(即铜);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问题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些置换反应是否发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或变化规律),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五步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
【摘要】“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同时它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本文对如何学好这一章节进行了一些概括和点拨,并配以例子加深理解。
【关键词】金属活动性顺序
【中图分类号】g 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62-01
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这部分内容的考试要求:能根据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能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为帮助大家学好这一知识,走出解题误区,现将学习该知识点时的注意事项小结如下:
1 理解一个内涵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au,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2 熟记两个条件
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应具备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2)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3)硝酸具有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因而不发生置换反应;(4)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时,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3 把握三个规律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反应;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溶液反应时,该金属先与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所组成的盐反应。
用实验方法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解题规律是:(1)首先将金属按其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2)试剂的选择:①选取中间的金属,两端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
②选取两端的金属,中间的金属用其可溶性盐的溶液;(3)选取铁盐时应用可溶性的+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规律是:只要比较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
的大小即可: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计量数的积变小,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否则增大。
4 学会四点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2)判断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速率大小;(3)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转换反应能否发生;(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或验证)。
5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mg、al、cu、ag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 )
a.mg和al b.cu和ag
c.al和cu d.mg和ag
【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mg>al>(h)>cu>ag,则部件中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为mg、al,不反应的金属为cu和ag。
答案为b
例2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解析】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fe粉,a错误;金属活动性越弱的金属,越容易被置换,滤渣中一定有银粉,而不一定有铜粉,故b错误;铁一定与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c正确;如果ag+、
cu2+恰好全部被置换出来,溶液中则没有ag+、cu2+,故d错误。
答案为c
例3 下列置换反应发生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zn+h2so4
b.fe+cuso4
c.cu+hg(no3)2
d.cu+agno3
【解析】zn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规律可知应选a。
例4. 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
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
【解析】①能证明锌比铜活泼;②③能证明铜比银活泼;④能证明锌比铜活泼;⑤能证明锌比银活泼;综上可知①②、①③、②④能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为d
方法点拨:采用利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来进行判断,利用“中间金属两边盐”或“两边金属中间盐”的规律进行实验设计。
除此之外,还有些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题型,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