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3教学体系:文言翻译六字诀、编题七字诀、读写结合八步法、三情境反思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报(教研周刊)/2019年/1月/4日/第047版
百家论坛
6783教学体系:文言翻译六字诀、编题七字诀、读写结合八
步法、三情境反思法
江苏省学思堂教育研究院刘蒋巍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传统课堂教学出现了诸多创新和改革。
困扰师生的文言文句子翻译问题、教师编题能力缺失问题、学生读写分离问题、学生学习缺乏反思行为等问题已逐步解决。
在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刘蒋巍老师总结提炼出“6783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以“留、替、调、补、删、顺”为操作要领的文言翻译六字诀;以“参、组、换、形、算、动、逆”为要素的编题七字诀;以“话题交谈、读前预测、快速阅读、读后讨论、写前指导、初稿表达、初稿修改、初稿点评”为步骤的读写结合八步法;以“生活情境反思、故事情境反思、案例情境反思”为要素的三情景反思法。
【关键词】6783教学体系;文言翻译六字诀;编题七字诀;读写结合八步法;三情景反思法
6783教学体系,包括:文言翻译六字诀、编题七字诀、读写结合八步法、三情境反思法。
一、文言翻译六字诀
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如“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中的“蔓子”可以保留。
2、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彼——对方(敌方),竭——穷尽(衰竭,消失),我——我方,盈——旺盛,故——所以,克——战胜(打败),之——他们。
3、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调整语序为“使吾得若蔓子之臣,为何用城!”。
4、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应补充为“彼(勇气)竭我(勇气)盈,故克之。
”
5、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去,不翻译。
6、顺:文句翻译,综合性强;突出考查与原文的契合度、译文的通畅度。
二、编题七字诀
1、“参”字诀:引入参数,可以将问题由具体变为抽象、由“固定的”变为“变化的”,形成新问题。
2、“组”字诀:将多个问题进行重新组合,实现无缝对接。
3、“换”字诀:通过代换数、字母或算式,演绎出新的问题。
4、“形”字诀:图形、图像、图表、实际场景,均为“形”。
将题目中“数”的问题转化为“形”的问题。
5、“算”字诀:初中有四则运算,高中有函数运算、向量运算、矩阵运算。
将题目中已有的运算进行变化,形成新的问题。
6、“动”字诀:即“由静化动,动态生成”,通过平移变换、伸缩变换、旋转变换等手段,将静态问题转化为动态问题。
7、“逆”字诀:从一个最终要求解的问题或一个最终要证明的结论开始,逆向思考,生长生成问题的条件。
从而,形成新的问题。
三、读写结合八步法
1、话题交谈:在读写之前与学生进行与主要教学活动有关话题交谈,激发学生读写动机。
2、读前预测:在学生做阅读理解之前,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内容、提供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在话题语境中呈现新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理解的语言与文化障碍。
3、快速阅读:略读文章,了解大意。
寻读捕捉具体信息,划分文章结构,将文章发生的事件排序,回答事实性
与推理性问题。
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4、读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文意,并针对学生关心的、有争议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讲故事、描述事物、叙述人物经历等。
5、写前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篇章的写作知识,训练衔接、过渡等技巧,并与学生共同草拟写作提纲。
6、初稿表达: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初稿写作的任务。
7、初稿修改:学生从选词、用法、拼写、标点符号、句法结构、段落结构等,对自己的文章初稿进行文字推敲与润色。
教师在一旁接受咨询,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8、初稿点评:教师对学生修改完成的初稿给予点评。
四、三情境反思法
1、生活情境反思法:由于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与社会生产生活高度相关的学科。
因此,对生活情境进行反思,思考其蕴含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
这不仅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这样的方法称为“生活情境反思法”。
生活情境1:小明肚子饿了,头晕晕的。
可是过了不久,就不觉得饿了。
反思:小明肚子饿,为什么会引发头晕?为什么“过了不久,就不觉得饿了”?生活情境2:小朋友互相打闹。
反思:你打我,我也打你,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这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再如:为什么列车要设计成子弹头型?(减小阻力)为什么乘客要离轨道一定距离才能确保人身安全?(列车驶过,气流变大,压强变小,人外侧的大气压会将人推向列车。
)
2、故事情境反思法:通过设计或讲述有关教学内容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从生疑、质疑入手,进行反思,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这样的情景反思法,称为“故事情景反思法”。
譬如:师:中国古代有许多聪明的少年,司马光就是其中一位。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熟悉吗?你来讲一讲吧!(请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司马光“让人离开水”困难时,司马光设法“让水离开人”,这种思维方式是什么呢?生:逆向思考。
师:我们刚学过《轴对称图形》,请你举出《轴对称图形》章节中类似的思考。
3、案例情境反思法:案例情境反思,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反思与讨论的教学方法。
譬如:学生给出一个证明,这个证明就是一个案例。
我们一起谈“这个证明,你有什么看法?”“你会如何处理?”就是反思,称为“案例情境反思”。
我们至少有两个收获:收获1:经历了案例情境反思的三步骤过程:1、教员提供案例,学员体会情境。
2、教员组织讨论,学员分析材料。
3、教员总结评述,学员掌握原理。
收获2:感悟到学习处处有创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