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C卷 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
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
能力测试试卷C 卷 附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某一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听某个领导或某个专家的意见,还要听取同行的意见,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更要考查所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 )原则。
A.一致性 B.全面性 C.目的性 D.可比性
2、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开展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4、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
A.1岁以前 B.1.5-3岁 C.3-4.5岁 D.4.5-6岁
5、在学龄前期,( )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
A.强化
B.适当淡化
C.不考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7、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8、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B.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 C.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9、下列关于幼儿园图书区活动地说法错误地是( )。
A .图书区应该选择班级里光线相对充足、比较安静地位置
B .图书区地图书要定期更换
C .儿童在图书区活动地时候,教师不要打扰
D .图书地选择必须符合本版儿童地智力、语言等发展水平 10、儿童出现想象萌芽的时期是( )。
A.1.5-2岁
B.2-2.5岁
C.2.5-3岁
D.3-3.5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2、简述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为什么要让幼儿通过直观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请结合实例分别说明。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分析: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
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
老师问一个小朋友:“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
”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
” 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
”老师说:“长了5只。
”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
”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
”小朋友也跟着猛跺一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自己回答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老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2、材料分析:
为了解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教师选择了“狗、人、船、鸟”四张图片,要求幼儿从中挑出一张不同的。
很多幼儿拿出来“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狗、人和鸟常常是在一起出现的,船不是;狗、人、鸟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狗、人、鸟是会长大的,而船是不会长大的。
问题:
(1)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
(2)鉴于上述材料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如何实施教育。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活动设计:
围绕帮水宝宝搬家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同小班活动方案。
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2、D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3、B
4、B
5、B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行为,对儿童智力发展和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是有利的。
6、D
7、D,新生儿喜欢听人说话,尤其喜欢听自己母亲的声音,他们还喜欢听高调的声音。
新生儿不喜欢听嘈杂的声音。
8、C
9、【答案】C
【解析】在图书区活动地时候,教师应给予一定地指导,例如培养儿童地阅读兴趣、指导儿童地阅读方法,引导儿童互相谈话和讲述图书中地内容促进儿童语言等方面地发展.
10、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幼儿园课程评价总的原则应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及课程决策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
具体表现在: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答案如下:
我国幼儿园具有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二是“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以知识、信息为主要生产动力的时代。
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这一切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幼儿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对教育思想、内容、形式、方法等全面地进行改革,否则,幼儿园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幼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的。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单一、服务范围狭窄、机制不灵活的现状就不可避免地会和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
客观上要求各种幼儿教育机构在办园形式、管理制度、收托时间、保育范围、运作机制等各方面更灵活、更方便、更能适合家长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特点和需要。
(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幼儿家长通过耳闻目睹,对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
他们不仅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长得好,更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幼儿园质量的高低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成了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幼儿园只有教育质量高,才会生源充足、家长满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答案如下:
(1)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进行学习,既是幼儿思维特点的要求,也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
它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加深幼儿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和形成具体的概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组织社会活动“多彩的民族”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少数民族的服饰、发饰,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2)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既体现了杜威提出的“做中学”,也是活动性原则的体现。
幼儿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发展其智力。
比如,为了让幼儿探索哪些材料能帮助硬币浮起来,可以为幼儿准备大树叶、纸船、橡皮泥、塑料瓶盖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3)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是由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由于幼儿认知水平较低,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通过感官和动作,来获取直接经验。
比如,在组织语言活动“秋天来了”,就可以引导幼儿去户外感受秋天的景色和变化,加深幼儿的体会。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
好模仿是幼儿小班(3-4岁)突出的性格特点。
他们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2)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第一,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
幼儿的模仿与其能力发展易受暗示密切相关。
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
而且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
第二,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获得良好成效。
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第三,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坚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
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
否则,其性格将会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
2、答案如下:
(1)依据生活情境分类,幼儿把日常生活情境中经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从其回答可以看出:
①狗、人、鸟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反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②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或其他特点分类,材料中幼儿会将狗、人、鸟分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最突出的特点都有头、脚、身体;③依据事物最简单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狗、人、鸟会长大,因为他们有生命,而船是没有生命的。
(2)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持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①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随时随地的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分类垃圾,可回收的塑料瓶、纸制品以及不可回收的果皮进行分类,同时也进行
了环境教育和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在教学运动过程中,教师多提供可操作的教玩具,让幼儿动手感知事物的属性、颜色、大小、形状及真他特点,潜移默化的渗透关于分类的相关经验,以间接指导为主加强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③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培养幼儿分类能力,通过游戏教幼儿分类,激发幼儿对分类的兴趣。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
健康领域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1.心理准备:幼儿在以前的玩水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水的特征。
2.物质准备: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注射器、塑料袋、抹布等。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交流不同信息,教师梳理归纳。
老师请来了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好朋友(水宝宝),出示一盆水,通过观察和感知,鼓励幼儿说说水的特性。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
2.玩水活动。
水宝宝在盆里玩累了,很想到那边的水桶里去玩一玩,可是他们自己去不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助水宝宝呢?请小朋友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和工具帮助水宝宝,然后尝试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和水宝宝玩一会儿。
3.帮水宝宝搬家:采用分组比赛形式,教师巡回指导。
(1)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看哪组小朋友最先把水宝宝运到水桶里,哪组小朋友用到的方法最多。
(2)介绍比赛规则:水盆和水桶不能离开原地;把所有水宝宝都运到水桶里,不能落到半路;记住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4.小朋友向评委老师介绍自己队所用的工具和方法,评委老师帮助记录,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5.活动延伸。
浇花:水宝宝说:“今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不能只知道玩,还要帮助妈妈于活(外面的花草都渴了,他们要去让花草喝水)。
”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拿着我们的工具去给花娃娃喝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