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消费升级的进展、难点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改建议:
1.标题修改为“江西消费升级的趋势、难点与对策”
2.“面面观”修改为“现状趋势”
3.对策建议要针对江西,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举措
江西消费升级的趋势、难点与对策
张启良*
摘要:本报告从全省消费品市场结构、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主要消费指标的地区对比、商贸营销和居民消费方式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五个视角,揭示江西消费升级的进展情况。
影响当前消费升级的难点有: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供需之间出现的结构性矛盾,消费环境建设的滞后,农村消费萎缩,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等。
提出了通过收入分配结构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引导消费升级,加强城乡消费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挖掘农村消费升级潜力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西;消费升级;进展;难点;对策
消费、投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拉动力的消长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江西经济发展动能,已从“投资拉动型”逐步向“消费主导型”转换,消费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在当前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稳住消费,持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既是当前稳经济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江西小康社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江西消费升级现状趋势
1.从消费品市场结构与营销方式变化看消费升级
2018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6亿元,同比增长1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952亿元,增长15.9%;商品零售6615亿元,增长10.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00亿元,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67亿元,增长11.6%。
当前,消费品市场呈现
*张启良,江西省统计局培训中心主任、研究员。
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消费升级类商品继续呈现快速增长。
2018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7%,其中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化妆品类商品销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19.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额52.0亿元,同比增长16.2%,家具类商品销售额53.2亿元,同比增长16.1%,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额5.1亿元,同比增长10.0%。
二是由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的步伐加快。
随着消费观念逐步发生改变,居民家庭消费从重视数量的增加向重视生活质量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转变,城乡居民对服务消费需求日趋活跃。
在餐饮市场方面,2018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951.8亿元,增长15.9%,高于商品零售5.6个百分点。
休闲旅游体验类的消费方兴未艾。
温泉旅游、宗教旅游、候鸟观赏等多种旅游业态兴旺发达,乡村游、自驾游、休闲游、出境游等旅游服务消费持续火爆。
2018年,全省旅游总人数6.9亿人次,增长19.7%;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8145亿元,增长26.6%。
三是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使得销售方式多样化。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科技技术推动下,传统业态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部分实体零售增长较快,新兴业态和传统业态融合发展使得当前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
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中,连锁总店零售增长18.4%,便利店零售增长52.6%,折扣店零售增长17.8%,仓储会员店零售增长15.5%,网上商店和邮购为主的无铺零售增长16.8%。
据测算,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3.9%,高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3.2个百分点。
2.从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变化看消费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重点已经渐由物质产品消费转向精神产品和服务消费。
城乡居民对娱乐教育文化、交通和通信的需求迅速增加,基本生存性支出占比下降。
目前,在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三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已由2007年的25.5%提高到三成。
一是食品、衣着类等传统消费比重继续下降。
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4809元,增长4.0%,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至30.5%,同比(下同)下降1.5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0.0%,下降1.1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3%,下降2.3个百分点。
2018年,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074元,增长6.8%,占消费支出的6.8%,下降0.2个百分点。
二是发展与健康型消费支出比重持续提高。
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1872元,增长16.9%,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居民对子女教育和自身后续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813元,增长12.8%,所占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
其中,居民人均教育支出
1181元,增长14.0%。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居民更加注重医疗保健和身心健康,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千元,增长13.9%,所占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
三是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上升。
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化。
2018年,我省居民人均居住支出3795元,增长6.8%,占消费支出的24.0%,在八大项支出占比中排第二位。
居住生活设施不断更新。
2018年我省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048元,增长21.8%。
其中,家具及室内装饰品支出216元,增长48.0%,家用器具支出284元,增长18.8%。
从住户沐浴设施看,全省居民家庭自装热水器的户比重为82.0%,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无洗澡设施的户比重为9.0%,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
从取暖设备状况来看,我省居民由市政或小区供暖以及自行供暖的户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四是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持续升级换代。
由于居民购买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家庭对传统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长,近年来尤以农村步伐明显加快。
2018年,全省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洗衣机、电冰箱分别达到100.6台、76.9台和96.5台,同比增加15.2台、7.8台、2.5台。
体现现代生活的耐用品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化是耐用品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
2018年,全省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洗碗机增长1.36倍,中高档乐器增长1.32倍,健身器材增长55.9%;汽车等大件交通工具有量达到25.5辆,同比增长21.0%。
3.从主要消费指标的对比看消费水平与升级潜力
居民消费水平:是一个人均指标,用来衡量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随着江西经济的较快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随之上升,并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省居民
消费水平在2012年突破万元大关之后,到2017年增加到17290元。
其中: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先后在2009年和2016年突破1万元和2万元大关,2017年达到21815元;农村居民在2016年也突破了万元大关,2017年达到12009元。
同中部地区比较,2017年,江西居民消费水平略高于安徽,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5%。
图1 2001—2017年江西居民消费水平与同比增速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实物支出和服务性消费支出。
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是我国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也是体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2018年,江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59元,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山西和河南,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8.9%。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既是反映国内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指标,又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018年,江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566亿元,占全国总额比重1.99%,零售总额规模在中部地区仅比山西大一点。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63万元,为中部地区最低,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7%。
从以上对主要消费指标的分析显示:同全国比较,中部地区消费水平总体上偏低,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江西差距更大。
但从另一个侧面看,未来江西提升消费水平、推动消费升级的空间与潜力也大。
主要消费指标江西全国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1.社会消费品零售7566 380987339 12102059183015638
注:①居民消费水平,为2017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8)表3-18;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17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8)表6-20
4.从商贸营销和居民消费方式变化看消费升级
经营业态日趋多元化,是当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显著特点。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成为目前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方向,大型超市、专业专卖店、仓储式市场、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为当前主要的新型物流业态。
从各种物流业态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来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7年,全省便利店同比增长83.2%;仓储会员店增长21.7%;专卖店增长12.6%;大型超市增长17.0%。
自2002年全省第一家城市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开业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到2017年底已发展到30家。
这种以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正成为当今商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日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接纳与青睐。
网上购物等新兴业态不断释放消费潜能。
近年来,各类新业态的发展一日千里、风起云涌,改变着百姓的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
网上购物、外卖产业等新业态的兴起惠及到了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并不断向服务消费领域延伸,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生活,提振了消费市场,促进了消费升级。
2018年,江西按买家所在地分,全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零售额1953亿元,同比增长30.3%,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3个百分点;按卖家所在地分,全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零售额1233亿元,同比增长49.6%,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8.6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对居民网购情况的专项调查显示:近年来江西居民网购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表3 江西居民网络购物情况的抽样调查
时
期
调查人数
(人)
网购总额
(万元)
人均网购
(元)
2014年9-11月194 62.3 1070
2015年9-11月193 85.7 1481
2016年9-11月241 111.8 1546
2017年9-11月240 125.9 1749 注:江西省网购用户专项调查抽选网购消费最频繁的9-11月为调查周期
5.从最终消费率和消费贡献率变化看消费升级
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最终消费(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投资需求)和净出口(国外需求)三大需求拉动的。
消费、投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最终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格局以及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最终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作为反映消费水平高低的相对指标,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图2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最终消费率与投资率变化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于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江西最终消费率呈现波动下行的趋势。
在2003年以前,全省最终消费率都在55%以上区间运行,到2009年,全省最终消费率由70%以上降至46%的最低点。
从2010年起,最终消费率开始回升,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增强,从2016年开始,全省最终消费率超过投资率,2017年达到51.1%。
同全国比较,2017年江西最终消费率低于全国平均2.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江西最终消费率高于安徽。
表4 江西最终消费率、消费贡献率及其比较(%,2017)
江西全国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
最终消费率与全国比较消费贡献率与全国比较51.1
-2.5
56.4
-2.4
53.6
-
58.8
-
56.4
2.8
51.4
-7.4
50.0
-3.6
47.1
-11.7
51.9
-1.7
57.7
-1.1
57.4*
3.8
68.1
9.3
53.3
-0.3
64.8
6.0
注:①最终消费率,中部地区省份(除湖北)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8)表3-13,湖北省的数据采用了《湖北省统计年鉴》(2018)表1-17提供的数据;②最终消费贡献率,根据各省2018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上世纪90年代至今,呈现出一个上升→下降→提高的过程。
1991—2000年,全省消费贡献率平均在60%以上;2001—2005年下降至39.1%。
此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2006—2010年为41.6%,2011—2015年上升至54.7%,2016—2017年进一步提高到56.2%。
从2012年起,最终消费持续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同全国比较,2017年江西最终消费率低于全国2.4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江西消费贡献率高于山西和安徽。
图3 2001—2017年江西最终消费贡献率变化趋势(%)
二当前我省消费升级的难点分析
1.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对消费升级的制约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力,是推动消费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同时,持续稳定较快的收入增长更是推动消费不断升级的基础与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省经济的较快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持续
提升,消费热点持续转换与升级。
但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出现明显放缓的问题值得关注,对消费升级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全省居民收支调查显示: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
其中:城镇居民为33819元,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为14460元,实际增长6.8%。
虽然增速在全国和中部地区靠前,但江西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3%。
同时收入增速滞后于全省经济增速,2018年全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低于全省8.7%的经济增速。
2.供需结构性矛盾对消费升级的制约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角度看,供给与需求的不相匹配,是制约当前消费潜力有效释放的主要障碍。
从城
乡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快速升级态势,在当下大多数人的物质消费得到较好满足后,服务型消费需求明显增长,突出表现在个性化消费、定制化消费、特色化消费等将逐步成为消费的主流。
在传统消费领域,存在着居民对品质型消费的向往与供给端存在的低端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之间的矛盾;在新兴消费领域,存在着供给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与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旅游品质体验需求与旅游服务供给单一、体验不佳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当前消费的持续升级转型。
3.消费环境建设滞后对消费升级的制约
目前,消费环境还不健全,市场竞争和交易秩序还不够规范,流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对消费升级的支撑作用还有待增强。
一是支持消费升级的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目前民生和公共服务能力,如城市交通、养老、健康、教育、文体娱乐等领域依然存在诸多短板,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以汽车消费为例,2018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是170辆,同发达国家美国达到800辆左右,欧、日等达到500到600辆的保有量比较,国内汽车消费的需求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但2018年新车销售增速回落了2.8个百分点。
影响当前汽车消费的原因之一,城市道路、停车场供给不足,导致交通拥堵、停车难、罚款多,一些买了车的居民也不愿意开车出行了。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表20-30
二是激发消费升级的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当前消费大环境仍有许多期待改善的地方,商品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商品质量和价格合适的情况下,影响家庭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
当前一些产品的质量还达不到消费者的期望,部分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普遍存在,特别是部分山寨产品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令人难以防范,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对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至关重要。
4.农村消费大幅萎缩对全省消费升级的制约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看,在居民消费支出中,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消费在全部消费中的比重呈现显著萎缩的趋势。
农村居民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由64.7%(1991—1995年平均)下降至32.2%(2016—2017年平均),城镇则由35.3%提高至67.8%。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一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导致农村消费基数不断消减;二是由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低于城镇,目前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的43%,从而导致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偏低,加上消费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滞后,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城镇的52%;目前农村消费升级的步伐仍明显滞后城镇,以耐用消费品为例,农村每百户家庭汽车、洗衣机、空调、计算机等拥有量明显低于城镇(见表8)。
5.高房价对消费能力及消费升级的抑制
从居民部门债务来看,近年来居民部门的杠杆上升明显,而其中之一的主要高杠杆率集中在房地产市场。
2012—2018年,全省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1700多亿元增加到7300多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从16%左右上升至24%多;2018年末全省人均贷款余额约1.6万元。
房贷过快增长透支了购房者未来的消费,房地产行业持续繁荣,而基本消费领域受到抑制。
201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6亿元,同比增长11.0%;同期全省商品房销售额达到4220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5个百分点;全年人均购房支出在9000元以上,相当于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58%。
相关研究认为:商品房销售增速与服务、非耐用品增速存在负相关关系。
近年来政府接二连三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是考虑了房地产行业对消费的挤出效应的,如加强房贷管理,限制房企资金流入,为消费升
级扫除了部分障碍,但消费升级面临的房地产挤出效应问题依然存在。
在居民对服务和非耐用品的消费上,要改善消费结构,应关注房地产行业的挤出效应。
三推动江西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时期,消费结构的改变,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因此,要把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出台的《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和江西省政府印发的《江西省进一步激发商贸消费潜力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让居民有扩大和升级消费的能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居民消费愿望;通过改善消费市场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为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1.深化收入分配结构改革,增加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居民消费消费水平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增加消费需求的直接手段。
通过持续增加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强消费升级的能力。
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提高工资等薪酬水平。
从住户角度看,应尽快推动个税减免、费率降低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进一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提升居民中长期可支配收入水平。
从企业角度看,加大减税降费的政策力度,改善企业盈利,稳定就业预期。
从农村角度看,要通过实现农民财富收入的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当前农民增加收入潜力最大、见效最快的领域是农民财富收入的增加,通过加快农村土地改革落地,通过农村“三块地”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进而提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从社会保障角度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控制医疗药价、房价的过快上涨,消减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促进供需匹配。
从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出发,在消费层面,重点解决消费面临的供需不匹配问题。
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
政府要改变观念,大力发展服务业业,增强消费作用,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展富有效率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增加更加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消费产品。
第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用好江西生态优势,按照“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理念,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着力打造“四绿一红”茶叶、江西大米、江西茶油、江西果业、江西蔬菜等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
第二,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开展进
行品牌建设,增加名优产品的供给;开辟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品的供给。
第三,进一步增强服务供给,开辟新的服务消费领域,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抢抓机遇,立足南昌,加快构建世界水平的VR产业中心;与江西“红、绿、古”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规划打造一批VR小镇和体验馆,开辟新型体验消费。
第四,适当增加进口,进一步下调进口商品关税,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吸引国际上教育、养老、家政、休闲等领域的优质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让消费者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第五,进一步加强消费品市场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网络购物。
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智能化时代消费结构、模式和形态变化,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在城镇,努力增加道路供给,扩大城市停车场的建设与供给;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优化交通管理,缓解交通拥堵难题。
继续加强乡村道路的建设,提高农村道路的行车效率和通车能力;提高乡村公路与高速公路、高铁对接能力,打通城乡交通对接最后一公里通道。
还要加强文化娱乐、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城乡养老等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连锁经营、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消费市场,为居民购物提供更大的方便。
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网络建设,增加农村快递网点设置,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消费奠定基础,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覆盖,补齐农村消费升级短板,挖掘农村网购和旅游消费潜力。
4.加强消费市场环境建设,维护广大消费者基本权益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软环境。
一是顺应人民群众对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化水平,为推动产品质量升级夯实基础。
当务之急要优先建立和健全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农产品、食品、药品、家政、养老等领域和新兴产业关键标准和规范。
二是完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与效率。
改善市场信用环境,加快构建对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消费者协会、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联手协作,共同推动消费维权工作,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四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在征信、维权中的作用。
通过构建互联网消费大数据平台,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促进消费维权工作关口前移。
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手段,梳理和排查违法行为线索,确定消费维权和监管执法重点,快准狠地打击消费中的违法行为。
努力营造一个让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的环境,继续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