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4.2元素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学法点击】
1、元素概念:
金属元素:如:
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
稀有气体元素:如:
3、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

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如:表示两个氢原子
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O 2O2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____________________2H2 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_________________,4Fe_____________。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在于: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也个数。

2、原子只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结构。

【中考链接】
1.关于S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都含有氧元素
B .都是化合物
C .都是氧化物
D .都含有氧分子
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
B .Zn
C .N 2
D .CO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2O —2个氧元素
B .P 2O 5 — 五氧化二磷
C .H 2—2个氢原子
D .Ca —钙离子
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5、不久前日本科学家成功用硅原子排列出世界上最小的元素符号──Si 。

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元素符号为“Si ”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为“1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6.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O 表示两个氧分子
B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
C .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D .H 2O 中含有氧分子
7.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B 、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C 、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
D 、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8.人民币防伪技术之一是光学变色油墨。

某变色油墨中含有汞的碘化物,汞的元素符号是( )
A .Ag
B .Hg
C .Mg
D .I
9.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 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中子数为145 B .核外电子数为94 C .质子数为94 D .核电荷数为239
10.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硅
C.氧
D.铁
11.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

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

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电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质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知识达标】
1. 卟啉铁(C 34H 32ClFeN 4O 4)对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2 14 Si 硅 28.09 14 Si 硅 28.09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2.(08年福州)图3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元素符号
D.中子数
3.(08年南京)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
料。

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4.(08年揭阳)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5.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单质由同种物质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D.单质中含有同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
7.下列关于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氧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氧气分子 D.加热后都能生成氧气
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可能是氧化物
9.现有三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属于()
A.同一种元素 B.不同种元素 C.同一种原子 D.不同种原子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单质 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肯定不是单质 C.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全都是化合物 D.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中,不可能是化合物
11.某物质经分析,发现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属于混合物 B.一定不是氧化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单质
12.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碳元素_______,钠元素_______,3个锰原子_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

贫血患者需补充的元素_______,4个银原子_______。

13.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硫,④五氧化二磷,⑤高锰酸,⑥氯酸钾,⑦氯化钾,⑧河水,⑨糖水,⑩汽水。

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含有氧元素的是_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1t℃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2t℃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1t℃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2t℃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2.氦(He)核聚变会释放出巨大能量,给人类能源危机提供了途径,各国都对这一科技感兴趣,我国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如图是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的是质子
B.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
C.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氦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3.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aCO3→CO2B.Zn→ZnSO4C.CuO→CuCl2D.KOH→KCl
4.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A. FeCl3和HCl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B.一定质量红磷在盛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
D.等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
5.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如图位置,片刻后变成红色。

请推测喷洒液和小烧杯中a溶液分别可能是
A.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B.酚酞溶液和pH>7的溶液
C.石蕊溶液和浓硫酸
D.石蕊溶液和浓盐酸
6.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
...的是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C.合金一定是金属与金属的熔合
D.混合物一定是不同分子构成的
8.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五个氢原子:5H B.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
H O
2
C.两个钙离子:2Ca+2D.四个氨分子:4NH4
9.下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C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易溶于水
B.40° C时,将5 g高氯酸钾溶于100 g水中可得到105 g溶液
C.80 °C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C有结晶现象
D.60° C时可得到11.7%的高氯酸钾水溶液
10.足量的稀盐酸跟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的成分是()
A.Cu(OH)2B.CuO C.CuCl2D.Cu
11.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C.CH4在空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合反应
D.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12.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3 B.+6 C.+4 D.+7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在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钠熔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烧杯中的液体变红。

(1)由题可判断出钠、煤油、水三者的中密度最小的是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14.图l是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的l00g水中进行了如
图2所示的实验。

图2中,烧杯A中所
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图2中,烧杯A、B、C、D中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图2中,烧杯C和D中的溶液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15.请用化学用语或符号的意义填空。

(1)硅元素_____;
(2)氖气_____;
(3)Fe2+_____;
(4)2N2_____;
(5)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6.下图是 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上述元素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为三层结构的是_____(填序号字母)。

(3)A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B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用字母“B、D”或元素符号表示均可)。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水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物质。

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a试管中产生的
气体为_______。

自然界中的水需净化后饮用,活性炭常用于净化水,其主要作用是_____。

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

1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

请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此装置需稍改进的原因是_________,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室要制取CO2,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 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序号).
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
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制取SO2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为测定氢氧化钠样品(含杂质氯化钠)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称取5g样品,在烧杯中加入40g水完全溶解:边搅拌边缓慢加入10%的稀盐酸;并测定溶液的pH。

测得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取“40g 水”通常用的仪器是______,加入盐酸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2)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______。

(3)实验中通过加热的方法加快样品溶解,如果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实验,则测得的实验结果会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详解】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正确;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是
25g
75g100g
×100%=14.3%,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C
【解析】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详解】
A、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氦(He)的质子数为2,则“”表示的是质子,故A不正确;
B、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故B不正确;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故C正确;
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质子数也是2,核电荷数也是2,故D 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高温煅烧或与酸反应均可得到;B中锌转化为硫酸锌,可将锌加入到硫酸铜溶液等盐溶液中或与稀硫酸反应均可得到;C中氧化铜转化为氯化铜,只能是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才能得到;D中氢氧化钾转化为氯化钾,氢氧化钾与稀盐酸或氢氧化钾与氯化铜或氯化镁反应均可得到。

故选C。

考点:物质间的转化
4.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滴入到盐酸与氯化铁的溶液中时会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铁反应,故一开始氯化铁的质量不变后减小至0,故正确;
B、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装置内的气压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小于开始状态,故正确;
C、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加,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增加,故正确。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B、pH>7的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不一定具有挥发性,如无挥发性,不能片刻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石蕊溶液是紫色,不是无色溶液,另外,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用滤纸做成的小花不会片刻变红,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石蕊试液是紫色,不是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施用大量农药会造成空气污染,残留的农药对人体健康有害,符合题意;
C、合成新型洗涤剂可以减少氮磷排放,减少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D、研发易降解材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也只含一种元素,选项A错误;
B.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所以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选项B正确;
C.合金可以是金属和金属、金属和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选项C错误;
D.混合物不一定是不同分子构成的,如铁粉与铜粉组成的混合物是由铁原子和铜原子构成的,不含分子,选项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
【详解】
A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 ,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正确。

B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22
H O ,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错误。

C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钙离子可表示为:2Ca 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错误。

D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四个氨分子可表示为:4NH 3,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错误。

故选:A 。

9.C
【解析】
【详解】
A 、由表可知,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68g ,其溶解度大于1g 小于10g ,符合可溶物溶解范围,因此,高氯酸钾可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
B 、由表可知,4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3.73g ,即100g 水中溶解3.73g 高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而5 g 高氯酸钾不能完全溶解在100 g 水中,只能溶解3.73g ,可得到溶液103.73g ,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由表可知,4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3.73g ,8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3.4g ,温度由80℃冷却至40℃,溶解度减小,溶解性降低,因此,80 °C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C 有结晶现象,故符合题意;
D 、根据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100g
溶解度溶解度ⅹ100%可得,60° C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g 7.3g+100g
ⅹ100%≈6.8%,选项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6.8%,根据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可知,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10.D
【解析】
【详解】
足量的稀盐酸跟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能和铜反应,过滤,滤渣的成分是铜。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C
【解析】
【详解】
A、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正确;
B、CO2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可作为气体肥料,正确;
C、甲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正确。

故选:C。

12.B
【解析】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故选B。

点睛: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煤油 2Na+2H2O=2NaOH+H2↑ 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目中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钠熔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信息,得出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钠、煤油、水三者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为:水、钠、煤油,故填写:煤油;
(2)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和另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物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和显碱性的氢氧化钠,反应物是Na和H2O,生成物是H2和NaOH,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填写:2Na+2H2O=2NaOH+H2↑;
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写:置换反应。

【点睛】
本考点属于信息筛选题,在考查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外,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不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解读有用信息,对操作中的描述和反应现象认真加以分析,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此类题可迎刃而解。

14.134A、C、D②
【解析】
【分析】
(1)根据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2)根据20℃、40℃、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3)根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知降温有晶体析出进行解答.
【详解】
(1)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说明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所以即使加入40g氯化钾,也只有34g溶解,所以烧杯A中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100g+34g=134g;(2)20℃、40℃、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4g、40g、45.5g,可知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钾时,在20℃和40℃时形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而在60℃时形成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3)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由40℃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只有溶剂的质量不变.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Si Ne 亚铁离子两个氮分子-3
N H
3
【解析】
【详解】
(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是Si。

(2)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Fe2+可表示亚铁离子。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2个氮分子。

(5)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3
N H。

3
故答案为:
(1)Si;
(2)Ne;
(3)亚铁离子;
(4)2个氮分子;
(5)-3
N H。

3
16.3 D 得到 Al2O3或D2B3
【解析】
【详解】
(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共有质子数是12、11和17的三种元素;
(2)上述元素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为三层结构的是D,D是铝离子,铝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三层;
(3)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4)B 表示的是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D 表示的是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B 与D 形成化合物为氧化镁,其化学式为:Al 2O 3。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2222H O
2H O ↑+↑通电 H 2 吸附 隔绝氧气或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解析】
【详解】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通电,a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H 2),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常用于净化水,其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异味;
(3)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18.A 试管口未加棉花,KMnO 4粉末可能会堵塞导管 2KMnO 4
∆K 2MnO 4+ MnO 2+O 2↑ 盐酸浓度较大,导致二氧化碳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HCl 气体 C d
【解析】
【详解】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 ,该装置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K 2MnO 4+ MnO 2+O 2↑;
(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盐酸浓度较大,导致二氧化碳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HCl 气体;
(3)据制取乙炔气体,是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即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又因为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所以应选用装置C ;
(4)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制取SO 2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应选择d 装置。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量筒、胶头滴管(只答量筒也给分)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96% 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质量偏大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取“40g 水”通常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加入盐酸时,“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