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羌活散97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 白虎风,风毒攻注,骨髓疼痛,发作不 定。
用法: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 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23 来源: 《玉机微义》卷十五。
组成: 羌活1两,独活1两,明矾1两,硫黄1两, 狼毒1两,白鲜皮1两,白附子1两,蛇床子 1两,轻粉半两,黄丹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香油调成膏。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 头面风,恶风多汗,头痛身热。
用法: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薄荷5 叶,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2 来源: 《鸡峰》卷十二。
组成: 羌活1分,甘菊花1分,蔓荆子1分,芎1 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 肝脏壅实,目赤昏涩,热泪不止,筋脉拘 急,背膊劳倦,及头昏项颈紧急疼痛。
功效: 疔疮等诸毒恶疮。
用法: 上(口父)咀。水2碗,煎至7分1碗,去滓, 食后、临卧吃药。吃药后,端坐半个时辰 方可睡。
33
来源: 《圣惠》卷七。
组成: 羌活1两,牛膝1两(去苗),桂心3分,附 子2两(炮裂,去皮脐),萆薢3分 (锉),海桐皮3分(锉),防风半两(去 芦头),五加皮1两,当归1两(锉,微 炒)。
31 来源: 《奇效良方》卷二十四。
组成: 羌活、防风、旋覆花、独活、川芎、细辛 芽、蔓荆子、甘草、石膏。
制法: 上锉。
功效: 头风。
用法: 中风,煎服;寻常点清茶服。
32
来源: 《普济方》卷二七五。
组成: 羌活1钱半,独活1钱半,防风半钱,藁本 半钱,黄芩1钱,黄连半钱,黄柏5分,知 母1钱,生地黄1钱,汉防己1钱半,泽泻7 分,熟地黄1钱(上12味煮酒浸半个时辰, 次11味不用浸),防己梢半钱,当归身1 钱,连翘3钱,黄耆1钱半,人参半两,甘 草半钱,橘红半钱,生甘草梢半钱,苏木 半钱,归尾半钱,桔梗1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效: 荣虚卫实,肌肉不仁,遍身(疒帬)麻。
用法: 每眼2钱匕,空心豆淋酒调下,温酒亦得; 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 豆淋薄荷酒送下。
5 来源: 《圣惠》卷八十三。
组成: 羌活3分,芎3分,防风(去芦头)3分, 天麻3分,当归(锉,微炒)3分,甘草 (炙微赤,锉)3分,白附子1分(炮 裂),麻黄半两(去根节)。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羌活散
羌活散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 97种“羌活散”
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1
来源: 《圣济总录》卷十七。
组成: 羌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蔓荆实 (去皮)1两,菊花1两,石膏1两,白术1 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 两,地骨皮1两,芎1两,枳壳(去瓤, 麸炒)1两,荆芥穗1两,桔梗(炒)1两, 白茯苓(去黑皮)1两,麻黄(去根节)1 两(1方有甘草3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 小儿中风,四肢拘挛,发歇疼痛。
用法: 每服1钱半,以薄荷酒调下,每日3-4次。
6
来源: 《圣惠》卷六十九。
组成: 羌活1两,天麻1两,芎3分,酸枣仁3分 (微炒),蔓荆子半两,羚羊角屑半两, 白附子半两(炮裂),桂心半两,薏苡仁 半两,柏子仁半两,牛膝半两(去苗), 乌蛇肉半两(酒拌,炒令黄),当归半两 (锉碎,微炒),蝉壳半两(微炒),麝 香半两(研入)。
组成: 羌活1两5钱,生白术1两5钱,防风1两5 钱,炒白芍1两5钱,黄芩1两5钱,当归3 两,白芷1两,川芎1两,甘草6钱。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妊娠伤寒,侵表伤营,头痛发热,恶寒身 痛,胎孕不安,脉浮紧涩者。
用法: 每服5钱,水煎,去滓温服。
16
来源: 《圣惠》卷二十一。
组成: 羌活1两,防风3分(去芦头),五加皮3 分,牛膝1两(去苗),桂心3两,木香3 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酸枣仁1 两(微炒),威灵仙3分,丹参3分,虎胫 骨1两(涂酥,炙令黄),萆薢1两 (锉),当归1两(锉,微炒),松节1两 (锉)。
功效: 麻疹后余毒壅炽,肢节疼痛,发痈。
用法: 酒冲服。
9 来源: 《麻疹备要方论》。
组成: 羌活、防风、川芎、前胡、枳壳、桔梗、 薄荷、甘草。
功效: 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感风湿,致发瘾 疹,隐隐于皮肤之间。
用法: 引用生姜,水煎服。
10 来源: 《专治麻疹初编》卷三。
组成: 羌活、防风、白芷、荆芥穗、川芎、地骨 皮、甘草、连翘、柴胡、牛蒡、大腹皮。
用法: 每服3钱,竹沥6合,煎3沸,去滓温服。
18
来源: 《圣惠》卷三。
组成: 羌活3分,天麻3分,芎3分,酸枣仁3分 (微炒),鹿角胶3分(捣碎,炒令黄 燥),蔓荆子3分,羚羊角屑3分,人参3分 (去芦头),白附子3分(炮裂),牛膝3 分(去苗),肉桂3分(去皱皮),薏苡仁 3分,乌蛇肉3分(醋拌,微炒),萆薢3 分,犀角屑3分,白鲜皮3分,地骨皮3分, 柏子仁3分,防风3分(去芦头)。
功效: 痘后热毒未尽,发疔发痈,肢节疼痛者。
11 来源: 《本事》卷四引张昌时方。
组成: 羌活(洗去土)、萝卜子各等分。
制法: 上药同炒香熟,去萝卜子不用,为末。
功效: 水气;一切腹胀急。
用法: 每服2钱,温酒调下,1日1服,2日2服,3 日3服。
12
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二。
组成: 柴胡4两,白芷1两,川芎1两,藁本1两, 桔梗半两,甘草半两,独活半两,羌活半 两。
制法: 上为末。入石膏研匀。
功效: 风气不调,头目昏眩,痰涎雍滞,遍身拘 急,及风邪寒壅,头痛项强,鼻塞声重, 肢节烦疼,天阴风雨,预觉不安。
用法: 每服2钱,水1大盏,加生姜3-4片,薄荷23叶,同煎至7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8 来源: 《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 羌活、甲片、大黄、全蝎、皂刺、乳香、 一叶金、白芷梢、甘草。
功效: 伤风时气,头痛发热,身体烦疼,痰壅咳 嗽,失音鼻塞声重;及时行下痢赤白;汤 火疮。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 片,薄荷3叶,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发 散风邪,加葱白同煎;痢证,加生姜、仓 米煎。
22
来源: 《圣惠》卷二十二。
组成: 羌活1两,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秦 艽1两(去苗),桂心1两,木香1两,芎 1两,当归1两,牛膝1两(去苗),附子 1两(炮裂,去皮脐),骨碎补1两,桃仁 3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药晒干为末。
功效: 牙疼。
用法: 揩牙,盐汤漱之急救仙方》卷三。
组成: 防风2两,羌活1两,赤芍药3两,白芷1 两,川芎2两,柴胡1两,木贼半两,防己 半两,粉草1两,荆芥1两,白茯苓2两,甘 菊花1两,细辛半两(去叶),白术1两。
功效: 热眼。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食后 服。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肝脏风,筋脉抽掣,口眼偏斜,四肢疼 痛。
用法: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 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 来源: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组成: 羌活、独活、前胡、荆芥、甘草、乌药、 桔梗、薄桂、升麻、当归、威灵仙。
功效: 手发背。
15 来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柴胡2两,粉草半两,羌活1两,川芎1两, 白芷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 男女感冒,不问阴阳。
用法: 葱汤、酒任下。
29 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引《伤寒举要》。
组成: 羌活1钱半,苍术1钱半,川芎1钱,白茯苓 1钱,防风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甘草3 分。
功效: 遇风头痛。
用法: 水2钟,加生姜3片,葱1根,煎8分,不拘 时候服。
功效: 四时伤寒,头疼鼻塞,或流清涕,项背拘 急,恶风自汗。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葱 白、生姜,煎7分,热服。
13
来源: 《圣惠》卷三。
组成: 羌活3分,白术3分,麻黄3分(去根节), 侧子3分(炮裂,去皮脐),丹参3分,当 归3分(锉,微炒),赤茯苓半两,萆薢半 两(锉),桂心半两,羚羊角屑3分,防风 2分(去芦头)。
用法: 每服2钱,水1中盏,加酸枣仁、鼠粘子各 50粒(研碎),同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 候服。
3
来源: 《圣惠》卷六十九。
组成: 羌活1两,羚羊角屑3分,桂心半两,赤箭3 分,细辛3分,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3 分(锉,微炒),赤芍药半两,茯神1两, 麻黄3分(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 锉),黄芩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 肝中风,筋脉拘急,口眼偏斜,四肢疼 痛。
用法: 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豆淋酒调下。
注意: 忌鸡、猪、鱼、蒜等。
19
来源: 《医林纂要》卷十。
组成: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桔梗、 枳壳、天麻、地骨皮、茯苓、人参各等 分,甘草减半。
功效: 外淫滞于气分,淫入荣血,血为之浊,而 致疮肿痈毒壮热,喘急胀满,胸膈闭闷, 心志不宁。
30
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九。
组成: 羌活半两,独活半两,柴胡半两,川芎半 两,黑参半两,赤芍药半两,桔梗半两, 地骨皮半两,荆芥半两,薄荷半两,桑白 皮半两,大黄1两,山栀子仁1两,黄芩1 两。
功效: 一切风热上攻,头目赤肿疼痛,昏涩眵 泪,怕日羞明,赤脉翳膜。
用法: 上药各生用,(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 半,煎1盏,去滓,不拘时候服。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 下焦风虚,腰脚疼痛冷痹,不任行履。
用法: 每服2钱,食前以豆淋酒调下。
17 来源: 《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 羌活1两半(盐水炒),人参1两半,远志1 两半,茯苓1两半(去木),大枣3枚。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产后心气内虚,风乘虚袭,心气被扰,心 神不宁,惊悸,脉浮虚者。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妇人中风,四肢缓弱,身体疼痛,言语謇 涩,心神昏乱。
用法: 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 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
来源: 《圣济总录》卷九。
组成: 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 两,防风(去叉)半两,蔓荆实(去白 皮)半两,人参半两,蒺藜子(炒,去 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 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半 两,木天蓼半两,阿胶(炙令燥)半两, 威灵仙(去苗土)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 肾脏风毒流往,腰脚疼痛。
用法: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入酒2 合,更煎2-3沸,去滓,食前温服。
用法: 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20 来源: 方出《续本事》卷二,名见《普济方》卷
四十六。
组成: 羌活1两,僵蚕1两,白蒺藜(去尖,炙)1 两,甘菊1两,白附子1两,朱砂1两,麝香 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 头痛。
用法: 每服1钱,薄荷、茶、酒任下。
21
来源: 《活幼心书》卷下。
组成: 人参(去芦)1两,羌活1两,赤茯苓(去 皮)1两,柴胡(去芦)1两,前胡(去 芦)1两,川芎1两,独活1两,桔梗(锉, 炒)1两,枳壳(水浸润,去瓤,锉片,麦 麸炒微黄)1两,苍术(米泔水浸1宿,去 粗皮,滤干,锉片,用火炒至微黄色)1 两,甘草1两。
27 来源: 《圣济总录》卷十六。
组成: 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 半,茯神(去木)1两半,藁本1两半,甘 菊花(择去梗)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 伤风头目昏痛,吐逆不下食。
用法: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 盏,去滓,食前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
28 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二。
功效: 顽癣疥癞,风疮成片,流黄水,久不愈 者。
用法: 搽之。
24 来源: 《医方大成》卷一引《简易》。
组成: 附子1个,羌活1两,乌药1两。
功效: 中风偏废。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 滓温服。
25 来源: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组成: 胡椒2钱,川椒2钱,川芎(炮)2钱,荆芥 穗半两,白芷半两,防风半两,草乌半 两,羌活半两,荜茇半两,露蜂房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研入麝香令匀。
功效: 妇人中风,筋脉拘急,肢节痠疼,言语謇 涩,头目不利。
用法: 每服2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7
来源: 《局方》卷一。
组成: 前胡(去芦)1两,羌活(去芦)1两,麻 黄(去根节)1两,白茯苓(去皮)1两, 川芎1两,黄芩1两,甘草(爁)1两,蔓荆 子(去白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 两,细辛(去苗)1两,石膏(别研)1 两,菊花(去梗)1两,防风(去芦)1 两。
功效: 白虎风,风毒攻注,骨髓疼痛,发作不 定。
用法: 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 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23 来源: 《玉机微义》卷十五。
组成: 羌活1两,独活1两,明矾1两,硫黄1两, 狼毒1两,白鲜皮1两,白附子1两,蛇床子 1两,轻粉半两,黄丹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香油调成膏。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 头面风,恶风多汗,头痛身热。
用法: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薄荷5 叶,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2 来源: 《鸡峰》卷十二。
组成: 羌活1分,甘菊花1分,蔓荆子1分,芎1 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 肝脏壅实,目赤昏涩,热泪不止,筋脉拘 急,背膊劳倦,及头昏项颈紧急疼痛。
功效: 疔疮等诸毒恶疮。
用法: 上(口父)咀。水2碗,煎至7分1碗,去滓, 食后、临卧吃药。吃药后,端坐半个时辰 方可睡。
33
来源: 《圣惠》卷七。
组成: 羌活1两,牛膝1两(去苗),桂心3分,附 子2两(炮裂,去皮脐),萆薢3分 (锉),海桐皮3分(锉),防风半两(去 芦头),五加皮1两,当归1两(锉,微 炒)。
31 来源: 《奇效良方》卷二十四。
组成: 羌活、防风、旋覆花、独活、川芎、细辛 芽、蔓荆子、甘草、石膏。
制法: 上锉。
功效: 头风。
用法: 中风,煎服;寻常点清茶服。
32
来源: 《普济方》卷二七五。
组成: 羌活1钱半,独活1钱半,防风半钱,藁本 半钱,黄芩1钱,黄连半钱,黄柏5分,知 母1钱,生地黄1钱,汉防己1钱半,泽泻7 分,熟地黄1钱(上12味煮酒浸半个时辰, 次11味不用浸),防己梢半钱,当归身1 钱,连翘3钱,黄耆1钱半,人参半两,甘 草半钱,橘红半钱,生甘草梢半钱,苏木 半钱,归尾半钱,桔梗1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效: 荣虚卫实,肌肉不仁,遍身(疒帬)麻。
用法: 每眼2钱匕,空心豆淋酒调下,温酒亦得; 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 豆淋薄荷酒送下。
5 来源: 《圣惠》卷八十三。
组成: 羌活3分,芎3分,防风(去芦头)3分, 天麻3分,当归(锉,微炒)3分,甘草 (炙微赤,锉)3分,白附子1分(炮 裂),麻黄半两(去根节)。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羌活散
羌活散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 97种“羌活散”
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1
来源: 《圣济总录》卷十七。
组成: 羌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蔓荆实 (去皮)1两,菊花1两,石膏1两,白术1 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 两,地骨皮1两,芎1两,枳壳(去瓤, 麸炒)1两,荆芥穗1两,桔梗(炒)1两, 白茯苓(去黑皮)1两,麻黄(去根节)1 两(1方有甘草3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 小儿中风,四肢拘挛,发歇疼痛。
用法: 每服1钱半,以薄荷酒调下,每日3-4次。
6
来源: 《圣惠》卷六十九。
组成: 羌活1两,天麻1两,芎3分,酸枣仁3分 (微炒),蔓荆子半两,羚羊角屑半两, 白附子半两(炮裂),桂心半两,薏苡仁 半两,柏子仁半两,牛膝半两(去苗), 乌蛇肉半两(酒拌,炒令黄),当归半两 (锉碎,微炒),蝉壳半两(微炒),麝 香半两(研入)。
组成: 羌活1两5钱,生白术1两5钱,防风1两5 钱,炒白芍1两5钱,黄芩1两5钱,当归3 两,白芷1两,川芎1两,甘草6钱。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妊娠伤寒,侵表伤营,头痛发热,恶寒身 痛,胎孕不安,脉浮紧涩者。
用法: 每服5钱,水煎,去滓温服。
16
来源: 《圣惠》卷二十一。
组成: 羌活1两,防风3分(去芦头),五加皮3 分,牛膝1两(去苗),桂心3两,木香3 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酸枣仁1 两(微炒),威灵仙3分,丹参3分,虎胫 骨1两(涂酥,炙令黄),萆薢1两 (锉),当归1两(锉,微炒),松节1两 (锉)。
功效: 麻疹后余毒壅炽,肢节疼痛,发痈。
用法: 酒冲服。
9 来源: 《麻疹备要方论》。
组成: 羌活、防风、川芎、前胡、枳壳、桔梗、 薄荷、甘草。
功效: 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感风湿,致发瘾 疹,隐隐于皮肤之间。
用法: 引用生姜,水煎服。
10 来源: 《专治麻疹初编》卷三。
组成: 羌活、防风、白芷、荆芥穗、川芎、地骨 皮、甘草、连翘、柴胡、牛蒡、大腹皮。
用法: 每服3钱,竹沥6合,煎3沸,去滓温服。
18
来源: 《圣惠》卷三。
组成: 羌活3分,天麻3分,芎3分,酸枣仁3分 (微炒),鹿角胶3分(捣碎,炒令黄 燥),蔓荆子3分,羚羊角屑3分,人参3分 (去芦头),白附子3分(炮裂),牛膝3 分(去苗),肉桂3分(去皱皮),薏苡仁 3分,乌蛇肉3分(醋拌,微炒),萆薢3 分,犀角屑3分,白鲜皮3分,地骨皮3分, 柏子仁3分,防风3分(去芦头)。
功效: 痘后热毒未尽,发疔发痈,肢节疼痛者。
11 来源: 《本事》卷四引张昌时方。
组成: 羌活(洗去土)、萝卜子各等分。
制法: 上药同炒香熟,去萝卜子不用,为末。
功效: 水气;一切腹胀急。
用法: 每服2钱,温酒调下,1日1服,2日2服,3 日3服。
12
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二。
组成: 柴胡4两,白芷1两,川芎1两,藁本1两, 桔梗半两,甘草半两,独活半两,羌活半 两。
制法: 上为末。入石膏研匀。
功效: 风气不调,头目昏眩,痰涎雍滞,遍身拘 急,及风邪寒壅,头痛项强,鼻塞声重, 肢节烦疼,天阴风雨,预觉不安。
用法: 每服2钱,水1大盏,加生姜3-4片,薄荷23叶,同煎至7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8 来源: 《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 羌活、甲片、大黄、全蝎、皂刺、乳香、 一叶金、白芷梢、甘草。
功效: 伤风时气,头痛发热,身体烦疼,痰壅咳 嗽,失音鼻塞声重;及时行下痢赤白;汤 火疮。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 片,薄荷3叶,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发 散风邪,加葱白同煎;痢证,加生姜、仓 米煎。
22
来源: 《圣惠》卷二十二。
组成: 羌活1两,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秦 艽1两(去苗),桂心1两,木香1两,芎 1两,当归1两,牛膝1两(去苗),附子 1两(炮裂,去皮脐),骨碎补1两,桃仁 3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药晒干为末。
功效: 牙疼。
用法: 揩牙,盐汤漱之急救仙方》卷三。
组成: 防风2两,羌活1两,赤芍药3两,白芷1 两,川芎2两,柴胡1两,木贼半两,防己 半两,粉草1两,荆芥1两,白茯苓2两,甘 菊花1两,细辛半两(去叶),白术1两。
功效: 热眼。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食后 服。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肝脏风,筋脉抽掣,口眼偏斜,四肢疼 痛。
用法: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 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 来源: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组成: 羌活、独活、前胡、荆芥、甘草、乌药、 桔梗、薄桂、升麻、当归、威灵仙。
功效: 手发背。
15 来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柴胡2两,粉草半两,羌活1两,川芎1两, 白芷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 男女感冒,不问阴阳。
用法: 葱汤、酒任下。
29 来源: 《内经拾遗》卷二引《伤寒举要》。
组成: 羌活1钱半,苍术1钱半,川芎1钱,白茯苓 1钱,防风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甘草3 分。
功效: 遇风头痛。
用法: 水2钟,加生姜3片,葱1根,煎8分,不拘 时候服。
功效: 四时伤寒,头疼鼻塞,或流清涕,项背拘 急,恶风自汗。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葱 白、生姜,煎7分,热服。
13
来源: 《圣惠》卷三。
组成: 羌活3分,白术3分,麻黄3分(去根节), 侧子3分(炮裂,去皮脐),丹参3分,当 归3分(锉,微炒),赤茯苓半两,萆薢半 两(锉),桂心半两,羚羊角屑3分,防风 2分(去芦头)。
用法: 每服2钱,水1中盏,加酸枣仁、鼠粘子各 50粒(研碎),同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 候服。
3
来源: 《圣惠》卷六十九。
组成: 羌活1两,羚羊角屑3分,桂心半两,赤箭3 分,细辛3分,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3 分(锉,微炒),赤芍药半两,茯神1两, 麻黄3分(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 锉),黄芩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 肝中风,筋脉拘急,口眼偏斜,四肢疼 痛。
用法: 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豆淋酒调下。
注意: 忌鸡、猪、鱼、蒜等。
19
来源: 《医林纂要》卷十。
组成: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桔梗、 枳壳、天麻、地骨皮、茯苓、人参各等 分,甘草减半。
功效: 外淫滞于气分,淫入荣血,血为之浊,而 致疮肿痈毒壮热,喘急胀满,胸膈闭闷, 心志不宁。
30
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九。
组成: 羌活半两,独活半两,柴胡半两,川芎半 两,黑参半两,赤芍药半两,桔梗半两, 地骨皮半两,荆芥半两,薄荷半两,桑白 皮半两,大黄1两,山栀子仁1两,黄芩1 两。
功效: 一切风热上攻,头目赤肿疼痛,昏涩眵 泪,怕日羞明,赤脉翳膜。
用法: 上药各生用,(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 半,煎1盏,去滓,不拘时候服。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 下焦风虚,腰脚疼痛冷痹,不任行履。
用法: 每服2钱,食前以豆淋酒调下。
17 来源: 《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 羌活1两半(盐水炒),人参1两半,远志1 两半,茯苓1两半(去木),大枣3枚。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产后心气内虚,风乘虚袭,心气被扰,心 神不宁,惊悸,脉浮虚者。
制法: 上为散。
功效: 妇人中风,四肢缓弱,身体疼痛,言语謇 涩,心神昏乱。
用法: 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 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
来源: 《圣济总录》卷九。
组成: 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 两,防风(去叉)半两,蔓荆实(去白 皮)半两,人参半两,蒺藜子(炒,去 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 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半 两,木天蓼半两,阿胶(炙令燥)半两, 威灵仙(去苗土)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 肾脏风毒流往,腰脚疼痛。
用法: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入酒2 合,更煎2-3沸,去滓,食前温服。
用法: 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20 来源: 方出《续本事》卷二,名见《普济方》卷
四十六。
组成: 羌活1两,僵蚕1两,白蒺藜(去尖,炙)1 两,甘菊1两,白附子1两,朱砂1两,麝香 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 头痛。
用法: 每服1钱,薄荷、茶、酒任下。
21
来源: 《活幼心书》卷下。
组成: 人参(去芦)1两,羌活1两,赤茯苓(去 皮)1两,柴胡(去芦)1两,前胡(去 芦)1两,川芎1两,独活1两,桔梗(锉, 炒)1两,枳壳(水浸润,去瓤,锉片,麦 麸炒微黄)1两,苍术(米泔水浸1宿,去 粗皮,滤干,锉片,用火炒至微黄色)1 两,甘草1两。
27 来源: 《圣济总录》卷十六。
组成: 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 半,茯神(去木)1两半,藁本1两半,甘 菊花(择去梗)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 伤风头目昏痛,吐逆不下食。
用法: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 盏,去滓,食前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
28 来源: 《朱氏集验方》卷二。
功效: 顽癣疥癞,风疮成片,流黄水,久不愈 者。
用法: 搽之。
24 来源: 《医方大成》卷一引《简易》。
组成: 附子1个,羌活1两,乌药1两。
功效: 中风偏废。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 滓温服。
25 来源: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组成: 胡椒2钱,川椒2钱,川芎(炮)2钱,荆芥 穗半两,白芷半两,防风半两,草乌半 两,羌活半两,荜茇半两,露蜂房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研入麝香令匀。
功效: 妇人中风,筋脉拘急,肢节痠疼,言语謇 涩,头目不利。
用法: 每服2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7
来源: 《局方》卷一。
组成: 前胡(去芦)1两,羌活(去芦)1两,麻 黄(去根节)1两,白茯苓(去皮)1两, 川芎1两,黄芩1两,甘草(爁)1两,蔓荆 子(去白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 两,细辛(去苗)1两,石膏(别研)1 两,菊花(去梗)1两,防风(去芦)1 两。