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AF-S300mmf4DIF-ED镜头网友实战评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康AF-S300mmf4DIF-ED镜头网友实战评测作者:关山飞渡
“动物园的棕熊,距离太近,构图太满。

熊头稍一晃动,很容易出离了取景框”
(一)定抑或变——闲说尼康的300毫米
在庞大的35毫米单反摄影系统内,长焦距及超长焦距大口径定焦镜头阵营,永远是这个系统内令人仰望的高度,而进入这个阵营或许有多种选择方式,但有一个标准却也无法回避,这就是300毫米定焦镜头。

或许,你可以把300定当作是这个阵营的守门人。

进入AF时代以后,主流门派的300毫米镜头,除了宾德曾有一支FA300F4.5,无一例外只有两种:300F2.8与300F4。

(二)总结:
“在逆光和半逆光状态下,340+增距镜会有眩光增加的趋势。


(1)优点:做工精良、轻量精悍、机动灵活;光学质量优秀;
1.45米的最近对焦距离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意义;9片光圈叶片设计;防尘防水滴设计;内置遮光罩方便实用;现在最新的尼康镜头都取消了光圈环,但此镜还有,像我这样去边远地带拍摄总要用FM2做备机的摄影者,肯定更适合些。

(2)缺点:没有VR防抖功能是一大遗憾,否则此镜的综合能力、实用价值将更出色;镜头后部没有设计成密封,虽然使用上还没有发现问题,但密封显然更可靠。

(3)用途和配置:此镜用途非常广泛,动物、鸟类、风光、体育、甚至天文等均可。

在机型上,最佳搭配无疑是DX画幅机器。

在尼康现役DX画幅相机中,我推荐D300。

我曾经用D200与340搭配了较长时间,以那时的标准看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现在看,D200还不能满足这支镜头
的真正水准,机身分辨力弱一些,高感更是勉强,宽容度、动态范围都较D300有较明显差距。

数字相机,新技术就是新技术,更好、更快、更强大。

如果有比较明确的拍摄目的,那这支镜头可以作为70—200F2.8级别镜头的很好补充,再搭配一支1.4倍的增距镜,就能应付很多情况了。

当然,最好配备一支独脚架。

“进入密林追踪拍摄岩羊群之前,我曾困惑,是用AFS300F4,还是AF80-200F2.8,结果我选择了300。

但进入丛林后,我立刻就后悔了,因为不断有岩羊从身边飞驰而过,但过长的焦距根本无法找到焦点,丧失了几个很棒的画面。

唯一的安慰,是拍到了这一对奔跑中的岩羊母子,相依飞奔。


“2005年末,我开始到中蒙边界草原深处拍摄一个题材。

和这群蒙古野驴的遭遇纯属缘分,因为中国境内的蒙古野驴分布数量很少,轻易难以遇到。

这一张是没有使用增距镜的,虽然远了一些,但放大看,野驴的皮毛还是很细致的,秋日草原、丘陵、野驴的色彩也非常舒服、自然。

这基本上是我离开车,能徒步慢慢接近野驴的最近距
离。


“有一次,我计划拍摄一个野驴奔向朝阳的镜头,天亮前就赶到了野驴牧场。

但驾车在丘陵群中搜寻了很久也没发现野驴,那时候的太阳是每天早晨7点10分升起,我不停的看着表,当表针指向7时整的时候,我心灰意冷的决定放弃拍摄。

令人惊喜若狂的是,当我转过最后一个山脚准备离开时,三、四百米外的几个小黑点正静静的朝向我,它们和我之间连接成的直线,距正东方向差距不到15度。

静悄悄的黎明中,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依据经验,我调整着自己的接近角度,心中祈祷野驴们不要再和我玩大范围的捉迷藏游戏。

野驴们警觉的注视着我,跑跑停停,我则忽而偏左、忽而偏右,控制着野驴的逃跑方向,而东方的红色指数在随着我们的追逐一路飙升。

那一天的地平线被一条云带笼罩着,地势条件也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但5只野驴却在最关键的几十秒内,在我的镜头中,向着朝
阳跑去。

也许最终得到的照片不是预期中最理想的,但我感受到了腾格里的恩赐,也和野驴们在共同迎接朝阳的一刻,感受到了心有灵犀。


“增距镜的原因,低反差下画质下降明显,而D200在ISO800的时候,噪点已经令人难受”
“一开始用越野车和蒙古野驴比试测出了驴速,后来的拍摄全部一个人,把车放在远处,自己拿了镜头、独脚架、增距镜、CF卡,徒步接近。

中蒙边界的大风抗日持久,我经常在风沙中跑动,跨过一丛丛骆驼草。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已是傍晚,光线暗了下来,索性收一级光圈,用低感,追随拍摄,体现野驴奔跑的动感。

根据光线,随时调整拍摄思路也是要注意的。


2011-11-7 13:55:08 上传
下载附件 (64.41 KB)
“这只藏狐正在聚精会神的捕食鼠兔,而且每抓一只都会在雪地里刨个坑储存起来,那是他的冰箱。

但很奇怪,我明明看好的地冰箱地点,走过去,找了半个小时都没找到,还把腿扭了。

每次接触狐狸,我都会遇到状况。


“这张图片是做了一定裁剪,因为当时没用增距镜,有些远。

但影像的素质还是可接受的。

但100%放大看,此图的焦点是在后面的雪地上。

我是不太愿意通过后期裁剪等方式改变原图,但有些情况下,尤其是野生摄影,可能还会用到裁剪。

所以,更高像素的机器,还是有好处的。


2011-11-7 13:56:33 上传
“用了增距,像质差强人意”
“2007年12月末,我再次单人单车深入藏地。

在08年元旦前的几天,有幸成为国内第一个自驾车抵达青海省囊谦县达那寺的旅行者,之前的少数旅行者或摄影者,都是从吉尼赛乡骑马穿越的。

这一路的险情超过了我的预期,最后上达那寺的马耳狮子天堡山,那条路真很久没有车能上去了,我曾试上,但放弃,后来堪布派了10多个小喇嘛帮助修路、打眼,但最后,当做绞盘锚点的数百斤的巨石,从山上滚落下来,直接砸中JEEP的ARB前杠,这一幕,所有帮助我拽缆绳的小喇嘛和村民都会深藏在记忆中吧,其它的惊险在此也不细表了。

达那寺肯定是深山中的传奇。

藏族阿妈一起转经,这只藏马鸡,是在一次夜雪后的早晨拍摄的。


“这张年轻岩羊的图片摄于2006年8月。

最大光圈下,解像力、
色彩、锐度都有不错的表现,即使拍摄距离有些远,但焦外表现也体现的柔和。

背景可以看出,那一地区的山势,非常陡峭。

在一个雨后的上午,慢慢接近采食后休息的岩羊群,为首的母岩羊非常警觉,但看我并无恶意,所以采取缓慢转移的方式。

在陡峭的山地拍摄,双脚能有地方站牢已经很不错了,通常一个拍摄姿势会保持很久,腿部肌肉很容易扭伤。


“试镜的时候,又到狮虎山转了一圈。

这只美洲虎,也称美洲豹,表现的不错,不像狮子老虎那么蔫,当时的现场光只能用到1/13秒快门了,没有独脚架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隔了1米外的钢筋栅栏拍摄,所以画面有轻微可见的白光幻影。


“这只天鹅,基本是在全黑的光线下(晚19:43分),用手动对焦,也看不清,没想到焦点是清晰的,另外,在如此暗的光线下,拍白天鹅,距离也比较远,但都D200的闪光灯依然保证了曝光的准确,以前拍胶片,没有用过内闪,用的是SB-26。

但现在感觉,内闪也是相当方便的。

拍人文的时候,喜欢暗光大光圈,但有些特殊时候,需要补光,内闪的便捷就体现出来了。


“拍这张的时候,340的6组8片变成了8组10片——多了1片UV镜片,还有禁锢狐狸的1层厚玻璃墙。

玻璃墙不仅不是ED,上面还有反光和油手印,不过还好,基本忠实于原片的反差。


2011-11-7 13:58:43 上传
下载附件 (128.67 KB)
2011-11-7 13:59:37 上传下载附件 (112.34 K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