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吉州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品读春日唐诗,发现最懂春天的诗人应该是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他笔下的春天色彩斑①:“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他笔下的花木惹人爱怜;“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他笔下的虫鸟舒适惬意……他就如丹青妙手,潇洒泼墨,细描点染,绘就出一幅幅②的春日画卷。

1.文中填入横线①处的字与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谰nèn
B.澜rèn
C.斓nèn
D.镧rèn
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巧妙绝伦
B.惟妙惟肖
C.浮光掠影
D.栩栩如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

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

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与淘洗,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

乡愁本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

余光中却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具体化,______,令人动容。

3.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B.。

C.,
D.!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1分)
A.物象一旦经过审美经验的诗人的淘洗与筛选
B.一旦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与淘洗
C.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
D.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与淘洗的物象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婚离别之愁、母子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
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家国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新婚离别之愁
C.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和家国之愁
D.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
6.下列各情境中,语句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小丽在书店买到了自己心仪的图书,兴奋地向店主致谢。

店主说:“感谢姑娘厚爱,还望以后多多惠顾”。

B.小华回母校拜望老师,临别前,他对送至校门的老师说:“先生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再见”。

C.朋朋对他的同桌说:“我觉得你的这篇发言稿有些不妥之处,便斗胆一一斧正了。

D.小江把自己的画作送给王阿姨,他说:“这幅画构图奇特,挂在您家定能让寒舍增色不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清平乐·平原放马
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

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______天涯,涓涓野水晴沙。

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王鹏运
苜蓿阑干满上林,______残秣独沉吟。

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

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②张炎,南宋词人,从小生长在都城临安,宋亡后,到处漂泊浪游。

③王鹏运,晚清诗人。

④黄金台:亦称招贤台,燕昭王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黄金台。

7.下列填入词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秋草狂风
B.春草西风
C.青草春风
D.枯草东风
8.两词都写马,但用意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10分)
八大山①人传
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性孤介②,颖异绝伦。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③,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

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搁管④,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⑤于前,勿顾也,颠如此。

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何其笔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

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

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

呜呼!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


(节选自清·陈鼎《八大山人传》,有删改)【注】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②介:耿直。

③离披:衰残凋敝。

④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

榻管:拿起毛笔。

⑤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3分)
尝()于()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颠如此。

11.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八大山人的“颠”与《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有何异同?(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

(2)真挚的情谊不会因为空间阻隔而改变。

毕业前夕,我们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赠别。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一贫如洗,却不与人攀比,安心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8分)
细节是小说的表情
韩春燕
①一部好的小说,一定具有让人过目不忘或耐人寻味的细节。

那些结结实实又摇曳生姿的细节能够照亮整部作品,让作品熠熠生辉。

②细节赋予小说动人心魄的魅力。

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

小说用细节唤起读者的经验,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细节。

好的细节一定是真实的,让读者觉得作品真切、鲜活。

好的细节一定是对生活进行过高纯度提炼的,不仅真实还要精彩,超越普通读者的经验,打捞出深潜于生活表象下的真相。

③《红楼梦》中有太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细节,有的是语气神态,有的是眼神动作,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耐人品咂。

鲁迅的小说中也有着很多耳熟能详的精彩细节,如《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尖锐张狂的言语和动作表情,闰土那一声恭敬的“老爷”,《祝福》中眼睛“间或一轮”的祥林嫂……好的细节是小说招展的旗帜,让人感动、震撼和沉醉,赋予小说动人心魄的魅力。

④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

细小的动作、细微的表情、细致的生活场景,为塑造具有真实性、个性化的人物服务。

鲜活的细节不仅让小说具有真实感,而且增加人物的生动性。

细节是构成小说魅力的重要部分,一个失真的细节会败掉整部作品。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对人物的临终表现都有精彩刻画。

葛朗台离世之前,给他做临终法事的人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放到他唇边让他亲吻,他却作出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

而严监生临终之际,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他担心费油而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

这两个细节对葛朗台和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成为吝啬鬼形象的点睛之笔。

⑤细节操控小说的全局。

细节不是小说的赘物,它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

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甚至就是以细节结构全篇的。

闪亮的细节成为小说的原点,原点的能量炸出小说这朵美丽的“蘑菇云”。

细节诞生人物,影响结构,呈现主题。

在小说的叙事链条上,一个个细节有时是一颗颗宝石,交相辉映照亮小说:有时某个细节仿佛一颗耀眼的巨钻,光芒会映衬其他宝石并照亮整个文本。

⑥契诃夫的《变色龙》便是通过这样能够刻画人物、影响结构并且不断生成意义的“原点”细节来支撑整篇小说的。

⑦《变色龙》中巡警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与狗主人身份的不确定有关,是不是将军家的狗决定了他对狗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如同变色龙一样不断变脸的细节,把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变”是因为对权势的敬仰膜拜而导致卑躬屈膝。

人物的灵魂也是小说的灵魂,而这灵魂活在细节里。

⑧细节是扔进湖中的石子,能激荡层层涟漪,细节是魔术师的箱子,藏着道不尽的秘密;细节更是小说的表情,站在那里,任你揣摩它的心思。

(选自2023 年10月11日《光明日报》,有改动)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由一部好的小说都有让人过目不忘或耐人寻味的细节,自然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

B.细节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只要让读者觉得作品真切、鲜活,就是好的细节。

C.第③段列举鲁迅小说中的精彩细节,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好的细节赋予小说动人心魄的魅力”。

D.细节操控小说的全局,如契诃夫的《变色龙》用奥楚蔑洛夫不断变脸的细节来支撑整篇小说。

1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2分)
A.细节赋予小说动人心魄的魅力
B.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
C.细节操控小说的全局
D.细节是小说的表情,耐人寻味
15.第④段中写道:“鲜活的细节不仅让小说具有真实感,而且增加人物的生动性”。

结合《孔乙己》中对孔乙己长衫的细节描写,论证这一观点。

(3 分)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6分)
材料一:
芝芝莓莓、杨枝甘露、冻顶乌龙鲜牛乳、香芋蜂蜜白珍珠、芝士奶盖四季春、黄金椰椰乌龙、外婆烧仙草……当我们翻开每家奶茶店的菜单,不禁感叹种类之繁多、搭配之花哨,并且还会产生一个永恒的疑问:今天喝什么?
现如今,奶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工具”,它可能是一部分人的“快乐续航工具”。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品牌的奶茶店以及簇拥在门口排队的年轻人让我们不禁反思:喝奶茶真的有那么快乐吗?
于是,我们发起了一项针对奶茶的专项调研,在线收集了1000份来自全国各大城市“奶茶人”的调研数据,试图解读当代年轻人的奶茶“上瘾哲学”。

研究中我们发现,“90后”与更年轻的人群是喝奶茶的主力,比例合计高达到85.2%。

如果非要问喝奶茶有什么理由,他们竟能给出“一万个”:闲着没事要喝奶茶,工作或学习忙碌更要靠奶茶续命;生活不顺鼓励自己要喝奶茶,生活顺利奖励自己更要喝奶茶;天气热要靠奶茶解暑,天气冷更要把心爱的 TA 捧在手心里……
奶茶似乎就这么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了生活的第 N 种“必需品”。

——摘选自“行业报告之家”材料二:
想要拥有丝滑口感的奶茶,就需要用更加浓郁的淡奶来制作——淡奶是蒸发掉水分,浓缩了一倍后的牛奶,因而脂肪含量更高,更丝滑。

但是,这不便宜。

出于成本的考虑,一种工业替代品在奶茶中更加常用:植脂末(俗称奶精)。

植脂末主要是用大豆油等植物油人工氢化制作而成,是油而不是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植脂末就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少量酪蛋白酸钠、乳化剂等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植脂末成分中最大的健康隐患是脂肪,比例达20%—75%。

植脂末里同时含有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酸。

随着工艺的进步,植脂末里的反式脂肪酸在减少,奶茶中这个成分含量不高,但它仍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症的风险,并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等。

上海市消保委对51款畅销奶茶的检测发现,其中有4款反式脂肪酸超标,达到了3.7g-6.2g/杯。

——摘选自华医网材料三:
喝奶茶已经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街头巷尾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奶茶店,也让他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都喝上一杯。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年新茶饮研究报告》,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国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约51.5万家,较2020年底的37.8万家增长了超36%。

但,你真的了解你所喝的奶茶吗?
事实上,大部分奶茶店的奶茶并不来自牛奶和茶,而是各种其他成分勾兑出来的,而这些成分,就成了奶茶不健康的根源。

其中有一种成分是“奶精”,也就是植脂末,这东西是公认的坏东西,容易影响人的代谢健
康。

尤其是在血脂方面,会降低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并提高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

奶茶的多重味道也是健康风险的一个来源。

我们经常喝到各种风味的奶茶,比如香芋味、草莓味等,这些风味是各种各样的香精、色素加上黏稠剂等调出来的。

虽然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这些成分已经被证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的,但是由于奶茶的制作往往是小作坊式的,如果这些成分添加不合理,那么对于我们人体的代谢将会是一种负担。

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成分——糖。

奶茶中的“珍珠”、椰果、芋圆等小料,一般都是用木薯淀粉加一些小麦蛋白和食品添加剂制作而成,其本质也是糖。

为了让奶茶的风味更好,奶茶店的员工甚至还会直接往其中加入大量的糖。

当糖分的摄入远远超出我们身体的代谢需求时,它们就会在体内储存起来,于是肥胖的问题就出现了。

肥胖可不是小事,不仅影响形象,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比如心脑血管的健康风险。

——摘选自《奶和茶都有益,为什么喝奶茶就不健康了》(有删改)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制作奶茶时加入的香精、色素、黏稠剂等是安全的,但如果添加不合理,对人体的代谢来说也将会是一种负担。

B.截至2023年8月31日,全国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已超过51.5万家,较2020年底的37.8万家增长了超36%。

C.植脂末俗称奶精,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少量酪蛋白酸钠、乳化剂等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D.90后们喝奶茶的理由五花八门,统计下来竟有一万个,因此,他们成了喝奶茶的主力军。

17.你的好友痴迷奶茶,周末总是约你打卡不同的奶茶店。

读完上述材料后,你决定劝说他少喝奶茶,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条列出你的劝说理由。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父亲的军毯
马宇龙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冷,好冷啊。

”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

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孙瑞斌觉得父亲一定还有话说。

他把耳朵贴在父亲的嘴边,只能听到几句含混不清的话:“黄河,冷啊,黄河,冷啊。


②孙瑞斌无奈地望着父亲的面孔,对一脸焦急的妹妹说:“咱爸平时对你最好了,你自己听听吧。

就算听不清,也比我懂他心思。

”话刚出口,孙瑞斌就后悔了:自己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怎么好像还在为旧事赌气似的。

说他妹妹贴心,还真没错。

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

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

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

往外拿的时候,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

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

”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

③孙瑞斌和妹妹都吃了一惊。

八十八岁的父亲已卧床一年之久,此时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

接着,父亲说起话来,言语比之前清晰许多:“黄河,黄河”,让孙瑞斌大为惊讶。

父亲的话让他终于想起来一段往事。

④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

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

忽然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站在木筏子上,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

河水起起伏伏,他感觉头晕目眩,脚下一软,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

他被放平,躺在了木筏子上。

接着,一个毯子盖住了他。

刺骨的冷渐渐被温暖代替,他就
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

⑤他醒来时,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条草绿色的毯子。

妻子说,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让他好好睡一觉。

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

他把毯子捧在怀里,埋怨妻子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辞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

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妻子摇摇头:“我问人家,人家也不说。


⑥这些往事,其实父亲很早就告诉过孙瑞斌。

只是这些年,孙瑞斌忙于照顾卧床的父亲,竟然忘了。

最终,父亲安详地去世了,那条毯子还盖在他的身上。

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

⑦转眼,几年过去了,孙瑞斌始终无法找到那名解放军。

父亲去世后,孙瑞斌想了很多。

父亲是个老革命,战争年代当过民兵排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地区做过局长。

可他这个老革命的儿子,没沾上父亲一丁点儿光。

那年招干,父亲第一个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说他只有初中学历,当不得干部。

每年来看望父亲的老部下接二连三,每次都问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

可父亲总是摇头,就是不开口。

后来他对孙瑞斌说:“今天我们的生活这么好,还能有啥困难?跟旧社会比,日子都好到天上去了。

”孙瑞斌听了,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气。

父亲当初不肯“照顾”自己的工作,他憋足气挑灯夜战通过了成人高考,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研究所的一名技术员。

如今他已退休多年,回眸过往,从父辈的身上明白了好多道理。

⑧有一天,孙瑞斌听说当地有个农民,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服、红军刀、红军水壶等老物件,把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红色博物馆。

孙瑞斌循着地址找了过去,参观之后,感动不已。

⑨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这家红色博物馆,还像一个亲历者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

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

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⑩军毯被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

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

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

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8.请从孙瑞斌的视角梳理与军毯有关的事件。

(6分)
孙瑞斌照顾生病的老父亲→(1)_______;→孙瑞斌回忆父亲与军毯的往事→(2)_______;→(3)_______。

19.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20.下列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为后文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他的想法埋下伏笔。

B.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毯子,暗示了这条毯子价格昂贵,是当时的稀缺品。

C.父亲的军毯寄托着父亲对帮助他的解放军的感激之情,体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D.文章结尾段最后一句,升华文章主旨,体现了红军精神和军民互助精神代代相传。

21.学校组织学生们参观文中的红色博物馆,请你为“军毯”写一段解说词。

(4分)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22.下列对于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老舍的《骆驼祥子》极具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
民形象。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儒林外史》一书由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组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D.《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安安分分、尽心尽职,一向逆来顺受,不敢反抗,直到“误入白虎堂”后,才爆发出反抗精神,被逼上梁山,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

23.校刊拟开设“名著励志人物”专栏,现面向全校征稿,请从以下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及人物特点说说你的推选理由。

(3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2)《简·爱》简·爱(3)《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24.《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应该用怎样的读书方法来读这部作品呢?请结合该著作来谈一谈。

(4分)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我们拥有明亮的双眸,却没有海伦·凯勒眼里的热爱;我们拥有机敏的听觉,却没有贝多芬的执着;我们拥有健壮的双腿,却没有史铁生的坚持。

原来,我们拥有着,却也失去着;他们失去着,却不断拥有着……
题目一:请以“放开手,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年吉州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C
2. D
3. B
4. C
5. D
6. A(“足下”与“斧正”是敬词,而“寒舍”是谦词。

)(2分)
7.B(2分)8.(2分)①张词借宝马的经历,既讽刺统治者不顾国家安危,一味粉饰太平,又抨击统治者浪费人才(1分)。

②王词借写马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1分)。

9.(3分)尝(曾经)于(在)及(比得上)
10.(4分)(1)如果叶公见到了这龙,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

(“若使”“走”的意思要翻译准确,补充省略的主语)(2分)
(2)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面前,他也不会看一眼,(他)就是像这样的癫狂。

(补充省略的主语)(2分)11.(2分)八大山人的“颠”与张岱的“痴”都有其性情孤傲率真的一面(1分)。

不同的是,八大山人的“颠”还体现出他的才高艺绝、狂放不羁(1分),而张岱的“痴”却包含着他对山水之乐的痴迷与怀念故国的痴情(1分)。

参考译文:
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宗室,号人屋,他生性孤傲耿直,聪明绝伦,无人能比。

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

他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在池中,横斜在水面上,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似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

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经常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

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没有其他的爱好。

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他座位右边。

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快乐地在宽大的画纸上泼墨作画,有时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

然后他再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精妙。

如果碰到他喜欢写字,那就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拿起毛笔,狂叫大呼,洋洋洒洒地写着,几十幅片刻间就完成了。

待他酒醒后,(人们)要想索求他的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面前,他也不会看一眼,他就是像这样的癫狂。

外史氏说:“山人果真癫吗?为什么他的笔墨那样雄豪呢?我曾经阅看山人的诗画,觉得大有唐宋的气魄。

至于书法,则是从魏晋脱胎而来的。

问他的同乡人,都说那些书画是从他醉后才得到的。

啊呀,他的醉态倒是可以比得上的,可他的癫狂却是比不上呀!”
12.(6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3分)B(由第②段“好的细节一定是真实的,让读者觉得作品真切、鲜活。

好的细节一定是对生活进行过高纯度提炼的,不仅真实还要精彩,超越普通读者的经验,打捞出深潜于生活表象下的真相。

”可知题干“细节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只要让读者觉得作品真切、鲜活,就是好的细节。

”表述错误)
14.(2分)D(ABC三个选项为分论点,D选项涵盖了全文的内容)
15.(3分)孔乙己的长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艺术细节。

(1分)已经穷困不堪却仍要穿长衫,说明他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死要面子,长衫又脏又破,说明他穷困的程度;不补也不洗,说明他好吃懒做。

(1分,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作者以典型的生活细节,将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