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㊀2017年11月
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第22期
收稿日期:2017G09G20
作者简介:马建祖(1965 )
,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漠化监测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
马建祖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云南昆明650200
)摘要:指出了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采取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阐述了石漠化的概念及危害,针对石漠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进行石漠化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石漠化;成因;措施;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 181.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
文章编号:1674G9944(2017)22G0096G02
1㊀引言
石质荒漠化,简称 石漠化 ,指的是在热带㊁亚热带以及岩溶发育过盛的自然背景下,由于人为活动导致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衰退,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形式之一.石漠化现象在我国云南省分布较多,当地水土流失,耕地少,绿化植被覆盖面积小,涵养水土能力低下,生态环境恶劣.自2005年起,全省就专门针对石漠化问题采取生物治理㊁工程治理以及农业技术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抑制了石漠化现象的发展,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当地环境.但石漠化治理仍是生态治理的一大顽疾,还需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2㊀石漠化问题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为了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
对森林㊁草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石漠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石漠化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任其发展.实则不然,石漠化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特别是当前经济高度发展,这类因素也日益增多.实质上,造成石漠化问题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以下就这两种因素展开详尽论述.
2.1㊀自然因素
石漠化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是导致石漠化现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即自然因素是导致石漠化现象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我国云南地区,很多都是岩溶地貌,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往往很容易出现石漠化现象,这类地区往往含有十分丰富的碳酸盐岩,它们容易淋溶,形成土壤的速度较慢,为石漠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加上岩溶地貌所在的地区,山高坡陡,温度适宜,降雨充沛且集中,为石漠化现象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溶蚀条件,这是石漠化现象的主要成因.
2.2㊀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石漠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第一,樵采过度.通常,岩溶地貌所在的地区大多位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程度较低,可用的农村能源种类稀少,群众生活所用的能源主要依靠砍伐林木维持,尤其是在那些缺煤少电的地区,能源种类极其单一,这就容易导致樵采过度,造成对当地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第二,耕作方式不合理.岩溶地区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畅,外界先进的耕作方式无法传进来,使得这里的居民采用的是陡坡耕作㊁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没有采取有效的水保措施,而当地降水又极其充沛且集中,导致土壤被雨水冲蚀,造成石漠化现象的产生.第三,开垦过度.岩溶地区大多耕地面积较小,为了增加粮食产品,当地群众只能采用毁林毁草的方式开展使耕地面积增大,加上水保措施缺乏,土壤流失现象严重,表面植被和土壤均被雨水冲走,使得底部石头露出.第四,滥砍滥伐.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远远超过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促进了石漠化的形成.
3㊀加强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
3.1㊀提高对石漠化治理的重视程度
目前,石漠化现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对石漠化治理的重视程度.对于林业部门而言,应将石漠化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并努力落实石漠化治理措施,对于石漠化治理中的问题,应及时处理解决.首先,在开展石漠化治理工作前,应有全局观念,事先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强化辖区内的调度管理.其次,在实际防治过程中,除了运用一些先进的石漠化治理理念外,还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的石漠化防治经验和教训,并注重与当地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确保石漠化治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再次,在治沙理念方面,应始终坚持生态治理理念,在做好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生态环境,并灵活运用各种生态手段提高石漠化治理的成效.


㊀马建祖: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自然与生态
3.2㊀强化石漠化治理宣传
要想深入落实石漠化治理工作,就必须不断强化石漠化治理宣传工作.一方面,应当针对森林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做好石漠化治理宣传工作,让其意识到石漠化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其自身管理与责任意识得以增强,这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落实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应当做好对周边群众的宣传工作,因为基层群众是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的生力军,宣传到位能够让其了解石漠化治理工作事关其切身利益,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重要项目,只有做好了石漠化治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状况.这也就意味着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以石漠化治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拉横幅㊁发传单㊁做讲座等形式,以及电视㊁广播和网络媒体等宣传渠道,让森林管理人员和基层群众明白石漠化治理工作的迫切性,增强群众保护森林和相关植被的意识,尽可能地避免因森林和植被被破坏而引起的石漠化现象.
3.3㊀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资金投入
石漠化治理事业的发展,往往需要足够的资金维持,这就需要在治理石漠化的过程中,加强资金筹集,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模式,加快完善与石漠化治理有关的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或省级专项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做好对企业或个人的引导工作,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能够投入到石漠化防治事业中去,积极推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使各生态工程投资的标准得到有效提高,有效保证了石漠化防治资金的投入水平,使石漠化治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还应注重水利㊁移民和扶贫等生态资金的有机整合,不断扩大防护林体系覆盖范围,建设森林生态廊道,从而更好地涵养水土㊁护坡护岸,提高石漠化治理成效.
3.4㊀加强林业产权改革,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首先,应当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切实维护好广大林农的权益,进一步提高群众爱林㊁护林和造林的积极性,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经营与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其次,完善各级领导防治石漠化目标责任机制,将石漠化防治目标层层下达到各县各乡,并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同时,在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对石漠化防治进行充分考虑,促进部门相互协调与合作,确保石漠化防治责任得以充分落实.再者,强化石漠化治理科技支撑,拓宽治理范围,并专门针对«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普法教育宣传工作,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增强民众生态意识.最后,设立石漠化监测机构,重视监测队伍建设与培养,并配备相关设施设备,为石漠化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组织保障.此外,还应建立健
全石漠化防治效益监测评价体系,专门就石漠化防治成
效进行客观评价,以便于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3.5㊀不断加强植树造林建设
通过加强植树造林建设,能够增大森林植被覆盖面
积,改善生态环境,是一种治理石漠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应当合理选择树种,由林业相关部门负责统一采
购,尽量选择耐旱性强㊁需水量少㊁成活率高的树种,比
如说川滇桤木㊁车桑子以及藏柏等.如果石漠化地区地
势较为平坦,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当地特色的经济果木,
建设生态经济型树林,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其次,做好
壮苗的培育工作.苗木选购工作完成后,一定要交由造
林经验丰富的造林队伍实施造林作业,林业站应及时提
供相应地技术指导.苗木质量的好坏会影响苗木的成
活率,这就需要必须严格苗木质量把关,合理调整种植
密度,施足基肥,适时追肥,确保苗木生长养分充足,平
时加强病虫害预防,保证苗木成活率.最后,加强整地
造林.由于石墨化土质的特殊性,导致正常土质状况下
的种植技术变得不再适用了,那么在整地造林过程中,
就必须采用非常规的方法,既不能炼山,又能对原有植
被造成破坏,只能保留.必须控制好种植密度,如果密
度过大,会造成对原生植被的破坏,也会导致树木生长
养分不足,而密度过小将直接影响造林效果,无法有效
改善石漠化.一般地,1h m2种植树木在900~1000株之间,并根据种植区域实际进行合理调整,选择恰当的
种植时机,促进树木成活率提升.
4㊀结语
如今石漠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极其严重的环境问
题,对石漠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
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造成石漠化现象的成因进
行深入分析,努力改善自然环境,避免人为破坏,这就需
要提高对石漠化治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石漠化防治宣传
与引导,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保障资金投入力
度,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遗余力地做好植树造林工
作,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气候及生态环境,旨
在从源头上控制住石漠化现象.
参考文献:
[1]阳文良.浅析石漠化危害及治理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2).[2]李春梅,李春玲,杨岚,等.浅谈文山州石漠化的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7(3).
[3]罗彩霞.浅析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治理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5).
[4]劳㊀荣,张如松.浅谈岩溶石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5(6):221.
[5]袁㊀冲.浅谈林业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农家科技旬刊,2016(6).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