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含答案(1)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有同学认为;课文名著导读“专题探究·话说唐僧师徒”中“唐僧师徒四人”的说法不准确。
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见解?结合下列回目的相关内容,简述原因。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答案】示例: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
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解析】【分析】阅读《西游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西天取经的团队除了唐僧师徒四人外,好有小白龙。
“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一回写马却被恶龙吃掉了。
恶龙打不过悟空藏匿涧底,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坐骑,此为小白龙。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一回写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
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
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
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一回写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修得正果。
故答案为:示例: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
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的知识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理解名著的内容,对经典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等要耳熟能详。
要结合题意进行回答。
2.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怀念长妈妈的《________》;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抨击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________》;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答案】(1)阿长和<山海经>;五猖会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朝花夕拾》。
①《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②《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③《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④《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⑤《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
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⑦《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⑧《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⑨《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⑩《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本题考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1—9段写作者在百草园的快乐童年生活,第4段插入了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体现了孩子的那种童真童趣。
10—24段写自己在三味书屋里的生活,既有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也有有趣的事情。
前后对比,表现了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批判,但是却也不乏对私塾生活的一种怀念。
故答案为:⑴阿长和<山海经> ;五猖会
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抓住作品内容的提示明确作品。
⑵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注意人物及事件的把握。
3.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藤野先生》;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②_______________。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有趣的议论和理性的批判;既有③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 ,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令人回味无穷。
(1)在横线上填写对应的篇目。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③ ________④________
【答案】(1)《狗•猫•鼠》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2)深沉真挚的感情;天真烂漫的童年
【解析】【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五猖会》首先介绍了五猖会的盛况。
《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敢于提出"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
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既有深沉真挚的感情又有天真烂漫的童年的作品。
故答案为:⑴《狗•猫•鼠》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⑵深沉真挚的感情;天真烂漫的童年。
【点评】⑴此题考查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阅读,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作者、内
容、包含的思想等。
⑵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4.名著阅读。
(1)“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这段话选自哪部作品?我没有那么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写出人物)
【答案】(1)选自《朝花夕拾》;当我准备去看迎神赛会的时候父亲让我背《鉴略》,等我背完的时候我已经没兴趣了。
(2)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1)《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藤野先生》——记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据此识记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⑴选自《朝花夕拾》;当我准备去看迎神赛会的时候父亲让我背《鉴略》,等我背完的时候我已经没兴趣了;
⑵藤野先生。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掌握能力,结合积累和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⑵对于此类题,需要学生了解作品中人物的特点和重点的语句,一般题目中的语句都是课内要求背诵的内容,平时可以多记多练。
5.名著阅读。
(1)下面语句描写的是哪四个人物?请依次写出人物的姓名。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朝花夕拾》)________
②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朝花夕拾》)________
③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白洋淀纪事》)________
④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西游记》)________(2)如果让你选择,你最希望与作品中哪个人物交朋友?结合相关事件简述选择他(她)的理由。
①长妈妈②藤野先生③孙悟空④水生
【答案】(1)范爱农;寿镜再先生;水生嫂;沙悟净
(2)示例一:我选长妈妈。
她是一个粗鲁的乡下妇人,没有知识,迷信,但是却有一颗最善良淳朴的心,当少年鲁迅渴望一本书时,当别人都忽略时,她,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却主动去寻找,正是因为她,打开了鲁迅文学的大门,我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示例二:我选藤野先生。
一个外国人,能够跨越国界的去关心一个学生,让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一定非常棒。
示例三:我选孙悟空。
他无所畏惧,他本领高强,他善良正义,和这样的他交朋友,一定能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更精彩。
示例四:我选水生。
一个普通的农夫,在国家危亡,民族遇险时,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这是一个勇敢的普通人,他身上有我应该学习的高贵品格,我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解析】【分析】(1)①《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收录字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
“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
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待到辛亥革命发生,“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面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就写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的事实。
但他们到底有了共同任教的机会,爱农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
但那“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的王金发的情状,正反映出革命的不彻底性。
之后鲁迅去南京后又移到北京,爱农失去了鲁迅的帮助,学监也被代表封建复辟势力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这之后,他“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漂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风雨时终至溺水而死。
文章在留日学生的反清运动和辛亥革命后绍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描写了范爱农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②寿镜吾是鲁迅现在的老师,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三味书屋的时光,也提到了寿镜吾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况,持批判的态度。
这主要是对当时的教育方法而言的,而对寿镜吾先生在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
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
③《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水生嫂——女主人公,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④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
后
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又称三藏法师或唐僧,俗名陈祎)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2)思路:选择人物,陈述理由,突出人物品质上的优点。
示例一:我选长妈妈。
她是一个粗鲁的乡下妇人,没有知识,迷信,但是却有一颗最善良淳朴的心,当少年鲁迅渴望一本书时,当别人都忽略时,她,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却主动去寻找,正是因为她,打开了鲁迅文学的大门,我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示例二:我选藤野先生。
一个外国人,能够跨越国界的去关心一个学生,让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一定非常棒。
示例三:我选孙悟空。
他无所畏惧,他本领高强,他善良正义,和这样的他交朋友,一定能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更精彩。
示例四:我选水生。
一个普通的农夫,在国家危亡,民族遇险时,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这是一个勇敢的普通人,他身上有我应该学习的高贵品格,我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故答案为:⑴范爱农;寿镜再先生;水生嫂;沙悟净
⑵示例一:我选长妈妈。
她是一个粗鲁的乡下妇人,没有知识,迷信,但是却有一颗最善良淳朴的心,当少年鲁迅渴望一本书时,当别人都忽略时,她,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却主动去寻找,正是因为她,打开了鲁迅文学的大门,我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示例二:我选藤野先生。
一个外国人,能够跨越国界的去关心一个学生,让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一定非常棒。
示例三:我选孙悟空。
他无所畏惧,他本领高强,他善良正义,和这样的他交朋友,一定能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更精彩。
示例四:我选水生。
一个普通的农夫,在国家危亡,民族遇险时,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这是一个勇敢的普通人,他身上有我应该学习的高贵品格,我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西游记》作家作品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⑵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本题可结合名著里所写的人物的事例来作答。
6.根据作品和选项内容,为作品选择相应的选项。
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________
②《白洋淀纪事》________
③《湘行散记》________
A.澄澈纯净的山水之间,一片明朗朴野的风光,闪耀着桃源般耀眼的余晖。
B.跨越了盲聋的身体障碍与折磨,她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成为强者的永恒象征。
C.本书以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严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答案】 B;C;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探究。
准确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B、写聋、盲、哑的残疾人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作品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C、作品是《白洋淀纪事》,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A、描写澄澈纯净的沅水之间,一片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作品是《湘行散记》。
故答案为:B;C;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综合探究评价。
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作品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
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7.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________,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________》中。
(2)观察《西游记》人物漫画,请写出图中人物姓名,并对他作简要评价。
【答案】(1)衍太太;琐记
(2)猪八戒(猪悟能);
人物评价: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经常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另一方面猪八戒能吃苦耐劳,他淳朴憨厚,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解析】【分析】(1)根据对《朝花夕拾》人物和内容的积累答题,注意“衍、琐”不要写错。
(2)从人物的外貌及所有的武器可以看出这个人物是猪八戒,评价是要从其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进行评价。
故答案为:⑴衍太太;琐记
⑵猪八戒(猪悟能);
人物评价: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经常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另一方面猪八戒能吃苦耐劳,他淳朴憨厚,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性阅读。
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及概括能力。
阅读名著时要对名著中的人物、内容等都要认真阅读,并积累下来,达到学以致用。
8.以下歇后语都是出自名著《西游记》,请你根据意思填出人物名。
①________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②孙悟空打________——倒打一耙
③________给唐僧送饭——假仁假义
【答案】二郎神;猪八戒;白骨精
【解析】【分析】考查名著中的歇后语。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倒打一耙是指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
白骨精趁孙悟空去化斋,便要捉唐僧,想吃他的肉。
因左右有猪八戒、沙僧保护,她不敢靠拢,便摇身一变,变了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向唐僧走来。
白骨精首先弄了几个馒头,给唐僧一行人,可是被悟空识破,但唐僧悔心不改,结果中了白骨精的奸计。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仁假义;没安好心。
故答案为:二郎神;猪八戒;白骨精
【点评】本题考查歇后语的把握,注意结合《西游记》内容和人物及事件,明确涉及的人物。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完全是真的
①有一只母鸡,羽毛很白,腿很短;她总是按规定的数目下蛋。
在各方面说起来,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
当她飞到栖木上去的时候,她用嘴啄了自己几下,弄得有一根小羽毛落下来了。
②“事情就是这样!”她说,“我越把自己啄得厉害,我就越漂亮!”她说这话的神情是很快乐的,因为她是母鸡中一个心情愉快的人物。
不久她就睡着了。
③周围是一片漆黑。
母鸡跟母鸡站在一边,不过离她最近的那只母鸡却睡不着。
她在静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一个人要想在世界上安静地活下去,就非得如此做不可。
不过她禁不住要把她所听到的事情告诉她的邻居:“你听到过刚才的话吗?我不愿意把名字指出来。
不过有一只母鸡,她为了要好看,啄掉自己的羽毛。
假如我是公鸡的话,我才真要瞧不起她呢。
”
④在这些母鸡的上面住着一只猫头鹰和她的丈夫以及孩子。
她这一家人的耳朵都很尖:邻居刚才所讲的话,他们都听见了。
于是猫头鹰妈妈就翻翻眼睛,拍拍翅膀说:“不要听那鸡的话!不过我想你们都听到了刚才的话吧?我是亲耳听到过的;你得听了很多才能记住。
有一只母鸡完全忘记了母鸡所应当有的礼貌:她甚至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好让公鸡把她看个仔细。
”
⑤“提防孩子们听到,”猫头鹰爸爸说。
“这不是孩子们可以听的话。
”
⑥“我还是要把这话告诉对面的猫头鹰!她是一个很正派的猫头鹰,值得来往!”于是猫头鹰妈妈就飞走了。
⑦“呼!呼!呜——呼!”他们俩都喊起来,而喊声就被下边鸽子笼里面的鸽子听见了。
⑧“你们听到过那样的话没有?呼!呼!有一只母鸡,她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想讨好公鸡!她一定会冻死的——如果她现在还没有死的话。
呜——呼!”
⑨“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鸽子咕咕地叫着。
⑩“在对面的那个屋子里!我几乎可说是亲眼看见的。
把它讲出来真不像话,不过那完全是真的!”
⑪“真的!真的!每个字都是真的!”所有的鸽子说,同时向下边的养鸡场咕咕地叫:“有一只母鸡,也有人说是两只,她们都把所有的羽毛都啄掉,为的是要与众不同,借此引起公鸡
的注意。
这是一种冒险的事儿,因为这样她们就容易伤风,结果一定会发高热死掉。
她们俩现在都死了。
”
⑫“醒来呀!醒来呀!”公鸡大叫着,同时向围墙上飞去。
他的眼睛仍然带着睡意,不过他仍然在大叫:“三只母鸡因为与一只公鸡在爱情上发生不幸,全都死去了。
她们把她们的羽毛啄得精光。
这是一件很丑的事情。
我不愿意把它关在心里——让大家都知道它吧!”
⑬“让大家都知道它吧!”蝙蝠说。
于是母鸡叫,公鸡啼。
“让大家都知道它吧!让大家都知道它吧!”于是这个故事就从这个鸡屋传到那个鸡屋,最后它回到它原来所传出的那个地方去。
⑭这故事变成:“五只母鸡把她们的羽毛都啄得精光,为的是要表示出她们之中谁因为和那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
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
这使得她们的家庭蒙受羞辱,她们的主人蒙受极大的损失。
”
⑮那只落掉了一根羽毛的母鸡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因为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所以她就说:“我瞧不起那些母鸡;不过像这类的贼东西有的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类事儿掩藏起来。
我尽我的力量使这故事在报纸上发表,让全国都知道。
那些母鸡活该倒霉!她们的家庭也活该倒霉!”
⑯这故事终于在报纸上被刊登出来了。
这完全是真的:一根小小的羽毛可以变成五只母鸡。
(节选自安徒生《故事集》,有删节)(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品味第10段中划线词句的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谈谈,本文以“完全是真的”为题,有哪些好处?
(4)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童话所受到的启发或感悟。
【答案】(1)有一只白母鸡在自己身上啄掉一根羽毛,可是却被大家到处传,越传越夸张,消息传来传去变成了死掉了五只母鸡。
(2)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鸽子的无知与传播谣言时的丑态。
(3)与文本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能盲目的随从,要讲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外面流传的东西无论说的有多么的信誓旦旦,凡是要讲究一个原则,一个准确,不能只是道听途说。
人应该诚实守信,不要胡乱的编造谎言。
【解析】【分析】(1)细读文本可知,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一只白色的母鸡在树上啄掉了自己的一根小羽毛,经过是这件小事在大家里嘴里口口相传,最后就变成了一只小小的羽毛变成了五只母鸡这一荒谬的事件。
可表述为:有一只白母鸡在自己身上啄掉一根羽毛,可是却被大家到处传,越传越夸张,消息传来传去变成了死掉了五只母鸡。
(2)细读这句话可知,“几乎”表示程度,明明没有亲眼看到,却说自己几乎是亲眼看到的。
还信誓旦旦地说那“完全”是真的,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鸽子的无知和丑态。
(3)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文本是一个荒谬的故事,一件小事,传到最后,与当初的真相已经完全不同了。
而且大家还深信不疑,这真是荒谬啊。
所以这个题目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作答本题时,根据文本内容,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