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应对与预防(2016年11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医疗纠纷的预防
四、查体 • 经常给你所管的病人查体,是医疗常规的 要求,也是病人感觉对他认真负责的表现 • 只听病人主诉而忽视查体易造成误诊误治
医疗纠纷的预防
五、病历 • 病历记载这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治疗护理工 作过程,反映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体 现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 同时,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 是解决医疗纠纷或事故对医疗行为定性是 否侵权的重要举证材料
六、尸检 •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 死因有异议,应当在患者死亡48小时内进 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长至7日 •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 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 责任
医疗纠纷的预防
• 尸检是一把双刃剑,但为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对 于死因不明的病人,我们应当动员家属尸检 • 死因不明或者家属对医生确定的死因有异议又拒 绝尸检,怎么办? • 应详细记录在病历里 • 具体:时间:年、月、日、时、分 • 地点:ⅹ ⅹ科办公室 • 在场人员:家属、同病房病人、陪人、医 生、护士 • 内容: ⅹ ⅹ家属拒绝尸检
医疗纠纷的预防
• 提示: • 即便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也是可能死人的, 医院、医生要注意,不要随便保证或者暗 示自己绝对能治好病
医疗纠纷的预防
• 用药 • 1、药物过敏史 • 2、剂量、用法、特别是小儿特殊用药、抽取剂量 一定要注意 • 3、特殊药物、遗嘱的细化 • 如:缓慢静脉推注,15—20分 • 4、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一定要再核清楚后使 用 • 5、出现用药反应的处理:封存并专人保管 • 6、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大剂量或者长期使 用,要给患者告知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有关医疗行业的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0-336条 共7条 其中第335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 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 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拘役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医疗纠纷的预防
七、会诊 • 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其他科室或者其他医 疗机构协助诊疗时,应该申请会诊 • 1、打破意识形态的局限性 • 2、有利于矛盾解决 • 3、医学鉴定、诉讼依据 • 4、详细记录会诊情况
医疗纠纷的预防
八、特殊治疗、创伤性检查 • 1、知情到位,签字同意 • 2、出现困难可以放弃 • 3、出现问题要上报,及时处理 • 4、知情预测的风险,要有预防措施
医疗纠纷的预防
• 内科治疗有几套治疗方案要给病人或者家 属说清楚并取得同意 • 外科治疗要讲清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手 术方式,还要将医疗风险,要知情告知并 取得同意并签字
医疗纠纷的预防
• 术后病人重点观察时间24—48小时,主要 观察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各种引流管引 流量、是否通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建议:自己手术的病人术后1—2天每天下 班前到床旁去看一下,检查一下,发现问 题可交待值班医生或者护士重点观察什么 • 治疗开始后要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 几天后效果差异大,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 示,找出原因,以防误诊、误治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 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 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三、 加强特殊药物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四、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 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五、 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 基本要求。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三、住院病人有选择的评估 • 心源性猝死、急性肺栓塞是住院病人容易死亡的 一大原因,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 内外科,特别是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一定要 对住院病人、特殊人群进行住院期间的医学评估 • 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急性肺栓塞的不但要知 情告知家属,并要进行预防治疗,否则要面临索 赔并最终赔偿
医疗纠纷的预防
九、知情告知义务 • 知情告知是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告知不 等于免责,按规定应当由谁实施的,一定 要认真负责的向患者或家属告知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上报制度 • 医院应该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情况制订 科室上报制度 • 可以把对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 • 指导妥善解决可能引起的纠纷 • 院方可早了解情况,避免事态失控 • 可以为以后处理纠纷做好准备
原
因
二、媒体 • 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煽动仇恨 • 对今天医患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原
因
三、公安机关、法院 • 公安机关出警、处理不力 • 人民法院往往以“弱势群体”、“和谐社 会”判医院承担责任
原
因
四、医务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 没有给医学一个正确的定位 • 安全意识不强,各种沟通不认真 • 责任心不强 • 为了自身或者医院的利益,过度医疗,失 去职业道德
《侵权责任法》 • 全国人大通过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 •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54-64条,共11条 原则是只要侵权就得赔偿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二、法规 • 主要是行规,由国务院、卫生部制定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 《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一、患者的隐私不容侵犯 •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 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 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 担侵权责任。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二、法人、资质、新技术、新业务临床准入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00张床,每三年校 验一次,法定代表人更换要变更 • 临床、医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证书,只能从 事相关资质的工作,而且要有执业注册 • 医疗机构和医生、医技人员不得超范围从事医疗 活动,需要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应按国家和卫 生厅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医疗纠纷的预防
三、治疗 • 首先对病人疾病的转归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 然后跟病人或者家属做一个留有余地的愈 后沟通 • 这样可能会换来病人或家属的表扬或锦旗 而不是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的预防
•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 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 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 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 面同意 •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 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纠纷的预防
• 发现有医疗纠纷迹象或者已产生医疗纠纷 的病历,科室要有专人保管 • 原则上有医疗纠纷的病历不许改动 • 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封存自己的病历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 均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病历资料 • 封存病历应该由院方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 部门保存
医疗纠纷的预防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三、医疗常规 • 一般遵循:一是有明文规定的,二是约定 俗成的 • 按医疗常规进行医疗活动是必需的
医疗纠纷的预防
一、主诉 • 主诉是医生了解病人病情的第一基本信息 • 一定要结合查体或者别的辅助检查再确定 初步诊断(特别是急诊)
医疗纠纷的预防
二、诊断 • 按有关规定,初步诊断、修正诊断、补充 诊断 • 原则是:宁多勿少 • 对一时难以诊断的,应该及时上报医务处 (科),组织院内或者院外会诊 • 误诊是太自信的结果
原
因
五、患者存在问题 到医院看病以消费者要求 信息不对称 信任度降至冰点 患者奉行“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 赔” 的原则 吸毒人员 特殊家庭背景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一、法律 • 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 高,我们医务人员也应该学习有关法律来 保护自己 • 涉及医院法律范围的法律12部、法规42部、 卫生部门的规章约136件、卫计委规范性文 件约200部
医疗纠纷的预防
17.拒绝使用适当治疗或抢救药物者 18.拒绝进行有关常规及特殊检查项目者 19.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者 20.拒绝医生留院观察建议者 21.拒绝医生转院检查或治疗建议者 22.拒绝支付门诊有关费用者 23.对猝死或其他死亡有异议,又拒绝进行尸 体解剖的
医疗纠纷的预防
24.拒绝提供或提供不真实既往病史、家族史、 药物过敏史者 25.故意隐瞒病史或家族史者 26.提出异议对我们的答复不满意者 27.对医疗行为实施录音或录像者 28.未做预防性告知,病情突然变化者 29.医生未下病危通知,病人死亡的 30.病人死亡后拒绝向太平间挪尸者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四、医患沟通及技巧 • 医生:病情、疾病转归的沟通 • 医技:检查存在的风险沟通 • 护士:入院宣教、吃药、输液、催费等沟 通
医疗纠纷的预防
• 微笑是仁爱的象征,是亲近别人的媒介 • 仪表仪容 • 语言:通俗能让患者或者家属听明白,不 要夸大、吹嘘、轻易不说“保证”的事
医疗纠纷的预防
现
状
•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 务人员超过一万人,73.33%出现过病人及 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78.01% 的医生不愿意子女从医。中国医院协会副 秘书长庄一强指出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医生 遭杀害最多的国家。
现
状
• 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无法保障 • 医院被患者或者家属堵大门、摆花圈、设 灵堂、拉横幅 • 陈尸病房,不解决问题,不向太平间挪尸
目
的
• 提高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 增强应对医疗纠纷的能力 • 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现
状
• 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经常受到 患者或其家属辱骂、殴打,每年有多起医 务人员被打致伤、致残、致死案件
现
状
• 暴力伤医事件是社会之殇 • 医院暴力事件流露出的是一种极端的社会 情绪,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医生的 角色至关重要,当越来越多的医生因为暴 力而恐惧退缩,因为伤害而丧失职业尊严 的时候,这个社会的文明与秩序也会逐渐 动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被制约, 最终伤害的是广大人民
十五、三勤一快 • 嘴勤:勤问、勤答、勤沟通 • 手勤:勤查体、勤完善病历记录 • 腿勤:勤到病床旁看看,听听病人的陈述 • 快速:凡病人出现情况快速到床旁进行检 查和抢救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六、非医疗的意外纠纷 • 1、坠床引起的伤害 • 2、摔倒、烫伤引起的伤害 • 3、住院期间外出引起的伤害 • 4、住院期间自杀死亡
医疗纠纷的预防
风险预防事项 1.对治疗期望值高而病情严重的患者 2.老年患者家属和子女意见不一致者 3.自费和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4.对病情治疗已有不满情绪者 5.预计手术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 6.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7.患者情绪偏激者 8.在住院期间新发生院内感染者
医疗纠纷的预防
9.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 10.医疗欠费和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1.故意造假和隐瞒病情者 12.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告知不充分者 13.交通事故对方有可能逃逸者 14.朋友、熟人介绍或本院职工 15.患者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16.传染病或艾滋病患者
医疗纠纷的预防
• 《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八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 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 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 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纠纷的预防
• • • • • 病历分为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要按病历书写规范,认真书写,按时完成 提示:门(急)诊病历时间具体到“分” 最好写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患者诊断不能确定的,可把考虑的疾病都写上 “?”,宁多勿少 • 住院病历,也是宁多勿少 • 抢救病人需要补记的病历、医嘱按病历书写规范, 要注明补记时间
现
状
• 人们的意识形态出现偏差 • 政治思想不讲了,被拜金主义占领 • “弱势群体”、“和谐社会”出现了偏差
原
因
一、国家方面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各个行业都有所成功, 唯独卫生行业是失败的 • 看病难、看病贵 • 医务人员付出和回报不对等
原
因
• 国家的法制建设,特别是针对医疗卫生行 业的法律滞后 • 让人嗅到了“无曝光则无法治”的味道 • 医疗机构息事宁人的态度
医疗纠纷的预防
四、查体 • 经常给你所管的病人查体,是医疗常规的 要求,也是病人感觉对他认真负责的表现 • 只听病人主诉而忽视查体易造成误诊误治
医疗纠纷的预防
五、病历 • 病历记载这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治疗护理工 作过程,反映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体 现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 同时,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 是解决医疗纠纷或事故对医疗行为定性是 否侵权的重要举证材料
六、尸检 •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 死因有异议,应当在患者死亡48小时内进 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长至7日 •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 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 责任
医疗纠纷的预防
• 尸检是一把双刃剑,但为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对 于死因不明的病人,我们应当动员家属尸检 • 死因不明或者家属对医生确定的死因有异议又拒 绝尸检,怎么办? • 应详细记录在病历里 • 具体:时间:年、月、日、时、分 • 地点:ⅹ ⅹ科办公室 • 在场人员:家属、同病房病人、陪人、医 生、护士 • 内容: ⅹ ⅹ家属拒绝尸检
医疗纠纷的预防
• 提示: • 即便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也是可能死人的, 医院、医生要注意,不要随便保证或者暗 示自己绝对能治好病
医疗纠纷的预防
• 用药 • 1、药物过敏史 • 2、剂量、用法、特别是小儿特殊用药、抽取剂量 一定要注意 • 3、特殊药物、遗嘱的细化 • 如:缓慢静脉推注,15—20分 • 4、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一定要再核清楚后使 用 • 5、出现用药反应的处理:封存并专人保管 • 6、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大剂量或者长期使 用,要给患者告知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有关医疗行业的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0-336条 共7条 其中第335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 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 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拘役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医疗纠纷的预防
七、会诊 • 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其他科室或者其他医 疗机构协助诊疗时,应该申请会诊 • 1、打破意识形态的局限性 • 2、有利于矛盾解决 • 3、医学鉴定、诉讼依据 • 4、详细记录会诊情况
医疗纠纷的预防
八、特殊治疗、创伤性检查 • 1、知情到位,签字同意 • 2、出现困难可以放弃 • 3、出现问题要上报,及时处理 • 4、知情预测的风险,要有预防措施
医疗纠纷的预防
• 内科治疗有几套治疗方案要给病人或者家 属说清楚并取得同意 • 外科治疗要讲清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手 术方式,还要将医疗风险,要知情告知并 取得同意并签字
医疗纠纷的预防
• 术后病人重点观察时间24—48小时,主要 观察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各种引流管引 流量、是否通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建议:自己手术的病人术后1—2天每天下 班前到床旁去看一下,检查一下,发现问 题可交待值班医生或者护士重点观察什么 • 治疗开始后要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 几天后效果差异大,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 示,找出原因,以防误诊、误治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 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 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三、 加强特殊药物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四、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 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五、 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 基本要求。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三、住院病人有选择的评估 • 心源性猝死、急性肺栓塞是住院病人容易死亡的 一大原因,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 内外科,特别是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一定要 对住院病人、特殊人群进行住院期间的医学评估 • 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急性肺栓塞的不但要知 情告知家属,并要进行预防治疗,否则要面临索 赔并最终赔偿
医疗纠纷的预防
九、知情告知义务 • 知情告知是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告知不 等于免责,按规定应当由谁实施的,一定 要认真负责的向患者或家属告知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上报制度 • 医院应该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情况制订 科室上报制度 • 可以把对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 • 指导妥善解决可能引起的纠纷 • 院方可早了解情况,避免事态失控 • 可以为以后处理纠纷做好准备
原
因
二、媒体 • 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煽动仇恨 • 对今天医患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原
因
三、公安机关、法院 • 公安机关出警、处理不力 • 人民法院往往以“弱势群体”、“和谐社 会”判医院承担责任
原
因
四、医务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 没有给医学一个正确的定位 • 安全意识不强,各种沟通不认真 • 责任心不强 • 为了自身或者医院的利益,过度医疗,失 去职业道德
《侵权责任法》 • 全国人大通过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 •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54-64条,共11条 原则是只要侵权就得赔偿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二、法规 • 主要是行规,由国务院、卫生部制定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 《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一、患者的隐私不容侵犯 •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 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 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 担侵权责任。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二、法人、资质、新技术、新业务临床准入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00张床,每三年校 验一次,法定代表人更换要变更 • 临床、医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证书,只能从 事相关资质的工作,而且要有执业注册 • 医疗机构和医生、医技人员不得超范围从事医疗 活动,需要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应按国家和卫 生厅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医疗纠纷的预防
三、治疗 • 首先对病人疾病的转归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 然后跟病人或者家属做一个留有余地的愈 后沟通 • 这样可能会换来病人或家属的表扬或锦旗 而不是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的预防
•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 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 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 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 面同意 •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 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纠纷的预防
• 发现有医疗纠纷迹象或者已产生医疗纠纷 的病历,科室要有专人保管 • 原则上有医疗纠纷的病历不许改动 • 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封存自己的病历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 均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病历资料 • 封存病历应该由院方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 部门保存
医疗纠纷的预防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三、医疗常规 • 一般遵循:一是有明文规定的,二是约定 俗成的 • 按医疗常规进行医疗活动是必需的
医疗纠纷的预防
一、主诉 • 主诉是医生了解病人病情的第一基本信息 • 一定要结合查体或者别的辅助检查再确定 初步诊断(特别是急诊)
医疗纠纷的预防
二、诊断 • 按有关规定,初步诊断、修正诊断、补充 诊断 • 原则是:宁多勿少 • 对一时难以诊断的,应该及时上报医务处 (科),组织院内或者院外会诊 • 误诊是太自信的结果
原
因
五、患者存在问题 到医院看病以消费者要求 信息不对称 信任度降至冰点 患者奉行“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 赔” 的原则 吸毒人员 特殊家庭背景
法律、法规、医疗常规
一、法律 • 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 高,我们医务人员也应该学习有关法律来 保护自己 • 涉及医院法律范围的法律12部、法规42部、 卫生部门的规章约136件、卫计委规范性文 件约200部
医疗纠纷的预防
17.拒绝使用适当治疗或抢救药物者 18.拒绝进行有关常规及特殊检查项目者 19.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者 20.拒绝医生留院观察建议者 21.拒绝医生转院检查或治疗建议者 22.拒绝支付门诊有关费用者 23.对猝死或其他死亡有异议,又拒绝进行尸 体解剖的
医疗纠纷的预防
24.拒绝提供或提供不真实既往病史、家族史、 药物过敏史者 25.故意隐瞒病史或家族史者 26.提出异议对我们的答复不满意者 27.对医疗行为实施录音或录像者 28.未做预防性告知,病情突然变化者 29.医生未下病危通知,病人死亡的 30.病人死亡后拒绝向太平间挪尸者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四、医患沟通及技巧 • 医生:病情、疾病转归的沟通 • 医技:检查存在的风险沟通 • 护士:入院宣教、吃药、输液、催费等沟 通
医疗纠纷的预防
• 微笑是仁爱的象征,是亲近别人的媒介 • 仪表仪容 • 语言:通俗能让患者或者家属听明白,不 要夸大、吹嘘、轻易不说“保证”的事
医疗纠纷的预防
现
状
•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 务人员超过一万人,73.33%出现过病人及 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78.01% 的医生不愿意子女从医。中国医院协会副 秘书长庄一强指出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医生 遭杀害最多的国家。
现
状
• 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无法保障 • 医院被患者或者家属堵大门、摆花圈、设 灵堂、拉横幅 • 陈尸病房,不解决问题,不向太平间挪尸
目
的
• 提高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 增强应对医疗纠纷的能力 • 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现
状
• 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经常受到 患者或其家属辱骂、殴打,每年有多起医 务人员被打致伤、致残、致死案件
现
状
• 暴力伤医事件是社会之殇 • 医院暴力事件流露出的是一种极端的社会 情绪,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医生的 角色至关重要,当越来越多的医生因为暴 力而恐惧退缩,因为伤害而丧失职业尊严 的时候,这个社会的文明与秩序也会逐渐 动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被制约, 最终伤害的是广大人民
十五、三勤一快 • 嘴勤:勤问、勤答、勤沟通 • 手勤:勤查体、勤完善病历记录 • 腿勤:勤到病床旁看看,听听病人的陈述 • 快速:凡病人出现情况快速到床旁进行检 查和抢救
医疗纠纷的预防
十六、非医疗的意外纠纷 • 1、坠床引起的伤害 • 2、摔倒、烫伤引起的伤害 • 3、住院期间外出引起的伤害 • 4、住院期间自杀死亡
医疗纠纷的预防
风险预防事项 1.对治疗期望值高而病情严重的患者 2.老年患者家属和子女意见不一致者 3.自费和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4.对病情治疗已有不满情绪者 5.预计手术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 6.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7.患者情绪偏激者 8.在住院期间新发生院内感染者
医疗纠纷的预防
9.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 10.医疗欠费和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1.故意造假和隐瞒病情者 12.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告知不充分者 13.交通事故对方有可能逃逸者 14.朋友、熟人介绍或本院职工 15.患者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16.传染病或艾滋病患者
医疗纠纷的预防
• 《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八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 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 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 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纠纷的预防
• • • • • 病历分为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要按病历书写规范,认真书写,按时完成 提示:门(急)诊病历时间具体到“分” 最好写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患者诊断不能确定的,可把考虑的疾病都写上 “?”,宁多勿少 • 住院病历,也是宁多勿少 • 抢救病人需要补记的病历、医嘱按病历书写规范, 要注明补记时间
现
状
• 人们的意识形态出现偏差 • 政治思想不讲了,被拜金主义占领 • “弱势群体”、“和谐社会”出现了偏差
原
因
一、国家方面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各个行业都有所成功, 唯独卫生行业是失败的 • 看病难、看病贵 • 医务人员付出和回报不对等
原
因
• 国家的法制建设,特别是针对医疗卫生行 业的法律滞后 • 让人嗅到了“无曝光则无法治”的味道 • 医疗机构息事宁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