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传统家具的养生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传统家具的养生特征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追求养生的方式都不尽相同,而具有东方审美
特性的中国古代家具,其实也是古人修身养性不可或缺的器具。

从不同的
角度来解读传统家具的养生特征,对现代养生家具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家具;养生;木材;人体工学;经络
1木材本身的养生性能
木材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火原料
和随处可见的自然资源,到后来与人类的家居生活密不可分。

我国劳动人
民向来崇尚自然和谐,而木材取于自然,象征着自然,因此成为居室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木材具有优美的纹路、温润的质感、清新的气味,应
用于家居生活中,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可以装饰空间,美化环境。

木材具有养生作用,不仅是它文化意境上中和温润的气质,能在心境
上给人带来温雅平和,而且在药用功能上也能达到治疗养生的效果。

其中
红木家具的养生作用最为明显,不同的红木材质具有不同的功效。

海南黄
花梨木可助眠也可降压。

紫檀木散发的气味能安神醒脑,还能促进细胞再造,延缓衰老,且夏季能防蚊驱虫。

酸枝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气味能提神,材质硬而不凉,可做桌椅。

鸡翅木在热水作用下能散发特殊香气,能
提神醒脑,适合用作茶几、茶具、餐具等,可给孩子使用。

乌木则适合做
些摆设,如小屏风、炕桌等,因为乌木长久埋于地下而不腐,逐渐碳化,
便能够吸附室内的气味以及空气中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

柏木则具有“药木”之称,黄柏为柏木之最,象征着高洁、不屈、正义、长寿等,在药用
方面的价值也很高,天然香气能缓解松弛神经,安抚情绪波动,减轻压力,还能抑制螨虫的繁殖。

[1]
其他普通木材亦具有相应的养生功效。

橡树、白桦树、松树、金合欢、白蜡树和椴树等能够增加能量,放松紧张的精神;[2]樟木能抗痉挛和兴奋;冷杉能纾解肌肉疼痛,使人们有一种温暖的感受,同时具有抗抑郁的功效;檀香木也能够镇静神经,平缓心情;桦木能缓解风湿痛、痛风和皮肤感染。

这些木材具备的养生功效,也可用现代科学来解释。

其一,木材的气
味能使人心情舒畅、舒缓神经、提高免疫力,是因为木材中含有负离子和
芬多精,能够除去空气中的病菌,净化空气,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二,木
材是一种多孔性材料,能够吸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减少
强光对视觉神经的刺激,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感;木材还能反射红外线,这是木材为什么能给人带来温馨感的原因。

其三,木材具有一定的吸湿和
解湿功能,因此在使用了干燥木材装饰过的室内,湿度过高时,木材能吸
收空气中的水分;空气较为干燥时,木材又可以释放水分,室内湿度得到
一定的调节,能够让室内湿度变得均衡,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其四,木材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能对室温起到调节作用,因为木材的导热系
数较小,导热较慢。

[3]曾有测定称,用木材进行装修的居室,室温在夏
天较低,在冬天则较高,可谓冬暖夏凉,这对于人体养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4]
2家具人体工学与养生
家具与养生在现代是与人体工程学是分不开的。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环境、人、物的系统中相互作用的各部分,在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方
面如何达到最优的学科。

以发展的眼光看,明式家具在家具发展的历史中
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凸显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神韵,而且符合
肢体科学,富含技术美学。

[5]明式家具尤其是明式椅的设计,非常注重
家具曲度和尺度的合理性,贴合人体工学,能提升使用时的舒适度,降低
人体负担。

因此本文以明代圈椅为例,从人体工程学角度来分析传统家具
的养生文化。

历史上先人坐的方式从席地而坐发展到垂足而坐,坐具一代代改良,
人们的舒适度一步步提升,这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改善,无形中具备
了养生的效果。

到了明宋时期,人们对家具使用姿势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刻,对家具设计如何增强人体舒适度,提高人体精神感受有了较深的认知。


人赵希鹤撰写的《恫天清录集》一书中有对琴桌的描述:“琴桌需作维摩样,庶案脚不得碍人膝。

连面高二尺八寸。

可入膝于案下。

”[6]这段文
字可看出当时人们对人体坐姿、容膝空间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不得碍人膝”“高二尺八寸”等文字的描述已经贴合现代人体工程学的理论。

以明代圈椅为例分析人体工程学理论在明椅中的体现,明代圈椅各个
部位的设计都极具技术美学,为人们带来健康和舒适感。

圈椅椅背的倾斜
度贴合人的背部曲线,S形曲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这便是著名
的“明代曲线”。

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造型的韵律和节奏美感,而且符合
椅子最基本的功能,能够对人体加以支撑,最大限度让腰椎维持在自然状态,使得坐下时人体的骨骼和肌肉能够得到合理的放松,减少疲劳。

搭脑
设计也考虑到人的生理感受,满足人的头部休闲和依靠的需要;椅子后背
与扶手曲线连贯而下,具有内敛且平衡的美感,做到美觀与功能的协调,
坐者使用时肘部有所依靠,上臂部分也能得到支撑,故十分舒适。

圈椅的
扶手设计也是在满足坐者把玩和观赏的心理需求的同时,还为坐者提供搭
手之处,增大对人体的承托面积,减少肌肉与骨骼的疲劳感。

[7]座面材
质软硬适中、半软稍硬;座面一般是平直的,为了增加舒适度,设了藤屉
和棕屉,使得坐下时座面形成微微的弧度,坐感舒适。

家具材质采用实木,不加漆面,保留自然的木材纹理,清新怡神。

即使是用现代科学的标准对明椅进行细致分析,也依然可以发现明椅在人体工程学方面的设计合理性,其极致运用了肢体科学,让人体与家具接触时获得最大的舒适感。

明椅不仅能在精神上带给人享受和满足,而且具备实用的保健功效,是古代养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8] 3家具造型与人体经脉
经络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认为经络是将人体各器官联络组织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是生命机体的网络系统。

明式椅的设计符合经络学的系统理论,将人的身体看作是一个多点的整体。

一般来讲明式椅会提供脊背、尾椎、双手、双脚、大腿这5个受力点,一把椅子极大地满足了一个人整体的生理需求,起到分散重心的作用。

明式椅的椅背贴合人体的尾椎骨和脊椎,两个扶手为双手提供依托,受力面较大。

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座高需求一般450mm~500mm,而明式座椅的座高通常都达到520mm,如果再加上坐垫的高度则更高,而明式座椅大部分没有脚蹬,因此坐着时脚是悬空的。

明椅的椅背较深,能给大腿提供支撑力,又增加了受力面,大腿受力较多,坐着并不会累;必要时,还有脚踏板能起到调节作用。

明椅能够让人体受力均匀,经络得以舒展,减少局部的压迫,让血液循环流畅,提升舒适感,人体系统良性运作,起到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由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组成。

经脉形成通路闭环,运行气血达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因此脉络与人体脏器的健康与否息息相关,从而有中医针灸“远道取穴”的说法,虽然远离病痛处,但因经脉的联通,在特定位置依然能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在家具的形制构造上,也可遵循脉络学理论,配合人体的肢体科学,达到养生保健之效。

而明式座椅的扶手设计是考虑到这一点的,因手的太阴肺经是人
体营卫之气运行的起始之经,沿拇指、掌面、前臂、手肘、上臂一直到胃部,则需要考虑到人体与座椅扶手扶靠的点是否适宜。

[9]因为手与扶手
直接作用,所以扶手的曲面设置需要顺应手部经脉达到调节人体的作用,
防止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一般明椅会设有特殊的滚脚凳,一方面能够调节座高和人体坐姿,另
一方面还能提供按摩功能,能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具备显而易见的养生
功效。

[10]清代曹庭栋曾给出滚脚凳的完整定义:“凳之制,大抵面作方棂,仅供脚踏而已。

当削而圆之,宽着其两头,如辘轳可以转动,名滚脚凳。

[11]”后有学者研究滚脚凳的作用机理,发现是由于对人体涌泉穴的
刺激作用,正所谓“以脚踹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以运动为妙。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井穴,精气之所起,寒气之所进,在滚脚
凳发明之前,人们就常用手搓涌泉穴的方式进行养生,可见古代匠人将生
活器具与养生相结合的智慧。

[12]
在中医经络学的引导下,学者们解锁了很多明式家具的生理功能,根
据经络,明式座椅的肢体功效便逐一对号入座,形成了家具形制构造上的
肢体科学。

4结语
根据本文的理论梳理,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家具与传统养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传统家具的材质、造型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养生特性。

可以从中提炼出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养生元素和养生方式,从而运用到现代
家具的设计中,如明椅的靠背曲线、穴位的按摩设计、气味的医学功效等。

传统家具与中医养生文化的密切契合,有助于对人的社会性研究,增加了
我国古代家具的深层社会人文价值,也为当今家具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
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