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设计
7.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物理观念)
8.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物理观念、科学思
维)
9.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能根据
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科学探
究)。

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
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科学态度与责任)
高阶目标:
运用速度及其变形公式模拟汽车倒车雷达测距,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
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科学态度与责任)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名称内容过程环境
活动1体会机械
运动的相
对性
知道机械运动
定义
使学生明确描
述物体运动情
况首先要选定
一个标准——
参照物。

1.学生观察:根据图片,让学生理
解机械运动的定义“位置的变化
2.学生探究:教材放在桌子上,教
材上放一个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
延桌面缓缓运动。

以桌子为标准,
教材是否运动了?
3.学生探究:探以教材为标准,铅
笔盒是否运动了?
4.归纳总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器材准备:形形色
色运动的图片、教
材、铅笔盒。

活动2长度的测

认识长度时间
测量工具、认清
分度值和量程。

会用刻度尺进
行测量。

1.学生体验:运用已有器材测量物
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2.学生体验:尝试选用不同刻度尺
分别测量橡皮和课桌的长度。

3.教师演示:教师使用教具刻度尺
演示使用刻度尺操作学生辨析是否
正确,从而总结刻度尺使用方法。

器材准备:刻度:
尺、卷尺、米尺,,
活动3时间的测

1.认识停表的
构造,知道使用
方法。

2.用停表进行
测量时间练习。

1.学生观察:停表的构造,通过教
师讲解,知道停表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生体验: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
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
数,差异大不大。

3.学生合作:同桌归纳停表的使用
方法的读数。

器材准备:机械停
表、时钟
活动4速度的描述建立速度概
念。

能用速度公
式进行简单
计算。

1.学生观察:学生观看视频后,
讨论得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并用比值法引入速度概念。

2.学生活动:根据高速公路限速
标志,了解速度单位及换算,并
会根据条件计算两地之间汽车
速度。

器材:百米赛跑
视频,高速公路
限速路牌。

活动5测量小车平
均速度
体会利用物
理公式间接
测量物理量
的科学方法
能根据V=S/t
计算出物体
在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
度。

1.学生合作:讨论知道家距学校
的路程和时间,如何求平均速
度。

2.学生探究:测量物体的平均速

实验器材:小
车、斜面、秒表、
刻度尺。

活动6汽车倒车雷
达测距模
拟。

正确测量超
声波从发射
到接收过程
中的时间,并
根据超声波
速度,利用
S=1/2*Vt测
量装置到障
碍物的距离
1.学生合作:熟练使用超声波发射
接收装置
2.学生试用电子停表,并准确测量
时间
3.学生讨论改进实验方法。

超声波发射接
收装置,电子停
表,实验报告单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教师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备注:方案1、方案2选择其一)
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赋值
诊断学生机械运动相对性的理解1.通过图片区分
并知道机械运动
的概念
2.根据实例,体
验物体运动的描
述必须选定一个
标准——参照物
3.分别以火车
头、车厢的座椅、
树木、房屋为参照
物,说一说行驶列
车行李架上的物
品相对于哪些是
静止的,相对于哪
些是运动的。

1.根据概念举
例生活中的机械
运动实例
2..能够用参照物
进行描述并解
释生活中的运动
状态。

3.分析不同参照
物下,物体不同
的运动状态。


及根据物体不同
运动状态确定参
照物。

课堂问
答、同伴交
流。

学习工具单
及课本
10
诊断学生是否会利用合适的工具测量物体I.能说出生活中
常见的测量长度
的工具:米尺,刻
1.会选择适当的
测量工具,知道长
度单位及其换算
课堂问
答、同伴交
流。

10
的长度度尺,卷尺等,能
说出常见的长度
单位。

2.测量课本、作业
本等常见物理的
长度。

3.课后尝试完成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一题关系。

2.能正确的测量
出物体的长度并
准确记录。

3.会用累积法、化
曲为直法、组合法
等特殊方法测量
物体长度或圆形
周长。

学习工具
单及作业设
计。

诊断学生是否会利用合适的工具测量时间1、能说出常见时
间单位及测量工
具。

2.根据图片正确
读出停表的读数,
以及对一分钟进
行计时。

3.课后,根据所学
完成书面作业及
动手作业:测量
一顿饭所用时间
1.会选择适当的
测量工具,知道时
间单位及其换算
关系。

2.能正确的读出
停表读数并体验
时间的长度。

3.从知识走向生
活,提高认知水平
课堂问
答、同伴交
流。

学习工具
单及作业设
计。

10
诊断学生对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1.经历速度概念
的建立过程,能用
速度描述物体的
运动。

2.知道速度单位
及其换算,会利用
速度及其变形公
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
运动概念。

会分析
速度时间及路程
时间图像。

1.体验比值法概
念的生成过程,学
生知道比较运动
快慢的方法,对于
时间路程都不同
的情况,知道求
“单位时间”通过
的路程来比较运
动的快慢。

课堂问
答、同伴交
流。

学习工具单
及课本
25
诊断学生能利用速度公式求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能说出实验器
材及实验原理。

2.知道测量不同
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需要测量哪些
物理量,知道怎么
测出后半段的平
均速度。

3.为了使实验数
据更准确,应该注
意哪些问题减小
误差,得出正确的
结论。

考察学生平均速
度的理解,了解实
验的注意事项,必
须知道计算平均
速度得强调是哪
一段时间获路程,
体验物理学习的
乐趣。

2.会间接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方法。

3.本次为第一次
学生分组实验,引
导学生养成规范
实验的习惯,会写
简单的实验报告。

分组实验交流讨

实验报告单
30
诊断学生对长度、时间和速度公式的综合理解1.会利用电子停
表测量时间,根据
公式测量距离。

2.多次尝试,思考
讨论减少时间测
量误差方法,能写
出简单的实验报
告。

综合应用本章时
间的测量、速度及
其变形公式的应
用,及各物理量单
位的统一。

迁移拓
展,培养学生物理
思维,激发学习物
理的兴趣。

实验视频、实
验数据
交流讨论
15
五、单元作业设计
《机械运动》单元作业
基础题: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麦浪滚滚B.大河奔流C.雪花飘飘D.灯光闪烁
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
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
3.用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均不相同,这说明()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
6.若某人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机正在上升,则直升机相对地面来讲是()
A.下降B.静止C.上升D.都有可能
7.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并排列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8.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
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10.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

甲、
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
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min s.某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cm.
12.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m/s,(保留一位小数)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h。

”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
了为参照物。

三、实验探究题
13.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

(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数据哟)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
AB40.02
BC
AC90.03
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填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慢)
(2)该实验的原理是
(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_
(4)斜面选择的斜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

能力题:
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2.(1)我们确定物体是否运动,必须先选定;如图1所示,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的盘面是(选填“运动”或“静的。


(2)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2甲、乙所示,如果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运动(选填“左”或“右”);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慢的物体是(选填“小轿车”、“大卡车”
或“自行车”)
3.如图甲所示是s﹣t图像,其中物体A做直线运动,物体A的速度物体B的速度;如图乙所示表示该物体;图丙是v﹣t图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做变速运动;E物体做(填“减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3)如图2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5.小宇看到雨滴打在窗户玻璃上缓缓流下,突然想:水滴是匀速运动的吗?他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了一个水滴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如表所示:
距离/m00.20.40.60.8 1.0
时间/s00.160.350.550.80 1.27
(1)水滴是匀速运动的吗?请通过计算或数据回答。

(2)求出水滴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请你猜测影响水滴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至少写出一条)
四、计算题
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列车在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问:(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