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A.荚膜多糖 B.蛋白质
C.R型细菌的DNA D.S型细菌的DNA
2. 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很多,如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
侵染细菌的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果为体外转化实验提出问题奠定了实验基础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有效消除人们认为体外转化实验中所用蛋白质仍有少量核酸的疑问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结果能作为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证据
D.四个实验所涉及的实验原理都是设法区分每一种物质,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一种物质的作用3. 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链球菌是引起人类败血症的病原体
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
C.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后,所有R型菌均转化成S型菌
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偏低4. 下图表示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
B.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和甲组的相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
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
5.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四种脱氧核苷酸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含S元素 D.玉米的遗传物质全部分布在染色体上
7.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获得35S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
B.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将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合成子代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材料、酶均来自大肠杆菌
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加工场所在大肠杆菌的高尔基体
8. 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B.14C、32P、3H、35S、15N、18O都是同位素标记法常用的同位素
C.生物学研究中,同位素标记法常用的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
D.用32P标记磷脂中的磷,线粒体和高尔基体能检测到32P的存在
9. 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的是()
A.酵母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 B.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黑藻
C.HIV、蓝细菌、绿藻 D.烟草、烟草花叶病毒、乳酸菌
10.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能提取出S型细菌
B.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
C.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35S标记的细菌,释放的每一个子代噬菌体均含35S
D.用被32P、35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1.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存活B.存活、死亡、死亡、存活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12. 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
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13.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
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理论上, 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C.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D.实验结果,a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
14.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B.用普通噬菌体侵染32P和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C.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4C
D.用普通的噬菌体侵染14C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4C
15.如右图所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甲、乙,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A.B.
C.D.
16. 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
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C.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D.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17.下列有关实验中涉及的“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B.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色素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
C.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动态过程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离心能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
18. “人类对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中格里菲思、艾弗里、蔡斯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起了关键性作
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的原因是高温破坏了S型细菌的DNA
B.艾弗里用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因保温时间过短导致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19. 用32P标记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型活细菌
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

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
20. 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
都合理)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图丙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22. 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水解酶,RNA水解酶,水解酶溶剂
(1)活鸡胚取材方便,价格经济。

除此之外,本实验中选取活鸡胚的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A、B、C三组。

第二步:将_________ _______分成相同的三组,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溶剂、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一段时间后备用。

第三步: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注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

第四步: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
________。

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
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
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由
______________组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如下图)
①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③从你现有的知识分析,“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这一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加热杀
死的S型细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

请利用DNA酶(可降解DNA)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分为三份,编号为A、B、C,分别作如下处理。

编号 A B C
处理不加任何提取物加入提取出的S
型细菌的DNA
________
第三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得出实验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__________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高一生物作业32答案
1-5 DDBCA 6-10 CCCAC 11-15 DBADD 16-21 DBBACA
22. (1) 禽流感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存活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专门寄生活鸟类细胞的病毒
(2) 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等量的DNA水解酶处理后禽流感病毒核酸提物
等量的RNA水解酶处理后的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
若B组样品检测无禽流感病毒产生,A、C组有禽流感病毒,则DNA是遗传物质若C组样品检测无禽流感毒毒产生,A、B组有禽流感病毒,则RNA是遗传物质
23.(1) ④①(2)蛋白质外壳和DNA
(3)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噬菌体(4)不能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24. (1) ①1、2、3组②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③基因重组 DNA热稳定性较高
(2) ①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R型细菌②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
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③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