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知识梳理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学习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全民族抗战。
【难点】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战三部曲一、全民族的抗战(一)20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1)1931年9月,制造,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2)1932年1月,制造,袭占上海;(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4)1935年,制造,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5)1937年7月,发动,中华民族抗战开始;(二)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措施?合作探究:国共两党作出的决策和抗战情况会战会战会战会战会战注: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台儿庄(徐州会战中)则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国民政府结果: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和的大片领土正面战场1938年,、失守后进入相持阶段。
相互依存失利原因:片面抗战路线(仅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相互配合两者最大的区别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的人民战争路线)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八路军、进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建抗日活动立。
百团大战年下半年,在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作战,目的是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1945年初击败日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日军的滔天罪行(一)南京大屠杀(二)潘家峪惨案(三)“七三一”部队【合作探究】什么原因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成反人类的兽性?(提示:从日本武士道、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和战争物资等方面考虑)三、抗战的胜利【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提示:从中国、日本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三方面考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提示: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总结)【习题训练】1、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是抗战的正面战场B.是否争取国际援助C.是否发动人民群众D.是否发动敌后游击战2、下面对全面抗战路线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抗战B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C在国民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战D在国际力量支持下的抗战3、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笔记: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习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的教训和启示。
【基础自查】1.九一八事日军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史实、七七事变的经过、影响;日军的滔天罪行2.敌后战场的作战路线、方式、抗战的表现、地位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结果及评价;国外战场开辟的时间、目的、结果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串链结网】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对外寻找商品销售和资本投资市场历史原因:制订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中国国共对峙,政府未作好充分准备;国际社会绥靖政策盛行1937、7、7------1945、9、2(略)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达三十多万(目的是泯灭中国人的抵抗精神)“七三一部队”。
用中国活人作实验,因受实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1941年在河北省丰润县制造潘家峪惨案,杀害全村1200多人【综合探究】1.抗日战争的特点及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特点:①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
②具有双得性。
即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③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
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④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⑥持久性。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⑦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地位:中日战争在欧洲战争爆发后,不再是单纯的亚洲局部战争,而成为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大战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考点要求】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学习过程】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1、结合课本P74第一、二段,了解:20世纪三十年日军为扩大侵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课本P75(1)(2)(3)…………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2、作用:三、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1、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胜利原因【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
结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1)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2)结合谜底,全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闻喜中学2+6课堂模式学案年级部高二文科学科历史编号编制人使用时间 2015.11 班级姓名《抗日战争》学案【学习目标】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2.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形成、表现及其结果;阐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习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现实原因: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中国因素: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
(4)国际因素:国际上英美等推行绥靖政策。
2、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
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
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
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
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决定性地消耗了日本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深入学习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三、迁移运用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它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政体的象征。
1.16-抗日战争-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重难点】重点:国共两党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以及历史意义、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明确抗日战争的国际国内地位、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全民族的抗战1.日本侵华的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3)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政权的建立;(4)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日本的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1)九·一八事变: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侵占。
(2)一·二八事变 1932.1.28 袭击上海。
(3)建立伪满洲国 1932.3(4)华北事变 1935 大批日军入关,威逼平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全民族的抗战开始的标志:“卢沟桥事变”时间:____________“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影响: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民族抗日的开始。
(一)政治上: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二)军事上:1.国内战场(1)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①指导思想(抗战路线):制定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1)制订:时间:1937年秋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2)实施: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战,建立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②史实:百团大战:时、人、地、意义。
③意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片面抗战路线淞沪会战:1937.8-11上海失守(姚子青营、谢晋元团);意义:粉碎日军的狂妄计划.①史实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大捷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梳理】一、全民族抗战1.历史背景:日本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1931年________后,中国________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5年“________”后,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3)________年7月7日_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2.共赴国难(1)国共合作: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___,开始全民族抗战。
(2)中共的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①1937年,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________路线。
②________、新四军进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________,建立__________。
(3)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①组织_______会战、_______会战、_______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②淞沪会战中姚子青、_____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初期抗战结果(1)取得________、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________、________和华南大片领土失陷。
(2)________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阶段。
参考答案:1.(1)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2)华北事变(3)1937 卢沟桥事变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全面抗战八路军游击战争抗日根据地(3)淞沪太原徐州谢晋元3.(1)平型关华北华中(2)1938 相持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________以后,屠杀军民超过________人。
(2)1941年初,日伪军在河北省丰润县制造了________惨案。
(3)在中国____________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________”,利用中国活人作实验。
参考答案(1)南京三十万(2)潘家峪(3)东北七三一部队三、抗战的胜利1.相持阶段的抗日斗争(1)中共①主要战役:________年下半年,________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在华北发动________并取得胜利。
第16课 抗日战争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一、【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侵华日军的罪行,归纳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通过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来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抗日战争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全民族团结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理解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中得到警示:要团结。
②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③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了解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的社会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考纲解读】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考点 抗日战争一 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1)局部侵华⎩⎪⎨⎪⎧①从1931年___________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事件,东北沦陷。
②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①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_____________的开端。
②扩大: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①1937年12月制造了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应对措施,评价其优缺点。
3.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抗战精神,认识其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Nhomakorabea的地位。
4.能够运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分析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感教育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抗战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胜利原因。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影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同时,我还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复兴等。
4.抗日战争的启示:总结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探讨抗日战争对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的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话题: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3.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列举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影响。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阐述其事迹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典型英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时代意义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时间顺序,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重点介绍卢沟桥事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分析战争过程中的战略战术、国共合作、国内外支援等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地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发展变化,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同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如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支持等,以及战争胜利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学案人教必修一.doc

第16课抗日战争重难突破一、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战争有双重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3.始终存在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抗战路线。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中国抗II战争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6.随着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体。
【例题】抗H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解析】A是B的决定因素,D不确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所以民主革命阶段中国人民的抗争都一定程度上带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这是共性,而非最突出的特点。
C项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国际地位?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 年日本扩大侵华;1937年全面侵华。
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下,中国成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抗战牵制了 II军主力,使其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直至最后无条件投降。
3.中国的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它配合了欧洲战场:日军主力被中国牵制,进攻苏联的“北进战略”破产,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投入欧洲战场;配合了亚太战场: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南进战略”的太平洋战争推迟,并且因力量不足致使“亚太闪电战”的成果十分脆弱。
中国远征军的两次出击,配合了南亚抗日和英美盟军作战,阻止了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战略配合,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先欧后亚”策略胜利的根本保障,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4.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以弱胜强”的光辉榜样。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人教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人教必修1)【考纲课标解读】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掌握日军侵华的史实(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主要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注意比较抗日战争与列强侵华的其他战争结果的不同及结果不同的原因。
【重点难点突破】1.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异同2阅读下列材料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
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不断进行反抗,共有65万人壮烈牺牲。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除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国外战场。
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学案8: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日军不断侵华的史实及其暴行。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典型事例及其作用。
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4.认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知识梳理】一、全民族的抗战1.背景(1)局部侵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前期概况(1)敌后战场①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4.结果(1)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地区。
(2)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军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进行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1.敌后战场(1)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华北地区,指挥;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1)目的: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2)概况: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解救出被围英军7000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4.胜利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16课 抗日战争 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1.列举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活体试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原因:田中义一内阁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侵华方针,继续推行“大陆方针”现实原因:日本要摆脱世界性 打击国际因素:国际 盛行外部条件:中国 为其提供了方便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局部侵华:1931年 ,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 ,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1937年12月 日军攻陷 进行大屠杀,遇害人数超过30万 1941年初 日伪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 ,杀害1200多人 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成为“ ”部队1、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流砥柱)2、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3、1937年9月八路军配合友军取得4、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华北 中国军队 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 1、 正面战场组织会战: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国民党 2、淞沪会战中坚守宝山县城500官兵,营长姚子青率领,全部牺牲3、淞沪会战中副团长 率800官兵坚守四行仓库,奋战四昼夜4、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巩固与反馈】1、2007年12月12日,“联众”公司在网上发布公告,推出大型红色民族网游《抗战》。
其活动之一名为“全民抗日,反扫荡”,内容如下:日军将于12月13日12点至16点发动全城扫荡,特号召玩家共同击杀鬼子。
你认为网上举行的这一活动历史依据应为A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C 、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16讲 抗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6讲抗日战争夯实基础【P30】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基础梳理】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性所决定。
(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2.条件(1)国际形势: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2)中国形势: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正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
3.经过(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2)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八一三事变占领上海。
(3)失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日本的滔天罪行(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2)1941年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
【重难突破】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
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1)领导者: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中共采取坚决抗日的方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动员: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不发动民众抗日;抗战时期,实行全民族抗战。
特别是共产党充分发动群众抗日。
(3)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中日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真题演练】【例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化是儒家所批判的霸道文化,东方文化是儒家思想的王道文化,日本是东方文化代表,是王道的化身,日本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以拯救亚洲国家。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而难点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魔难和牺牲,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顽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抗日战争的教案。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随后扩大至全国范围。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人民开始了长期而难点的斗争。
二、抗日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在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中国人民采取了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等多种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力量。
同时,中国人民还利用地形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战斗。
四、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勇无畏的抗战英雄。
例如,林彪、刘伯承、陈毅等将领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珍贵的胜利。
同时,还有许多无名英雄默默奉献,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抗日战争的影响与启示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其次,抗日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六、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在于传承和宏扬抗战精神。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勇气和顽强。
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一个反思历史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珍惜和平与发展。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难点而伟大的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学案2: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考纲课标解读】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掌握日军侵华的史实(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主要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注意比较抗日战争与列强侵华的其他战争结果的不同及结果不同的原因。
【考点概括梳理】1、侵华日军的罪行(1)军事上:①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_________________,攻占沈阳。
②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制造_________________③1935年,日本侵略军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_________________。
④1937年7月7日,__________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
⑤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_。
⑥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⑦1941年初,日军对河北省_________________村民进行残酷屠杀。
此外,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经济上:疯狂的经济掠夺(3)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以华治华(4)思想上:奴化教育2、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战<1>四次会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①召开洛川会议,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成立_______________,成为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
学案4: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课标要求]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3.探索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课前准备区一、全民族的抗战1.背景(1)九一八事变:中国__________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华北事变:__________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________,或称“七七事变”。
日本____________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端。
随后日本占领______、______。
2.实现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_________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概况(1)中共的敌后战场抗战:①路线:______年8月,中共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__________路线。
②作战方针: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①组织会战:日军占领平津以后,继续向______、______发动攻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______会战、______会战、______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②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上海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战。
坚守宝山县城的中国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的率领下,激战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
坚守苏州河四行仓库的战役中,副团长谢晋元率军孤军奋战四昼夜,歼敌二百多人。
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③结果: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敌人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思考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时间:______年12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16

第16课抗日战争一、预习自学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考纲要求】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学习目标】(1)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百团大战、远征军入緬作战、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2)理解: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原因;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区别及成因;理解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
(3)情感价值观: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抗战胜利不仅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
【重点】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疑难解析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相互关系怎样?有何作用?(1)原因:两个战场的出现主要是由中日双方的国情(中国地大人多,日本地小人少。
日本大多侵略大城市、交通要道,所以敌占区有许多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可以开辟敌后战场,以牵制其兵力)和国共的合作方式及其武装力量决定的。
(2)关系:①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②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没有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速发展;而敌后战场的迅速发展,也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3)作用:①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
②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
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全民族的抗战1.“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
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
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
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A.1931年B.1936年C.1938年D.1939年★2.右图是日本右翼分子篡改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
【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
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
【知识梳理】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开始的标志卢沟桥事变
3.全民族抗战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两种路线和两个战场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游击战争、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中国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重庆
③抗战英烈
宝山县城──姚子青
四行仓库──谢晋元
【学习探究】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第一,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第二,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第三,正面战场的抗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④结果
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4.抗战的胜利
①百团大战
②国外战场
③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学习探究】①战争是残酷的,犯下的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
②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原因
日本: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2.历史意义
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威望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学习探究】今天我们怎么处理中日关系?
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死灰复燃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尊重历史,崇尚和平,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