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四批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考核指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泰州市第四批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考核指标
项目
建设指标
1、条件建设
1.1床位数≥20张。
1.2 医院近3年每年配备专科建设经费10万元,专款专用。
1.3专用与共用诊疗设备能够满足专科开展临床工作要求。
1.4采用大型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平台(HIS、EMR、PACS、LIS)。
2、专科发展
2.1制定专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
7.4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90%。
8.护理服务
8.1护士知晓并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8.2护士能够掌握中医基本操作。
8.3中医护理措施应体现辨证施护。
8.4开展中医优质护理示范岗建设。
8.5病区开设中医综合治疗室。
9.学术传承
9.1对本专科文献记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诊疗方法进行挖掘、整理与应用。
4.6区域外住院患者比例≥20%。
5.专科病种
5.1在国家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切合专科实际制订3个重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医师掌握并在临床中应用,每年至少一次对实施情况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完善。
5.2建立2个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疑难病,与围手术期诊疗常规,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并能熟练操作设备。
10.5三年内举办市级及以上继续教育项目1个。
10.6三年接收进修人员(时间≥3月)不少于2名,对基层中医药业务指导不少于12人次。
3.4病房护士数与病房实际床位数比例≥0.4∶1。
3.6学科带头人:
①55岁以下(省中医学术团体和二级学会的主任委员、副高级职称;
③在市内该学科中有较高知名度,有较突出学术与技术水平
3.7学术继承人:
①一般为45岁以下;
②具有3年以上中级职称任职资格;
9.2对民间方药、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应用。
9.3引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2项。
9.4临床医师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本专科常用方剂30首。
10.科研教育
10.1有市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
10.2引进并应用新技术、新项目2项。
10.3近3年内发表省级论文6篇或市级论文12篇。
10.4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达到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要求。
5.3在国家中医临床路径基础上,结合本专科实际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病种数2个。医师掌握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在临床中应用并进行总结分析。
6.专科特色
6.1门诊中医药治疗率≥70%,病房中医药治疗率≥75%。
6.2本科独特的中医诊疗方法≥2个,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并在临床中应用。
6.3制定并实施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2.3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2.4有2个病种具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2.5 专科门诊、病房设立针对性中医药文化宣传专栏。
2.7 建立有2个以上单位参加的学术网络,开展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
3.技术队伍
3.1 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70%。
3.2高级∶中级:初级医师之比1∶2∶4。
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解决本专业临床工作中较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
4.服务能力
4.1专科开设专病门诊≥2个。
4.2门诊量、收治病人数在全院非重点专科科室中排名前3位。
4.3平均住院日逐年降低。
4.4收治病人中本专科病种≥80%,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科收治人次的50%以上。
4.5急危重疑难病例所占比重≥20%。
6.4开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附加项)。
7.质量管理
7.1 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
7.2科室评估前3年内无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7.3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达到相应级别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重点病种的ICD诊断准确率达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