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石门县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7高二下·姜堰期中)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目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
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A . 妄自尊大热心鲍鱼之肆
B . 妄自尊大热衷井底之蛙
C . 夜郎自大热心井底之蛙
D . 夜郎自大热衷鲍鱼之肆
2. (2分) (2017高三上·和平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积分圆梦”项目通过金融网络把公益活动推广到消费者身边,消费者可以便捷的捐赠积分,这是以互联网+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的新选择。
B . 古龙的作品在武侠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不仅吸收了戏剧、电影、诗歌,而且融进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学。
C . 美国宇航局希望在2040年像土卫六发射一艘智能潜艇的实验,对土卫六上的海洋环境进行全面探测,以寻找不同于地球的生命形式。
D . 10月份以来二线省会城市和大城市圈周边的一批城市陆续退出限售行列,限售解禁工夫多为2-3年,也会进一步影响房地产销售预期。
3. (2分) (2019高三下·石家庄月考)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 推荐信:兹有我校黎明同学,拟参加贵校自招考试,望该生能得到贵校垂青。
B .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D .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将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4. (6分) (2018高一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 .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 . 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 . 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 .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 . 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 .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 . 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C .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 . 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5. (12分) (2017高二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烂屎阿三
赵淑萍
①王小三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讨厌竹岙村,因为,那年,别人给他取了“烂屎”的绰号。
他厌恶自己的绰号俗气,
不洁。
他爹是个剃头匠,他从小文文弱弱,不像其他男孩那么硬朗,于是有人就称他“烂屎阿三”。
他常为此闷闷不乐。
疼爱他的祖母安慰他:“名字越贱越好养,绰号越烂越发达”。
②王小三的成绩还真好。
后来他进县里读中学。
他们村考上寥寥的几个,大家事先约定,谁也不许在学校里喊绰号,否则,会被城里同学看轻的。
王小三的防患意识更强烈,他提出,万一喊了就得重重地罚。
王小三周末一回这个村子,路上他小时的伙伴就叫“烂屎阿三放假了。
”那些老辈的人则说:“剃头佬的儿子回来了?”这时候,王小三就像吞了几只苍蝇,又像踩了一脚烂屎,深感耻辱,渐渐的连家也很少回了,只在学校里用功。
③王小三在观察,这个村里,什么人才不被叫绰号?唯有族里的长辈或外出闯荡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人。
于是,王小三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被人家叫绰号。
放寒假、暑假,他也想回家,可是,他忍住了,留在清静的宿舍里,翻翻书,睡睡觉,他认为时间长了,村里人会生疏了他的绰号。
即使偶尔回村里一趟,也像鬼子进村,悄悄的,尽量避开村里人的视线,他真的担心有人突然冒出来,叫他“烂屎”。
④王小三考了大学,又因成绩优异分配在城市里。
在城里,没有人“烂屎烂屎”地叫他了,他像挣脱了一个什么麻烦那样,心里渐渐松弛起来。
王小三把名字改成王小山。
他有了女朋友,后又结了婚,他几乎没回过家乡。
媳妇是很优雅很小资的城里女人,万一回村,路上有人不识相地叫出他的绰号,那可如何是好?王小三宁可让父母亲来城里看他,多住些日子,多塞点钱给他们。
或者,他捎些城里的东西给父母,尽尽孝心,权当惦记。
只是,他很想念那白发苍苍的祖母。
祖母裹过小脚,走远门不方便,连村子也难得出。
后来,王小三有了一定的职位,村里沾亲带故托他办事的人不少。
喊他“叔“、“伯”或模仿城里人“王处”、“王局”的一路叫过来,没有人敢提起他的绰号。
那低贱的绰号,彻底从他生活中,从人们的嘴里删掉了。
⑤一晃真快,王小山退休了。
门庭冷落起来。
这时他感到像是一场热热闹闹的戏散了场,只剩下他一个人。
于是,晚上做梦常梦到他的村庄,梦到自己爬树从树上摔下来,梦到游到河心游不动,小伙伴一边起劲地喊他“烂屎”,一边奋力地把他拉回来。
还梦到满头银发的祖母在喊他。
特别是那天他无意中翻开书,眼睛恰好落在“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再也按捺不住了,决定回竹岙村去待段日子。
⑥退了休,专车已取消了。
王小山乘上了大巴。
好多年没乘大巴了,又挤又闹,汗味、烟味混杂。
机耕路已经换成水泥公路。
当初那是一条泥土路,夏天雨后赤脚走,就有泥浆从脚趾缝里冒出来,清凉而惬意。
进了村,村里人用陌生的目光打量他。
喊他“剃头佬的儿子”的那些人,早已没了;喊他“烂屎阿三”的儿时的玩伴,好多也已经卧病在床。
没有人叫他的绰号,他反而感到缺失了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仿佛他不是本村人。
他回到家里,一百多岁的祖母眼睛瞎了耳朵也背了。
“王局长回来了”有人喊,祖母无动于衷。
“娘啊,三儿回来了。
”剃头匠大声说。
老太太面无表情,瞎眼冲着他眨巴。
王小山鼻子一酸,好像家里的人不认他了。
“奶奶,我是烂屎阿三。
”王小山走到祖母身边,贴在她耳朵边大声说。
“阿三,是你吗?”老太太颤巍巍地用双手捧着王小山的脸抚摸着。
“阿三,我已经老了。
你终于忙完了。
”老太太流出了两滴眼泪。
⑦傍晚,王小山独自去散步。
不知不觉出了村,来到一个空旷的晒场。
小时候,他和小伙伴曾在晒场玩捉迷藏,钻进稻草剁扒出的洞里藏,他藏得很深,隐约能听到外边喊他“烂屎—烂屎—”。
晒场对面是一座陡峭的山,暮色笼罩着,山顶的夜空,一轮明月已抬出了脸,远远近近,点缀着几颗星星。
这时,他干咳一声,是清嗓子。
他环顾四周无人,突然,他把双手框在嘴边,朝对面,敞开噪门,喊了一声“烂屎阿山—”,山那边弹来回音。
他孩子般地笑起来。
退休后,他第一次这么开心。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烂屎阿三”这个令王小山感到羞耻的绰号,恰恰是他用功读书、努力奋斗的动力,可以说,没有这个绰号,王小山也不会有惊人的成就。
B . 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叙述,采用了全知的叙述视角,这有助于拉近读者与小说的距离,使得小说更有亲和力,并且能够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性。
C . 这篇小说的语言简练朴实,流畅的叙述中又饱含着细腻的感情,比喻的修辞手法、景物的描写等都加强了小说的抒情化特征。
D .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如九曲回肠,起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故事的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令人回味无穷。
E . 小说以王小山的绰号“烂屎阿三”为线索,简要勾勒了他一生的经历,刻画出一个性格较复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关于人生与人性的主题。
(2)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并简要分析王小山的性格特征。
(3)小说第④段写道:“那低贱的绰号,彻底从他生活中,从人们的嘴里删掉了”,而在见到祖母之后,王小山却主动说:“奶奶,我是烂屎阿三”,这是否自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6. (10分)(2018·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6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在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国际会议暨亚太森林组织十周年回顾活动上表示,中国森林恢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1公顷=15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达6933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中国还将继续推进森林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构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越南大规模国土绿化和植树造林,亚太总体森林资源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仍面
临着淼林过度开发、质量下降、经营粗放、森林退化等挑战。
2008年中国倡议成立了亚太森林组织。
10年来,该组织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已发展成为亚太区域森林恢复经验总结、推广和示范的平台,区域林业交流合作深化的纽带,助力林业人才交流培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摘自“新华网”)
(注)“十二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
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
材料三:
在我国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战略布局中,西北干旱地区既是造林绿化、改善生存环境最为迫切的地区,也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关键地区。
有人认为,沙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大规模造林绿化,质疑沙区造林绿化的成效。
对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我国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区气候情况很复杂,自然恢复要园地制宜。
如果完全靠自然力恢复,我国的沙漠是治理不了的。
“近年来,我们的造林绿化理念一直在转变。
要树-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能够自然恢复的不要人工干预,自然恢复不了的一定要人工干预。
”张建龙表示,治沙实践说明,有一些地方确实不宜栽乔木,但以此否定人工措施防沙治沙是不客观的。
专家指出,在植树造林中,还要树立发展近自然林业的理念,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经营森林,使森林达到一种接近自然的状态。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各地各部门组织动员多方力量,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全年完成造林736万公顷,森林抚育830万公顷;从国家层面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26万公顷,累计下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82.7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固沙19万多公顷,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造林99万公顷。
各地启动实施一大批造林绿化工程。
北京启动新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
山西实施吕粱山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通道沿线荒山绿化和重要水源地治理等四大重点工程。
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城乡建设中加强林荫道路、立体绿化、绿道绿廊和郊野公园等建设。
公路绿化和运营铁路沿线防护林带建设力度加大,新增公路绿化里程计5万公里,运营铁路绿化里程达4.7万公里。
河渠湖库周边、水利工程沿线绿化1229公顷。
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和教育、石油、石化、冶金等系统,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绿化美化活动。
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典型地区的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总数达到137个。
稳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一天水等六大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
各地加大乡村绿化力度,乡村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十年来,我国森林恢复成就巨大,森林面积已超过2亿公顷,人工林保存面积位居世界第一。
B . 在中国和越南的努力下,近年来亚太总体森林资源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仍然面临着种种挑战。
C . 西北干旱地区的造林绿化、改善生存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战略布局。
D . 2017年我国共造林736万公顷,森林抚育830万公顷,两项指标均优于“十二五”各年平均水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亚太森林组织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十年来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成为深化区域林业交流合作的纽带。
B . “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分别增加了18和29个百分点。
C . “十二五”结束时,我国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1.66qo,森林蓄积量高达151.37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在全球
范围内增长最多。
D . 植树造林时,要树立发展近自然林业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减少人工干预,更不宜在沙区栽乔木。
E . 截至2017年底,我国不但已经建成了137个国家森林城币,而且建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3) 2017年,我国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工作呈现出哪几个特点?请根据材料四予以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
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
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 .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 .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 .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
B . 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入阁”。
C . “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D . “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
他先是考了进士第一名,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
B . 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
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 . 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 . 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
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②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③(武帝)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9高三上·泰州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
张元干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①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①,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候。
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注释】①底事:何事。
①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三国陈登(字元龙)瞧不起许汜,许汜拜访时,元龙不与其交谈,自己睡上大床,许汜只能睡小床。
许汜把不愉快告诉刘备,刘备说,要是我,就睡楼上,让你睡地下,谁让你只顾自己购田置房无计救天下呢。
(1)开头两句的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这样的景物描写在词中起什么作用,请作概括说明
(2)纵观全词,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9. (2分) (2016高一上·万全期中) 在下面的句子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上下句。
(1)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百舸争流。
(2)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
(3)
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
________,______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
真的猛士,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