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部2023届第一次结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雨样品露天放置一段时间,酸性增强,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将草木灰与NH 4H 2PO 4混合施用,可更好为植物全面提供N 、P 、K 三种营养元素
C .纳米铁粉可将地下水中的NO 3-转化为N 2,是因为纳米铁粉具有还原性
D .生活中常用可溶性铝盐净水,可加速水中悬浮物沉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符合C n (H 2O)m 通式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糖类,不符合此通式的不属于糖类
B .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
C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 6H 10O 5)n 表示分子组成, 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D .纤维素、淀粉、蔗糖和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 +=2Fe 3++3H 2↑
B .向FeCl 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 3+=2Fe(OH)3+3Mg 2+
C .NaHCO 3溶液与稀H 2SO 4反应:2-3CO +2H +=H 2O+CO 2↑
D .钠与CuSO 4溶液反应:2Na+Cu 2+=Cu↓+2Na +
4.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浓硝酸热分解生成NO 2、N 2O 4共23g ,转移电子数为0.5N A
B .10g46%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4N A
C .1 L 1 mol/LNa 2CO 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N A
D .向100mL0.1mol/L 醋酸溶液中加入CH 3COONa 固体至溶液刚好为中性,溶液中醋酸分子数为0.01N A
5.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 .2Na+2H 2O=2NaOH+H 2↑ B .Na 2O +H 2O=2NaOH
C .2H 2O 通电
2 H 2↑+O 2↑ D .C+H 2O 高温CO+H 2 6.a 、b 、c 、d 、e 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 和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 b >a ,c 和 d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 >d ;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简单离子中 e 半径最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关系是 b<a<d<c<e B .离子半径关系是 d>c>e>b> a C .原子半径关系是 a>b>e>d>c D .最外层电子数关系为 c>d>e>a>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0℃、30MPa 下,将0.5molN 2和1.5molH 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 △H=-38.6 kJ/mol
B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1
C .已知:①2H 2(g)+O 2(g)=2H 2O(g) ΔH 1= a kJ/mol ②2H 2(g)+O 2(g)=2H 2O(1) ΔH 2= b kJ/mol ,
则a>b
D .已知:①C(s 石墨)+O 2(g)=CO 2(g) ΔH 1=-393.5mol/L ②C(s,金刚石)+O 2(g)=CO 2(g) ΔH 2=-395.0mol/L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8.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氯水中加入镁粉,片刻后气泡冒出,说明有ClO -存在
B .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 2存在
C .加入NaHCO 3溶液,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 存在
D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Cl -存在
9.某固体混合物X 可能含有Cu 、Fe 、Fe 2O 3、Ca(OH)2和Na 2CO 3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向溶液B 中滴加KSCN 溶液,未出现血红色。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固体混合物X 中一定含Ca(OH)2和Na 2CO 3 B .固体混合物X 中若含Cu ,则一定还含Fe 2O 3 C .气体B 一定是纯净物
D .溶液B 中一定含2种金属阳离子
10.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 10H 12O 6
B .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 .1mol 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 NaOH 发生反应
D .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s)
cC(g)+dD(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
容器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 的浓度是原来的1.6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a>c +d
C .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小
D .物质D 的浓度减小 12.下列有关芳香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可反应生成硝基苯
B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一元取代反应,主要生成
C .甲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
D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
13.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w +K c(H )
=10-5mol•L -1的溶液中:Ba 2+、ClO -、Cl -、NO 3- B .由水电离出的c (H +)=10-14mol/L 的溶液中:Na +、HCO 3-、K +、SO 24-
C .能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Fe 2+、Na +、Cl -、NO 3-
D .无色透明溶液中:Al 3+、Na +、AlO 2-、Cl -
14.Li-O 2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 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Li 2O 2
电解
2Li+O 2↑
B .工作过程只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放电时,Li +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移动
D .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2Li ++O 2-2e -=Li 2O 2 15.电位滴定法是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突跃确定滴定终点。
常温下,利用盐酸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其电位滴定曲线与pH 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碳酸的电离常数K a1=10−6.4,K a2=10−10.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a 点须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B .a 点:c(Cl -) <c(23CO -
)+c(3HCO -)+c(H 2CO 3) C .水的电离程度:a 点<b 点
D .b 点:2323c(H CO )
c(CO )
-
比值的数量级为107 二、填空题(共55分)
16.Ⅰ.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
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Ⅱ.某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 3和Na 2CO 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气球体积变化)) 分析原因
第 ① 组 42 g NaHCO 3
53 g Na 2CO 3
300mL4 mol /L 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
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 3)=n(Na 2CO 3) V 甲(CO 2)=V 乙(CO 2) 第 ② 组 42 g NaHCO 3
53 g Na 2CO 3
300mL3 mol /L 盐酸
________
_________
17.某硫酸工厂的酸性废水中砷(As )元素含量极高,为控制砷的排放,可采用化学沉降法处理含砷废水,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以下问题: 表1几种盐的K sp 难溶物
K sp
Ca 3(AsO 4)2 6.8×10-19 CaSO 4 4.9×10-5 FeAsO 4 5.7×10-21 表2工厂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允许排放标准
污染物
H 2SO 4
As
废水浓度 29.4g•L -1 1.6g•L -1 排放标准 pH=6~9 0.5mg•L -1
(1)该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 2SO 4)=___mol•L -1。
(2)若酸性废水中Fe 3+的浓度为1.0×
10-4mol•L -1,则c(AsO 34-
)=___mol•L -1。
(3)工厂排放出的酸性废水中的三价砷(弱酸H 3AsO 3)不易沉降,可投入MnO 2先将其氧化成五价砷(弱酸H 3AsO 4),此时MnO 2被还原为Mn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在处理含砷废水时采用分段式,先向废水中投入生石灰调节pH 到2,再投入生石灰将pH 调节到8左右,使五价砷以Ca 3(AsO 4)2的形式沉降。
①将pH 调节到2时废水中有大量沉淀产生,沉淀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
②Ca 3(AsO 4)2在pH 调节到8左右才开始沉淀,原因为__。
③砷酸(H 3AsO 4)分步电离的平衡常数(25℃)为K a1=5.6×
10-3,K a2=1.7×10-7,K a3=4.0×10-12,第三步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a3=____,Na 3AsO 4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AsO 34-+H 2O HAsO 24-
+OH -,该步水解的平衡常数(25℃)为___。
18.(1)以甲醇为原料制取高纯H 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主反应:3222CH OH(g)+H O(g)
CO (g)+3H (g) ∆H =+49kJ ∙mol -1 副反应:222H (g)+CO (g)
CO(g)+H O(g) ∆H =+41kJ ∙mol -1 ①甲醇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裂解可得到H 2和CO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CH 3OH 平衡转化率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
②分析适当增大水醇比23(H O)
(CH OH)
n n 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好处是__________。
③某温度下,将n (H 2O):n (CH 3OH)=1:1的原料气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强为P 1,反应达平衡时总压强为P 2,则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忽略副反应,用含P 1、P 2的式子表示)。
(2)工业上用CH 4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制取H 2,原理为:422CH (g)+H O(g)CO(g)+3H (g) ∆H =+203kJ ∙mol -1
①该反应逆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 逆=k·
c (CO)·c 3(H 2),k 为速率常数,在某温度下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c (CO)/mol·L -1 c (H 2)/mol·L -1 v 逆/mol·L -1·min -
1 0.05 c 1 4.8 c
2 c 1 19.2 c 2
0.15
8.1
由上述数据可得该温度下,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常数k 为_________L 3·
mol -3·min -1。
②在体积为3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3mol 的CH 4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时H 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N 点v 正____________M 点v 逆(填“大于”或“小于”);Q 点对应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__mol 2·L -2。
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1molCH 4和1molCO ,平衡向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19.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某丁内酯类化合物K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R 1CH 2COOR 2+R 3CHO 3
KHCO −−−→
ii. +
∆
−−→
iii.R-Br+
Zn
乙醚−−−−→+
H →
(1)A 能发生银镜反应,A 中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
(2)B→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C+2a 3
KHCO −−−→D ,则试剂a 是_______。
(4)已知:同一个碳原子连有2个羟基的分子不稳定,F 为醇类。
F→G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试剂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6)H→I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J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7)已知:
2H /H O +
∆
−−−−→2-CO −−−→RCH 2COOH ,将D→E 的流程图补充完整,在括号内填写试剂和条件,在方框内填写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
1.B
【详解】A. 酸雨样品露天放置一段时间,酸性增强,是因为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 草木灰水溶液显碱性、NH4H2PO4水溶液显酸性,将草木灰与NH4H2PO4混合施用后,铵根离子可能会转化为氨气导致N元素损失,氮肥的肥效损失,B不正确;C. 纳米铁粉可将地下水中的NO3-转化为N2,是因为纳米铁粉具有还原性,B正确;D. 可溶性铝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生活中常用可溶性铝盐净水,可加速水中悬浮物沉降,D正确。
本题选B。
2.D
【详解】A.符合C n(H2O)m通式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CH2O是甲醛不属于糖,不符合此通式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糖类,如鼠李糖(C6H12O5)等,故A错误;
B.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是多糖,但没有甜味,反之具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甘油具有甜味,但属于醇类物质,故B错误;
C.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分子组成,但n值不同,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 纤维素、淀粉属于多糖,蔗糖属于双糖,油脂属于酯类,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试题难度不大,注意淀粉和纤维素虽然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分子组成,但因为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为易错点。
3.B
【详解】A.反应不符合事实,Fe与盐酸反应产生FeCl2、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Fe+2H+=Fe2++H2↑,A错误;
B.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B正确;
C.NaHCO3在溶液中电离产生Na+、
3
HCO-,其与稀H2SO4反应产生Na2SO4、H2O、C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HCO-+H+=H2O+CO2↑,C错误;
D.钠与CuSO4溶液中的水先反应,反应产物NaOH再与CuSO4溶质反应,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Cu(OH)2↓+2Na++H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4.C
【详解】A.假设23g全部是N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23g
1
46g/mol
⨯=0.5mol,假设全部是
N2O4,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23g
21
92g/mol
⨯⨯=0.5mol,因此生成23g该混合物时,转移电子物
质的量为0.5mol,故A说法正确;
B.乙醇水溶液中含氧物质有CH3CH2OH和H2O,因此10g46%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氧原子物
质的量为(10g46%10g54%
11
46g/mol18g/mol
⨯⨯
⨯+⨯)=0.4mol,故B说法正确;
C.Na2CO3属于强碱弱酸盐,CO32-发生水解:CO32-+H2O HCO3-+OH-,溶液中阴离子物质的量大于1L×1mol·L-1=1mol,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因为溶液显中性,因此有c(Na +) =c(CH3COO-),根据物料守恒,因此有c(CH3COO-)+c(CH3COOH)=0.1mol·L-1+c(Na+),两式联立得出:c(CH3COOH)=0.1mol·L-1,即该溶液中醋酸分子物质的量为0.01mol,故D 说法正确;答案:C。
5.B
【详解】A.H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Na2O+H2O=2NaOH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则水在反应中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故B符合题意;
C.2H2O通电2 H2↑+O2↑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C不符合题意;D.C+H2O
高温
CO+H2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C
【分析】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则金属性b>a,则原子序数a>b,且族序数不大于III;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则非金属性c>d,原子序数c>d,且族序数大于III;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半径最小,为第IIIA族元素,所以这几种元素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b<a<e<d<c。
【详解】A.通过以上分析知,这几种元素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b<a<e<d<c,故A错误;B.同一周期元素离子半径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e<a<b<c<d,故B错误;
C.同一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b>a>e>d>c,故C正确;
D.同一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大小顺序是c>d>e>a>b,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三看”法快速判断简单微粒半径的大小:
一看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7.C
【详解】A. 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则1molN2完全反应放热大于38.6kJ,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H<−38.6 kJ/mol,故A错误;
B. 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钙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大于114.6kJ,△H<2×(−57.3)kJ⋅mol−1,故B错误;
C. 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少,气态水变液态水还要放热,故焓变a>b,故C 正确;
D. 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由①-②得:C(石墨,s)⇌C(金刚石,s)△H=+1.9kJ/mol,可知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镁粉溶于氯水后有气泡产生,说明其中含有HCl,该气体为氢气,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根,故A错误;
B.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里面含有氯气分子,故B正确;
C.加入NaHCO3溶液,与氢离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溶液中有H+存在,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C错误;
D.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加盐酸酸化引入氯离子,不能证明氯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9.B
【分析】固体混合物X,向其中加入足量水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A,向滤液A中通入少量CO2气体,得到悬浊液B,则B为CaCO3,证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由于Ca(OH)2与Na2CO3会反应产生CaCO3沉淀,若原固体中含有Na2CO3,则滤渣A中含有CaCO3,向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B产生,气体B中含有CO2气体;若固体X中含有Fe,同时得到溶液B,向溶液B中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说明溶液B 中无Fe3+,则可能是原固体中无Fe2O3,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FeCl3,也可能是固体X中含有Fe2O3,还含有Fe或Cu,Fe或Cu将Fe2O3与HCl反应产生的Fe3+还原为Fe2+,过量的Fe再与HCl反应产生H2,则气体B中也可能含有H2,综上所述,固体X中一定含有Ca(OH)2,而Na2CO3、Fe至少有一种,Cu、Fe2O3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气体B中含有CO2、H2中至少一种。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X中一定含Ca(OH)2,而Na2CO3不一定存在,故A错误;
B.若固体混合物X中含Cu,由于Cu与稀盐酸不反应,滤渣A中加入足量盐酸后,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固体中一定还含Fe2O3,Fe2O3与HCl反应产生FeCl3,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然后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使Cu溶解,同时得到的溶液B中不再含有Fe3+,故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气体B可能含有CO2、H2中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因此气体B不一定是纯净物,故C错误;
D.若原固体中含有Na2CO3,则滤渣A中含有CaCO3,溶液B中含有Ca2+;若固体中含有Fe2O3,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Fe2+,可能含有Cu2+,因此不能确定溶液B中含的金属阳离子的种类数目,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该物质的不饱和度为6,所以分子式应为C10H10O6,A不正确;
B.该分子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及与-O-相连的环上碳原子都以单键与周围的4个原子相连,它们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B不正确;
C.由于醇羟基与NaOH不反应,所以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mol NaOH发生反应,C不正确;
D.分枝酸中含有的-COOH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CO2,D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容器缩小为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应变为原来的2倍,而实际浓度是原来的1.6倍,说明平衡正向移动,a>c+d,A的转化率增大。
【详解】A.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a > c+d,选项B正确;
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选项C错误;
D. 平衡项正反应方向移动,D的浓度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2.B
【详解】A.苯在浓硫酸、加热至50-60℃时能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故A 正确;
B .甲苯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反应发生的是烷基上的取代,故发生一氯取代生成
,而不会生成,故B错误;
C.甲苯含有甲基,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OH,故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故C正确;
D .苯环和碳碳双键均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苯乙烯和足量的氢气加成可以生成
,故D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A.w
+
K
c(H)
=10-5mol•L-1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四种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碳酸氢根离子既能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也能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硝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溶液中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光照充电时,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e-=2Li++O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2O2=2Li+O2,放电时为原电池,总反应为2Li+O2=Li2O2,由图可知,放电时Li→Li+,发生失电子的反应,金属Li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负极反应式为Li-e-=Li+,
O2+2Li++2e-═Li2O2,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Li2O2
电解
2Li+O2↑,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光照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放电时,根据原电池“同性相吸”,则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D.根据充电时阳极反应,则放电时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变为22
Li O,其正极发生反应222
O2Li2e Li O
+-
++=,D错误;
故选A。
15.D
【详解】A .根据电位滴定法突跃位置确定滴定终点,因此该滴定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指示剂,
故A 错误;
B .根据图中信息得到a 点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且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根据
物料守恒得到c(Cl -)=c(23CO -
)+c(3HCO -)+c(H 2CO 3),故B 错误;
C .a 点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促进水的电离,b 点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因此水的电离程度:a 点>b 点,故C 错误;
D .根据K a1=10−6.4,K a2=10−10.3得到
223a1233233223c(H )c(HCO )c(H )c(CO )c (H )c(CO )
c(H CO )c(HCO )c(H CO )
a K K +-+-+-
-
⋅⋅⋅==⋅⨯,b 点:4.47.96.410.a 2233
2
2312c 0(H C 0)0O H (1011)c ()c(CO )1a K K -+---==⋅⨯=,其比值的数量级为107,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16. 提供水蒸气 3Fe +4H 2O(g)
高温
Fe 3O 4+
4H 2 H 2 甲 HCO 3—+H +=CO 2↑+H 2O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甲中盐酸过量,乙中盐酸不足量n(NaHCO 3)=n(Na 2CO 3) V(CO 2)甲>V(CO 2)乙 【详解】试题分析:Ⅰ.(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故填:提供水蒸气;
(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4H 2O(g) 高温
Fe 3O 4+4H 2,故答案为3Fe +
4H 2O(g)
高温
Fe 3O 4+4H 2;
(3)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
中.说明生成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故填:氢气; Ⅱ.(1)甲装置发生反应:HCO 3-+H +═H 2O+CO 2↑;乙装置发生反应:CO 32-+H +═HCO 3-,HCO 3-+H +═H 2O+CO 2↑,甲装置内反应速率较快,单位时间产生的CO 2多,故甲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故答案为甲;HCO 3-+H +═H 2O+CO 2↑;
(2)②42 g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
4285/g
g mol
=0.5mol ,53 g 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10653g
g /mol
=0.5mol ,300mL3 mol /L 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为3 mol /L×0.3L=0.9mol ,根
据方程式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放出0.5molCO 2气体,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盐酸完全反应,放出0.45molCO 2,因此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故答案为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甲中盐酸过量,乙中盐酸不足量 n(NaHCO 3)=n(Na 2CO 3),V(CO 2)甲>V(CO 2)乙。
考点:考查了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7. 0.3 5.7×10-17 2H ++MnO 2+H 3AsO 4=H 3AsO 4+Mn 2++H 2O CaSO 4 H 3AsO 4是弱
酸,当溶液pH 调节到8左右,c(AsO 34-
)增大,容易形成Ca 3(AsO 4)2沉淀{或pH 增大,促进
H 3AsO 4电离,c(AsO 34-)增大,Q=c 3(Ca 2+)c 2(AsO 34-
)>K sp [Ca 3(AsO 4)2],Ca 3(AsO 4)2才开始沉
淀
()()
()
3-+
42-4
c AsO c H c HAsO
⨯ 2.5×10-3
【分析】根据沉淀平衡常数计算公式,推导不同pH 环境下的离子浓度;根据电离常数公式
推导可知,水解平衡常数为w
h a3
K K K =,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该硫酸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
1241
29.4g L H SO 0.3mol L 98g mol
c ---⋅==⋅⋅。
(2)若酸性废水中Fe 3+的浓度为1.0×
10-4mol•L -1,则()213117144
5.710AsO mol L 5.710mol L 1.010
c --
----⨯=⋅=⨯⋅⨯。
(3)工厂排放出的酸性废水中的三价砷(弱酸H 3AsO 3)不易沉降,可投入MnO 2先将其氧化成五价砷(弱酸H 3AsO 4),此时MnO 2被还原为Mn 2+,利用化合价升降原理配平相关方
程式,即可得出离子方程式为22333422H MnO H AsO =H AsO Mn H O ++
++++。
(4)在处理含砷废水时采用分段式,先向废水中投入生石灰调节pH 到2,再投入生石灰将pH 调节到8左右,使五价砷以Ca 3(AsO 4)2的形式沉降。
①由于24H SO 是强酸,废水中()24SO c -
较大,所以当pH 2=时,生成的沉淀为4CaSO 。
②②34H AsO 为弱酸,当pH 较小时,抑制了34H AsO 的电离,()34c AsO -
较小,不易形成
()342Ca AsO 沉淀,当pH 8≈时,34AsO -
的浓度增大,容易形成()342Ca AsO 沉淀。
③34H AsO 的第一步电离为4342H AsO H H AsO +-+,第二步电离为
2244H AsO H HAsO -
+-+,第三步电离为234
4HAsO H AsO -
+-
+,
()()()
34a324c H c As0K c HAsO +-
-
⋅=。
34AsO -
第一步水解的平衡常数
()()()
()
()()
()
()()
2w 42214
4w 43
w h 12
333a3444K c HAsO c OH c HAsO c H K c HAsO K 10K 2.510K 4.010
c AsO c AsO c H c AsO -
--
+
-----
-
+-
⋅⋅⋅=
=
=
===⨯⨯⋅。
18. 32CH OH(g)
CO(g)+2H (g) ∆H =+90 kJ·mol -1 升温 提高甲醇的利用率,有
利于抑制CO 的生成或抑制副反应发生 2
1
P (-1)100%P ⨯ 1.2×
104 小于 48 正反应 【分析】利用已知的两个反应,依据盖斯定律,可求出甲醇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裂解生成
H 2和CO 的热化学方程式;分析浓度变化对热化学方程式32CH OH(g)
CO(g)+2H (g) ∆H =+90 kJ·mol -1的速率和CH 3OH 平衡转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改变的反应条件;适当增大水
醇比23(H O)(CH OH)
n n ,即考虑主反应的的产率,又考虑对副反应产物的影响,从而得出这样操作
的好处;利用n (H 2O):n (CH 3OH)=1:1,建立三段式,求出甲醇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从
而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
利用表中数据及公式v 逆=k·c (CO)·c 3(H 2)求出c 2,再代入公式求出k 。
利用已知条件“在体积为3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3mol 的CH 4和水蒸气”,建立三段式,利用H 2的平衡体积分数为60%,求出CH 4的物质的量浓度,从而求出Q 点对应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1molCH 4和1molCO ,求出浓度商,与平衡常数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详解】。
(1)主反应:3222CH OH(g)+H O(g)
CO (g)+3H (g) ∆H =+49kJ ∙mol - ① 副反应:222H (g)+CO (g)
CO(g)+H O(g) ∆H =+41kJ ∙mol -1 ② ①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得:甲醇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裂解可得到H 2和CO ,则该反应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32CH OH(g)
CO(g)+2H (g) ∆H =+90 kJ·mol -1,加快反应速率需增大浓度、压强、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但增大浓度、压强、加入催化剂都不能提高CH 3OH 平衡转化率,所以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CH 3OH 平衡转化率的一种措施是升温。
答案
为:32CH OH(g)
CO(g)+2H (g) ∆H =+90 kJ·mol -1;升温; ②适当增大水醇比23(H O)
(CH OH)
n n ,可增加主反应中CH 3OH 的平衡转化率,同时对副反应起抑
制作用,所以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好处是提高甲醇的利用率,有利于抑制CO 的生成或
抑制副反应发生。
答案为:提高甲醇的利用率,有利于抑制CO 的生成或抑制副反应发生;
③某温度下,将n (H 2O):n (CH 3OH)=1:1的原料气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此时设n (H 2O)=n (CH 3OH)=1mol ,甲醇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x ,建立以下三段式:
322CH OH(g)
H O(g)CO(g)3H (g)
(mol)1100
(mol)3(mol)
113x x x x x
x
x
x
+
+--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1P 222P x +=,x=211P P P -mol ,则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100%1mol x ⨯=21P (-1)100%P ⨯。
答案为:
21
P
(-1)100%P ⨯; (2)①依据v 逆可得:219.2
4.80.05c =,c 2=0.2mol/L ,8.1= k ×0.2×0.153,k =1.2×104L 3·mol -3·min -1。
答案为:1.2×
104;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M 点时温度高于N 点,所以N 点v 正小于M 点v 逆;Q 点对应温度为T 3,此时H 2的平衡体积分数为60%,设参加反应的CH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y ,由题给数据可建立以下三段式:
422CH (g)H O(g)CO(g)3H (g)
(mol/L)1100
(mol/L)3(mol/L)
113y y y y y
y
y
y
+
+--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6022100
y y =+,y=23mol/L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2231133
⨯⨯mol 2·L -2=48mol 2·L -2。
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加入1molCH 4和1molCO ,此时浓度商Q=3
122133
⨯⨯mol 2·
L -2=36 mol 2·L -2<48 mol 2·L -2,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为:小于;48;正反应。
【点睛】平衡常数是建立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商,当同时改变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用平衡移动原理无法判断平衡移动时,常将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的浓度商与平衡常数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19.(1)醛基;
(2)HOOC-CH 2-COOH+2C 2H 5OH Δ
浓硫酸C 2H 5OOC-CH 2-COOC 2H 5+2H 2O ;
(3)HCHO ; (4) ;
(5)
;
(6) 氧化; ;
(7)。
【分析】A 到B 为氧化反应,B 到C 为酯化反应,C 比B 多了四个碳原子,说明B 中有两个羧基,B 为HOOCCH 2COOH ,A 为OHCCH 2CHO ,C 与2分子试剂a 反应生成D ,C 原
子数多了2个,根据题中已知信息,a 应为甲醛,D 的结构简式为: ;
D 经过多步反应得到
E ;结合题干中信息,
F 为醇类,同一个碳原子连两个羟基不稳定,故
F 为丙三醇,F 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
G ,根据G 的分子式,
G 为CH 2=CH-CHO ,G 与试剂b 反应得到H ,参照题中已知信息ii ,应为加成反应,试剂b 的结构简式为:
;对比H 和I 的分子式,I 应为:
;E
和I 参照所给已知信息iii ,J 的结构简式为: ;J 到K 发生了
酯化反应。
【详解】(1)根据分析A 为OHCCH 2CHO ,官能团名称为醛基; (2)B 到C 的反应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