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九 物质的分类,构成物质的微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物质的分类,构成物质的微粒
命题点1物质的分类
1. (2020盐城)中美科学家携手发现了全硼富勒烯B40团簇(结构如图所示),它在超导、绿色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B40属于()
第1题图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有机物
D. 混合物
2. (2020陕西)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空气
B. 干冰
C. 液氧
D. 生铁
3. (2020重庆B)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钛合金
B. 大理石
C. 蒸馏水
D. 煤
4. (2020苏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3
B. SO3
C. NaOH
D. K2SO4
5. (2020自贡)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 P2O5
B. NaHCO3
C. NH3·H2O
D. CH3COOH
6. (2020福建)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A. 过氧化氢(H2O2)
B. 乙醇(C2H6O)
C. 三氯甲烷(CHCl3)
D. 过氧乙酸(C2H4O3)
7. (2020株洲)存放药品时,某化学实验员不小心将药品标签撕去了一部分(如图),根据所学知识,你判断该药品一定不是()
第7题图
A. 碱
B. 盐
C. 氧化物
D. 酸
8. (2020郴州)物质分类方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 C60——化合物
B. 小苏打——盐
C. 水煤气——混合物
D. 蔗糖——有机化合物
9. (2020威海)下列对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10. (2020黄石)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二氧化锰、氧气
B. 海水、氯酸钾、液氢
C. 氧化铁、锰酸钾、干冰
D. 稀有气体、高锰酸钾、水银
11. (2020常德)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是()
第11题图
A. 臭氧
B. 小苏打
C. 生石灰
D. 酒精
12. (2020大庆改编)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13. (2020甘孜州)根据如下纯净物的分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3题图
(1)图中的空白方框内应填________。

(2)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氢氧化钙、金刚石、汞、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三氧化硫、碳酸钾。

①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①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①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

①属于盐的是________。

命题点2构成物质的微粒
14. (2020扬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氢气
B. 氯化钾
C. 金刚石
D. 二氧化碳
15. (2020济宁)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16. (2020抚顺、铁岭改编)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B. 离子只有得到电子才能变成原子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17. (2020潍坊)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C.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8. (2020聊城改编)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 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第19题图
19. (2020嘉兴)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
A. CaCl2
B. Al(NO3)3
C. NaOH
D. H2SO4
命题点3用微粒的性质解释常见的现象
20. (2020河北)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公园里花香四溢
B. 春天里柳絮飞扬
C. 海面上浪花飞溅
D. 天空中乌云翻滚
21. (2020本溪、辽阳、葫芦岛)将6000 L的氧气加压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分子的质量变大了
B. 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C. 分子的数目变少了
D. 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22. (2020龙东改编)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23. (2020天津)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4. (2020黄石)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 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 酒精挥发——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5. (2020潍坊)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①①表示水在不同时刻
第25题图
的存在状态。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①
B.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①
C. 水分子的质量:①=①=①
D. ①→①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命题点4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6. (2020成都)根据下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第26题图
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
B. 浓氨水变红
C. 氨水显碱性,pH大于7
D. 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27. (2020南京)按下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

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

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第27题图
A. 浓盐酸
B. 浓氨水
C. 浓醋酸
D. 浓氢氧化钠溶液
28. (2020黔西南州)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利用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玻璃管。

第28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证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________(填“大”或“小”)。

命题点5原子的结构
29. (2020杭州)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A. 原子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30. (2020泰州)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2
B. 48
C. 70
D. 26
31. (2020淄博)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能转化成以下哪种粒子()
A. 带正电荷的离子
B. 新的原子
C. 带负电荷的离子
D. 新的分子
32. (2020枣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实验。

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第32题图
A.金原子核带正电
B. 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C. 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 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33. (2019乐山)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分解能得到氧气
B. 丙和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电子
C. 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
D. 丁的单质在乙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命题点6微粒结构示意图
34. (2019南京)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35. (2020广州)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第35题图
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36. (2020襄阳) 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第36题图
A.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
D. 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
37. (2020常德)如下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7题图
A. ①①属于金属元素
B. ①的微粒符号是Al3+
C. ①①①属于阳离子
D. ①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38. (2020荆州)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图是碘离子(I-)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第38题图1
(1)图中x=________。

(2)碘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

(3)下图表示的粒子中,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填标号)。

第38题图2
39. (2020湘潭)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第39题图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__相同。

(4)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命题点7微粒的综合题
40. (2020威海)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 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 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41. (2020德阳)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积极探索原子内部结构,门捷列夫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徐寿为大量化学元素创造汉语名称……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理论化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开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之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固态水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化合物
C.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甲烷(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①1
专题九 物质的分类 构成物质的微粒
1. A
2. C
3. C 【解析】钛合金中含有钛和其它物质,是混合物,A 不符合题意;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B 不符合题意;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C 符合题意;煤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物质,是混合物,D 不符合题意。

4. B
5. D
6. A
7. D 【解析】含有钾元素的碱、盐、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KOH 、KCl(KNO 3、K 2CO 3等)、K 2O ,而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混合物,根据已知标签,该药品一定不是酸,故选D 。

8. A 【解析】C 60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A 不正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由Na +
和HCO 3-构成,属于盐,B 正确;水煤气是CO 和H 2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C 正确;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D 正确。

9. B 【解析】A 是由同种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正确;B 中只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正确; C 中由同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正确; D 中物质由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和一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正确。

10. A
11. C 【解析】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还包含其他类别物质的Y 为化合物,则Z 为氧化物,X 为单质。

在题给四个选项中,臭氧(O 3)属于单质,属于X 的范围,A 错误;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属于盐,属于Y 的范围,B 错误;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属于Z 的范围,C 正确;酒精属于有机化合物,属于Y 的范围,D 错误。

12. B 【解析】Cu 2(OH)2CO 3
中含Cu 2+
、CO
32-、OH -
,属于盐,A 错误;过磷酸钙是磷酸
二氢钙与硫酸钙形成的混合物,汞是金属单质,MgO 是氧化物,KOH 属于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于盐,B 正确;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 错误;HBr 属于酸,D 错误。

13. (1)化合物 (2)①C 6H 8O 6 ①SO 3 ①Hg C ①K 2CO 3
14. B 【解析】氢气(H 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A 不符合题意;氯化钾(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 符合题意;金刚石(C)是碳的一种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 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CO 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D 不符合题意。

15. D 16. D
17. C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A 错误;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B 错误;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 正确;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如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D 错误。

18. D
19. C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①1,氯化钙溶液中阳
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①2,A错误;硝酸铝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①3,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①1,C正确;硫酸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2①1,D错误。

20. A21. B
22. C【解析】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 正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B正确;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但分子的体积不变,C错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正确。

23. B【解析】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正确;蔗糖分子在水中不断地运动,扩散到水中,发生溶解,并没有发生分解,B错误;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C正确;水烧开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D正确。

24. A【解析】干冰升华是分子间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A错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因此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B正确;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C正确;酒精挥发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正确。

25. C【解析】①为水的固态,①为液态,①为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①,A错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①<①,B错误;三种状态中水分子的质量相等,C正确;①→①的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D错误。

26. C【解析】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两个烧杯中水的温度不同,品红的扩散速率不同,A、D错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变红,B错误;氨水显碱性,pH>7,C正确。

27. B【解析】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碱性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A、C 都不正确;图中脱脂棉没有接触到物质X,所以物质X应该具有挥发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而浓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挥发性,所以X为浓氨水,故选B。

28. (1)NH3+HCl=== NH4Cl(2)小
【解析】(1)结合题干信息分析,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据此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段时间后,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此时氯化氢分子由左侧运动到A处;氨分子从右侧运动到A处;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小。

29. A【解析】分子由原子构成,因此1个C18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故选A。

30. A【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为钛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其核外有22个电子。

故选A。

31. B32. B
33. B【解析】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可知甲是氢元素;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因为乙是前18号元素中的一种,电子层数不超过3层,假设乙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最外层电子数为9,不符合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的排布规律,若只有1个电子层,则第一层同时又是最外层,该层就会有3个电子,不符合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的规律,所以乙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即第2层)有6个电子,核外共有8个电子,核内有8个质子,为氧原子,即乙为氧元素;丙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丙可能为氢离子、锂离子或钠离子,因为丙的核电荷数大于乙,所以丙离子是钠离子,丙为钠元素;丁与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丁的核电荷数大于乙,则丁为第三周期中与氧同族的硫元素。

据此,甲(氢)和乙(氧)组成的物质有水和过氧化氢,两者分解都能得到氧气,A正确;丙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丁是硫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B错误;甲、乙、丙即氢、氧、钠三种元素,可以组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属于碱,C正确;丁的单质是硫,乙的单质是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正确。

34. D【解析】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1个电子,不是相对稳定结构,A错误;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B错误;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C错误;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D正确。

35. D
36. B【解析】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为16, A正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硫离子(S2-),B错误、D正确;在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第二层电子数x=8, C正确。

37. B【解析】微粒①为氟(F)原子,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微粒①为铝原子,属于金属元素,A错误;微粒①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微粒符号是Al3+,属于阳离子,B正确;微粒①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Mg2+,属于阳离子;微粒①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为氖(Ne)原子,C错误;微粒①(Al3+)未失电子时(即Al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三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微粒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2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D错误。

38. (1)18(2)非金属五(3)E
【解析】(1)碘离子(I-)最外层8个电子,故碘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53=2+8+x+18+7,x=18。

(2)碘带“”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核外有五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故位于第五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E 最外层7个电子和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E。

39. (1)原子(2)18(3)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4)MgF2
【解析】(1)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分子也可分解为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即图
甲中①为原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若D粒子为原子,则X =2+8+8=18。

(3)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由于B、C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

(4)A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化合价为-1价;B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Mg2+,化合价为+2价;两种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40. D【解析】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A正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构成的分子种类,B正确;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可形成多种化学物质,C正确;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核外电子数改变,但质子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D不正确。

41. C【解析】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B正确;氧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图示粒子为氧离子,C错误;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①(1×4)=3①1,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