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交通设计期末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城市道路应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主干路)为—
2、面向交通设计的交通调查时应收集的资料包括交通事故资料、交通环境资
(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资料、出行者问卷调查)料、
3、平面交叉口功能区指的是交叉口物理区以及车辆进入交叉口之前或离开交叉后,行状态显著区别于连接道路上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区域,分为上游功能区以
(交通流、下游功能区).运及.
4、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规划》的规定,常规环形交叉口各组成要素包括交织段长度、中心
.
、人行岛形式和大小、环岛车道数及其_
横道等。
(宽度与横截面、交通岛).、环岛外缘形状、进出口转角半径、5、根据交通设计项目背景不同,交通设计可分为.
治理阶段交通设计).。
(规划阶段交通设计、6、公交专用道分为
公交专用道)次路侧型公交专用道。
(路中型公交专用道、路侧型7、
(横断面形式)适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均较大的主干路;面形式)适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
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次干路、主干路。
(四幅路;两幅路)(横断8、公交干线协调的基本控制参数包括周期时长、(绿信比、相位差)9、非机动车的交通流特征包括..
、以及膨胀特征。
(运行特征、聚集特征)10、平面交叉口设计依据要点包括、形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分类及选型、交叉口进出口道设计)
.
、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设计、环
二、判断题
1、人行横道宽度只与过街行人数有关,应基于行人交通量和单位宽度行人通行能力确定,顺延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3m,宜以lm为单位增减。
(X)
2、事故评价是交通安全评价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事故数、事故率、事故严重度等评价模型。
3、指示标志的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形状为圆形。
(X)
4、城市快速路的交通设计主要包括横断面设计、机动车道设计、路段非机动车道设计、行人交通设施设计、路段沿线出入口交通设计。
(X)
5、交通设计依据要点包括交叉口分类及选型、交叉口进出口道设计、行人与飞机订车过街设施设计。
(X)
6、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应当以交通功能为主;但由于历史原因,已有主干路兼有交通、服务功能。
(V)
7、交通工程学原理决定了交通设计的要点,包含人-车-路-环境基本特征与佳通设计的关系,交通流理论与交通设计的关系以及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与交通设计的关系。
(V)
8、道路交通设计中最常用的就是规划道路红线,它指的是城市(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V)
9、警告标志主要作用为警告车辆驾驶员、行人前方有危险的标志,道路使用者需谨慎行动,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一般为等边三角形或矩形。
(V)
10、车道平衡原理指的是交通流在路径转移过程中所拥有的车道数应保持连续的平衡状态。
(V )三、简答题
1、无信号交叉口交通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_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控制方式:1)
全无控制交叉口相交道路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利的管理方式,
通常流量较小,不采取任何管理手段的交叉口。
驾驶人做出的决策以及通行规则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
2>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
主路车辆通过交叉口时具有优先通行权,支路车辆必须让主路先行,这种控制方式称为主路优先控制,包括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两类。
(二)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视距设计
1)
全无控制交叉口视距设计全无控制交叉口中,各方向车辆所拥有的路权一致,
运行无主次之分。
因此,保证每个方向有足够的安全视距,才能避免恶性的交通事故。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
2011)指出:全无管制交叉口应符合安全视距三角形的要求。
对于典型的两路交叉的平面交叉口,通常存在4个视距三角形。
为了保证无控制交叉口安全运行,交叉口的4个视距三角形均应得到满足。
2)
停让控制/减速让行控制交叉口视距设计在停让控制/减速让行控制交叉口中,
主路车辆拥有优先权,支路车辆只有等待主路车辆间有足够大的间隙才能驶入或穿越交叉口。
因此,支路的视距值最小为临界间隙乘以主路设计速度。
3)
多向停车控制交叉口视距设计多向停车控制交叉口虽没有明确划分路权,但所有方向车辆进入交叉口都要停车,因此只要满足任一条车道第辆车能够让其他车道的第一辆车看见即可。
(三)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几何设计1)
机动车道设计车道条数由设计车辆、设计车速、设计交通量以及交通控制条件等决定。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 50467-2011)指出,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支路进口道仅有1条车道且空间允许时,宜拓展为2条车道;主路进口道车道数可与路段车道数相同。
2)
非机动车道设计路段上设有非机动车道的交叉口,一般应在右转弯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其宽度应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
2012)的规定。
3)
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四)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渠化设计
1)交通标志设计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标志主要包括停车让行、减速让行标志和其他标志等。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应满足以下条件:
a .保证主路优先,设置停车让行标志或减速让行标志;
b .交叉口人行道须设置行人过街标志;
c .有凸台导流岛时两侧设置两侧通行标志。
2)交通标线设计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标线主要包括停止线、让行线、人行横道线、车道线等。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标线设置应满足
以下条件:无信号控制路口均应设置标线和标志来给出明确的“路权分配”措施,即在支路的入口处设置“停车标线”。
在道路无法辨识主次的情况下,则应该在所有入口处设置“停车标线”。
2、简述虚拟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计方法。
gogogogogogogogogogogogogo gogog
丰机动车道
—-
答:对于设有机非分隔带的城市三块板或四块板道路,当机非分隔带宽度小于3m时,为了避免直线式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容易形成瓶颈的缺点,可以将机动车道分隔线适当的向内弯曲,以压缩机动车道宽度为代价辟出公交车辆停靠区,但机动车道压缩后的宽度不得小于3m。
3、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包含哪些常见类型,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包括交通效率评价、交通安全评价、交通环境评价。
效率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也不同:
评价对象效率评价指标
平面交叉口饱和度、通行能力、平均延误、信号周期、绿信比、行程时间、服务水平、
最大排队长度(写出三个即可)
立体交叉口密度、流率、通行能力、平均速度
路段平均行程车速、通行能力、服务水平、路段饱和度
公交专用道平均行程速度、平均延误、公交优先信号灯
公交停靠站停靠站延误、停靠站点覆盖率
慢行通道慢行通道宽度、慢行通道人均延误
交通环境评价指标包括空气质量、噪声、能量消耗、水质量以及光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