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中医康复临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TeachingprogramofImmuno1ogybasis
(供五年制中医康复医学专业使用)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的性质: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特点及其产物,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中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又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学科之一。

免疫学属生物学范畴,是临床医学专业中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目的:医学免疫学已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里与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的前沿学科,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医学各专业研究生最重要的选修课程之一。

:其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近年发展较快、认识较深刻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主要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生化学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课堂讲授及实验课等环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比较扎实的免疫学知识及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能。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
(1)邱全瑛.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修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
2、主要参考书
(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2).孙汶生,王福庆主编医学免疫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吴敏毓,刘恭植主编.医学免疫学.第4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4.)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四、课程考核
(1)平时分:考勤、课堂提问10分
(2)实验分:20分
(3)主观题开卷考试20分(文献查阅5分、知识点15分)
(4)客观题闭卷考试50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
免疫学概念、免疫的功能、类型及其特征、BUm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
免疫学的内容和任务,了解免疫学的分类,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和近况.
【教学内容】
一、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功能
二、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的特点
三、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四、T、B淋巴细胞、APC.NK细胞的功能
五、免疫学发展史及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2学时
第二章抗原(Antigen)
【目的要求】
掌握
抗原的概念;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表位、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共同抗原、交叉反应熟悉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及其他抗原),免疫佐剂
了解
抗原的分类,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教学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抗原性的决定因素、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的分类
三、医学上的重要抗原
四、抗原佐剂的定义、种类、作用及应用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3学时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目的要求】
掌握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断),免疫球蛋白生物学活性
熟悉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与特点(IgA、IgG、IgM、IgD、IgE),人工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了解
抗原抗体的体外反应
【教学内容】
一、抗体的概念、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二、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各功能区的生物学作用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断及其意义
四、比较五类抗体分子的主要特性
五、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六、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定义,单克隆抗体制备及主要基因工程抗体特点
七、抗体的血清型、生物合成与遗传控制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3学时
第四章补体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
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及其调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熟悉
补体的理化特征、补体系统的激活MB1途径、补体活化的共同终末途径了解
补体系统与疾病、补体受体
【教学内容】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
二、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四、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及血清补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3学时
第五章细胞因子
【目的要求】
掌握
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及分类
熟悉
重要的细胞因子的功能
了解
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诊断、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及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
二、重要的细胞因子的功能
三、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诊断、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1学时
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与粘附分子
【目的要求】
掌握
CD抗原、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
常用的CD分子(T细胞表面的CD分子和B细胞表面的CD分子)。

了解
各黏附分子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粘附分子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一、粘附分子、CD抗原的概念;
二、粘附分子分类及各黏附分子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三、粘附分子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1.5学时
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编码基因
【目的要求】
掌握
MHC的结构与特点(经典MHC基因)、MHC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熟悉
MHC的结构与特点(抗原加工递呈的基因、炎症相关基因)、H1A与医学了解
MHe的基因组成、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教学内容】
一、MHS、MHC及H1A的概念
二、H1A的分布、分子结构、功能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三、H1A在免疫识别中的作用
四、MHS的发现、命名以及H1A的遗传特点
五、H1A抗原的鉴定原则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2学时
第八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作用
【目的要求】
掌握
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抗原递呈细胞的分类、主要特性与功能;掌握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递呈的基本过程熟悉
抗原的交叉递呈方式
了解
抗原递呈的生理意义
【教学内容】
一、抗原递呈细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
二、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的分类,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三、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递呈的基本过程四、抗原的交叉递呈方式,抗原递呈的生理意义【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1.5学时。

第九章淋巴细胞
【目的要求】
掌握
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亚群与主要特征及其功能
熟悉
免疫系统是由T、B细胞为中心,以多种免疫分子所组成的复杂、精细的体系
【教学内容】
一、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的概念
二、T细胞抗原受体及TCR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三、T细胞主要的辅助分子CD4、CD8、CD28、CT1A-4、CD45、CD2等的结构与主要功能四、B细胞主
要的辅助分子的结构与主要功能
五、T、B淋巴细胞的亚群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2学时
第十章免疫应答(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目的要求】
掌握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物学作用;效应性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及杀伤特点,重要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及其作用熟悉
NKT.γBT细胞介导免疫的特点及T细胞对超抗原的免疫应答
了解
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CD8+T细胞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MHC(H1A)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发生场所及基本过程
二、CD4+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活化、增殖与分化的全过程,效应性Th1Th2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
应的特点
三、CD8+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活化、增殖与分化;效应性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及杀伤特

四细胞免疫的效应
五、NKT细胞介导免疫的特点
六、yδT细胞介导免疫的特点
七、T细胞对超抗原的免疫应答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1.5学时
第十一章免疫应答(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目的要求】
掌握
B2细胞对TD抗原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点及其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FDC在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类别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中的作用;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及再次应答的意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熟悉
B1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特点
了解
免疫应答过程中活化信号传导
【教学内容】
一、B2细胞对TD抗原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二、B细胞在淋巴结生发中心的活化、增殖与分化及Ig类别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三、体液免疫的
效应
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五、B1细胞对T1抗原应答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1.5学时
第十二章免疫耐受
【目的要求】
掌握
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的定义及特性
熟悉
免疫耐受的机制
了解
免疫耐受的现象、形成条件及免疫耐受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免疫缺陷的定义及一般特性;耐受原的概念
二、中枢免疫耐受与外周耐受的机制
三、诱导免疫耐受及形成的条件
四、免疫耐受的的意义与临床疾病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1学时
第十三章免疫应答的调节
【目的要求】
掌握
免疫调节的概念;独特型网络学说的内容;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熟悉
细胞因子、免疫网络的免疫调节作用
了解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调节作用,对免疫应答及其调节形成一完整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免疫调节的概念
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免疫网络的免疫调节作用
三、独特型网络学说的内容
四、神经、内分说、免疫系统间的相互调节作用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1学时
第十四章超敏反应
【目的要求】
掌握
超敏反应的概念,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特点与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熟悉
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法
超敏反应与正常免疫应答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类
二、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发生机理与常见疾病,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三、口、III、IV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发生机理与常见疾病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4学时
第十五章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目的要求】
掌握
抗原抗体检测的原理,免疫疗的原理,免疫预防的原理
熟悉
抗原抗体检测的方法
了解
淋巴细胞的类型及功能检测的检测方法,免疫学防治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免疫学诊断
二、免疫治疗
三、免疫预防
【教学方法和学时】
讲授1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